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论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其实刘宇去还有一个此时无法讲出的理由,那就是重振华夏之气,赵氏的软弱导致华夏战力战心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两宋的皇帝就没有一个不怕死的,打不赢就跑成为了他们深入骨子里的东西,几乎都能够和清的那些侏儒比肩了,让人真的怀疑他们是否是汉人是否是华夏人。
打不赢当然就是签条约,割地赔款,割地赔款这种事在汉唐也有,可是人家选择的是忍辱负重,全力发展直到最后的驱除鞑虏,而宋庭呢!一次次湮灭在乐之中,不知今朝是何昔。
刘宇此次就是准备学学明朝的皇帝,至于他如今还不是皇帝这个问题呢,反正迟早都是,又何必在乎这些呢!呵呵!
纵观古今,从上古三国开始一直到刘宇自己所来的后世,他最为崇拜的不是大秦帝国的秦始皇,也不是大汉王朝的汉武,更不是大唐盛世的唐大宗,而是除了朱元璋,朱棣似乎就没有一个像样的皇帝的大明朝。
明朝的两句话让刘宇至今难忘“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成祖将首都搬至现如今的北京也是当时的北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明王朝三百年皇帝守国门旷世之举。
要知道几百年前的北京可不是后世的北京,完全没有危险那可是随时处于未知敌人的进攻,北京前方就是一马平川的草原。
而整个古代史,华夏最大的敌人就是游牧民族,虽然朱棣那个时代。经过了他两父子的疯狂杀戮,原本强悍无双差点被灭族。
可是草原永远是不会停止的地方。匈奴没了有鲜卑乌桓,鲜卑乌桓没了又跳出了突厥。突厥远遁结果又出来了契丹,女真。
而北京处于这样的不利之地按道理来说本就不符合作为一国之都所在,毕竟草原一旦有变,北京本就无法反应过来,更别说各地的驻军,游牧民族驱马就能到,北京完全无险可守且无任何回旋余地,这就是天子守国门之意。
一百年后就是最好的证明,明英宗那个傻帽一个什么都不会的。结果想学先祖带领着浩浩的五十万大军发动北征,其结果就是全军覆没。
鞑子顺势而下,差点就把大明朝给端了,当然如果没有个于谦,那就不是差点而是一定,北京本就没有地方可以守,事情来的有突然各地勤王部队也来不及。
还有这位的不知道多少代子孙,那位可怜的崇祯在梅山上吊死后就多了一句那就是君王死社稷,于是把这句话给补齐了。
纵观有明一朝。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一个少有的骨气朝代。明朝大臣似乎也很给力,比皇帝还骨气,完全得皇帝去做这做那。
皇帝你有意见啊!那好那你把我官罢了。顺便把我砍了也无所谓,看似这朝代似乎什么都好。可是三百年别说进步,连宋朝的基础都没恢复。
总结下来原因只有四个字“御下太差”明朝的皇帝往往控制不住大臣,说是朱家的天下还不如说是这些士大夫的天下,因为什么都由他们说的算,包括皇帝。
整个明王朝皇帝不知多少,反正刘宇是不知道,可是真正能够完全掌权的就有三个,一个开国皇帝朱元璋,一个朱棣还有一个被后世骂的很惨的嘉静。
而奇怪的是纵观有明一朝,能够掌权的皇didū是明朝最为强大之时,朱元璋父子横扫了蒙古族,最后一个和欧洲干了一架而且是菜。
而相比这些大臣基本都是图有其表,一个个在皇帝是要多硬气有多硬是,因为他们知道不会杀他们,崇祯要加个商业税,一大堆人跑出来说不能与民争利。
不能与他们争利还差不多,因为大商家都基本是这些官员自己或者家族搞起来的,当然不能够让皇帝在他们身上割,所以那就必须阻止,那句千古不变的“与民争利”就被他们找出来了。
好!而钱却绝对不能少,那就没办法了只能在农税里加,而导致的结果就是农民起义越发严重,需要镇那钱要的更多,这就陷入了死循环当中,最后崇祯无奈了只能把自己掉到梅山去。
这位被大臣玩的团团转的皇帝陛下恐怕最后也知道怎么回事了才有了那句“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名千古的话。
一张罪己召就足以说明一切,敢问世间除了汉武与思宗又有谁能够向天下认罪,没有,杨广不能,李世民不能,唐玄宗更不能。
那玩意天底下就只有两张,如果崇祯那倒霉孩子不是亡国之君,而是复兴之帝,恐怕其的历史地位足以和汉武相比。
明朝皇帝的做法刘宇很推崇,可是这教育这朝廷,这社会还真有问题,正统华夏之人少之又少,当然这里的华夏是指神一类的。
明朝之时华夏的血统还是比较纯的,尽管蒙元想尽了方法想污染汉人的血脉,可终究没有成功,蒙古人对汉人拥有着初夜权,可是华夏却除了摔第一胎的传统。
意思就是每一个第一胎的孩子都是直接摔死,也许残忍,也许心酸,可这也是无奈的选择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血统的纯净而不是生出蒙古种。
所以有明一朝血统还是没什么问题并不像后世一样,可是由于社会的畸形,却导致着汉人也直接畸形了,宋人的骨气早已消失无影无踪。
特别是大臣,清一来完全就是望风而降,本就没有抵挡哪怕一秒钟,蒙元灭宋足足半个世纪,而且还没有彻底办法。
清从出兵到完全统治华夏不到十年,难道这还不说明问题吗,明朝的社会教育完全出现了问题,上至大臣下至军士没有丝毫骨气,唯一有骨气的也就只有老百姓,结果全被砍了。
而刘宇准备就是亲临前线,这就是给人一个信号,那就是他刘宇比赵氏更适合这天下的王,至少他刘宇敢于面对蒙元并亲自抄刀反抗。
那就足够,这是宋末而不是明朝那已经畸形的时代,刘宇的这样做好处之大绝对超出自己的想象,毕竟宋庭似乎除了逃跑就是何谈。
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抗衡,别说皇帝就是朝廷就没有下过一次这样的命令,而刘宇如今这样做,不仅可以呼唤起一些已经沉寂起来的心。
更是可以为他凝聚出更大的人心,而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只要他刘宇得到了这半壁天下的人心,也就基本鼎定天下了。
汉国如今缺的不是资金,不是武器,不是经济更不是粮食,这些东西都不是关键,因为随时都可以补起,缺的是民心,缺的是人。
不然他刘宇为什么冒着全军覆没一蹶不振的后果,还要和蒙元决战要的就是这个民心,说白了就是名气,没这东西想发展真的很难。
刘备后期之所以能够三分天下,那不是诸葛亮额原因也不是那个坑爹的刘皇叔的称号,而是他前期虽然一事无成却打下来的名气。
而他刘宇想让自己的汉国飞速发展需要的也是名气,有了名气,那要什么没有,人才那绝对会主动来投,人!只要不是坏名声也绝对会有人,当然如果还有点好名声来的人就会更多。
而抵抗蒙元的名声对于华夏来说可能是坏名声吗?显然不可能,而刘宇种种利民措施,加之足够的名气绝对引更多的百姓,到时候还需要愁人力吗?显然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