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建业琐事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他告诉世人,地府有他的妃嫔们的生死簿,作为真龙天子的女人,地府把她们的生死簿暂时停止了作用,能够不老不死。
至于大将和谋臣,是天上星宿下凡,辅佐真龙天子打天下,所以不老不死是小事一桩啊。
如此,外人信服,对他的统治极有好处。那些回到过去的小强,宣扬破除信的科学和对后妃大臣说大家民主平等了,全是笨蛋,太天真了!
为了保住帝位,李亦奇甚至连他的儿女也都没有给予不老不死,可能例外的是,如果能不老不死的大将大臣当了驸马,则有可能嫁出的公主会不老不死。
张家的一家子絮絮地谈论着,张子仪秀眉微蹙地道:“爹!我想入常,皇帝没有同意!”皇女人决定政务,采用不辩论的投票制,有奏折呈上,女人们看过后即公开投票,如果没通过,投反对票的女人要说说意见,把奏折打回内阁重来。
这个机制称为“安理会”共有十五个女人有投票权,其中五个常委是蔡琰和曹节、甄宓、大乔、糜环,她们不用选举。另外十人则由后妃嫔不记名投票选举,两年任期,不可连选任任。
皇后权重,两个皇后都有两票,其它的安理会成员则只得一票。还有,国玺由两个皇后保管着,万一她们不同意,不肯盖玺,就算通过的安理会决议也是通过等于没通过,嘿!这是安理会常委的一票否决权。
张子仪今年新晋贵妃,属于帝国后里仅次于两个皇后的第三号人物,但并没有得到常委的地位,所以她很
惑,如果说皇帝不宠她吧,但她在
中的地位尊贵,保障帝国国内安全的特务机构kgb始终由她掌握着,这也是女人目前在外臣中的最高地位,等同于尚书之位,这是唯一的一个!
若是皇帝她,可是为什么不让她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须知甄宓、大乔、糜环的
中地位不如她,她普升贵妃后,蔡皇后出面力保她入常,被皇帝否决了。
张正常拈须轻描淡写地道:“此乃帝王之术也!”
“试想,你的叔父张昭是帝国首辅,掌握政务大权,我是工(商)部尚书,娘娘你又身为贵妃娘娘,若得到常任理事之荣,里
外
相呼应,那…如果你没有得到常任,每次只得两年任期,影响也就有限了!陛下的任命,很有分寸,象我的工部,做决定用钱的人见不到钱,见到钱的不能做决定,互相制衡!”张子仪想了想,不服气地道:“可是蔡皇后娘娘的权柄大极了,她的父亲不也是尚书!”张正常失笑道:“蔡邕老家伙的权势岂能与我们张家相比!我张家这一族,位极人臣,虽然为官者不可从商,但张家的其它人的私人生意做得相当大,有权有钱,说是江南第一大族也不为过!所谓树大招风,陛下不让你入常,其实是为你好,你不必挂怀!”他宽
张子仪道:“陛下还是信任我们张家的,因为我们张家对他忠心耿耿,你切不可因为不能入常而心怀愤慨,我们张家得叨天恩,已是招人忌了,一点一滴均为君恩,更要兢兢业业,谦虚谨慎,如此可保长久富贵。”张子仪心中还是郁闷,不想谈论了,对李渊道:“乖儿子,听说你的通用机械公司准备在九月初开通建业到上海的什么‘轻轨铁路’?连皇后娘娘都说是是件大事,她将亲自参加!”李渊兴奋起来道:“不错!我们将用‘蒸汽机’牵引车厢,不用畜力了!”划时代的成就终于到来了,早在公元186年,李亦奇就秘密召集了一批铁匠,对他们展示了一个著名的实验,用带嘴的水壶烧开了水,然后用纸做了个小风车,由水蒸汽吹动风车旋车,李亦奇告诉他们道:“你们将要做出一台机器,叫做蒸汽机,烧开了水,由水蒸气驱动铁轮子在铁做的轨道上运行…”说得容易,做起来却是很难。
要解决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做出合格的材料,要能抵挡住高温蒸汽的腐蚀,汽缸的结构铸造,确度的提高,密封,机
的制造、齿轮、螺纹、蜗杆、…一桩桩,一件件要解决掉。
蒸汽机做出来了,又有一个大规模生产的成本问题、效率问题、标准化问题、铁路的铺设问题…同样是巨大的拦路虎,很难解决。
不说什么,单是铁路铺设,在古代,相对的气候润,土地松软,铺设的铁道很容易下陷,另外,过大江过大河怎么办?当时的水量充沛,以当时的技术,很难铺出一条大桥,未来的铁路大动脉只能暂从建业对岸的扬州城出发了…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发明,而是一件巨大的系统工程。
在当时政府的支持下,开始了漫长和艰难的研究。
事故不断,第一批参加的工匠发生了三次锅炉爆炸,死了一些人,断断续续研究了十多年后,无法坚持下去,被迫解散。
他们做出了一台蒸汽机的雏形和制作资料被保留下来,公元200年,李亦奇下令,由皇家投资的〈青龙基金〉成立了一个“量子基金”是一个风险投资基金,专门对发明进行投入,就是往风险很大,私人不想投入的发明里砸钱,它资助成立了著名的“气推进实验室”(均为皇帝起的名字)这间实验室在大元科学历史极为有名:弹簧的发明;车
的发明;拉链的发明;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的发明,使用了人力手摇和畜力、风力洗衣;模具的发明;齿轮传动系统;风车、水车的改良;蒸汽织布机的制造;…
蒸汽机的资料被到了新一批工匠的手里,他们被称为科学家或者是工程师,由于江南提倡发明,有了足够的人手,还有充足的资金,因此在前人的基础上,蒸汽机的的研究蓬
发展。
科学研究是有巨大的风险,失败,再失败,而且一次比一次失败得更惨,发生了二次锅炉大爆炸,死了十多人,甚至连负责制作的总工程师也被爆死。
人们动摇了,反对之音不绝于耳,但是李亦奇的态度异常坚定,他心中认为:物理学的机械制作远比化学容易取得突破。因此他下令,哪怕做上一百年也要把蒸汽机做出来!
他勉励工程研究人员道:“人们始终说,要先学会走,才能跑,我们的蒸汽机也是这样,虽然有挫折,但是每次要比前一次复杂一些了。”执政者固执得异乎寻常,完全是“两耳不闻窗外音”誓要进行到底,下面的各位老兄只好舍命相陪。
不断取得了进展,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种-----中国人终于制作出蒸汽机!
公元203年,世界上第一台单缸活式蒸汽机问世,此后进度加快。
公元206年,用来提升水位,把水从低到高处,向城市“自来水”管道供水的蒸汽泵发明了。
公元208年,有冷水器的双缸式蒸汽机出现。
公元210年,完全意义上的蒸汽机基本定型。同年,在“气推进实验室”基础上成立了通用公司,正式对外营业,销售机械产品。
与此同时,传动系统的制作和铁路的铺设,也在密锣紧鼓的进行着。
青武三年(公元212年),蒸汽机成为火车,将于九月正式开通建业至上海的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