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十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三年后,京城。

“莫缇姑娘,这双面屏风绣实在是太妙了,你又再一次让洪某大开眼界了。”一名外表福态、穿着讲究的中年男子,正站在一座双面绣屏风前,不释手地来回翻转着。

屏风用一个大大的圆形木框。由上下两个卡榫固定住,这特别的设计,是为了让它可以正反面翻转。而木框框住的,是一幅绣在薄如蚕翼的透明丝绸上的伏虎图。这幅图的特别之处;并非那新颖的构图设计,也非那栩栩如生的猛虎,而是原该正反两面都相同的绣图,却因用不同,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美。这也是年如意在研发出双面绣之后。又一项重大突破。

“洪老爷,其实这屏风,也是依着您的意思绣出来的。”改名为莫缇的年如意,莲步轻移地来到洪老爷的身旁。

“若非这三年来,您一直不断鼓励莫缇,莫缇本绣不出这样的作品。”

“莫缇姑娘谦虚了,是您的手艺高超,又常能绣出令人惊喜的作品。看看您的绣图,现不是千金难求,这可不是靠我就能做到的。”洪老爷摇了摇头,笑得十分开怀。

“这么说来,莫缇这幅绣图,算是能差了。”年如意也笑了。

“真是辛苦你啦!王爷的寿辰就要到了,这绣图实在太适合当祝寿礼啦!看看这正面——”洪老爷将绣图转到正面。

“用大胆鲜明,虎皮的泽深浅而立体,再看看那虎的双眼,如此锐利,完全显现出王者的霸气,本就是此图的髓呀!”接着洪老爷又将绣图翻转到另一面:“再看看这面,这本像是一幅出自名家之手的水墨画呀!虽然你只用了黑灰白三,但看看,明明是同一只虎,在这巧妙的用下,却显出他那不平凡的高贵气质,真是妙啊!还有什么比这更适合当王爷的贺礼吗?这屏风,我实在是太意了。”洪老爷的连连惊叹,让年如意忍不住笑出了声,洪老爷不好意思地红了老脸。

“看看我,又让你笑话了。这都该怪你,谁叫你手艺如此出众呢!”

“那是洪老爷您不嫌弃。”顾客能意,是年如意最大的安了。

“你就是这么谦虚。”看得出洪老爷心情极佳,他从袖中掏出一张银票。往年如意手里一搁,“这屏风的价值,绝不止你当初要求的价,这是我给这屏风开的价,它值得我花这个数目。”年如意接过银票,展开一看,惊得连忙推拒道:“洪老爷,这太多了,我…”洪老爷将银票连同年如意的手推了回去。

“你这是贬低了我洪某的眼光了,我说它值这个价,它就值这个价!”洪老爷果断地道,那口气,可容不得人说不。

“可是这…”年如意还是觉得为难。这金额本是多了三倍不止,这让她如何收得下手。

“你怎么这么傻,我这也是在为自己做面子哪!”洪老爷摇头道,“你想想,王爷是喜收到价值万两的礼,还是干两的礼?”洪老爷说罢,转身往铺子门口走去。

“好啦,就这样决定了。我得走啦,明儿我再派人来取回去。”没让年如意拒绝,洪老爷以跟他身形相反的速度,快速离开了年如意的小铺,那滑稽的模样,让年如意忍不住笑了;而洪老爷的举动所带来的温暖,却让她红了眼眶。

年如意收妥银票,再将铺平略作整理,看看天已近黄昏,她锁上铺门,快步离去,终于赶在城门关上前出了城。

城外溪畔有个小村落,三年前年如意一到京城,便决定在此落脚。她决定靠自己的手艺来养活自己,于是卖了大部分的珠宝首饰,买下了城西币集里的一个小铺面。但这样一来,所剩下的银两没法在城里另觅居处,于是经过多次地走探,她最后决定买下溪畔小村落里的一座小宅。

小宅让年如意非常意,因为地属城外,所以价格相当低廉,但也没有带给她任何的不方便,因为出了城门,过了桥,拐个弯儿,再走上一段下算远的路后,便可到达溪畔的小村落了,自她在此住下后,村落里的人们给她的温暖,更是让她动。

年如意嘴角噙着笑,脚踩着轻快的步伐,先是来到邻门江大嫂的屋内。一入院,一个小小身影冲了上来,年如意像是早有准备般,弯下、展开双臂,就等着那小小身影扑人怀中。

“娘娘,你回来了!”小胖娃儿跳人年如意的怀中,手脚紧紧抓着她不放。

“家宝乖,有没有想娘?”年如意用颊贴上家宝柔软胖的脸,左右蹭着,足地笑着。

“想娘。”家宝配合地跟年如意玩起脸贴脸的游戏,还故意用力贴紧年如意,双臂也紧紧抱住年如意的头。不让她动弹。

“黏住了。”

“哎呀!真的黏住了,这可怎么办才好?”年如意装出惊惶的表情,逗得家宝开心地咯咯直笑。

“好啦,你们娘儿俩别玩啦,快些洗净手,进来吃饭啦!”江大嫂笑着从灶房走出,手上端着两盘冒着热气的菜肴。

“来了。”年如意将家宝放下,然后牵起他软的小手,两人往屋内走去。

对江家夫妇,年如意是心怀恩的。

三年前她买下了江家隔壁的小宅后,本以为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但她却在这个时候发现自己居然有孕了。当时她万分谢老天给了她这个恩赐,但辛苦却也随之而来。

年如意怀眙的过程并不顺利,初期尤其难熬;她害喜严重,无法自行准备膳食,生产时及产后的调养,也全都是靠江大嫂的照顾。更不用说她每人城开铺营生时,家宝全由江家帮忙照料。没有其它方式能表达自己的,于是年如意只能每月些银两给江家;一开始江家夫妇不愿收她的钱,但她坚持这是贴补自己及家宝在江家的伙食费。江家夫妇推拒不了,只好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