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宗师承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舱中众人皆大惊,而便在此时,一缕笑声自舱外廊道上传来,舱内的烛焰跳动了一下,便见一条高大的人影悠然步入底舱。
“摄摩腾!”林渺略意外地叫了声,同时身形也立了起来。
鲁青又如风般再次攻上,他似乎并不畏惧这个对手。
“住手!”林渺唤了声。
鲁青的拳头在只距摄摩腾半尺之处停住,摄摩腾眼睛都不曾眨一下,更没有还手和闪避的意思,似乎料定鲁青这一拳打不下去一般。
“退下,这位是我们的朋友!”林渺向鲁青吩咐了一声,旋即向摄摩腾拱手道:“大师请坐!”摄摩腾然一笑,道:“阿弥陀佛,谢过了!”众人只觉颇为怪异,这种口号让他们不懂什么意思,但也都明白,这个行者并没有什么恶意,否则的话,鲁青只怕已经不能站着了。
“不知大师大驾光临,有失远了!”林渺客气地道。
“林施主何须如此客气?小僧深夜来访,实是于礼有所不周,还请林施主勿怪才是。”摄摩腾也极客气地道。
“能得高人造访,本已是幸事,怎敢有相怪之意?”林渺笑了声,随即向一旁的小婢道:“给大师斟茶!”小婢极为乖巧,迅速给摄摩腾斟上了一杯香茶。
“前在谷城目睹大师武功,果是域外高人,今得见,才知大师不仅武功超卓,更是瑞气罩身,如沐风,想必大师已得佛缘了!”林渺打量了摄摩腾一眼,由衷地道。
众人皆有同,摄摩腾步入舱中,带来的是一团和气,使每个人的心在突然之间变得安详而平静,仿佛有一股奇异的力量悄然洗涤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内心。
“林施主果然眼力非凡,小僧虽尚未得佛缘,但已得我佛眷顾,初通我佛之法,故能和气外生,看来林施主也是我佛有缘之人!”摄摩腾淡然一笑道。
林渺不由得也笑了,道:“我仅闻佛之名而未睹佛之貌,听佛之法,何会是与佛有缘呢?”
“缘本无形,佛也非佛,仅善心而已,心存善念者即是与佛同在,念佛之法万遍不若行善事一件,佛者,在心中寻!所以,小僧才说林施主与佛有缘。”摄摩腾悠然道。
“哦?”林渺不由得大兴趣,这确实是他所听过的极新鲜的说法。
“佛即善心,那岂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佛?”林渺笑问道。
“佛即众生,众生即佛,自然人人可以成佛。”
“可是我们为什么都是凡人?为什么只你们身毒国才有佛呢?”那一直在林渺之后沉默的干老头也突然开口道。
[注:身毒国,乃是天竺的前称,即是指今的印度。]“之所以是凡人,是因为我们心中不仅存在善念,也同样存在着恶念和杂念。佛若心,一念恶,便不是佛,念念皆善方是佛,这也便是凡人与佛的区别。若说佛仅在身毒国,那是因为不知佛,佛是无处不在的,只是各地的叫法不同,或是不知定义而已。”摄摩腾不慌不忙地解释道。
“何以能成佛?何以能念念皆善呢?”林渺淡然问道。
“成佛须修持,无无求,静心守行方能明善恶,去恶存善,以慈悲为怀,则与佛不远也!”摄摩腾淡淡地道。
“如果天下人皆成了佛,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天下?”林渺又问。
“那天下将是一片乐土,相敬相,无仇怨战争,无勾心斗角,无患得患失,更不会有红尘之苦海…”林渺听着摄摩腾一长串的描述,不由得笑了,反问道:“无无求,何以能使后代繁衍不衰?何以能使社会进步?昔古人以石为器,刀耕火种,长年累月,得五谷不能裹腹,而今铁器盛行,牛马耕种,省下人力而得五谷丰收,无无求能行吗?”摄摩腾依然平和地笑了笑,道:“无无求只是修行的过程,善念才是因果,社会的进步也是因果所在,牛马代人,铁器胜石器,这是事实。但铁器用来杀人,用来便利战争,这却是恶念,若是只为百姓之福冶铁造器,也是善事,佛也会做。无无求却并非不吃不喝,修行自身固然重要,关怀众生才是最终的目的。佛即是要普渡众生,可为众生之福自下地狱。佛曾曰:‘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接着摄摩腾又讲了佛祖割喂鹰之事例。
众人听得倒也颇有慨。
林渺也觉这行者颇有些意思,能言善辩,但又似包含着一些道理,至少听摄摩腾讲佛比苦尊者讲其什么喜禅要顺耳得多。这摄摩腾似是看过大量的中土史卷,而对身毒等国的历史也极了解,说起来旁证博引,有时拿先秦人物与佛祖求道时的经历相比,把一个个道理以故事的形式禅述出来,确实是极为引人,更让人对佛祖求道的经历极为向往。
当然,对于许多问题来说,林渺自也意识到其不现实的可能,但他却不能不承认,佛法是一种很有引力的思想。至少,他不会讨厌这种思想。
林渺对这摄摩腾的才华也极欣赏,一开始他便对这个两次反出师门的行者有兴趣,今一见,果然是难得一见的奇人,也难怪让婆罗门的圣尊看中。
“大师今来此,想必并不只是为了传播佛法吧?”林渺待摄摩腾讲得差不多的时候,淡淡地问道。
“林施主所说正是,前若非林施主出手相助,小僧本就不能摆四谛尊者的纠,今之来,也是要谢谢林施主的援手之德。”摄摩腾道。
“这也许正是大师所说的因果,我本无意出手救大师,一切只是偶合。所以,大师要谢,便谢谢佛祖吧。”林渺并不在乎地道,只是他有些奇怪,那他只不过是出手击败了丘鸠古,本就不曾惹过四谤尊者几人,又怎会是救了摄摩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