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100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世间万人,无人有此风

黛玉盈盈拜见,齐先生忙命快起,又见她目光水润,暗含灵慧,进退举止之间没有半点俗气,不连声夸赞,对林如海笑道:“我今儿才算明白了,你何以出了名地疼女儿,若我有女如斯,怕也要捧在手心里。”林如海莞尔一笑,颇为自得。

因要见黛玉,齐先生身边就只有林智一人,随身的小厮等都随着那些弟子去打理自己的住处了,所以齐先生对林智说道:“还不快把我给你姐姐预备的表礼拿出来。”林智见到黛玉的时候,早就喜得了不得,正发怔间闻得此语,连忙跳起身,取出四部书来,墨迹犹新,道:“姐姐,老师小气得不得了,他的许多好书都不让外人看,我好不容易才求得老师同意,又请老师亲自执笔抄了几部书,都是咱们家没有的。”既是孤本,又是齐先生亲笔,对他们而言,比世上任何金银珠宝都贵重得多。

黛玉听了,十分喜,忙向齐先生拜谢。

齐先生见她如此,目光格外柔和,思及林智所说她的才气品格,不免开口细细考校了几句,听她一一作答,口齿清楚,才思捷,其聪慧处不让睿、智,不由得对林如海口说道:“见到这孩子,我竟后悔了。”林如海笑道:“后悔也不成,外人都知子彦兄你收犬子为关门弟子了。”他看得出来,黛玉的灵让他动了心思。

齐先生连声叹息,可惜不断。

住在林家的这几里,除了见过来拜见的顾适一回,齐先生素都呆在院落中,常叫黛玉和林智为伴,每回给林智出题,叫黛玉同做,皆在林智之上,更觉得可惜,道:“若是男儿,何愁不能给林家再挣一个状元回来?偏生是个女孩儿,纵有才华也得遮掩。”说毕,齐先生又叹道:“只因这闺阁二字,埋没了多少道韫易安?”此言一出,不仅林智,还有林如海亦是心有同

对此,黛玉倒是不以为意。

在她心中,外人总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便是闺阁中的姊妹,亦多有讲究以针黹女工为要,不喜传出才名,但对她而言,父母和兄弟不曾如此,已叫她胜过他人百倍了。

故此,她已知足。

齐先生也只是叹而已,他年纪大了,言语不如年轻时那般迂腐分明,然而若与世人的见解作对,却又没有本事,反连累其清名,便笑道:“我见了玉儿的文章,风别致,毫无堆砌,倒想起前几年十分有名的绛珠居士来,宛然是一样的口气。”林如海和林智暗惊于齐先生的锐,黛玉不觉红了脸。

齐先生见状,讶然道:“莫不是我说对了?那绛珠居士便是玉儿?”先前他只觉得像,此时见黛玉的神,不觉确定了八、九分,顿时震惊了,几年前黛玉才几岁年纪?竟做出那样灵秀的文章诗词来。绛珠居士不拘一格,传出来的既有诗词,也有文章,偶尔还夹着一两幅工笔,更有数篇源自秋闱、闱的试题,其作甚至胜过传出来的状元之作。

林如海面平静,林智神情得意,独黛玉带着三分羞愧,道:“那时候争强好胜,素自负奇才,堪倒世人,遂卖了一番,博得虚名。如今年纪大了,倒觉得那时不知天高地厚,心太过浅薄无知,于是便收了心思,不曾再出去一篇文章诗词。”听了这番话,齐先生却笑道:“谁没个好名的时候?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多少人读书都是存着这个心思?我年轻的时候比你还争强好胜,恨不得文采之名遍布天下,上了知天命的年纪才渐渐息了名利之心,一心教导学生读书。我只没想到人人称道的绛珠居士,竟是闺阁中的小小女子,出名的时候不过十来岁,实在是让世间男儿羞愧至极。我先前还说怎么这一二年竟没有新作出来了,原来是你不曾再用心于此。”说着,又怨林智道:“你跟在我身边也有些子了,我还拿绛珠居士的文章说你,你竟瞒得我好苦,一丝儿风声都没漏出来。”林智眼里滑过一丝笑意,嘴里却一本正经地道:“我哪敢说呢?当初因为这事是我撺掇了姐姐,家慈痛罚了我半年的月钱,若不是我要上学读书,怕是足都有的。这两年好容易平息了,姐姐也不大这些了,我怎么开口跟老师炫耀说绛珠居士是我姐姐?”往事不堪回首,林智心里叹息道。

一席话逗得众人都笑了,林如海故作严厉地道:“别当我不知道,你母亲罚了你,你姐姐私下贴补了不少笔墨之资给你。”林智笑嘻嘻地道:“姐姐素来疼我。”见林如海颇为不,林智连忙接着道:“不过姐姐最孝敬父亲,昨儿我见到姐姐给父亲做的好扇套,等末夏至便能做完了,致得了不得,我好容易才回京,开口问姐姐要,姐姐都不肯给我,只说以后再给我做。”闻言,林如海脸上的不悦转瞬即逝,意之

却在此时听齐先生道:“绛珠居士的诗词文章,我最喜一句话,即‘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当真别致非常。不过,也有几篇诗词太过凄冷了些,诸如葬花词、桃花行、秋风秋雨夕等,哪里是你这般娇生惯养的小女儿能写出来的?”林如海心中触动,蓦地想起了上辈子女儿身处的绝境。

他在看到那些诗词时,亦曾问过黛玉,知她从梦中而得,便知她大约和贾一样梦到了前世,只因醒来多已忘却,自己方未与其解说明白。

林如海开口道:“小女天生奇才,也未可知。”齐先生摇头否定,道:“字里行间,皆是走投无路之,未曾经历过,何以让人观看过后如同身临其境?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天生奇才,也未可知。”大约就是因此,才没有人怀疑到绛珠居士是黛玉,毕竟她从小金尊玉贵,人尽皆知,从不曾经历过诗词中所谓‘一年三百六十,风刀霜剑严相’的子。

林如海不多说,恐天机,遂岔开道:“今年闱先生有多少学生参加?”齐先生想了想,道:“我也不记得了,我那书院里一年总有几十个学生进京参加闱,金榜题名的我都记不清是哪些人,哪里记得有多少学生参加‮试考‬?他们现今正在贡院里‮试考‬呢,他们身边的管事倒是来给我请安了,我嫌闹得慌,让他们少来。”闱一共三场,每场三天,头一天起于二月初九,今已初十,后是黛玉的生,亦是第二场开始。

闱一事,京都中读书人甚众,热络非凡。

不过,林如海和贾忙着黛玉的及笄礼,并不理会这些,也是因为今年林家旁支中并没有子弟进京赶考,落了个清闲。

黛玉也因生将至,不大出门了。

晌午,齐先生带林智出门拜会在京城中的好友,她在房中做针线,听人通报说贾来了,忙放下针线,起身进。

进屋时一看,只见黛玉穿着家常衣裳,黑漆漆的头发用两头绳随便挽着,浑身上下没有半点花翠,然而她身材已经长成,如同风摆纤柳,水映姣花,既有清妩媚之姿,又有风袅娜之态,端的出众非常。

黛玉一面请贾入座,一面叫人沏茶,亲捧与贾,含笑道:“妈为了我的事忙得不得了,有心为妈分忧又不知从何做起,只好亲自端茶敬母。”贾接了茶盏,笑道:“怪道人人都疼你,听你这张嘴里说的话,我再忙都觉得舒坦。”说完,叫黛玉坐在身边,放下茶盏,又细细打量一回,道:“你早已许嫁,明行了笄礼,便是大人了,也到了可以成婚之时。”黛玉听到这里,不觉红了脸,亦想到了俞恒。

虽然已经数年不见,然俞恒年长她数岁,最后一面时,俞恒已是大人,不知这么几年过去了,模样儿是否如旧?

女儿还未出嫁,但见她娇羞之态,十分客人,贾心里万分不舍,道:“今儿过来好叫你知道,清早俞家打发媒人来了,与我商议,想在你行过笄礼后就选个好子过大礼,然后请期,成婚。我想着也该如此了,这三礼总要预备一年半载,再晚一年,怕是到时显得仓促。”黛玉低头手帕,声若蚊,道:“一切都由爹爹和妈妈做主。”贾扑哧一笑,说道:“你父亲才不舍呢!不过这事我还没同他说,怕是他想晚两年送你出阁。咱们这些人家定亲虽早成婚却晚的大有人在,毕竟在闺阁中自在从容,万事随心,出了嫁便没有这份清闲了。”黛玉抿不语,虽未出嫁,心里却已生出一丝难舍之情。

忽然敛了笑容,叹道:“我又如何舍得呢?只是你知道俞老太太的年纪,老人家这些年挣扎着,就是想亲眼看着你们俩拜堂成亲,喝这杯孙媳妇敬的茶,所以心里急得很。咱们虽然舍不得,但也得顾念着老人之心。恒儿这些年的作为我都看在眼里,不说他步步高升的事情,就是为人,天下找不出第二个来,不知道多少人嫉妒咱们家呢!”黛玉仍旧垂首不语,但回想这几年俞恒的举动,心里顿时浮现出一丝自得。

知道她女孩儿家脸皮儿,不好跟自己说什么,她过来也是跟黛玉说一声,晚间亦与林如海说明。

林如海长叹一声,说道:“回话给俞老太太,请他们在玉儿及笄后选个好子罢。”纵不舍女儿,终究还要送她出门,自己总不能照顾她一辈子,能照顾她一生一世的只有俞恒一人。自己重生最大的心愿就是黛玉平安长大,安心嫁人。

点了点头,打算后回给俞家知道。

第二是黛玉的生,他们家忙碌了这么些时候,为的就是这一

林如海五十岁的年纪就升到了百官之首,不知多少人羡慕,又不知多少人登门造访,借其势,今逢黛玉及笄,都觉机遇难得,早在二月初就预备好礼物了。小孩子的生从来都不大办,然十五岁是整生,鲜少有不办的,所以观礼者众多。

一时之间,林如海家门庭热络,远非贾母大寿的场面可比。

不过,细心的人却能发现,许多诰命夫人都带了自家未曾议亲的女儿前来,论其年纪,或与黛玉相仿,或比黛玉小一两岁,皆生得玲珑清秀。

黛玉安坐东房,听几个姊妹提起此事,莞尔一笑。

她今身着采衣,素面朝天,更显得秀绝伦,这一笑,惊呆了众人。

成婚后和穆朴夫和乐的刘清然惊叹过后,又赞叹了几句,方嘴角掠过一丝嘲讽,笑嘻嘻地与众人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智哥儿身上矣。”林智回京的消息瞒不过众人,兼齐先生常带他出门走动,知道的人更多了。他小小年纪已经中了秀才,其父封相,其兄前程似锦,其姐将嫁国舅,他自己既争气,模样儿生得又好,谁家不惦记着?没听说连里的贤妃都惦记着想把外甥女许给他。

黛玉轻笑,道:“姐姐说不像是来观礼的,倒像是来做媒的不是?”清然大笑出声,道:“可不是!”妙玉听了,秀眉微蹙,不悦地道:“今儿是妹妹的好子,她们如此过来终究是什么意思?也太痕迹了。”她们姊妹几个能看出来的,贾如何看不出来?只是每常走动时,各家主母皆带女儿出门见识,今带了许多女孩儿来,亦不为过,虽说确实有些过于痕迹外。因而贾面上带笑,仿佛不知她们的用意,和气地招待众人。

因林家故亲友不少,德才兼备者多,今所请的正宾、赞者、赞礼、摈者、执事等个个非富即贵,她们纵有心思,也不敢出口玩笑,只是推她们去陪黛玉。

比起薛宝钗十五岁生时在荣国府只是摆酒唱戏地热闹,未曾及笄取字行礼,黛玉的笄礼十分繁琐而细致,皆按古礼而行,丝毫不逊林睿之冠礼,待得礼毕,已是半之后了。

宝钗看毕,心里十分酸涩,又觉得羡慕。

如今二人的身份天差地远,她又秉端庄厚道,倒无嫉妒之意。

她想到自己在荣国府做生意的场面,与其说是做生,不如说是贾母挑明自己的年纪,意让母亲为自己找人家,而她和母亲只当不明白,在荣国府里折腾了这么些年,虽然最终成就了金玉良缘,终究家业败落,再无前程。

薛家已败,哥哥无能,好在素他虽嚣张跋扈,却不曾伤人命,经历这么些事情,他见现今已收了心,老老实实地跟着薛蝌做生意,有柳湘莲额外的照应,倒还平安。他们家已经一无所有,而宝玉还有贾母的梯己,又有贾母的许诺,薛姨妈方含泪送她上轿,嫁给了如今还浑浑噩噩未曾从荣华富贵中身而出的宝玉。

也许,这就是命罢?金玉良缘的命!

什么金玉良缘?若是金玉良缘,岂会落得如此?一金一玉,和尚道士的话自己的父母信了,为了这个筹谋多年,谁知到头来是一场空。

看到探和湘云时,宝钗又觉得心里安了好些,她们的将来还不知在何处呢!探品貌俱全,只可惜有了现今的身份,莫说达官显贵之家,便是寻常百姓之家也未必嫁得,贾母带她出来,想为她打算,可惜只能枉费心思。至于湘云,明知史家败落,湘云寄居,今年也将十五,卫家迟迟没有消息,卫若兰远在粤海,似无回京之意。

因都看着黛玉行礼,不曾留心宝钗的神,亦不知她的心思,独贾母以手帕拭了拭眼角的一丝泪光,心里叹息不已。

贾家落败,然毕竟是林家的岳家,所以林如海贾都请了贾母来。旁人背地里笑话贾家,面儿上却顾及林家的颜面,又见贾母八十余岁的年纪,头发眉花白,身上早没了昔的凤冠霞帔,心里不觉生了三分怜悯,言语之间倒也彬彬有礼。

南安王府和贾家有积年的情,见状,南安太妃叹了一口气,和和气气地和贾母说话,道:“老太太如今可还好?若有为难之处,只管打发人告诉我去。”她有心把孙女嫁给林智,自然要好贾的娘家,也是一份善缘。

贾母淡淡一笑,她形容苍老,然神态平静,叫人看了肃然起敬,道:“有我这女儿照应着,一切都好。虽说家业败落了,可人少了,是非也少了,倒觉得清静些。我如今不求别的,只求这些孩子们平平安安,也就是了。”善待贾母的人有,不喜的亦大有人在,此言一出,便有笑问道:“府上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不见老太太长子的踪影?”世人都知贾赦被贾政占了正院,两家不和,故远走他乡。

闻听这话,许多目光都看向贾母,等她回答。

贾母心里虽是羞怒异常,面上却不显,正回答,忽听贾笑道:“多谢许太太费心留意此事,不过我这位哥哥已经在赶回京城的路上了,想来他抵达京城时,许太太必定得到消息。京城出事时,消息传到我哥哥那里,一来一去,他又要请假得了准许才能离开,故此今尚未到。原本我们早得了消息说正月必能进京的,谁知如今还没到,心里正担忧呢。”一语未了,便听丫鬟进来笑道:“太太,大舅老爷回到家中不见老太太,听说今是姑娘的好子,便亲自过来接老太太回家,如今老爷已请入书房说话。”早在许太太说话之前贾赦就到了,只是府里多是女眷在场,他自然不能亲至。

作者有话要说:要去进行晚上的跑步锻炼了,步行二里,慢跑十五里,加上热身,大概七点四十才能回来,所以今天没有新章,调整一下写文的时间,明天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