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抗婚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四百七十章抗婚(7)见李川气急败坏的样子,李巨忍不住皱了皱眉,沉声道:“好了,我儿,你们兄妹争执什么?那孔晟是死是活,本与我们无关,目前我们最要紧的是如何跟东那边联系上…对了,本王让你去东走一趟,试探一下李豫的动静,结果如何?”李川与李豫长子李适,属臣李揆、马平等人好,当然,这也是李巨授意的结果。李巨这些年在藩镇为官,掌握一方大权,自然虢王府的家资不菲,为了结李适李揆马平这些人,跟东套上关系,李川可是没少耗费银钱。
前两天,李巨为了试探李豫的态度,更是让李川向东那边送去了一份厚礼——十颗上等夜明珠、一块和田玉璧、三十名貌美如花擅长歌舞别有风情的西域歌姬,堪称价值连城。
李川定了定神,笑道:“父王,太子收下了咱们的礼物,还托我问候父王,对我以礼相待,还要跟我兄弟相称。”李巨辈分与皇帝李亨相同,自然按照族谱来叙,李川与李豫算是同族兄弟。但一个是核心皇族,一国储君,一个是旁支宗室、闲散王公世子,两者间的差距太大,李豫是客气,李川又岂敢顺坡就驴?
李巨闻言眉开眼笑起来,他将宝在李豫的身上,只要将来李豫登上大宝,虢王一系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而实际上或许不用等那么久,只要东向皇帝进言,李巨也未尝就没有继续出任朝臣的机会。
李巨父子讨论未来虢王一系政治方向的时候,内皇帝紧急召集的朝会正在举行。
皇帝选择在这个时刻突然召群臣进议事,自然传递出某种信号和暗示,让很多人认为是因为孔晟抗旨拒婚之事。
所谓趁火打劫,也所谓落井下石,古往今来一向都不乏市场。孔晟竟敢抗旨拒婚,忤逆皇帝的善意,这让很多看孔晟不的人欣喜若狂,在进的路上就拿定主意,要顺水推舟让皇帝趁机将孔晟定罪甚至是斩杀。
麟德殿内灯火通明,百余大红灯烛熊熊燃烧,殿中的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香烛味道。两排身着神龙卫服侍的影卫护卫在皇帝两侧,这是影卫自组建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公开朝会场合登台亮相。
反正影卫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秘密力量一旦被公开,就没有继续隐藏在幕后的必要了。
皇帝没有坐在宝座龙椅上,而是昂然而立,站在丹墀之上,用威严深沉的目光环视众人,接受着文武群臣山呼海啸班的跪拜,尔后才摆了摆手,高声道:“诸位卿,平身免礼!”很多人跃跃试,准备只要皇帝一开口讨论孔晟的事儿,就立即鼓噪呐喊,众口铄金一哄而上将孔晟置于死地。其实孔晟在朝中并没有因为个人恩怨而导致的仇敌,只是因为他少年得志、功绩盖世,这才引起了很多朝臣的嫉妒。
倒是一向与孔晟站在对立面的皇太子李豫,此刻并没有“打落水狗”的念头和心思。当然了,李豫麾下那些心腹,比如李揆马平等人,素来与孔晟不睦,也准备借机奏孔晟一本。李豫不屑于落井下石,但对于孔晟挑衅皇家和抗旨拒婚的行为,他也是愤怒至极,所以不会阻拦麾下和东派系的朝臣上奏围攻孔晟。
然而令众人失望和意外的是,皇帝却缓缓开口,没有提孔晟半个字,而是要求讨论商定两件事,一是宁国公主和亲回纥的行期,二是在洛统兵镇守的赵王李系联名郭子仪李光弼等人转呈上表,要求朝廷调河西陇右兵马十万东进河东,对安庆绪和史思明的叛军形成两路夹攻,展开最后的围剿大决战。
这的确是两件国之大事。
和亲回纥,事关两国好。平叛战事,事关大唐国运。在当前来说,其实没有比这两件事更重大的了。与之相比,孔晟所谓的抗旨拒婚,不过是小事。
宁国和亲回纥的事儿早就是板上钉钉,所以讨论行期没有任何悬念,李泌和杜鸿渐在询问过户部礼部的筹备情况之后,两人建议半月后出行,众臣没有意见,皇帝也不置可否,所以很快得到通过。
但在是不是调拨河西陇右兵马呼应赵王所属兵马,从北线进攻河东史思明所部,朝臣争议纷纭,本形不成一致意见。
以李泌杜鸿渐为首的朝臣认为,朝廷应当及时调兵遣将,从北线出击,果断与郭子仪等部形成合围,尽快结束这场旷持久损害国计民生动摇大唐基的叛,从而让大唐国民休养生息,再创辉煌盛世。
而李豫一派则坚持反对,认为洛一线已经陈兵三十万,占据了目前大唐所有兵力的三分之二。河西陇右兵马主要用来镇守西域异族和防范回纥进攻,若是将河西陇右兵马调拨东进,会造成大唐后方空虚,万一异族蠢蠢动伺机进攻大唐,形势就非常危险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朝堂之上,两派互不相让,争执起来。
皇帝有些烦躁。其实他也是因为拿不定主意,所以才夤夜召集群臣讨论,想要听听大臣们的意见。然而,这一次的紧急朝会一如往常,建设的建议没有几条,彻底陷入派纷争之中。
吵得凶了,就成了两派攻击,有些情绪动地,甚至当堂吵吵嚷嚷近乎悍妇骂街了。
孔晟的事本来就够让皇帝烦躁了,朝臣为了是否出兵的事儿喋喋不休的争吵,让皇帝心底怒气燃烧。如果他们当真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定的角度那倒也罢了,可惜这些人纷争的目的无非还是派之争,各自有各自的小算盘。
东这一脉其实是担心全国兵权尽数落入赵王之手,将来赵王功成名就,对东的地位构成致命的威胁。
实际上,在李豫看来,这场叛早一天平息与缓几天平息,后者更符合他的政治利益。最好是赵王兵败或者平叛不力,再由他来挂帅出征,那是最好不过了。至于这中间的国家利益损失、老百姓离失所,不过是细枝末节,都不在东的考虑之内。
对于东的盘算,皇帝心知肚明。只是皇帝也无可奈何,东太子李豫文武兼备,累立战功,在朝中的威望很高,在他的儿子当中无人可及。李豫登高一呼,追随者众。
皇帝向李泌投过深深的一瞥。
李泌知道皇帝的心思——这场朝会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反正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一念及此,李泌就当机立断转达皇帝的授意,他出班高呼道:“陛下,既然朝廷对于出兵还是不出兵争议不下,不如暂时搁置,容后再议。此刻夜已深,陛下劳国务,龙体疲倦需要休息,还是保重龙体要紧。”本来还在争执不休的朝臣一听,顿时哑口无言,纷纷闭住了嘴巴。皇帝的龙体是最重要的,谁敢提出反对意见?
皇帝刚要顺水推舟,结束朝会,却听李豫缓步出班,向皇帝拜倒了下去:“父皇,儿臣有话说!”皇帝皱了皱眉,沉声道:“皇儿还有什么话说?讲吧。”李豫朗声道:“父皇,调拨陇右、河西兵马入关之事,没有继续商议的必要。目前我大唐多数兵马已经聚集在河南河东一线,后防空虚。陇右河西仅存兵马,号称十万,其实不过七万八千人。西域各族、回纥、漠北蛮夷若无大军坐镇,一旦蠢蠢动,或者趁火打劫,扰我西北边陲,则大唐危矣。”
“陇右、河西兵马坚决不能动。而二弟麾下,兵马达三十万。而安庆绪残兵败将只有两三万人,加上河东的史思明所部,统共不足二十万。以我大唐三十万兵强将,若还不能剿灭残余叛军,这只能说统帅、主将无能,不论其他。儿臣请求父皇,儿臣愿意率东卫率三千人增援洛,统帅我三十万大军进攻河东,一举将叛贼剿灭!儿臣愿意当着朝文武大臣的面立下军令状,若不功成,甘愿自除太子之位,不再理政!”李豫言辞慷慨,气势如虹。
众臣吃了一惊,都纷纷用复杂震惊的目光望向李豫。
李泌和杜鸿渐迅速地换了一个复杂的眼神,不由暗暗摇头。李豫直接质问赵王统兵不力,试图重掌兵权,若是让他如愿以偿,后果不堪设想。
而另一方面,朝中对于赵王李系一段时间以来的平叛,也颇有微词。很多人认为,赵王统率三十万大军,麾下又有郭子仪李光弼等当世名将,可以说是汇集大唐大半的军力,尚且没有对叛军形成有效的围剿,他这个兵马大总管,实在不能说是称职。
只不过因为赵王毕竟是皇帝次子、赵王殿下,朝臣纵然心里非议却也不好捅破这层窗户纸。
李豫此番公开捅破了这层窗户纸,无疑就引起了很多人的附和连声。反正是皇太子指责的,他们不过是附和附议罢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