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卷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论妖怪【原文】妖怪者,盖气之依物者也。气于中,物变于外,形神气质,表里之用也。本于五行,通于五事,虽消息升降,化动万端,其于休咎之征,皆可得域而论矣。

【译文】妖怪,是元气所依附的物体。元气在物体内惑了,物体放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形体和气质,是外表和内在这两种要素在物体上的作用体现,它们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本源,与容貌、言谈、观察、聆听、思考五种事情相联系。虽然它们消灭、增长、上升、下降,变化多端,但它们在祸福的征兆上,都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加以论定。

论山徙【原文】夏桀之时厉山亡,秦始皇之时三山亡,周显王三十二年宋大邱社亡,汉昭帝之末,陈留昌邑社亡。京房《易传》曰:“山默然自移,天下兵,社稷亡也。”故会稽山中有怪山,世传本琅东武海中山也,时天夜,风雨晦冥,旦而见武山在焉,百姓怪之,因名曰怪山,时东武县山,亦一夕自亡去,识其形者,乃知其移来。今怪山下见有东武里,盖记山所自来,以为名也。又州脆州山移至青州。凡山徙,皆不极之异也。此二事未详其世。《尚书·金縢》曰:“山徙者,人君不用道,士贤者不兴,或禄去,公室赏罚不由君,私门成群,不救,当为易世变号。”说曰:“善言天者,必质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故天有四时,月相推,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散而为而为雾,凝而为霜雪,立而为蚳,此天之常数也。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吐纳,气往来,而为荣卫,彰而为气,发而为声音,此亦人之常数也。若四时失运,寒暑乖违①,则五纬盈缩,星辰错行,月薄蚀,彗孛②飞,此天地之危诊也。寒暑不时,此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踊,此天地之瘤赘也。山崩,地陷,此天地之痈疽③也。冲风,暴雨,此天地之奔气也。雨泽不降,川渎涸竭,此天地之焦枯也。

【注释】①乖违:错反常。

②彗孛:彗星和孛星。旧谓彗孛出现是灾祸或战争的预兆。

③痈疽(yōngjū):祸患。

【译文】夏桀的时候,厉山消失。秦始皇时候,三座仙山消失。周显王三十二年,宋国大丘的神社消失。汉昭帝末年,陈留县、昌邑县的神社消失。京房《易传》说:“山悄悄地自行移动,将会天下大,国家灭亡。”从前会稽山县琅山中有一座怪山,传说本来是琅郡东武县海中的山。当时天黑,刮风下雨,一片昏暗,天亮时就看见武山在那里了。百姓觉得很奇怪,于是称为‘怪山’。当时东武县这座山,也是一个晚上自行消失。认识它山形的人,才知道它移到这里来了。如今怪山脚下有一个东武里,可能是记录这座山的由来的,才把它作为地名。另外,州的山移到青州。凡是山迁移,都是极不正常的怪异现象。这两件事,没有详细记载它们发生的年代。《尚书·金滕篇》说:“山迁移,国君不任用有学问的人,贤人得不到举荐。或是禄位归于诸侯,赏罚不由国君,行私的门路很多,不可救药,将会改朝换代,变更年号。”论说道:“善于讲天道的,必须联系于人事;善于讲人事的,必须据于天道。”所以天有、夏、秋、冬四时,月相推移,寒暑相更替。它循环运行,和谐成为雨,狂怒成为风,分散成为,混成为雾,凝聚成为霜雪,伸张成为虹霓,这是天的正常规律。人有四肢五脏,一醒一睡,呼吐纳,气循环,动成为血气,显现成为脸,发出成为声音,这也是人的正常规律。如果天的四时失去运行,寒暑不正常,那么金、木、水、火、土五星消长,星辰错移动,月无光亏毁,彗星出现飞,这是天地的危险征兆。寒暑不合时令,这是天地气息堵。石头兀立,土地踊起,这是天地生出的瘤赘。山崩地陷,这是天地长了痈疽。狂风暴雨,这是天地气奔泻。雨不降,河沟干涸,这是天地焦躁枯竭。

玉化为蜮【原文】晋献公二年,周惠王居于郑,郑人入王府,多化为蜮①,人。

【注释】①蜮:传说中一种在水里暗中害人的怪物。

【译文】晋献公二年,周惠王居住在郑国。郑国人进入周惠王的王府,拿了很多玉,玉变成了蜮,含沙人。

地长地陷【原文】周隐王二年四月,齐地暴长,长丈余,高一尺五寸。京房《易妖》曰:“地四时暴长占:、夏多吉,秋、冬多凶。”历之郡,一夕沦入地中而为水泽,今麻湖是也。不知何时。《运斗枢》曰:“邑之沦,下相屠焉。”【译文】周隐王二年四月,齐国一个地方猛长,有一丈多长,一尺五寸高。京房《易妖》说:“地四季猛长,占卜为夏二季多有吉利,秋冬二季多有凶险。”历的郡城,一个晚上陷入地下成为水泽,就是现在的麻湖。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运斗枢》说:“城沦陷地下,是,天下人将互相残杀。”一妇四十子【原文】周哀王八年,郑有一妇人,生四十子,其二十人为人,二十人死。其九年,晋有豕生人,吴赤乌七年,有妇人一生三子。

【译文】周哀王八年,郑国有一个妇女,生了四十个孩子。其中二十个长大成人,二十个死了。周哀王九年,晋国有头猪生了个人。吴国赤乌七年(公元244年),有个妇女,一胎生了三个孩子。

他彭生为豕祸【原文】鲁严公八年,齐襄公田于贝丘,见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之,豕人立而唬,公惧坠车,伤足,丧屦①。刘向以为近豕祸也。

【注释】①屦:鞋子。

【译文】鲁庄公八年(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在贝丘打猎,看见一头猪,随从说:“这是公子彭生。”齐襄公发火了,便拿箭它。那头猪竟像人一样站起来啼叫。齐襄公十分恐惧,从车上摔下来跌伤了脚,丢了鞋子。刘向认为这近似于猪的祸殃。

蛇斗国门【原文】鲁严公时,有内蛇与外蛇斗郑南门中。内蛇死。刘向以为近蛇孽也。京房《易传》曰:“立嗣子疑,厥妖蛇居国门斗。”【译文】鲁庄公时,郑国有城内的蛇与城外的蛇在城南门中搏斗。城内的蛇死了。刘向认为是蛇在造孽。京房《易传》说:“立嗣子有问题,它的妖兆是蛇在国门中搏斗。”马生人【原文】秦孝公二十一年,有马生人。昭王二十年,牡马①生子而死。刘向以为皆马祸也。京房《易传》曰:“方伯分威,厥妖牡马生子。上无天子,诸侯相伐,厥妖马生人。”【注释】①牡马:公马。

【译文】秦孝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41年),有匹马产下人来。秦昭王二十年(公元前287年),有匹公马因为生小马而死了。刘向认为这都是马的灾祸。京房《易传》说:“诸侯分享威势,那怪异的事情是雄马生小马。上面没有天子,诸侯互相征伐,那怪异的事情是马生人。”狗与彘【原文】汉景帝三年,邯郸有狗与彘①,是时赵王悖,遂与六国反,外结、匈奴以为援。《五行志》以为:犬,兵革失众之占,豕,北方匈奴之象。逆言失听,于异类,以生害也。京房《易传》曰:“夫妇不严,厥妖狗与豕。兹谓反德,国有兵革。”【注释】①彘:猪。

【译文】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邯郸有狗和猪配。这时赵王惑,就与吴、楚等六国一起造反,对外还结匈奴作为后援。《五行志》以为:狗是军事上失去支援的征兆,猪是北方匈奴的象征。逆耳的话听不进去,和不同类的异族匈奴结,因而生出灾祸来。京房《易传》说:“男女关系不谨慎,那怪异的事情是狗和猪配。这是违反道德的,国家将有战争。”白黑乌斗【原文】景帝三年十一月,有白颈乌与黑乌群斗楚国吕县。白颈不胜,堕泗水中死者数千。刘向以为近白黑祥也。时楚王戊暴逆无道,刑辱申公,与吴谋反。乌群斗者,师战之象也。白颈者小,明小者败也。堕于水者,将死水地。王戊不悟,遂举兵应吴,与汉大战,兵败而走,至于丹徒。为越人所斩,堕泗水之效也。京房《易传》曰:“逆亲亲,厥妖白黑乌斗于国中。”燕王旦之谋反也,又有一乌,一鹊,斗于燕中池上,乌堕池死。《五行志》以为楚、燕皆骨,藩臣骄恣①,而谋不义,俱有乌鹊斗死之祥。行同而占合,此天人之明表也。燕谋未发,独王自杀于,故一乌而水者死;楚炕举兵,军师大败于野,故乌众而金者死:天道微之效也。京房《易传》曰:“颛征劫杀,厥妖乌鹊斗。”【注释】①骄恣:骄傲放纵。

【译文】汉景帝三年十一月,有白颈乌鸦和黑乌鸦在楚国吕县群斗。白颈乌鸦斗败,坠落在泗水中,死了几千只。刘向认为是白黑的征兆。当时楚王刘戊暴无道,用刑罚侮辱申公,与吴王谋反。乌鸦群斗是军队作战的象征。白颈乌鸦体形小,说明小的失败。坠落在水里,说明将死在有水的地方。楚王刘戊不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起兵响应吴王,与汉朝廷大战,兵败逃跑,到丹徒县被越人杀死。这是乌鸦坠入泗水的效应。京房《易传》说:“背叛亲戚,其妖兆是白乌鸦和黑乌鸦在国中争斗。”燕王刘旦谋反的时候,又有一只乌鸦和一只喜鹊,在燕王中水池边争斗,乌鸦坠入水池死亡。《五行志》认为楚王、燕王都是朝廷的骨、王室的诸侯,却骄横恣肆,图谋不轨,都有乌鸦喜鹊争斗而死的象征。他们行为相同而且与占卜相合,这是天道人事的明显表现。燕国谋未发动起来,燕王只有在中自杀,所以一只水的乌鸦死亡;楚国对下民无惠泽而起兵作,军队在野外大败,所以许多金的乌鸦死亡。这是天道微的效应。京房《易传》说:“专擅征战劫杀,其妖兆是乌鹊相斗。”牛足出背【原文】景帝十六年,梁孝王田北山,有献牛,足上出背上者。刘向以为近牛祸,内则思虑霿①,外则土功过制,故牛祸作。足而出于背,下上之象也。

【注释】①霿(蒙):黑暗纷

【译文】汉景帝十六年,梁孝王在北山打猎,有人献上一条脚从背脊上向上长的牛。刘向认为这近似于牛的灾祸。在内部考虑事情蒙昧昏,在外部大兴土木超过了规定,所以牛的灾祸就发生了。脚长在背脊上,是下级干犯上级的征兆。

狗冠出朝门【原文】昭帝时昌邑王贺见大白狗,冠“方山冠”而无尾。

至熹平中,省内冠狗带绶以为笑乐,有一狗突出,走入司空府门,或见之者,莫不惊怪。京房《易传》曰:“君不正,臣篡,厥妖狗冠出朝门。”【译文】汉昭帝时,昌邑王刘贺看见一条大白狗,戴着“方山冠”而没有尾巴。

到了汉灵帝熹平年间,内之人给狗戴上帽子,系上印绶带,用来开玩笑取乐。有一条狗突然跑出朝门,跑进司空府里。看见这条狗这样打扮的人,没有不到奇怪。京房《易传》说:“君上不正,臣下想要篡权,其妖兆是狗戴着帽子跑出了朝门。”雌化雄①【原文】汉宣帝黄龙元年,未央殿辂軨中雌化为雄,衣变化,而不鸣,不将,无距。

元帝初元元年,丞相府史家雌伏子,渐化为雄,冠距鸣将。至永光中有献雄生角者。《五行志》以为王氏之应。京房《易传》曰:“贤者居明夷之世,知时而伤或众在位,厥妖生角。”又曰:“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雄鸣,主不荣。”【注释】①雌化雄:古时认为不祥之兆,预示着国家将倾颓。

【译文】汉宣帝黄龙元年,未央辂軨厩内的雌变成了雄都变了,但不啼叫,也不健壮争斗,脚爪后面也没有一般公那种突出来像脚趾似的距。

汉元帝初元元年,丞相府史家的母孵蛋,却渐渐变成了公,长出了公冠、距,报晓啼叫,健壮好斗。到永光年间,有人献上长角的雄。《五行志》认为这是王莽篡权的应验。京房《易传》说:“贤能的人处在政治黑暗的世,识时务反会遭到伤害,那种招摇撞骗惑众人的人占据了职位,那怪异的事情是长角。”又说:“妇女独擅政权,国家不得安宁,雌像雄一样啼鸣,君主不会荣耀。”天雨草【原文】汉元帝永光二年八月,天雨草,而叶相樛结,大如弹丸。至平帝元始三年正月,天雨草,状如永光时。京房《易传》曰:“君吝①于禄②,信衰,贤去,厥妖天雨草。”【注释】①吝:吝啬,小气。

②禄:俸禄。

【译文】汉元帝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八月,天上落草,草叶子互相绕,像弹子一样大小。到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正月,天上又落草,草的形状就像永光时落下的那样。京房《易传》说:“君主吝啬俸禄,信用衰减,贤能的人离去,那怪异的事情是天落草。”鼠巢树上【原文】汉成帝建始四年九月,长安城南,有鼠衔黄稿柏叶,上民冢柏及榆树上为巢,桐柏为多,巢中无子,皆有干鼠矢数升。时议臣以为恐有水灾。鼠盗窃小虫,夜出,昼匿,今正昼去而登木,象人将居贵显之占。桐柏,卫思后园所在也,其后赵后自微登至尊,与卫后同类,赵后终无子,而为害。明年,有鸢①焚巢杀子之象云。京房《易传》曰:“臣私禄罔干,厥妖鼠巢。”【注释】①鸢(yuān):老鹰。

【译文】汉成帝建始四年九月,长安城南有老鼠衔着稻麦秆和柏树叶,爬上百姓墓地的柏树和榆树上做窝,桐柏那个地方很多。窝里没有小老鼠,都有几升的干老鼠屎。当时议论的大臣认为可能要发生水灾。老鼠是偷东西的小动物,晚上出来白天躲藏。如今正是白天离开鼠而爬上树去,是卑的人将要居于显贵地位的预兆。桐柏是卫皇后陵园所在地。那以后赵皇后从卑的地位登上最尊贵的地位,与卫皇后是同样的一类人。赵皇后最终没有子女而被害。第二年,说有老鹰在鸟巢自焚而杀死小鹰的征兆。京房《易传》说:“臣下把俸禄作为私有,妄自侵占,其妖兆是老鼠在树上做窝。”木生人状【原文】成帝永始元年二月,河南街邮樗树生枝,如人头,眉目须皆具,亡发耳。至哀帝建平三年十月,汝南西平遂乡有材仆地生枝,如人形,身青黄,面白,头有髭发①,稍长大,凡长六寸一分。京房《易传》曰:“王德衰,下人将起,则有木生为人状”其后有王莽之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