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双喜刚走,那两个为李自成引路来到寝的
女又来到他的面前,其中那个年纪较长的问道:“皇爷要到御榻上睡一阵么?”李自成点点头,不觉打个哈欠。他刚取掉毡帽,立刻被一个
女双手捧住,放到一个红漆描金大立柜中,李自成要
掉箭袖战袍,那个年纪稍长的
女立刻替他解掉丝绦,解开扣于,帮他
掉袍子,叠起来放进立柜。李自成对两个
女的细心服侍
到很
意,随即颓然坐到
沿上,打算
掉靴子。两个
女不等他自己动手,立刻跪到地上,一人为他
下一只。李自成从她们的身上闻到了一股香气,含笑问道:“你们俩叫什么名字?”年长的回答说:“回皇爷,奴婢叫王瑞芬,她叫李香兰。”李自成又问:“你们是乾清
的?还是坤宁
的?”王瑞芬回答:“奴婢们是从别的
中叫来的。乾清
和坤宁
的都人们差不多都投水自尽了,有少数没有投水的也跟着别的众都人奔出西华门逃散了。”李香兰补充说:“坤宁
还剩下四个
女在守着皇后的尸体。”李自成不再问话,在御榻上躺了下去。他正伸手拉开叠放在御榻里边的黄缎绣龙被,王瑞芬带着一股醉人的芳香,
捷地替他将被子拉开,盖到他的身上。从绣龙被上散发出淡淡的为李自成从来不曾问过的奇妙的香气,他望着王瑞芬问道:“这被子是薰的什么香气?”王瑞芬躬身回答:“回皇爷,今早进来清
的吴将军挑选
女们来武英殿和仁智殿侍候皇爷,也把奴婢挑来,因奴婢原在承乾
中,多知些
中礼节,吴将军就指定奴婢为皇爷身边众
女的头儿,
中俗称‘管家婆’。这御榻上一应被、褥、枕、帐各物,不能用前朝皇上使用过的,全是从御用监的内库中取出新的。这绣龙被在库中已经放了几年,奴婢领出后,放在薰笼上,用外国进贡的香料薰过,所以不是一般的香气。”
“外国进贡的什么香料?”
“相传这是大海中的一种龙,有时到无人的海岛上晒太,口中的涎水
在石上,干了后发出异香,经久不灭。土人到岛上取来,制成香料,献给他们的国王。国王作为贡物,献给中国皇帝,所以这种香料就叫做龙涎香①几年前,皇后赏赐一点给承乾
的皇贵妃田娘娘,尚未用完。奴婢就是用龙涎香为皇爷薰的龙被。”①龙诞香--抹香鲸生活于赤道附近的海洋中,其肠胃中有一种病态分泌物,呈结石状,漂浮水面,有时被风
冲上海边,可以制成极名贵的石料,香气持久,名为龙涎香。
李自成微笑点头,又看了这位女一眼,然后把眼睛闭上。今
初进皇
,还没有受百官朝贺,更没有举行登极大典,他已经知道了做皇帝的尊贵。
中的陈设富丽,身边
女们美貌,温柔,知礼,对他服侍得细心周到。他想着他的光辉的武功,极大的胜利,
后的皇帝生活…想着,他含着
意的微笑进入梦乡。
申时过后,李自成被女叫醒。王瑞芬带着三个
女完全依照服侍崇祯皇帝的规矩,跪地上替李自成穿好靴子,一个
女用金盆捧来温水请他净面(
中不用“洗脸”一词),另一个
女用红漆描金龙凤托盘捧着一个蓝花御窑茶杯,盛着半杯温茶,请他漱口,另一个
女跪在一边,用景泰蓝梅花托盘捧着一个白玉般的建瓷①小漱盂,承接他吐出漱过口的温茶。随后,
女们又细心而
捷地服侍他穿好施子,戴好帽子。虽然李自成对
女们这样的服侍
到繁琐,但是他并没吩咐免除,反而在很不习惯中舒舒服服地接受了。从贫穷苦难的幼年到身为银川驿卒,又到起义,经过十五年艰苦百战的戎马生涯,到去年十月间进入西安,他开始认为是大功告成,改西安为长安,一面积极筹备建立新朝,一面率领戎马万匹,造桥梁,修行
,仿效汉高祖还乡,以帝王气派还乡祭祖,大封功臣和皇族近亲,又一面准备东征幽燕,夺取崇祯的大明江山。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他在西安是占用秦王府为皂
,一切草创,没有太监,也没有懂得皇家礼仪的
女。那些临时挑选的民女,虽有
女之名,却是既不识字,也不懂皇家礼节。在他看来,那些女子只能算暴发户家中的
使丫鬟,没法同明朝的
女相比。就在这午觉醒后的短短时间里,他的眼前又出现了那低头跪在他面前的
女们的粉颈、桃腮、云鬓,也出现了那行走的轻盈的体态,说话时的温柔而婉转的北京口音,还有那奇妙的脂粉香和薰在衣服上的清幽芳香。他是一个还不
三十八岁的壮年男子。与张献忠和罗汝才的
格不同,多年中为着义军事业,他竭力
抑着男女之情,被人们称颂为不贪
,不
财,
有大志。现在进了北京,进了皇
,在巨大的胜利中,他的
情起了巨大的变化。尽管他表面上十分严肃,内心中却不由自主地动了男女之情。
①建瓷--建窑生产的瓷器。建窑,宋代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福建建。
女王瑞芬向他启奏,刚才李双喜曾经来过,因见皇上未醒,不敢惊扰圣驾,回武英门值房等候。李自成听了后,立刻离开寝
,在
女们的随侍下来到了武英殿的西暖阁。随即将李双喜叫了进来。他向左右站立的
女们瞅了一眼,大家肃然退出了。
“崇祯有下落么?”李自成向双喜问道。
双喜跪在地上回答:“启奏父皇,清将士们一直在皇城内各处寻找,寻找崇祯的布告也在全城张贴了,至今尚无消息。不过,太子和二王已经找到了。”
“找到了?是怎么找到的?”
“他们都被太监们送到周皇亲府上,布告在各街道贴出不久,周皇亲和另一家皇亲都不敢隐藏,将他们献出来的。”
“现在何处?”
“现在看管在五凤楼上,于直叔与林泉将军正在向太子询问中事情,等候父皇召见。”
“叫传宣官速去午门传旨:李岩、吴汝义速将明朝太子和永、定二王带来见孤!”过了一阵,李岩、吴汝义二人将太子和永波二王带到了李自成的面前。吴汝义叫太子等赶快跪下,但是太子倔强地不肯下跪。看见他不肯跪,他的弟弟们也不肯跪。李自成态度温和地对吴汝义说道:“不肯跪算了,不必勉强。”他又用文雅的口吻向太子问道:“汝父为何亡国?”太子自信必死,慷慨回答:“我父是勤政民,发愤图治,本无失德,只因诸臣误国,所以失去江山。”
“你知道你父是现在何处?”
“天明前我由内臣护送出,以后
中事全然不知。”
“你不用害怕。你还在少年,非当国之主。明朝种种弊政,非你之过。孤每读史书,看见三代以后,一遇改朝换代,继世开国之主多不能以宽仁为怀,对前朝皇室家人宗,惟恐不斩尽杀绝,连孩提都不放过。孤心中不以为然,有时掩卷长叹。孤要效法三代圣主,所以破西安、太原之后,对秦、晋二王及其家室宗亲,一个不杀,一体恩养。如今秦、晋二王都随孤前来幽州,你们可知道么?”太子不知道李自成将北京改称幽州,也不知道李自成言语真假,低头不语。李岩因为经常参与密议,所以知道李自成的这些话都是出自真心,已经见诸行事。他对太子说道:“殿下不必害怕,新皇上是尧舜之主,断无杀你之心。你应当
谢不杀之恩。”李自成语气诚恳地接着说:“在进军幽州之前,孤曾与大臣们讨论决定,倘若兵临幽州城下之
,你父皇知道天命已改,愿意禅让,孤将待以殊礼,使他继续享受人间尊荣,优游岁月,对官眷也一体保护。孤还在御前会议上对文武大臣们宣布:我大顺军进城之
,倘若崇祯帝已经自尽殉国,找到了太子和永、定二王,一不许杀害,二不许
待。孤要对太子待以杞、宋之礼①,封以大国。说明白吧,周成王封微子为宋公,孤将封你为宋王。至于你的两个弟弟,比你封爵降一级,一封永国公,一封定国公。此事孤早已决定,只等孤举行登极大典之后,就对你降敕封王,颁赐铁券,世袭罔替,与国同寿。”①杞宋之礼--周武王封夏朝的后代于杞(今河南杞县),成王封殷纣王的庶兄微子于宋(今河南商丘),使二者承夏殷之祧。
吴汝义轻轻推了一下太于:“赶快跪下,向大顺皇上叩头谢恩!”李岩也不无动地说:“此系三代以下未有之仁,殿下赶快谢恩!”太子仍然倔强不动,也不说“谢恩”二字。他的两个弟弟见他是如此态度,也照样学他。李岩担心太子和二王的倔强会惹怒大顺皇帝,目视太于;在窗外窃听的
女们更担心本来可以不死的太子和二王会惹出杀身之祸,暗中焦急。吴汝义又一次催促太子谢恩,但大于依然不动。李自成看见倔强的太子的眼眶中充
热泪,只是忍耐着不让眼泪
出。他对吴汝义侧然说道:“算了,不必勉强他对孤谢恩。他的国家已亡,母后自尽殉国,父皇不知下落,应该心中悲痛,也应该怀恨于我,要他跪下去叩头谢恩他当然不肯。孤今得了天下,何计较这些小节!”李岩虽然从六年前就率众起义,投奔闯王,同明朝决裂,但他毕竟是明朝兵部尚书李
白的儿子,曾中天启举人,在对待太子和永。定二王的问题上,他的
情比较吴汝义复杂,所以没等李自成将话说完,赶快跪下说道:“陛下对胜朝如此竞仁,三代而后实属仅见。四海之内,前朝臣民必将闻之
奋!”李自成点头使李岩平身,对吴汝义接着说:“你派一队将士将太子和二王护送到刘宗
处,妥加照顾。你再寻找几名东
的旧太监,前去服侍。”吴汝义躬身说道:“领旨!”便带着太子和二王出去了。
李自成急于想看看他早已听说的金銮殿,也想看看皇帝居住的乾清和皇后居住的坤宁
,但他想偕牛金星和宋献策一同去看,顺便还可以谈一些别的事情。他叫双喜去命宣诏官到内阁宣牛丞相进来,并派另一位宣诏官去军师府召宋军师速来。
双喜启奏:“回父皇,军师曾在申时一刻来到武英门请求见驾,说他有事要面奏皇上。儿臣说皇上连劳累,不得休息,刚才在仁智殿寝
午睡,是否将皇上叫醒?他说‘不必惊驾,我先去内阁找丞相商议,等圣驾醒来后你叫我就是’。此刻军师一定还在内阁。”
“叫军师同丞相一道进!”李自成轻声说,他如今要召见军师和丞相,已经不再用“请”字,而用“叫”字了。
内阁是在午门里边向东的一个小院内,院门向西,进门过一屏风,便入内阁小院;有五间坐北朝南的平房,除当中的一间供着孔子和四配神位,其余四间便是辅臣们办公的地方。在明代这本是机要重地,严在内阁会客闲谈。但是一则大顺朝废除了辅臣制,恢复了宰相制,二则宋献策地位崇隆,当然可以随时同丞相牛金星面商机务。
过了不多久,牛、宋二人便来到了。他们向李自成行了叩头礼以后,李自成叫他们坐下,先向军师问道:“献策刚才进,有何紧要事儿?”宋献策使眼
,要双喜将窗外站立的
女屏退。双喜出去挥退
女们,他自己也去武英门的值房中了。宋献策重新在李自成的面前跪下,奏道:“臣得到确实消息,吴三桂…”李自成说:“献策平身,坐下说话。”宋献策叩头起身,坐在椅子上,欠身奏道:“吴三桂的兵力不可轻视,他以山海关为后继,人马已有一部分进至永平、玉田与三河一带,对北京颇为不利。目前我朝文武群臣,莫不望陛下赶快举行登极大典,而尤以在襄
和西安两地降顺的文臣盼望陛下登极更切。陛下今
进入北京,估计必有大批明臣投降,甘为新朝效忠。他们一旦投降,也盼望陛下赶快登极。陛下一登极,他们就算是对新朝有拥戴之功。然而以臣愚见,陛下登极典礼大事必须加紧筹备,招降吴三桂一事更为急迫,以免夜长梦多。”李自成问:“吴三桂究竟有多少人马?”宋献策说:“崇祯十四年八月,洪承畴在松山兵溃,吴三桂虽是洪承畴所率八总兵之一,损失不轻,但宁远是吴三桂父子经营多年的
基,也是洪承畴在关外必守之地,所以松山之溃,只损失了出证援锦之师,他的老本儿留在宁远,并未受挫。吴三桂因为实力仍在,所以松山溃败后能够固守宁远。虏兵进至塔山,也不敢再向前进。近半年来,听说虏兵绕过宁远攻占了中后所等城堡,都在宁远与长城之间,惟独不敢进攻宁远,也不敢攻占觉华岛。”李自成问:“觉华岛在什么地方?”
“觉华岛又名花菊岛,在宁远城东南海滨,为内地由海路向辽东运输粮食辎重要地,也是防守宁远的命脉所在。虏军不攻取宁远城与觉华岛,非不愿攻,实因吴三桂在宁远是一块硬骨头,不容易吃掉。所以眼下宁远兵驻扎在山海关及永平一带,犹如在北京户外驻军,陛下对吴三桂万万不可疏忽大意。”
“孤问你,吴三桂究竟有多少人马?”
“吴三桂原是宁远总兵,步骑兵约有三万,近来他改称关宁总兵,受封平西伯,山海关也归他管辖。守山海关的兵马素称
锐,少说有五六千战兵,所以关宁兵合起来有三万五千以上,加上驻在秦皇岛与关内附近各处之兵,总数在四万出头。关宁兵以骑兵最强,号称关宁铁骑。”李自成听到宋献策的禀报,表面上不动声
,
着微笑,但心头上猛然沉重。默然片刻,他向牛金星问道:“启东有何意见?”牛金星欠身回答:“军师几年来虽然在军旅之中,赞襄帷幄,但是素重辽事,总在博访周咨,所以方才所议,颇中肯綮。以臣愚见,目前对吴三桂以招其来降为上策。我朝一面筹备登极大典,使四海知道天命已定,耳目一新,一面派妥当人前往山海关,劝吴三桂早
来降,不要观望。倘若吴三桂能够来北京参与皇上登极盛典或派人送来贺表,不仅可以为北方武将表率,亦可以为江北四镇榜样。望陛下速差人前去招降!”李自成说:“倘若他肯投降,孤不吝高爵厚禄。你看他能投降么?”牛金星
有成竹,从容说道:“以臣愚见,吴三桂晋封伯爵,奉诏勤王,舍弃父子两代经营之宁远,携带五十万百姓入关,宁远随即为东虏占领。他兵进永平,我大军已将北京团团围住,使他勤王之计化为泡影。如今困居于山海①、与永平之间,进退失据,军需民食,咸失来源。他虽有三四万关宁
兵,势如游魂,此其不得不向陛下投降者一也。吴三桂之父吴襄,偕其母及其
与子侄、仆婢等三十余口,于去年移居北京城内,现已成为我朝人质,此吴三桂不得不向陛下投降者二也。自从崇祯十四年二月破了洛
,三年来陛下身统数十万众,所向无敌,威震海内,今
又轻易攻占北京,夺得明朝江山。古人云‘先声夺人’,以陛下今之神武威名,东虏未必敢来入犯,吴三桂孤立无助,此吴三桂不得不向陛下投降者三也。还有第四,崇祯十四年洪承畴所率领的援锦八总兵,其中白广恩、唐通二人已经投降,颇受礼遇,官爵如旧。白广恩在我朝且已封伯。这些榜样,吴三桂看在眼里,岂有顽抗不降,自寻败亡之理?臣请陛下宽心,明
可命吴襄写一家书,钦差适当大员,带着陛下手谕与吴襄家书,并带着犒军银物,前往永平,面劝三桂速降。十
之内,定有佳音。”①山海--明朝习惯,对山海关简称山海,因为它不仅有一座关城,还是一个军事辖区山海卫,到清朝才设立县治。
李自成意点头,又问:“差谁去较为合适?”
“臣认为唐通最为合适,请陛下圣衷斟酌。唐通是明朝北人的有名镇将,与吴三桂同时封伯,且为洪承畴援锦八总兵之一,与吴三桂是患难之,且资历老于三桂,作为劝降钦使,定必胜任。”李自成点头同意,又转向宋献策问道:“军师意下如何?”宋献策答道:“丞相所言极是。不过唐通毕竟是一介武大,言语未免失之过直。臣以为再差张若麒同行,文武搭档,有张有弛,遇事多有进退,较为适宜。”李自成面带笑容,又连连点头,随即向李岩问道:“林泉有何高见?”李岩认为宋献策的担心也正是他的担心,对于牛金星的话并不同意,但是在西安时因谏阻过早东证已经深拂主上之意,几乎受责,加上宋献策经常对他提醒,如今他最好少说会令李自成和牛金星不愉快的话。他心中矛盾片刻,然后恭敬地站起来说:“微臣原来也为东边的情况担忧,但听了丞相之言,也就略觉心宽。臣尚有若干刍荛之见,过几天后,俟陛下稍暇,再为奏陈。至于遣使一事,丞相与军师计虑周详,臣无他议矣。”李自成急于要看看三大殿和乾清
等几处主要
殿,便点头同意。正要率牛、宋等起身去看三大殿,双喜神情兴奋地走进暖阁,跪到他的面前,声音急促地说:“启禀父皇,崇祯,崇祯…找到了!找到了!”牛、宋、李岩都大吃一惊,定睛注视着双喜的神
动的眼睛。李自成不觉从椅子上跳起,大声问道:“崇祯藏在何处?没有受到伤害?”双喜回答:“是找到了崇祯的尸体。他已经上吊死了。”李自成松了一口气,重新坐下,忽然产生莫名其妙之
,随即用轻松的口吻说道:“这倒好处置了!
…
他是在何处自缢的?是怎样找到的?”双喜说道:“父皇,全部清将士,午后继续在皇城内各处寻找,总无头绪。刚才忽然补之差人来说,崇祯已经在煤山东山脚下上吊死了,尸首找到了。旁边一棵小树上还吊死一个没有胡子的中年汉子,好像是个太监。为怕尸首认不确实,如今将乾清
的两个太监也叫去了。”
“崇祯的尸体从树枝上卸下了么?”
“听说两个尸首都已经卸下来了,停放在一片草地上。补之刚才差人告诉儿臣,请父皇亲自前去看看,下旨如何处置。如今他派兵士将北上门①严加守卫,不许闲人进入煤山院内。他向父皇请旨,问是否可以将崇祯尸首抬到乾清暂时停放,找到棺材装殓。”①北上门--在今景由门之外,即进入景山大院的第一道大门,与紫
城神武门相对。本世纪三十年代为拓宽马路,先拆除北上东门、北上西门,解放后又拆除北上门。
李自成望着牛、宋等问:“你们看,应当如何处置才好?”牛金星欠身回答:“以臣愚见,陛下虽然以北京为行在,不拟驻跸过久。但是迟早应将乾清拔除不祥,在圣驾返回长安之前,迁至乾清
居住数
,或在乾清
正殿召见群臣,宣布政令,以正天下视听。因此之故,崇祯尸体应在别处停放,不宜抬回乾清
去。”李自成问:“停放什么地方?”宋献策欠身说:“臣听说正对煤山的是寿皇殿,何妨命太监将寿皇殿的门打开,略事打扫,将崇祯的尸体停放寿皇殿中,以备装殓。”李自成点点头,又问:“用什么棺材装殓?穿什么衣服装殓?他和皇后都装殓之后,埋葬何处?”牛金星回答:“自古以来,帝后的棺材称为梓
,极其讲究,既不能在数
内备办,崇祯又是亡国之君,也用不着了。
中为年老
眷们存有较好的现成棺材,可以找出来装殓崇侦和周后。崇祯可穿上常朝官服,皇后也穿上常朝礼服。如此处理,较为简便,也不失陛下对待亡国帝后之礼。”
“如何埋葬?”宋献策回答:“崇祯既然亡国,也不必为他修筑山陵。可将田妃墓门扒开,将田妃棺材移至旁室,将崇祯帝、后的棺材放在正室,再将墓门封好,就算是我朝对亡国帝后以礼埋葬了。”李自成又问:“林泉有何意见?”李岩欠身回答:“丞相与军师所言,十分妥当,微臣但请陛下饬工政府连夜派工匠在东华门外搭一芦席灵棚,明将崇祯帝后棺材放置灵棚之内,任胜朝旧臣前去‘哭临’①致祭,太子和永、定二王也应去祭奠父母。还可以命僧道录司派僧道去灵棚前诵经,超度亡灵。七
之后,再送往昌平埋葬于田妃墓中。如此处置,更显出我皇对胜朝宽仁圣德。臣碌碌寡闻,不知所言当否。”①哭临--封建时代,帝王死亡后,臣民举行的哀悼仪式。
李自成高兴地说:“好,好!启东,这事情命工政府与礼政府共同去办。现在,都随孤去看看崇祯的尸体。”他先站起来。牛、宋、李岩也都赶快站起来。李双喜率领十名卫士跟在后边。当走出武英门以后,他回头向双喜问道:“吴汝义到哪儿去了?”双喜趋前一步,躬身回答:“他奉旨到午门前边,派遣一队将士将太子和永、定二王护送去提营首总将军行辕,正要回武英殿来,刚走到金水桥边,恰好得到禀报:我清人员在一眼枯井中找到了崇祯的长女长平公主…”李自成蓦然一惊,问道:“不是听说长平公主昨夜被崇祯用剑砍伤,随即由太监背出
去?”双喜说:“是的呀,儿臣同子宜叔也觉奇怪。子宜叔骂了前来禀报的官员,他问不出一个头绪,赶快往寿宁
去了。”李自成望着大家说道:“怪事!真是怪事!走,我们看崇祯的尸体去!”李自成率领牛、宋等亲信大臣到了煤山的北上门口时,因为双喜已经派人跑步通知了李过,所以李过匆忙来到万岁山门①接驾。李自成问道:①万岁山门--即今之景山门,但已改建,其前边的北上门已于解放后拆除。
“崇祯的尸体如何找到的?”李过躬身回答:“方才有一太监看见崇祯的御马吉良乘从煤山的大院中出来,出了北上门,左右张望,似乎想进玄武门,又不肯进,抬头叫了几声。这马,鞍辔没有卸,连肚带也没有松。臣寻找不着崇祯的下落,正坐在玄武门内休息,得到禀报,立刻来到玄武门外,牵住御马打量,心中恍然明白,就在马身上轻轻拍拍,将马牵进万岁山门,说道:‘御马,你带路吧,去寻皇上,寻找你的主人!’由御马在前引路,果然在一个很隐蔽的去处找到崇祯的尸首。”李自成问道:“你上午带将士进煤山院中查看,为何没有看到御马?”李过回答道:“据御马监的太监言讲,崇祯的每一匹御马都十分驯良。崇祯下了御马,不再管了,连肚带也没有松,匆忙上山。这御马等候主人回来,不敢远去;后来等不到主人,就在山下吃草,走进树林深处。大概臣进入煤山院中时,只顾登山寻找崇祯,也遇到两只梅花鹿被惊跑了,却没有留意御马。也是臣地方不
,一时疏忽。这马在密林中等候半
,不见主人返回,才在山上山下各处寻找,到僻静处看见主人已上吊死了,才跑出万岁山门,站在路上悲鸣,告诉人们崇祯皇帝在什么地方。”李自成点点头说:“常言道,好马通人
,确实如此!如今崇祯的尸首放在哪里?”李过说:“放在上吊的槐树下边,如何处置,等候陛下降曰。”
“引我们先去看看吧。”崇祯和王承恩的尸体都放在煤山脚下的荒草地上,相距不到一丈远。李自成看看崇祯脸孔还很年轻,白净面皮(当然死后已经灰白了),略有清秀的短胡须,长发散,帽子已经失落,双目半闭,舌头略有吐
,脖颈下有一条被丝绦勒成的紫痕,一只靴子已经失去…李自成的心中一动,不忍多看。此刻他看着崇祯的尸体,并没有
到胜利的喜悦和兴奋,而是产生了很复杂的思想和
情,竟然使他在心中叹息一声。
在他和大臣们后边跟来的几个太监,此时都转到崇祯尸首的脚头,由一个显然地位较高的中年太监领头,向崇祯跪下,叩了三个头,而那领头的太监还不住小声呜咽,热泪奔
。李自成向太监们问道:“你们里边有没有乾清
的太监?”那个领头的太监忍住呜咽,叩头说:“回圣上,奴婢是亡国的待罪内臣,原是乾清
的管事太监,名叫吴祥。”李自成将吴祥上下打量一眼,命他将崇祯的尸体停放在寿皇殿中,找棺材装殓,又说:“你的主子倘若愿意将天下让孤,不要自尽,孤定会对他以礼相待,优养终身。可惜他不知道孤的本心,死守着‘国君死社稷’的古训,先
皇后自尽,他自己也上吊了。你是乾清
的管事太监,孤看你不忘旧主,还是有良心的。你要在
中找一好的棺材,将你的旧主小心装殓,停放在寿皇殿中,好生守护,等候孤的圣旨。乾清
中的
女还有没有?”吴祥回答:“大部分都投水自尽了,也有逃出
去的,如今还剩下十来个
人仍住在乾清
中,等候发落。”
“等你们将崇祯的尸首抬到寿皇殿以后,命乾清的
女们来给崇祯梳头,更换衣服靴帽。”
“领旨!”吴祥叩了一个头,又问道:“请问圣上,崇祯皇爷临朝十七年,一旦身殉社稷,深蒙陛下圣德,准予礼葬,此实亘古以来未有之仁。不知装殓之时,是否可用皇帝的袍服冠冕?”关于此事,李自成刚才本已采纳了牛、宋等人的意见,但此刻他的心思很,竟然忘了在武英殿商议的话,一时拿不定主意,回头向牛。宋等望了一眼。
牛金星赶快说道:“以臣愚见,崇祯既是亡国之君,自然不能用皇帝冠冕龙袍入殓。况且临时找来的棺材,亦非梓,更不可用皇帝衣冠入殓。陛下对胜朝亡国之君施以尧舜之仁,不加戮尸之刑,史册上实不多见。用
便服或常朝服入殓,准许太子、二王与胜朝旧臣‘哭临’,于礼足矣。”李自成再一次同意了牛金星的意见,吩咐吴祥照办,并说皇后的装殓也照此办理。李自成吩咐毕正要离开,跪在草地上的吴祥忽然说道:“陛下,奴婢旧主崇祯皇爷临死前在衣襟上写了几句话,请陛下看看。”李自成惊问:“写了什么话?”吴祥说:“崇祯皇爷写遗诏时,臣在乾清
暖阁窗外站立,并未亲眼看见。当时只有管事
人魏清慧站立在崇祯皇爷的身边侍候,臣是听魏
人说的。皇上不妨看一看他的衣襟里面。”
“你赶快翻开他的衣襟,让孤看一看他写的什么遗言!”吴祥在荒草上膝行到崇祯的腿边,翻开袍子前襟,果然有几句话歪歪斜斜地写在袍子里儿上。李自成和随侍身边的大臣们都赶快低头观看。因崇祯当时心慌手颤,字体潦草,李自成不能够完全认清,命吴祥赶快读出。吴祥一边读,大家一边看。念完以后,大家互相看看,在片刻间都没做声,但心中都想了许多问题。他们对“贼来,宁碎朕尸,勿伤百姓一人”一句话,不能不受到动。随后,李自成郁郁不乐地说道:“咱占至今,天下无不亡之国、亡国之君,历代都有,但是并不一样。崇祯虽然失了江山,但是这是气数,是他遭逢的国运所致。古人说‘盖棺论定’,据孤看来,崇祯实非一般的亡国之君!”牛、宋和李岩都没说话。他们因看了崇祯的衣襟遗言,都不免受了
动,而且也同意李自成的评论。不过,这是一个非常
的问题,所以都没有发表意见。李自成望望草地上的另一具尸首,又看了吴祥一眼,问道:“那个陪着崇祯上吊的太监是谁?你认得他么?”吴祥回答:“回圣上,他是司礼监秉笔大监王承恩,大军快到北京时钦命他提督京营和内臣守城,可是无兵无饷,一筹莫展,只得陪着主子自缢。”李自成说道:“他也是一个对主子有忠心的人。他的尸首应该如何埋葬?”
“回皇爷,王承恩有家人在京城居住,可以命其家人将尸体领回,自行装殓殡葬。”李自成说:“既然王承恩有家人在京城居住,这事儿你就办了吧。”
“奴婢领旨!”李自成带着牛、宋等大臣,转到煤山的北边,远远地向寿皇殿和其他建筑看了看,随即又转到煤山西北脚,沿着黄土磴道,登上煤山中峰。丞相牛金星,军师宋献策,副军师制将军李岩,毫侯权将军李过,站立在他的左右。养子双喜带着十名护驾武士站立在煤山中峰两侧一丈之外。
十几年来,李自成率领着老八队①的起义人马,起初活动于陕西②、河南。山西境内,后来进入湖广,打回陕西,东证幽燕。他走过无数的高山大川,都不像此刻登上煤山的心情舒畅。其实煤山并不是山。它是明朝初年改建北京城的时候,将元大都的北面城墙拆毁,利用一部分城墙上堆成了这座假山,不但不能同大山相比,也不能同大山余脉的丘陵相比。论它的占地范围和高度,都不值一提。按照当时计算,从山顶垂直到地面是一十四丈。就这座小小的假山的中峰,在当时就是北京城内的最高处。李自成登上煤山的正中峰顶之后,向南纵目,从金碧辉煌的紫城到房屋鳞次栉比的南城和外城,从午门、端门、承天门、大明门、正
门直到永定门,尽入眼底。神圣不可侵犯的紫
城,如今踏在他的脚下。辽、金、元、明四朝赫赫的皇都,如今踏在他的脚下。占领了北京就是灭亡了明朝,夺取了天下。十几年百战经营,如今才看见真正胜利了,大功告成了…李自成一站到煤山的中峰之巅,又是欣喜,又是惊叹,不自觉地发出一声:①老八队--明末陕西农民大起义,高
祥是在王嘉胤牺牲后最有威望的领袖,号称闯王,他有十队农民联军,李自成的一支人马是第八队。
②陕西--明代陕西行省的辖境包括今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省大部分。
“啊!”原来因为崇祯父子都没下落,为他的大顺江山留有很大隐患,使他驻进武英殿以后一直放心不下。如今太子和水、定二王找到了,崇祯的尸首找到了,摆在他面前的只有节节胜利,只有择吉登极,招降吴三桂,再招降南方的左良玉及江北四镇①,消灭张献忠,统一全国,建立传之久远的大顺鸿业,而且他很快就要开始按照盛唐的规模重建京城长安。此时虽然他也想到宋献策和李岩所担心的洲人犯,然而他认为他的大顺朝并非风雨飘摇的明朝,东虏必不敢来。他怀着踌躇
志的心情向牛金星说道:①江北四镇--崇祯末年,驻军于长江下游北岸和淮南一带的四个总兵官: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和高杰。
“启东,如今崇祯已经有了下落,登极大典之事要加速筹备。北京虽好,终是行在,孤应当早回长安,一面招抚江南,一面经营关中,奠定我大顺朝万世基业。”牛金星躬身回答:“今初进北京,六政府尚未安顿就绪。臣已告诉了礼政府,依照军师所择吉
,皇上准备于四月初八
即位。从二十六
起,每逢三、六、九
百官上表劝进,陛下三让而后俯允诸臣之请。礼政府从明
起即火速准备大典仪注,还有法驾、卤簿等事,百官还要准备朝服,鸿胪寺也要作许多准备。这三四天内,明朝;
臣必然陆续投降,也要使在北京新降诸臣躬逢盛典,得沾陛下雨
之恩。”
“张若麒与唐通何时去山海关劝降?”
“臣将于明叫来吴襄面谈,用他的口气给吴三桂写一家书,还要与张、唐二人商量如何前去,由户政府筹措五万两银子和一千匹绸缎带去,作为陛下犒军之物。最快,也得三天后才能动身。”李自成义说:“但愿吴三桂能随我大顺使臣于四月初八之前来北京。”牛金星说:“倘若吴三桂因为有五十万迁入关内百姓需要安置,不能如期来参与盛典,应该有贺表送来。只要吴三桂有贺表来到,即是他顺应大势,在陛下驾前称臣,不惟不再担心他会勾结
洲鞑子为患,而且也可为南方诸镇表率。”李自成微笑点头,望一望宋献策和李岩,用眼
向他们征询意见。他们二人对
洲的问题看得比较严重,目前对吴三桂的问题也看得比较复杂。因皇上正在踌躇
志,牛金星的话已经使皇上含笑点头,他们也只好恭敬点头,不敢说出他们的不同看法。李自成以为军师和李岩同牛金星的看法相同,便不再多问,转身打算下山。恰在这时,双喜从树隙中看见吴汝义走进万岁山门,立刻向他躬身禀报:“启奏父皇,吴子直将军进万岁山门了。”李自成向身边的大臣们说:“我们快回
吧。真是怪事,原听说长平公主已经由太监背出
了,刚才又听说公主并未出
,在
中投井未死,被人救出。孤命吴汝义亲自去寿宁
处理此事,他现在来了。我们下山吧。两个公主…真是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