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一路里树荫夹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夜赶到彭城,拜见主将许叔冀,把张、许二人求救的书信上。叔冀看了书信,忙去把贺兰进明请来。进明素忌张、许二人声威,恐救之功出己上,便不愿救助。又南霁云忠勇,便置酒高会,又盛设音乐。
南霁云登堂问:“贺兰将军,已发兵救睢乎?”进明微笑道:“睢城亡在旦夕,出师亦无益,将军只饮酒,莫问睢事。”霁云大哭道:“昨出睢城时,将士已不得粒米入腹,不食亦一月余。今将军不救此数千义士而广设声乐,末将与睢城众义士,有同生死之心,义不独享!”进明与叔冀二人,再三劝酒,霁云然大怒,起身道:“今末将奉主帅之命,不得达,请留一指以报我诸义士,他说罢,急拔下佩刀来,砍断一指,一座大惊。
霁云掉头不顾,大踏步出门去,跃身上马,回身箭,佛寺塔上,落塔砖及半。霁云愤愤道:“吾破贼必杀贺兰,以此箭为信!”急至真源郡,得李贲助马百匹。至宁陵,又得城使廉坦助兵三干。霁云率兵,星夜奔回睢,杀进一条血路。睢城外大兵如云,霁云且战且进,四面受敌。追至城下,只得八百人,时值大雾,对面不见人。
张巡在城楼上听得城外喊杀之声大震,大喜道:“此南将军之声也!”急开城。霁云入城,已杀得血战袍,面无人。
***南霁云只讨得八百个救兵,何济于事。睢城外敌兵越打越凶,到十月癸丑,许远正守西城,忽听得天崩地裂价一声响亮,睢城倒了东北角,敌兵如涌而进。
张巡见大势已去,便在城楼上向西哭拜道:“孤城备竭,弗能全,臣生不报陛下,死为鬼以杀贼。”便与许远同时被擒。睢城中大小将士,共有三十余人,一齐被绑着去见尹子琦,那三十余人,见了张巡,不失声大哭。
张巡对众人道:“安心,不要害怕,死是天命。”子琦对张巡道:“听说将军每次督战,必大呼眦裂血面,嚼齿皆碎,何至于此?”巡答称:“我气逆贼,苦于力不从心耳。”子琦闻张巡骂他逆贼,不觉大怒,便拔刀直刺张巡嘴口中,齿尽落,只存三四枚。张巡大骂道:“我为君父而死,虽死犹生!汝甘心附贼,是直犬彘耳!决不得久活。”子琦命众武士拿快刀架在张巡颈子上,他投降。张巡只仰天大笑,又令威着南霁云,霁云低头无语。张巡在旁大声呼道:“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霁云笑道:“公知我者,岂敢不死。”子琦见将士都不肯降,便令刀斧手押出辕门去。张巡为首,后面南霁云、姚訚、雷万一班三十六人,一齐斩首。张巡死时,年四十九岁,此时许远被囚在狱中,子琦令与三十六人头一齐押送至洛。
路中经过偃师,许远对贼大骂,亦被押解武士杀死。张巡身长七尺,须长过腹。每至怒时,须髯尽张。读书不过三次,便永久不忘。守淮城、睢城时。
经过大小四百余战,杀死敌将三百人,敌兵死十余万人,他用兵不依古法,调兵遣将,随机应变。有人问他:“何以不依兵法?”张巡答称:“古时人情朴实,故行军分左右前后,大将居中,三军望之,以齐进退。今贼兵乃胡人,胡人乌合之众,不讲兵法,变态百出,故吾人亦须出奇计以应之。
只须兵识将意,将识士情,上下相习,人自为战,便能制胜。”每战必亲自临阵,有退缩者,巡便进而代之。对兵士道:“我不去此,为我决战。”军士们其诚意,便各以一当百。
张巡又能与众人共甘苦,大寒大暑,虽见厮养卒,亦必整衣正容。与许远二人困守睢城中,初粮尽杀马而食,马尽则杀妇人老弱而食。守城三月,共食人至三万口。杀城中百姓。
而百姓无一怨恨者。城破之,城中只有百姓四百人。后人议论张巡,初守睢,有兵六万人,至粮尽,不知全师而退,另图再生之路,卒至出于食人,杀人宁若全人?
当时朝臣如张淡、李舒、董南史、张建封、樊晃、朱臣川、李翰一班人,都上奏说:“睢为江淮咽喉,天下不亡,皆张、许二人守城之功也。”天子下诏,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许远为荆州大都督,南霁云开府仪同三司。张巡子亚夫,拜为金吾大将军。许远子玫,拜为婺州司马,在睢城中,建立双忠祠。张巡与许远,同年生而长巡数月,巡因呼远为兄。后肃宗皇帝大历年间,张巡的儿子去疾,上书请褫夺许远官爵。
他奏章上说道:“孽胡南侵,父巡与睢太守许远。各守一面。城陷,贼从远所守处入。巡及将校三十余人,皆割心剖肌,惨毒备尝,而远与麾下无伤。巡临命叹曰:“嗟乎,贼有可恨者!”贼曰:“公恨我乎?”巡曰:“恨远心不可得,误国家事。若死有知,当不赦于地下。使国威丧失,功业堕败,则远之于臣,实不共戴天。”请追夺官爵,以洗冤。”皇帝下诏与百官议,当时朝臣都替许远抱屈,上章辩道:“去疾证状最明者,城陷而远独生也。
且远本守睢,凡屠城以生致主将为功。则远后巡死,实不足惑。若曰,后死者与贼,其先巡死者,谓巡当叛可乎?当此时,去疾尚幼,事未详知。且禄山之役,忠烈未有若二人者。事载简书,若星,不可妄议轻重。”后世韩愈也说:“二人者,守死成名,先后异耳。
二家子弟材下,不能通知其父志,使世疑远畏死而服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地,食其所之抗不降乎?且见授不至,人相食而犹守,甚愚亦知必死矣。然远之不畏死甚明。
至言贼从远所守处人,此与儿童之见无异。且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今从而罪之,亦不达于理也!”所以张、许二人守睢城,一般地有大功。只因他能出死力守城至三月之久。
那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大兵,才赶得上在江淮一带收复十三座郡城,贼势大衰,那安禄山住在洛中,只因庆绪和庆恩二人争立太子的事,两下里明争暗斗,十分烈。
这一天,安禄山在孙孝哲母亲房中临幸,那孙母仗着和安禄山多年的恩情,便立着安禄山要他早定了庆恩为太子。
安禄山原也庆恩的,又念在与孙氏早年患难恩情,便也一口答应了。说:“明与丞相商定了,下立太子的诏书。”这消息传得真快。
那孙氏和安禄山在枕上说的话,早已有人去报与大将军庆绪知道。庆绪听了大怒,便去唤李猪儿进府来商议。李猪儿说道:“事已至此,大将军宜从早下手。”庆绪问:“如何下手?”李猪儿在庆绪耳边,只说了一个“刺”字。庆绪怔怔的半天,说道:“怕与人情上说不过去吧?”李猪儿冷笑一声说道:“什么人情不人情!安禄山受大唐天子那样大恩,尚且兴兵谋反,也怪不得俺们今反面无情了!”庆绪点头称是。
但要行此大事,不宜迟缓,趁今夜深更人静,便去结果了这老昏君吧。李猪儿得了庆绪的说话,便回家去,扎缚停当,听醮楼上打过三鼓,便在黑地里沿着墙走去,一路里树夹道,凉月窥人。
正走着,忽见前面巡军来了。李猪儿便闪身在大树背面,听那巡军走到跟前,嘴里噜噜唆唆说道:“大哥你看那御河桥树枝为何这般动?”一个年老的说道:“莫不有什么细在内?”那第一个说道“这所在那得有细,想是柳树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