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五十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苏导那边也没有辜负米哈的发力,在三大电影节正式评选之前,《阿姊》先拿到了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提名并成功获奖,上映期也终于确定下来了。

其实仔细想想,《阿姊》也不是什么忌剧情或是题材,要是往积极正面的方向想,也是人不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奋力向前,董晓她们持股的一些院线也暗中推了一把,米哈终于可以跟着剧组跑宣传和路演了。

而不是电视购物推销一样,拿着手机的炫彩荧光加字体给网友们吃安利。

很多事情一旦有了好的开始,剩下的事情就会变得很顺利,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之后,《阿姊》又陆续得到了两个提名,真正把国内观众的期待带领到了一个新的巅峰,连米哈和苏导在点映会上见面的时候,苏导都和米哈提前说了一些去走红毯的事情,她们的剧拿奖希望很大。

演员终归是要靠作品说话的,在《阿姊》从东京国际电影节获奖归来,并得到两个很权威电影节的提名时,赵雅茴那边接到的工作机会都默默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圈内演员的等级区别其实很明显,米哈已经在《阿姊》这部电影之中拿到了证明自己的机会,如果上映之后再得到了票房和热度的肯定,赵雅茴有信心再让米哈往上走几步,到时候收到的邀约也会上新的档次。

所以,大家都在等,等点映会结束的影评,等真正上映后的观众反响。

一向不怎么紧张的米哈也被这种紧绷传染,看着成片之中的自己悉又陌生,心情却平稳了很多,毕竟,这就是她的底气,米哈一直有在认真努力的完成工作,她在《阿姊》这部电影中的付出和牺牲也不比苏导少。

米哈现在有点明白,为什么事业才是社会角的立足本了,因为事业的稳定可以让人坦然的面对社会外界而不会被甩出去,这一点是家庭或是其他都比拟不了的。

点映结束之后,米哈收到的第一条评价意外的不是来自媒体或影评人,而是她的大学同学。

自剧组杀青去学校报道之后,米哈在同级还是掀起一些小波的,毕竟在职的明星艺人来上常规大学的很少,大家难得可以近距离看一下公众人物也稀奇的,但热度也就三分钟,米哈不常在校园出校,除了上课会低调的带着帽子坐在前排,其余时间也很少会遇到她。

真当机场百分百躲镜头技能是白练的?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米哈和同学的关系,相反,经常帮她打掩护或是提前通知消息的同班和米哈都还的,大家偶尔也会出去约饭或是在图书馆上自习,所以这次点映的票也被米哈送出去了几张,让有时间过来的舍友或同学来看一下。

拿到票之后的小伙伴基本上是抱着近距离看明星,说不定还能要到几张签名的心思来的,毕竟除了米哈这个主演之一,其他的演员也都会到点映会现场,结果他们看完电影之后本顾不上签名合影了,泪面的给米哈发短信。

——啊啊啊啊啊啊,米哈你出来!

——我的眼泪啊,我的心脏啊,我的小阿姊啊,米哈你饿不饿,我请你吃饭啊!

——米哈,电影真的很,她们几个哭的现在蹲角落打嗝,你别担心,待一会儿我们就先从后门出去了,学校见。

看电影很容易产生移情作用,哪怕小阿姊在片尾的时候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带着老阿姊可以去新的城市了,观影的观众也很难从小阿姊前半段受的委屈和欺负里缓过来,尤其是小阿姊饿到趴在地上奄奄一息,眼神却依然死死的盯着紧闭的门扉时,让米哈的同学们恨不得现在就去请米哈吃饭。

他们恨不得去电影里送食物给小阿姊。

大力看米哈低头回复消息的时候带着笑意,忍不住凑过去问了两句,他还在紧张影评人的反应呢,毕竟刚才结束的时候有几个影评人坐在那里也没有动,盯着谢幕的文字没什么表情,让人摸不准到底是喜这部电影还是不喜这部电影。

现在看到米哈带着笑,大力就有些好奇了。

“看,有观众喜的。”比起影评人的分析或反应,米哈更喜同学们的真实哭嗝以及怒而请客,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说明《阿姊》是值得普通观众喜的呢?

米哈在昏暗环境之中的视力要好很多,她看到一些准备离场观众脸上的表情,心就差不多安定下来了,这些怅然若失又犹带欣的面孔,证明着老阿姊和小阿姊的魅力。

好几个影评人围在苏导身边,慨苏影后重出江湖让人惊,也有一些影评人下意识开始找米哈,他们被老阿姊所惊,更被小阿姊引,这个年轻的女演员把那份‘不屈和桀骜’演绎的太完美了,让他们都忍不住动容的跟着小阿姊的境遇握紧了拳头暗中着急。

那种初生自带的野与反抗,还不足够强悍却已经不容小觑了,影评人各有偏好想法也不相同,可是他们都承认一点,这个电影会炸现在的市场一个天翻地覆。

这是雷。

无论是从艺术还是商业,观影的每个人都能从中收获动和情,哪怕有些影评人仍觉得结局过于美好是缺憾,也不能否认两个同名的女带来的震撼。

于是,多篇影评很快就出现在网络上,让边复习知识点边怀念米哈小广告的网友们纷纷卡壳,等等,这个评价未免过分直白和彩虹了吧,是米哈自己写的吧!

要是被米哈绑架了,就眨眨眼,他们来解救影评人。

尤其是影评人都会提到对米哈这个年轻演员的认可,更让网友们怀疑了,觉得这些影评和米哈当时怼在镜头前的亮瞎眼小广告一样,充着米哈的风格。

可一篇怀疑是米哈自己写的,两篇三篇甚至十篇二十篇呢?

这总不可能是米哈冲到微博总部绑架了服务器吧!

调侃之后,网友们开始仔细看《阿姊》的影评,总体上来说是名家出品,不失惊,而且,这部电影有着很明显的刺痛,看完之后总会找到一个带着自己影子的角

虽然网友们很关心,米哈真的在电影里升级打怪,或是一直被怪了吗?但看到评价很高的影评,还是会更好奇这部电影到底讲了些什么,然后早早的去预定了首映的电影票。

连打分比较低,对结局不太意的影评人都肯定了苏导的拍摄风格和米哈的演技水平,网友们真的好奇的心啊,全网去找相关的剧透都没有找到,就翻到了哭声一片,然后看了点映的观众声嘶力竭的摁着陌生网友大喊,一定要去看,一定!

这是电影,还是米哈全屏做法啊?

怀揣着这样的期待,《阿姊》首映的那一天,多家影院的场次爆,票房开门大吉。

怎么说呢?《阿姊》看着酣畅淋漓吗?是的,不管是小阿姊努力给自己挣出一条路,老阿姊和过去利落的告别走向新生活,都符合着观众们对美好结局的一切想象。

可是,这并不影响电影把观众的直掉眼泪,太真实又太有典型了,小阿姊和老阿姊受过的委屈有着高度的共鸣,哪怕是小阿姊刚被送到老阿姊身边时的喜剧相遇,都是笑中带泪让人的心莫名酸涩。

人和人之间的倾轧与迫害,从没有消失过,苏导的镜头温柔而宁静,将两个同名的女经历的一切浓缩起来,哪怕用其他的温情所修饰,也并没有降低现实的冰冷。

艺术作品,本来就是直触心灵,会把观众卷入情景之中的。

不止是更容易共通的女观众,男观众也很容易被电影所影响情绪,他们在小阿姊的叛逆和不认输之中找到许些自己的影子,父子亲缘本来就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拉伸或是对抗,孩子对父母的拒绝本身就是成长的内容之一,小阿姊的不服输和不甘心太容易让年轻人找到共鸣了。

而老阿姊,又有着他们、外婆这些女长辈的影子,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男孩子本来就更容易得到长辈的喜,所以相应的他们也会对、外婆她们的勤劳、慈印象更深。

可是,再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事情真的就是这么简单的吗?

所谓勤劳又能干的老阿姊,真的有表达过自己的想法,考虑过自己的意愿,没有把所有的力都耗费在别人的身上吗?

和影评人说的一样,不管观众在电影里找到了自己和被害者的共鸣,加害者的共鸣还是被害者兼加害者的共鸣,《阿姊》是一部很不一样的电影,好哭又动,看完之后会陷入很久的茫然与空白期,然后才能再去体会翻涌而上的情绪。

电影也是现实的映,苏导一向很擅长用艺术作品来缩影现实,《阿姊》的拍摄水平一如既往的让人意,也将题材和立意更好的诠释出来,要不然影评人也不会在这种短暂的情绪暂停之后过分动的写出影评,然后让网友们误会这是米哈自己偷偷写的。

拍电影的时候,苏导就常和米哈说,国内的观众其实都很温柔,只要一直带着诚意的去出作品,那么观众就会天然的倾向于你,把信任付给你。

虽然这和目前国内多烂片、多无内涵圈钱片也有关系,但总是失望的观众也从没有放弃或错过任何一个小希望,在没有抢到电影票的时候,也会给最近正在准备拿奖的《阿姊》一些鼓励,然后表示一定会去支持票房的,希望导演和主创人员再接再厉。

看,这是区别于市场的一丝温柔,苏导一直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这份信任,她希望米哈也能不要辜负,留着这份温柔观众就不会抛弃你。

相反,再好的演员一部烂片两部烂片,简直是带着洗。钱的心思出作品时,那这一点的温柔就会被破坏殆尽,然后再也找不回彼此的曾经。

米哈受教,也在努力的去回应和培养观众对自己的信任,票房也出了分的答卷,在点映会的推送下首映当天破亿,大量的观众写出了详细的影评去安利身边的人来看。

就和米哈当时说的那样,只要你走进影院,大家就是非亲非故的好朋友。

就、就当是给小阿姊送饭钱,给老阿姊攒医药费了。

除了票房,米哈他们也一直在关注观众对电影的评价,很快,在热映不到三天的时间里,关于小阿姊和老阿姊的相关讨论开始,持有不同观点的网友开始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有觉得过分夸大的有觉得完全写实的。

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论据,然后在烈争吵之后,《阿姊》带着主创人员以及最新的获奖情况,开始盘踞在热搜榜上不下来了。

于是,其他明星团队就这么看着‘电视购物推销式打广告’之后,又出现了‘争论不休但谁敢蹭热度就捶谁’的超现实场面。

还能不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