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河北突变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军利用白、胡两个汉被刺杀事件以及《新生周刊》事件,大闹起来,并对何应钦施。何应钦与中央商量后,又作出了一些“积极回应”:将蒋孝先、曾扩情免职;撤换于学忠及天津巿长张廷谔;以王克代张廷谔为天津巿长,任命商震为天津警备司令。
何应钦对共济会抗五军非常痛恨!本来中央政府与军已经相安无事了,你抗五军怎么又去打人家的油田?这油田让军去偷一点油,又有什么关系?只要等军与罗苏打起来了,不就什么事都好办了?现在害得自己受军的气!真应该让徐辉这小子来收拾这个摊子!让你这小子去捅马蜂窝!让你们共济会的杜重远去发表什么狗皇帝文章!可恼的是,据说这个罪魁祸首徐辉,现在还在上海左拥右抱,在温柔乡里风快活!
不过东洋好战分子对何应钦和中央政府的“积极回应”并不领情,他们还是要继续搞事。
五月三十一,几个关东军特务机关官员大月桂等四人到察哈尔的张北,二十九军卫兵循例要他们出示护照,虽然这几个鬼子有护照,但他们就是不给检查,卫兵拦阻,排长将他们引至军法处候讯,后来在请示宋哲元后,还是把他们给放了。
没想到,他们本来就是来找茬的,所以就是你们放了他们,他们还是要闹事的。他们以华军非法扣押他们合法的、有护照的东洋人为由,又是一通二十九军破坏和平、军要报复之类的宣传、抗议。他们要求惩办有关责任人,惩办排分子等等。这事后来被作为“张北事件”这一连串事件似乎表明,军确实是要搞事了,而且不惜发动战争,这可把现在华北的总负责人何应钦吓得不轻。可实际上,这还只是军中一些军国主义进分子在搞事件。关东军都没有作好充分的进攻的准备,而在他们的政界,缓进派怀疑关东军这次会不会还像以前行动一样,得不偿失。
但酒井隆胆子大,六月十,他拉了北平领事馆武官高桥坦一起去找何应钦,就高桥是代表关东军的,他代表天津军梅津美治郎司令,要何马上在他们之前提出的条款上签字,否则军就要动手了。这高桥怎么能代表关东军呢?而这时,缓进派掌控权力的政府知道关东军等又要搞事,而军事经济又没有作好准备,所以发了命令不许他们入关呢。
这条款是很苛刻的,就是要中央的军队、政府、抗团体,全部从河北撤走!
这不就是军的目标:让河北变成一个“中立的缓冲地区”让河北的“民众”在军的“指导”下“自治反赤”何应钦不敢承担“破坏和平”的结果,也不想让在华北的中央军与军打起来。但他又不敢在鬼子提出的条款上签字,在酒井隆的追下,何应钦这家伙经与南京商量,决定不签字,但按军的要求做,命令中央军以及**序列下的东北军,与国大机关、复兴社,全部撤离北平、天津、河北,等于是执行了军提出的条款。
从后面中央政府的一系列做法看,这事无疑有把共济会放到火上烤,或者说有借军的刀来杀抗五军的嫌疑。
同时,中央政府因为“张北事件”而宣布把“责任人”宋哲元撤去察哈尔省主席之职,改由二十九军副军长秦德纯任察哈尔省代理主席。因为这个撤职决定中没有撤去宋的二十九军军长之职(中央作这样的决定也没有实际效果的),而且接替他的是其副手秦德纯,还算是代理主席,所以确实有走过场的意思,但毕竟是向军低了头。
军方面看到这个结果,就说是何应钦同意了他们的协定,并把这个条款叫做“梅何协定”但后来中央政府却不承认有这么个“梅何协定”因为何应钦没有签过名。
东北军的一些将领对撤离河北是有意见的,特别是一些中、低级军官;但蒋中才不知道是怎么做了张学亮的工作的,少帅给于学忠、万福麟、王以哲、何柱国等人发了命令,让他们执行中央的安排。
鬼子一看,这可是个大便宜,华北就这样可以变成军的地盘了?但关东军又被命令不让入关,也没做好入关的准备;天津等地的军驻屯军人数又少得很。于是,他们赶紧先搞一些氓起来,把政府给占了再说。
他们扶植了汉白坚武(前吴佩孚之政务处长),自称“正义自治军总司令”声称要组织“华北国”白坚武应该属于政客,年轻时也接受过很多进步思想,但这个时候已经只剩下野心了。他认为蒋中才是南方人,蒋的政府偏心于南方,而故意放弃东北和北方。所以,他要带领北方人来立国,只要他能当这个北方地区的政府首脑,就算与军合作也在所不辞。
而且他觉得现在的形势是个非常好的机会,中央又一次抛弃了北方,权力出现真空,而军居然同意支持他成立“华北国”这可是他登上政治舞台的大好时机!
可是,他们忘了,共济会是不怕军的。这次,驻扎在密云、滦河一带的、属于抗五军的“东北军三十六师”也接到了从河北撤退的命令,但共济会没执行这个命令,中央大概也想到了共济会是不会执行这个命令的。这支三十六师是有两套军装的,虽然没有撤退,但换了一套军装,变成了抗五军的彩服,这是表示,就算不要你中央每月几万元的军费,咱也不撤。三十六师按什么甲等师的级别给军费,每月给十几万大洋,相对别的部队算是较高的,而且一直给得很按时,没有什么拖欠。
中央军等部队以及他们的国大部、政府官员之类的这么干脆就撤离了,让军都没有防到,河北形势一下子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