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小云,我从王大成那儿打听到了,县城里最有钱的柯老爷子其实只是那个柯家公子的家仆呢!避着永定县百来亩最好的田地以及两座栽药材的山头的那个柯老爷子,居然只是个佣人。那你能想象那个柯家公子家里该有多么富裕吗?”小芳一边吃着馒头配温水,一边努力说话。
小云眉头扬了扬,表示对这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消息也到很惊奇。然后问道:“那你还想进入柯老爷子家当佣人吗?”原本小芳的理想是先搞定周牙婆,然后让她给介绍进一户好人家;而小芳所能想象的好人家,当然是永定县第一地主富户——柯老爷子家了。
“…嗯,还是想啊。就算是给奴才当奴才,也是永定县最有钱的人家啊。不管是给谁当奴才,能吃最重要吧。”小芳目前也就只有这个梦想了。
“不过,小云,你说,如果我卖身进柯老爷子家,算是家仆的奴才,还是那个柯公子家的奴才啊?”
“照理说,奴才的一切都是主家的。柯老爷子再有钱,一切也都不能说是属于他自己的。”小云虽然只是猜的,但觉得自己猜得很有道理。
“也是。”小芳很慎重地点点头。
“所以我现在知道了,以后要是上头赏个什么下来,都不能放身边,最好尽快捎回家去,不然哪天主人家要整治奴才了,把赏赐都收回,那可就全做了白工啦。”小云吃完手上的馒头,慢地喝水,垂下眼睑,思索了良久。然后道:“小芳,你有打听到那些贵公子什么时候离开吗?”
“哦,听说三后就走,要赶回家过年呢。”
“那到时跟着他们的马车进城去吧,就别跟着王诗书一道了,他得过完年才进城呢。”
“你说得容易,人家凭什么捎带我啊?”过年这样的大子,对小芳这样的人家来说只不过平添辛酸的记忆罢了,没什么好过的。如果能早一上工,就能早一让家里的境况得到改善,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几你去村长家待着,跟那些家丁丫鬟们亲近亲近,帮着做一些活,学着他们怎么伺候主子。就算来不及拉近关系,让他们愿意捎带上你进城,至少你也知道以后当人奴仆要怎么做事、怎么讨好主人。看见丫鬟们就叫姐姐,看见家丁就叫哥哥,有点笑模样,别板着一张脸,让人看了就想赶你。”
“嗯,我等一会就过去。”小芳对于小云的建议,从来都是二话不说照做。
自从小云大到可以出主意之后,她在村子里的生活就好过很多。小芳觉得小云的脑袋就是好使,听她的准没错。
“还有,你就别向那些丫鬟打听她们府上缺不缺人这样的事了。”
“为什么?如果正好缺人的话,我不就可以顶上了?”
“就像你说的,那些公子都是家里有钱到吓死人的人家,这样的人家怎么会轻易招人进府?没人作保、没查翻个祖宗八代怎么用得安心?当真缺人用,也是让人牙子去找人来挑,所以,这本来就行不通。还有,你帮着人家做事,可以博得好,但倘若你接着就打探人家府上缺人不,不就显得很功利吗?如果你留给那些人这样的印象,才叫白忙一场。再有,你也不可以请求人家捎带你进城。”
“可你叫我去帮那些丫鬟做活儿,不就是想要她们看上我、帮我谋个差事,或者,看不上我,至少也可以梢带我进城吗?”小芳倒是一下子就理解了小云的目的。
“当然。所以,才叫你不要开口请求。”小云拉住小芳的手,慎重道:“愈是你想要的,愈不要自己开口说。她们与你没这样深厚的情分,所以,不能说。”
“那我们怎么让她们帮到我啊?”
“这三天,我都会去找你。还有,如果王诗书正好又在找那个柯公子请教功课,我们就去找王诗书,找他说要进城的事。”
“这样,就能成吗?他们会问上一句吗?”小芳疑惑。她不觉得那些贵公子会好奇她们这种小村姑的人生。
“不成的话,我们还能想别的法子,至少都能在三天后把你进那个车队里。”就算仅仅是搭车进城,到了周牙婆那里,那牙婆见了这阵势还敢不收人?
从头到尾又想了一次,小云觉得成果定然会令人意。那个柯公子一心想要给她好处呢,又怎么会不帮这个小忙。虽然能成,但提早打包票毕竟不好,小芳自己也要够努力才行,所以,她就没有再多说了。
如果柯公子真能帮小芳安置到一户宽厚的主家干活儿,那么,小云就一定会好好地陪伴柯公子的姨母——这,才是小云一心想要得到的报酬。
至于给珍贵的书册让考状元、给粮食品吃用,甚至是一个贵公子的承诺什么的…小云还真不怎么放在心上。
一切很顺利地进行着。
小芳长着一张看起来老实憨厚的脸,脸圆圆的笑起来带着喜气,手脚勤快利落,又很有一把力气;虽然长得略为糙土气,当不了千灵百巧的一等丫头,想近身在主人家面前伺候是没可能,却是那种用起来很安心的下人。对这些贴身丫鬟们来说,小芳这样的丫头,实在是非常理想的下属——既不用怕被取代,又好使唤。才不过两天的相处,四个公子身边的丫鬟都对小芳这个小村姑印象颇佳。
当然,既然有了不错的印象,得闲时多少会愿意跟她聊些闲话,也就知道了小芳家里实在困难,几天后就要进城去找牙婆卖身,希望可以多卖几个铜子,给她娘买只补补身子。
大户人家每年从人牙子那边买进的使丫头,身世大多如此,也不致于特别觉得小芳需要怜悯;而小芳也并不觉得自己卖身为奴是什么惨绝人圜的事,态度坦然得很;她这样的表现,就有些令众丫鬟们另眼相看了。她们这些贴身伺候公子爷的,都是大家族里累世的世仆里选出来的,生活康裕,没尝过离失所、骨分离的苦;所以每每家里买奴仆进来,总会听一耳朵各种悲惨身世,看着那些新买进的丫头小子们面黄饥瘦且自哀自怜,刚开始当然会有同情心,后来总是如此,也就没什么觉了。
难得小芳这样不自怜不乞悯的,贴身丫头们觉得这孩儿相当不错,把自己位置摆得很正,不会企图挑动别人的同情心,来得到一些方便或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