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妙计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说起“魂中阵”不得不提的便是道门中“亚特兰提斯”式的教派——始于东汉的巨无霸组织“太平道”东汉时期可以说是道教规模的鼎盛时期,道教对于社会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基本上等同于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当时的中国有两大道派——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其中又以太平道势力最大,相传信众数量曾一度突破百万,东汉末年著名的黄巾起义就是太平道发起的,起义的最高领导人张角便是太平道的主要创始人。
东汉时期中国的人口密度可不像现在那么高,动辄一个省就上亿,要说一下子能忽悠住上百万人,没点真本事可是不行的,这张角传说也是个道术高手,不过说实在的,他那点本事若放在后世,也就那么回事,毕竟当时道术的总体发展水平摆在那里①。
在当时,由于天灾不断战连绵,不少地方都出现了尸横遍野千里饿殍的惨景,一个村镇死人比活人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这种情况下,张角的本事可是派上了用场,一些现在看来不足挂齿的入门级法术便可让方圆十里炸开锅,老百姓们个个崇拜得五体投地,每当师傅陆青讲到这时,钟鬼灵都会有“晚生了两千年”的想法,倘若以自己此刻的本事放在当时,不把皇帝老子忽悠成自己徒孙那都不算学过道术…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说当时道术发展有限,但某些来自民间或旁门的异术还是可圈可点的“魂中阵”便是其中之一,在当时那种尸横遍野的情况下,怨魂孽魄的密度已经大于人口密度了,虽说当时超度法术已经发明,但如果想将如此之多的魂魄一一超度还是不大可能,即便是将其密度减低到安全范围内,也都是一件大工程,为保证至少是教区信徒的人身安全,一个叫王辇的廷术士便借助道术中的理论发明了一种叫“牵魂术”的法术,其原理是在魂魄身上步一个超度的法阵,魂魄有游走七章的特,利用这种特,一个带有法阵的魂魄在游走七章的同时便会顺便超度很多因怨气未散而游弋于七章之中不能投胎的魂魄,这样一来便会节省很多人工成本。按照道门的规矩,在魂魄身上动手脚应属“渎神戏鬼”之列,本应被严,但打起仗来谁也在意不了那么多了…
相传张角被老曹铲平之后,王辇便转投了张修的五斗米道成为了后世著名的“王大仙”(大仙不是老百姓送的外号,而是真正的道号,能给自己取这种道号也算是一种跨世纪的战略眼光了)“牵魂阵”这一方法也被当时的五斗米道列为了阵,俗话说规矩都是人定的,你能,我就能解,传说在历朝历代的政治斗争与战之中“牵魂阵”至少也有过十次被重新应用的记载,不仅如此,一些后世的能人更是在“牵魂阵”的理论基础之上大改特改,有些别有用心的修道之人为讨统治者的心,甚至不惜冒着折寿陨命的危险将各种各样的阵法置于魂魄之中,更不乏一些直接加害活人的阵以求多快好省杀人无形。到了近代,龙虎山的鲁德律道长在编纂正一教史的时候,曾经将这些传说中的阵法统称为“魂中阵”也就是说“魂中阵”是魂魄之中布有阵法的统称,而并非一种具象的名称,传言布于魂魄之中的阵法,之阵脉、阵眼的强度与魂魄的其他部分是有区别的,所以开慧眼可以看见,但若想清到底是什么阵却不大容易,一来魂魄必须静止不动,二来魂魄与阵法的反差要十分巨大,三来对阵法路数必须了如指掌,这三点之中,除了最后一点外,若想达到前两点要求,在无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几乎就是不可能的。至于如何将阵法布于魂魄之中的理论原理,则一直是龙虎山的一级机密,放在太平盛世,掌教都没几个会摆的。
“魂中阵是什么玩艺?”魏笑彤并不是正版的道门中人,对这些门野史似乎也没什么耳闻。
“魂中阵就事魂魄中布的阵啊…!”钟鬼灵闭目道“门钥匙是什么东西啊?就是门的钥匙啊,大姐,这还用问吗?”
“我也开了慧眼,怎么看不见?”魏笑彤一闭着眼转了转脑袋。
“我说你有没有常识?你当是下围棋呢?那东西哪有在正面跟人对着相面的?(人呼会有气出,虽说不会对怨孽产生伤害,但毕竟不舒服,所以怨孽贴近活人的时候,往往是附于背部)”
“少废话!布的什么阵?”魏笑彤可没心思耍贫嘴。
“正看着呢…看不清…”钟鬼灵边说边运真气于“惠顶”希望借自己身上的气加大慧眼的“灵度”但似乎作用不大“听我说,想看清他身上的阵法,咱至少得做到两点,一,让这东西别老左右晃悠!二,得让这东西怨气再大一点,颜再深一点!”
“颜再深多少?”听钟鬼灵这么一说,魏笑彤也是一愣,“给丫把坟刨了鞭尸,怨气就应该差不多了…”钟鬼灵道。
“你要是再胡扯我就鞭你的尸!”
“急什么啊!我打个比方而已…”钟鬼灵深呼了一口气“我现在正在考虑,即使不鞭尸也能把丫惹急了,咱俩扛得住么…哎…为夫我有一条妙计,想不想听?”
…
——————注解:①道术的发展:首先要强调一点,道术与道教仅为从属关系。
道教最初并不是专门研究奇门异术的宗教,时至东汉,道教自有的法术是十分有限的,之所以道术到了后世能够获得快速的发展,与一些民间或廷术士的加入不无关系,这些身怀异术的人加入道教后,往往会将自身通的法术与道教本身的理论与法术进行结合,最终以道术的名义示人。
东汉末年,张角创太平道,率众起义的同时亦受到了正一道之前身——五斗米道教首张修的声援与响应,一时间大量民间及廷术士加入两教,道门法术体系由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与发展,同时也为道术在后世的蓬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事实证明,会道术并不等于会战术,时至建安初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被曹铲平,数十万计的起义军被屠杀,太平道短暂的辉煌宣告结束,这对于道术的发展而言无疑是巨大损失,一些闻所未闻的奇门法术也随着张角一起被曹大哥连给拔了,不过好在五斗米教的张修同志一直保持着“做人要低调”的处世原则,对于张角的起义至多是给予了神上的巨大支持,以至于五斗米道在世中得以保全,后来张修被张道陵的孙子张鲁所杀,鉴于张角同志与其太平道的前车之鉴,张鲁开始转变思维转而巴结曹,随后很快便得到了朝廷的扶植,这也是后世正一道能够在中原蓬发展的重要原因(此间相当一部分高级知识分子也加入了五斗米教的信徒之列,书圣王羲之便是其中之一),其他旁门野派法术的融入在这一时刻也开始趋于频繁,后世诸多道派的法术均与正一道法术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是之所以正一道后来能够统领三山符箓当起幕后大股东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