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044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上回同王瑞说话侍郎不是别人,却是曾经受过李恂恩德顾明,后又忘恩负义险些害得李赫代他受罪,虽无李家帮衬,又是寒门出身,然而他善于钻营,又确有些本事,因此费了十余年工夫,已经做到了工部侍郎。

对于勋贵之家出身子弟,顾明天生有一种憎恨之意,认为他们没有真才实学,偏生占了寻常百姓穷极一生都未必能达到位置。他自恃自己腹经纶,才较比干,每回升迁总不如李赫来得迅速,久而久之,不知恩,反恨李家,才有先前和人同谋,意将所做之事嫁祸李赫。不想竟被李家察觉,亏他机灵,退步身得,不曾损伤丝毫,却再也没有机会整治李家了,倒是和他合谋之人一年前终于被他弹劾落马,自己取而代之。

贾政其人,顾明久闻其名,他连李家都不怕,哪里怕区区一个贾政,何况贾政并无真才实学,不通俗务,工部许多官员都不敢代实务给他,不过是宣康帝看贾代善面子上才赏了主事之衔,十多年了,才升了一品。

王瑞抱怨贾政无能,顾明含笑附和,心中深以为然,可惜贾家不是李家,其姻亲甚众,顾明并不敢对上他们,况且素来又无嫌隙,很不必得罪了他去。

看了王瑞背影一眼,顾明冷冷一笑,当年和他同科林如海、程胜都高升了,唯有他如今才做了郎中,年纪这般大了,也没什么厉害本事,倒嫌弃贾政起来,贾政虽无能,可身后到底有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没有高官厚禄也照样富贵,王瑞呢?

想到这里,顾明似有所觉,往后看了一眼,竟是贾政呆愣不远处,不由得一怔。

回到家中,顾明了官服,换了八成家常衣裳,见夫人周氏正清点礼物,皱眉道:“这是做什么?送谁家礼?”顾夫人见到顾明,忙上前扶着他落座,又亲自接了丫鬟茶奉给他,方笑道:“俞尚书家好容易才添了长孙,明儿洗三,咱们总得去道贺。”顾明微微一凛,道:“俞尚书?可是俞科俞尚书?”顾夫人不懂顾明问此话何意,但想到朝中有两位俞尚书,便点了点头。

顾明听了,出一丝冷笑,又是出自勋贵之家世家子弟,若不是他们家出了一位太子妃,作为太子妃娘家人,当今圣人何以如此看重他们,倒是太子竟渐渐远了俞家这两位老大人,一是俞科,一是俞科之兄俞秋。

这俞科正是俞和幼弟,俞老太太幺儿,年方四十有五。

因俞恒天煞孤星之名人皆知,那一二年中,俞家祸事一桩接着一桩,层出不穷,又接连死了祖孙四代,唬得俞科同二兄俞秋等人魂飞魄散,再也顾不得侄女是太子妃,跪俞老太太房中苦苦哀求,相继都搬了出去。

长者,不分家,只是他们畏惧俞恒命格,又不愿背负不孝之名,故苦求俞老太太。

俞秋和俞科毕竟也是自己儿子,他们要分家也是因为惜命,俞老太太虽伤心,也只能无奈地对外宣称自己上了年纪,不耐烦一家人住一处,闹腾得自己头疼,故做主分家,除了祖宅、祭田并自己和俞和一房留下梯己外,余者连同俞老太爷梯己均是一分为二,一份留给俞恒,另外一份令俞秋和俞科平分。

俞秋和俞科心中略有不忿,但同命相比,身外之物便不足挂齿了,何况面对嗷嗷待哺俞恒,祖宅中独留老太太和俞恒相依为命,难免生出几分愧疚,遂都同意了。

俞科今年四十五岁了,好容易盼到长孙诞生,洗三办得极其热闹。

俞老太太没有和儿子住一处,但逢到幺儿家喜事,仍旧十分喜,留俞恒家独自读书,自己坐车过来。她是一品夫人,又是两位尚书母亲,太子妃祖母,但凡来客无不争相奉承,便是贾母不大出门,今儿也带着窦夫人、王夫人过来了。

太子深受宣康帝恩宠,名正言顺储君,谁不巴结俞家。

俞科之知晓太子近来颇远着自己丈夫和二伯了,心里忐忑不安,幸而还有俞老太太深得太子夫妇敬重,早早地就老太太进去,嘘寒问暖,十分殷勤,又问俞恒怎么没来。

俞老太太如何不知自己儿孙所想,淡淡一笑,只抱着重孙看了看,并未答话。

旁人见状,忙都上前称赞孩子,岔了开去。

顾夫人今亦来了,顾明品级高,她身上诰命也高,他们虽然是寒门出身,但诸位王妃郡王妃公主诰命夫人等都是有见识,并未因此怠慢她,反都同她说话。

俞老太太年高德劭,同人说笑了几句,想起贾,算着自己送书信和礼物该到扬州了,因看重贾母子,难免对贾家另眼相待些,兼之贾母是国公夫人,品级犹她之上,遂含笑问贾母道:“怎么没见府上大姑娘?这般年纪,也该出来叫咱们都见见了。”贾母笑道:“家里跟嬷嬷学规矩呢,故不曾出门。”俞老太太心念急转,十四岁姑娘家该学东西早就学得差不多了,正该随母应酬际静待他人登门提亲才是,听闻王子腾之女和她同龄,已定了亲了,还跟嬷嬷学什么规矩?她忽然想到孙女来,莫非贾家竟要送元去?不由得看了贾母一眼,道:“你们府上姑太太真真是极好人物,都是侄女肖姑,我正想见见,岂料竟这样不巧。”贾母心中仍气贾不答应自己提议,但到底是自己女儿,也不能记恨一辈子,听了俞老太太话,忙问道:“老夫人认得我那不肖之女?”俞老太太笑道:“倒有缘,年初我带小孙儿去姑苏,请灵台师父给我那小孙儿相面,可巧就遇见了林家太太,可不就是府上姑太太?竟是极好,又体贴,又温柔,又和善,难得是有一份万人不及豁达气度,教养一双儿女也十分出挑。我们能见到灵台师父,还是得了林太太益呢,灵台师父十分干脆地替我那小孙儿算了命。”想到和林家母子同住几,黛玉娇俏伶俐小模样,俞老太太脸上笑容盛,眉头舒展,面若秋菊,便是俞恒回来路上,也时时记挂着林睿和黛玉兄妹两个,才进京,便拿出自己东西要送给他们顽。

贾母面上掠过一丝诧异,此事她竟不曾听贾提过,一想自己去信要结亲,贾必然是只顾着回信了,便没说别,忙问道:“竟有此事?不知灵台师父如何说?”俞老太太刚回京,便对外面说了灵台师父批语,只是俞恒命格早各人心中深蒂固,竟无人相信,贾母纵然不出门,可窦夫人消息却灵通,她如何不知?今却是借机向俞老太太示好,谁不知道太子妃父母双亡,仅剩幼弟和祖母相依为命,心中对俞家其他人都是淡淡,唯独对这位祖母十分敬重,倘若行事令太子妃意,里还能不照应元

王夫人纵然天真烂漫,此时也明白贾母意思,忙地看着贾母,反倒是旁边窦夫人和邻座诰命夫人说完话后,淡淡地瞥了王夫人一眼,并未言语。

俞老太太莞尔道:“灵台师父真真是有本事,我们悄无声息地过去,灵台师父竟已准备好了素斋相候,可见非同一般,后来又说我那孙儿命格贵重,天煞孤星一说不过是无稽之谈,又说我孙儿乃是必定进凌烟阁人才。”说到这里,俞老太太笑对众人道:“进不进凌烟阁我不知道,只盼着他这一世不必顶着天煞孤星名头,平平安安地过子罢了。”众人齐声赞道:“灵台师父名声人皆知,想来说有道理,令孙必进凌烟阁。”他们说话十分动听,但十之八、九仍是不以为然。

俞老太太知道一时不能扭转他们对俞恒看法,不想俞恒永远留京城,面对众人指指点点,故起意回扬州,那里离京城千里之遥,没有人会知道俞恒原先言蜚语,又能和林睿一起去书院读书,必然能安安稳稳地长大,不受困扰。

贾母笑问道:“方才老夫人说见过我那小女儿和外孙子外孙女,我却没见过外孙女呢。”提起黛玉,俞老太太登时眉开眼笑,赞不绝口地道:“真真不是我说,再没见过比玉儿那小丫头灵透孩子了,眉清目秀,粉雕玉琢一般。林太太教养得很好,不过一岁多,才会说话,便知道跟我问好了。”贾母听了,愈加喜悦,她就说,贾陶冶教育出来孩子,还能比她自己差了。

想到贾拒绝,贾母微微一叹,随即又振作起来,宝玉此时年纪小,他们不放心,自己也明白过于唐突了些,提得太早了,等明儿宝玉长大了,聪颖灵透,相信贾定然会意得很。沈家小姐下嫁顾家公子,看中便是顾家公子为人,以林如海和贾疼女儿之心,想必不愿女儿嫁进高门大户受委屈,到时候就知道宝玉好处了。

想当初,林家到林如海这一代已是无爵可袭,林公爵位也只三四品,定亲时林如海是个秀才,并未考中举人,而贾却是国公之女,做皇妃都使得,不提林家多传了几代基,只说以当时门第富贵,贾也是下嫁了。

沈夫人忽然笑道:“听老夫人这么说,我竟是想见一见了,说起来,睿哥儿和玉姐儿我们都没见过呢。可惜我们北边,他们南边,除非到一处为官,否则一时难见了。”俞老太太转头看她,笑道:“见不到不要紧,礼物送到便好,我打算年下回扬州,若是你们不嫌弃,多多预备些东西让我捎回去给他们。玉儿这孩子眼光高得很,不是她喜,一眼都不瞧,若是喜,哪怕是一草一纸,她也不释手。”乍然听闻此消息,众人都是一呆,俞科夫人才命娘抱着孙子下去,和俞秋夫人闻言是不知所措,老太太要回乡,他们两家怎么不知道?

贾母奇道:“老夫人京城里住得好好儿,怎么打算回乡了?”俞老太太看了两个儿媳妇一眼,心里明白她们想什么,嘴里却淡笑道:“世人都说落叶归,我到了这样年纪,‮夜午‬梦回之际总是见到扬州景儿,可巧恒儿先生回乡守孝了,一时请不到西席,倒听说姑苏有一家书院极有名,由当代大儒坐镇,学问好得不得了,意打算送恒儿过去读书,凑一处,便起了回乡心思。”贾母人老成,焉能不明白俞老太太回乡多为俞恒之故,忙笑道:“这可好,我正有几件梯己东西想给外孙女呢,老夫人既要回南,到时少不得劳烦老夫人一回。”沈夫人亦笑道:“此言极是,老夫人何时启程,好歹给我们说一声,我们也有礼物。”俞老太太道:“定了九月,过完重节后,秋高气,好赶路,家里这么多行李东西,也得费些时候打点,老太君和沈太太那之前送到我那里便好。”贾母和沈夫人齐声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