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箱和麻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请稍等一下。”副站长回到桌旁,找开账薄,他非但不嫌麻烦,还把有关内容记在纸条上拿过来。
“当天早晨,由发货站运出,是123次列车运来的。”
“几点钟到的站?”
“十八点二十分。按先后顺序来说,九点三十四分由上歧津站发出,十三点三十三分到达盐夙。转到中央干线上。十四点十分发车,十四点三十七分到松本。同十五点三十分开往大呼的列车挂钩后,于十六点三十六分到大呼。同我们这条支线联上后,十七点五十分发车,到达本站是十八点二十分,因为中转站太多,相当麻烦。不过,各站停车时间很充裕,所以没有耽搁装车卸车。”副站长—一说明。
“十八点二十分…就是晚上六点二十分。”龙推眼睛望着窗外,心里在思忖。晚上六点二十分,因为长,天还比较亮。
走到那个村里,已经是黄昏时分了。时间正好相符。——龙雄又想,那伙人要随着货物在各站上上下下,他们非如此不可。他们必须在木箱运到发电所之前,抢先运走。
“副站长,”龙雄向“十八点二十分木箱到站时,在下车的旅客中、有没有一个拿口袋的人?不知检票员是否还记得?”
“什么样口袋?”
“装得的,但分量很轻。一只手拿得动。大概是一只麻袋吧。”
“恐怕记不得了吧。我去问问看。”副站长问过检票员,说是记不得了。
龙雄向副站长点点头,道了谢,便离开车站。
龙雄又站停了。他想到,他们下车比货物来得快,货物再运到出站口,大约要二十分钟。
这二十分钟工夫,他们是怎样打发过去的呢?所谓他们,当然是几个电工打扮的人,站务员以为是发电所的人,便把木箱给了他们。
龙华的视线落在出站前的小吃店。他方才在里面吃过养麦面。
他们在傍晚六点二十分到,肚子一定饿了。到取木箱,还有二十分钟空间。肚子饿的人,在这种场合该怎么办?是不言而喻的了。
于是龙雄径直朝小吃店走去。
一小时后,龙雄乘上开往松本的火车。他拿出记事本,聚会神地研究上面的记录。本子里横七竖八,记着各种事情。听来的,自己想到的,统统记在上面。
其中有一段小吃店老板娘的话:“子记不得了。好像是上吊案子发生前四五天,有三个工人模样的男子每人要了两碗面,急急忙忙吃了下去。我还记得他们有个口袋,是又又脏的麻袋,鼓鼓囊囊的,用绳子扎着口。因为是一个人手提着走进店里的,所以不会太重。吃面的时候,口袋靠着凳子竖在地上。临走也是一只手拎出去的。”接下去是记的要点,字迹潦草。
*麻袋事关重大。分量很轻。一只手可以提起。约十公斤左右。
*木箱内破瓶烂罐,重五十九公斤。相当于一具尸体的重量。这是伪装。为什么要伪装?这是症结所在。这伪装做给谁看?
*上崎绘津子来此调查什么?是主动来的?抑或受他人指使?
*从车站取出木箱并扛到杂草丛里是三个人。木箱扔到草丛里,然后拿着麻袋上山。后来在这山上发现上吊的尸体。当时被村里老婆子撞见。
古吊死者是谁?可想而知。
*但尸体已有五个多月,腐烂得几近枯骨。这一点尚未搞清。死后已五个多月,不用说解剖医生,即便外行也知道,烂成白骨,当然要经过五个月之久。这样便产生很大矛盾,是推理上最大的障碍。解剖是科学,是严酷的事实。不可能有丝毫谬误。然而,他不可能在五个月前死去。不懂,怎么也不懂。实在无法解释。
*木箱发货站土歧津,同瑞只隔一站。两地有某种关联。黑地健吉和上崎绘津子确实在瑞滞留过。
*长野县南佐久区野村横尾里。黑地健吉的出生地。户籍簿上的记载。梅村音次。
*上歧津九点三十分发车,盐局千四点十分到站;盐民十四点十三分发车,松本十四点三十七分到站,松本十五点三十分发车,大盯十六点三十六分到站;大时十七点五十分发车,梁场十八点二十分到站。木箱和入同搭一列火车。
*舟级英明身世不明。他是朝鲜人。据说,反对派说他是朝鲜人,据是什么?
是舟权自己的,说他是朝鲜人。是不是谣传?
*舟级英明——黑地健吉——上崎绘津子,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