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福州中都督府隋建安郡之闽县。贞观初,置泉州。景云二年,改为闽州,置都督府,督闽、泉、建、漳、湖五州。开元十三年,改为福州,依旧都督府,仍置经略使。二十二年,罢漳、湖二州,令督福、建、泉、汀四州。旧属岭南道,天宝初,改属江南东道。寻改为长乐郡。乾元元年,复为福州都督府。天宝领县八,户三万四千八十四,口七万五千八百七十六。在京师东南五千三十三里,至东都四千二百三十三里。
闽汉治县,属会稽郡。秦时为闽中郡。汉高立闽越王,都于此。武帝诛东越,徙其人于江淮,空其地。其逃亡者,自立为冶县,后更名东冶县。后汉改为侯官都尉,属会稽郡。晋置晋安郡。宋、齐因之,陈置闽州,又改为丰州。隋平陈改为泉州,炀帝改为闽州,又为建安郡。开元十三年,改为福州。皆治闽县侯官隋县。后废。长安二年,又分闽县置长乐隋县。后省。武德六年,分闽县置新宁县。其年,改为长乐福唐圣历二年,分长乐置万安县。天宝元年,改为福唐连江武德六年,分闽县置温麻县。其年,改为连江长溪武德六年置,其年并入连江。长安二年,分连江复置古田开元二十九年,开山置永泰永泰年分置梅青新置。
泉州中隋建安郡,又为泉州。旧治闽县,后移于南安县。圣历二年,分泉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三年,州废,三县还泉州。久视元年,又以三县置武荣州。景云二年,改为泉州。开元二十九年,割龙溪属漳州。天宝元年,改泉州为清源郡。乾元元年,复为泉州。天宝领县四,户二万三千八百六,口十六万二百九十五。在京师东南六千二百一十六里,至东都五千四百一十三里。
晋江开元八年,分南安置,今为州之治所南安隋县。武德五年,置丰州,领南安、莆田二县。贞观元年,废丰州,县属泉州。圣历二年,属武荣州。州废来属莆田武德五年,分南安县置,属丰州。州废来属。
仙游圣历二年,分莆田置清源县。天宝元年,改为仙游。
建州中隋建安郡之建安县。武德四年,置建州,领绥城、唐兴、建、沙、将乐、邵武等县。天宝元年,改为建安郡。乾元元年,复为建州。旧领县二,户一万五千三百三十六,口二万二千八百二十。天宝领县六,户二万七千二百七十,口一十四万三千七百七十四。在京师东南四千九百三十五里,至东都三千八百八十八里。
建安汉冶县地。吴置建安县,州所治,以建溪为名邵武隋县浦城载初元年,分建安县置唐兴县。天授二年,改为武宁。神龙元年,复为唐兴。天宝元年,改为浦城建隋废县。垂拱四年,分建安置将乐隋废县。垂拱四年五月,分邵武复置沙隋废县。永徽六年,分建安置。
汀州下开元二十四年,开福、抚二州山,置汀州。天宝元年,改为临汀郡。乾元元年,复为汀州。天宝领县三,户四千六百八十,口一万三千七百二。在京师东南六千一百七十三里,至东都五千三百七十里。
长汀州治所。龙岩宁化已上三县,并开元二十四年开山置。
漳州垂拱二年十二月九置。天宝元年,改为漳浦郡。旧属岭南道,天宝割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复为漳州。天宝领县二,户五千三百四十六,口一万七千九百四十。在京师东南七千三百里,至东都六千五百里。
漳浦垂拱二年十二月,与州同置。州所治龙溪旧属泉州。圣历二年,属武荣州。景云二年,还泉州。开元二十九年,属漳州。
江南西道宣州隋宣城郡。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化。置宣州总管府。分宣城置怀安、宁国二县。六年,陷辅公祏。七年贼平,改置宣州都督,督宣、潜、猷、池四州,废桃州,以绥安来属,省怀安、宁国二县。宣州领宣城、绥安二县。八年,废南豫州,以当涂来属,废猷州,以泾县来属。九年,移扬州于江都,以溧、溧水、丹来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废池州,以秋浦、南陵二县来属。省丹入当涂县。开元中,析置青、太平、宁国三县,天宝元年,改为宣城郡。至德二年,又析置至德县。乾元元年,复为宣州。永泰元年,割秋浦、青、至德三县置池州。旧领县八,户二万二千五百三十七,口九万五千七百五十三。天宝领县九,户一十二万一千二百四,口八十八万四千九百八十五。今县十。在京师东南三千五百五十一里,至东都二千五百一十里。
宣城汉宛陵县,属丹郡。秦属鄣郡。梁置南豫州,隋改为宣州,炀帝又为宣城郡,皆此治所当涂汉丹县地,属丹郡。晋分丹置于湖县。成帝以江北当涂县人寓居于湖,乃改为当涂县,属宣州。牛渚山,一名采石,在县北四十五里大江中。武德三年,置南豫州,以县属。八年,省南豫州,县属宣州泾汉泾县,属丹郡。武德三年,置猷州,领泾、南、安吴三县。八年,废猷州及南、安吴二县。属宣州。县界有陵山广德汉故鄣县,属丹郡。宋分宣城之广德、吴兴之故鄣,置绥安县。至德二年九月,改为广德,以县界广德故城为名溧汉县,属丹郡。上元元年十一月,割属昇州。州废来属溧水汉溧地。隋为县。武德三年,属扬州。九年,属宣州。乾元元年,属昇州。州废还属南陵汉谷县地,属丹郡。梁置南陵县。武德七年,属池州。州废来属。旧治赭圻城,长安四年,移理青城太平天宝十一载正月,析泾县置宁国隋县。武德六年废,天宝三载复置旌德宝应二年二月,析太平县置。
池州下隋宣城郡之秋浦县。武德四年,置池州,领秋浦、南陵二县。贞观元年,废池州,以秋浦属宣州。永泰元年,江西观察使李勉以秋浦去洪州九百里,请复置池州,仍请割青、至德二县隶之,又析置石埭县,并从之。后隶宣州。领县四,户一万九千,口八万七千九百六十七。
秋浦州所治。汉石城县,属丹郡。隋分南陵置秋浦县,因水为名青天宝元年,分泾、南陵、秋浦三县置,治古临城至德至德二年析置石埭永泰二年,割秋浦、浮梁、黟三县置,治古石埭城。
饶州下隋鄱郡。武德四年,平江左,置饶州,领鄱、新平、广晋、余干、乐平、长城、玉亭、弋、上饶九县。七年,省上饶入弋,省玉亭入长城、余干二县。八年,又并长城入余干,并新平、广晋入鄱。旧领县四,户一万一千四百,口五万九千八百一十七。天宝,户四万八百九十九,口二十四万四千三百五十。在京师东南三千二百六十三里,至东都二千四百一十三里。
鄱汉县,属豫章郡。古城在今县东界,有鄱江,今为州所理余干汉余干县属豫章郡。古所谓汗越也。汗音干,隋朝去“水”乐平武德中置,九年省,后重置浮梁武德中,废新平县。开元四年,分鄱置,后改新昌。天宝元年复置。
洪州上都督府隋豫章郡。武德五年,平林士弘,置洪州总管府,管洪、饶、抚、吉、虔、南平六州,分豫章置钟陵县。洪州领豫章、丰城、钟陵三县。八年,废孙州、南昌州、米州,以南昌、建昌、高安三县来属。省钟陵、南昌二县入豫章。贞观二年,加洪、饶、抚、吉、虔、袁、江、鄂等八州。显庆四年,督饶、鄂等州。洪州旧领县四,永淳二年,置新吴县。长安四年,置武宁县,又督洪、袁、吉、虔、抚五州。天宝元年,改为豫章郡。乾元元年,复为洪州。旧领县四:豫章、丰城、高安、建昌。户一万五千四百五十六,口七万四千四十四。天宝领县六,户五万五千五百三十,口三十五万三千二百三十一。在京师东南三千九十里,至东都二千二百一十一里。
钟陵汉南昌县,豫章郡所治也。隋改为豫章县,置洪州,炀帝复为豫章郡。宝应元年六月,以犯代宗讳,改为钟陵,取地名丰城吴分南昌县置富城县,晋改为丰城高安汉建城县,属豫章郡。武德五年,改为高安,仍置靖州,领高安、望蔡、华三县。七年,改靖州为米州。其年,又改为筠州。八年,废筠州,省华、望蔡二县,以高安属洪州建昌汉海昏县,属豫章郡。后汉分立建昌。武德五年,分置南昌州总管府,管南昌、西吴、靖、米、孙五州。南昌州领建昌、龙安、永修三县。七年,罢都督为南昌州。八年,废南昌州及孙州,以南昌州新吴、永修、龙安入建昌县,以孙州之建昌入豫章县,而以建昌属洪州新吴旧废县。永淳二年,分建昌置武宁长安四年,分建昌置武宁县。景云元年,改为豫宁。宝应元年,复为武宁分宁贞元十六年二月置。
虔州中隋南康郡。武德五年,平江左,置虔州。天宝元年,改为南康郡。乾元元年,复为虔州。旧领县四,户八千九百九十四,口三万九千九百一。天宝领县六,户三万七千六百四十七,口二十七万五千四百一十。今县七。在京师东南四千一十七里,至东都三千四百里。
赣古滥反州所理。汉县,属豫章郡。汉分豫章立庐陵郡,晋改为南康郡。隋初为虔州,炀帝为南康郡。皆治赣虔化吴分赣立都县,晋改为宁都。隋平陈,改为虔化,属虔州南康汉南野县,属豫章郡。吴分南野立南安县,晋改为南康雩都汉县,属豫章郡信丰永淳元年,分南康置南安县。天宝元年,改为信丰大庾神龙元年,分南康置安远贞元四年八月四置。
抚州中隋临川郡。武德五年,讨平林士弘,置抚州,领临川、南城、郡武、宜黄、崇仁、永城、东兴、将乐八县。七年,省东兴、永城、将乐三县,以邵武隶建州。八年,省宜黄县。天宝元年,改为临川郡。乾元元年,复为抚州。旧领县三,户七千三百五十四,口四万六百八十五。天宝领县四,户三万六百五,口十七万六千三百九十四。在京师东南三千三百一十二里,至东都二千五百四十里。
临川州所理。汉南昌县地。后汉分南昌置临汝县。吴置临川郡,历南朝不改。隋平陈,改临川郡为抚州,仍改临汝县为临川县。州郡所理,皆此县南城汉县,属豫章郡。开元八年,分南城置崇仁吴分临汝置新建县。梁改为巴山县,仍侨置巴山郡。隋平陈,改巴山为崇仁县南丰开元八年,分南城置。
吉州上隋庐陵郡。武德五年,讨平林士弘,置吉州,领庐陵、新淦二县。七年,废颍州,以安福县来属。八年,废南平州,以太和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庐陵郡。乾元元年,复为吉州。旧领县四,户一万五千四十,口五万三千二百八十五。天宝领县五,户三万七千七百五十二,口二十三万七千三十二。
庐陵汉县,属豫章郡。后汉改为西昌。隋复为庐陵,州所治也。旧治子城,永淳元年,移于今所太和隋县。武德五年,置南平州,领太和、永新、广兴、东昌四县。八年,废南平州,以永新等三县并太和,属吉州安福吴置安成郡于此。隋废为安复,后改为安福新淦汉旧县,属豫章郡。淦,音绀,又音甘。
永新废县。显庆二年,分太和置。
江州中隋九江郡。武德四年,平林士弘,置江州,领湓城、浔、彭泽三县。五年,置总管,管江、鄂、智、浩四州,并管昌、洪四总管府。又分湓城置楚城县,分彭泽置都昌县。八年,废浩州及乐城县入彭泽县,又废湓城入浔。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八年,废楚城县入浔。天宝元年,改为浔郡。乾元元年,复为江州。旧领县三,户六千三百六十,口二万五千五百九十九。天宝,户二万九千二十五,口十五五千七百四十四。在京师东南二千九百四十八里,至东都二千一百九十七里。
浔州所理。汉县,属庐江郡。晋置江州。隋改为彭蠡县,取州东南五十二里有彭蠡湖为名。炀帝改为湓城,取县界湓水为名。武德四年,复为浔,浔水至此入江为名都昌武德五年,分彭泽置,属浩州。八年,废浩州,县属江州彭泽汉县,属豫章郡。隋为龙城县。武德五年,置浩州,又分置都昌、乐城二县。八年,罢浩州,以彭泽属江州,仍省乐城入彭泽。至德二年九月,中丞宋若思奏置。
袁州下隋宜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袁州。天宝元年,改为宜郡。乾元元年,复为袁州。旧领县三,户四千六百三十六,口二万五千七百一十六。天宝,户二万七千九十一,口一十四万四千九十六。在京师东南三千五百八十里,至东都二千一百六十一里。
宜州所理。汉县,属豫章郡。吴为安成郡,南朝不改。晋改为宜。隋置袁州,炀帝为宜郡。复改为宜。宜,泉水名,在州西。取此水为酒,作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