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海量小说,在【就要看书网】
无广告在线视频开通,立即体验精彩内容,点击 X1024空间,立刻访问!
“《一杯茶》。它的题目象征着您的艺术,您的人品。一杯谈条,宁静的单纯。”
“您在清淡中品味出了什么?”曼殊斐尔兴趣了。
“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它比一切越的
漫主义诗句更为执着、真挚,是从生活的土地上升起的呼唤。我背得出
德娜的话:如果我突然飞了起来,你得答应我抓住我的两只脚,好吗?不然,我就永远下不来了。”曼殊斐尔大声笑了起来。
“您很了解我。在中国话里,叫做‘知音’吧。”
“因为我们中国有一部伟大的小说,里面的女主人公像您,也像您笔下的人物。这部小说,是我们中国每一个读书人都悉的,它叫《红楼梦》。那个少女叫林黛玉。”志摩谈起了黛玉,她的美丽和病躯,她的凄凉的身世和多愁善
的
格,她的才华,她的
情,她的孤独,她的忧郁,她的《葬花词》…
曼殊斐尔出神地听着,她防佛听着自己在另一个陌生世界里的遭遇。
“徐先生,您能够将那部伟大的作品用英文翻译出来吗?”
“很遗憾,我必须坦率说,我没有那个才情,英文程度也不够。
不过,我可以选几首诗译出来送给您。”她表示和
谢。
“英国人威利和罗威尔译过你们中国诗。
诗里的意境令我醉,是西方诗里所罕有的。我十分欣赏。”接着,她又说:“麦雷告诉我说,您认为中国现代作家很受契河夫的影响,我非常高兴。”志摩问:“您最喜
契柯夫的哪一篇作品?”
“《跳来跳去的女人》。您呢?”
“我最喜的是《带搁楼的房子》。麦雷先生呢?”
“我最喜《草原》。”憨厚的诗人麦雷笑着说。
“托尔斯泰跟高尔基说:‘法国有莫泊桑,但我们的契河夫比他好。’我很赞同这句话。”志摩说。
“对!我和麦雷也是这样想的!契河夫有诗意,莫泊桑却没有。”曼殊斐尔高兴地说。
“我想把您的几篇作品用中文翻译出来,介绍给中国的读者…”志摩说“我希望得到作者的许可。”
“当然愿意!只怕不值得您的努力呢。”曼殊斐尔说“不久,我就要到瑞士去了。我多么渴望见到那妩媚的琴妮湖啊!您能去吗?多么希望在那儿跟您再作这样饶有兴味的谈话…”雨还在下。志摩独自踏着夜在伦敦街头走了很长很长时间,他不愿意马上从那美和诗的意境里
却出来。
二十分钟不死的时间。志摩经历了一次蜕变、一次升华。得失、成败、悲、生死,都像枯枝败叶纷纷落下,他的灵魂向更高处升华,像一脉青山,一座高塔,按一身肃穆,耸立云端。二十分钟不死的时间。他的生命与另一个丰饶的生命碰击,开出完美的花,已经期待了一百年。她不是现实世界中的小说家,她是萨福,是第十个缪斯,穿过世代的云霞,披着白纱走来,每一步都是琴键的鸣响。
二十分钟不死的时间。他用诗的灵杖点化了这次会唔,也点化了自己,他到成
了,
到
溢着青
的生机和力量;他要大步地跨出去,去拥抱这世界,这生活…
秋风刚刚吹下第一片叶子,志摩启程回国了。
向康桥告别。
高耸云霄的圣玛丽教堂,罗马式的圆柱大厦,文艺复兴对代的叹息桥,维多利亚时期的四方形建筑,红墙的图书馆,绿如绒毯的草坪,黑抱方巾的学生,袍子上多一红飘带的教授,幽静的果园,回
的河水,水上的古老磨坊…他留恋地最后顾盼。
光柔和地洒在上面,镀上一层闪有紫罗兰光泽的金黄
泽。
一片白云悠闲地浮躺在空中,一切都筹得像一幅画。
跨一步,就将走出这一幅画。它却永远悬挂在这澄净的蓝天下。每一个在画里生活过的人都将牢牢记住它,它能记住每一个人吗?它一定也有记忆。一切都深藏在昼夜地逝着的康河里了。
踏上英国土地时,志摩的脑子里着的是金融的法则和数字。现在,他带着诗的灵气,诗的梦幻,诗的美
,走了。
没有眼泪,没有絮语,如一片云,无声地飘走了。
携带着请傅莱义为他作的狄更生油画像,在海洋里飘浮了近一个月,他看见了祖国的疆岸。
故国家乡,一看到你的面影,康桥的恋情,大学生活的悠闲,异国情调的回味,情的
乐与痛苦,都成了梦,成了烟,幻化了,飘散了。一股灼热的强烈的情
从心
深处升起,化作涌进的热泪,夺眶而出。
“我回来了!”愈来愈近了,岸边码头上攒动的人头已经渐渐清晰。
启程前志摩打了电报回家,报告归抵的期。
父亲的气恼,已消了吗?他肯原谅、容纳自己吗?
志摩忐忑不安地拿起望远镜。今天体会到唐人的“近乡情更怯”的心情了。
他的心猛烈地跳动起来。从陌生的面孔中找到了悉的脸。
这个亲人,那个朋友,他的手发抖了。看到了!看到了!父亲,苍老多了!白发和皱纹,表情是焦急的,盼望的。他在心里向父亲跪下了。
眉目模糊了,镜片上已经全是泪水。
“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