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二十四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杨展经过这次会试,凭空得了一匹追风乌云骢宝马,在御校场一显身手,业已名震京都。

他带着这匹追风乌云骢回到寥府,依然深居简出,只静静等候着泥金捷报。

照说凭杨展在御校场独显奇能,例行的应考各场,也场场出,艺当场,似乎可以争魁夺元?哪知道本领出众,敌不过炙手可热的权门豪监,这种祸国之虫,罚誓想不到为国远材,只知道树营私,位置亲信,把夹袋中人物,硬给排在三鼎甲内。泥金捷报送到廖府,杨展中在三鼎甲后的第三名武进士。既然中式,照例要赴部习仪,唱名陛见,然后谒座师,拜同年,种种繁文缛节,忙了不少天数,才清净下来。算计离家子,已将近三个多月了,他先打发两个跟来的长随,动身回川,向家中报喜,安一下慈母娇的盼望,备了一封详信,报告武闱经过,不久即返,领到兵部凭照,即可返川,归程有仇儿跟随即可,故先打发两个长随回家的话。

这次武科,在一般昏庸大僚,无非照例行事,但在深居九重的崇祯皇帝,他却每天愁着大局非,人才消乏,对于这科中式的武进士,颇希望他们年少气锐,戮刀疆场,个个变成保国干城的忠武之臣。特地传旨兵部:“本科武试,除前列鼎甲。另有议叙奏报外,鼎甲以次在十名内者,一律恩赏参将职衔,十名以次者,一律恩赏游击职衔,即仰该部量才录用,分发效力,其有奇材异能,器识兼到者,得由该部另行据实保奏,候旨施行。”这一道旨,总算是个异数,以前武科中式的,钻头觅,不知哪一年才能得到一官半职,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杨展是第三名进士,便得了钦赏参将的前程。虽然是个空衔,又得经过兵部带领引见,望阙谢恩的仪式。这当口,廖侍郎从这道旨意上,想了个主意,授意西席刘道贞,拟了一个保举杨展的奏折,折内大意是说:“杨展祖籍川南,文武兼资,蔚为乡望,当此寇窜扰,将及西蜀,该参将忠心为国,志愿毁家抒难,练乡勇,捍卫一方…”这几句话,非常针对时局,这时纵横晋陕的李自成张献忠等各大股兵马,屡败官军,近潼关,而且分股进展,似已由商洛分向荆紫关蜀河口,蔓延及豫楚两省边境,伊洛陨襄等地,业已风声鹤泪,一夕数惊。另一股从陕南侵入汉中,大有趋褒斜,侵入西蜀之势,如果荆襄不守,溯江面上,川省亦危。所以廖侍郎这一保奏,虽然替自己门生避重就轻,别具用意,却也切合时宜。奏上,居然得邀钦赏,立奉朱批谕旨:“杨展忠纯可嘉,仰该部转谕川督,准许该参将在籍举办团练,有事之,准其建立靖寇将军旗号,以彰忠义。”旨下,廖侍郎很得意,觉得这一着棋,没有落空,杨展凭空又得个靖寇将军的虚衔,也觉出于意外,颇有锦上添花之妙,于是又得忙着引见谢恩及赴部领取凭照等照例的官样文章,又得破费不少子的光

这当口,和杨展同年的一班新科武进士,他们哪识得廖侍郎保举,别有苦心,只觉杨展走了先着,得了甜头,瞧得心热眼红,大家揣摩风气,觉得这时皇帝老子,急来抱佛脚,急于收揽人才,不惜破格升赏,这种空头将军,大可照方抓药的得个荣衔。立向兵部钻头觅办保举,似手个个都变成奇材异能,器识兼到之士,都想借此衣锦荣归,以办团练为名,在本乡本土,作威作福了。新进少年,便存这种想头,天下焉得不糟?明室焉得不亡?

杨展向兵部领得凭照以后,在京已无别事,便觉归心如箭,和廖侍郎刘道贞商量起程回川。凑巧警报纷传,潼关已是十分危急,襄一带,已见张献忠大股部队。杨展更得急速离京,如再迟延,潼关一破,他们冲关而出,黄河南岸,便难安渡。倘再襄有失,进川的下阻断,那才要命。时局这样紧急,廖侍郎虽然依依惜别,也不敢耽误门生的行程,而且结伴回川,不止杨展主仆数人,还有刘道贞三姑娘曹勋三人。刘道贞此次结伴返乡,虽然居停廖侍郎一力窜掇,劝他避返乡,其中还有一段风蕴藉的佳话,也可说是奇缘巧合。因为三姑娘大仇报复以后,杨展在廖府深居简出,接着又忙于会试,三姑娘方面,一切都由刘道贞照料,杨展本心就想做个月老,替三姑娘谋个终身有托,不想事情凑巧,双方天天谋面,情愫易通,三姑娘刘道贞策划复仇,委身于这位磊落不群的佳婿,已是心意足。在刘道贞风倜傥,得此风尘奇女,借此鲲弦续,偕隐山林,亦属名士风。经杨展从中一撮合,便订了百年之好。客中虽未能青庐拜,好在彼此都非寻常儿女,为同行便利起见,大可略形迹,已无异鹣鹣鲽鲽了。只有廖侍郎未知细情,只知同杨展进京有位义妹,和刘道贞结为秦晋罢了。

一个身有武功,已经成名的人物,对于自己用的兵刃,以及擅长的暗器,当然命,刻刻当心。杨展虽是出身富贵,和江湖人物不同,但是从小受巫山双蝶的薰陶,当然也有这样习惯。他从那晚九香巢事了以后,先送三姑娘回安身之处,然后长衣罩体,暗藏自己宝剑和一袋金钱镖,同曹勋悄悄回转廖府。心里才觉平安无事,可以坦然高卧,休养一夜的劳神,那天未就枕之先,把莹雪剑搁在枕边,那袋金钱镖,照例要倒出袋来,清数一下。他一数金钱镖还有十九枚,屈指一算,一点不错,从家中动身时,雪衣娘替他装了二十四枚金钱镖,一路平安无事,并没动他,直到沙河镇,暗制撬门行刺的贼,发了两枚,最近在花太岁身上,中眼、中腕、中,发了三枚,二十四枚发了五枚,当然只剩十九枚了。数清以后,随手在栏上一挂。以后深居简出,接着进关应试,一直没有动它。

到了诸事就绪,预备离京的前几天,自己检点行装,把栏上挂的镖袋,照例得数一数,再挂在身边,预备路上万一用它时,心里有个数。不料他这次过数时,金钱镖却只剩十八枚了,明明以前数过是十九枚,怎会缺一枚呢?自己进关应试,或者有事外出,房门虽未加锁,自己带来的一长随,和廖宅下人们,绝不敢进来动这镖袋,懂得门道的仇儿,又不在身边,这一枚金钱镖,怎样失去呢?而且仅仅失去一枚,事情未免可疑了。虽然可疑,并没和人说起这桩事,因为离京在即,诸事匆忙,也就搁过一边。

到了杨展和刘道贞、三姑娘、曹勋主人,决定结伴起程子的前夜,廖侍郎在内宅替门生和西席饯行。席间廖侍郎提起:“杨展到京这几个月内,从京城到保定,从保定到黄河口岸,直到河南一带路上,游兵散勇,到处滋事,而且太行山一带盗匪充斥,行旅戎途,已和你们来时的景况大不相同,你们虽然身有武艺,结伴同行,总是格外谨慎的好。今天皇上发出内币二十万两,是犒赏把守潼关督师孙傅廷部下的,督解是钦派的内监,由兵部另派一名参将率领百名兵士护运,但是我却非常担心,怕的是,沿途不稳,要出病。这批银两如果到不了潼关,孙督师这支兵马便难维持军心了。”言罢,叹息不已,大家依依惜别的,直谈到起更以后,才分别归寝。杨展回到小花厅自己卧室,一进门,便看到书桌上烛台底下,着一个红签大信封,过去一瞧,信皮红签上,写着:“杨相公亲拆。”却没写寄信人的姓名。

拿在手上,掂着有点沉沉的,似乎里面装着东西,心里不由得一动,忙拆开信封,便听得信内铿锵有声,往外一倒,先骨碌碌滚出四枚金钱镖来。自己暗器,当然一望而知,顿时大吃一惊,连喊“奇怪!”忙不及回身把房门一关,再回到桌上,把信封内几张信笺取出来,仔细瞧时,只见上面写着许多事出意外的话:“前刑部总捕金眼雕虞二麻子,川籍,六扇门中之杰出人物也。年老退役,恩养于某监之门,九门六班快手,多为其弟子行。近以九香巢一案,情况离,诸捕束手,不得不求教于退隐之师门。虞二不愧斫轮老手,略一研讨,便得线索,盖九及侍女们所述,是晚不速之客,品貌气度,语多川音,及八指尸身,连中要害之三枚金钱镖,最为瞩目,借此可以推测其人之身份籍贯,及武功造诣。又以各省武举,荟萃京门,武闱题名,不难探索,应考者川籍无多,高中者舍君莫属,此犹臆测,未得佐证,于是虞二老当益壮,乘君夜出,潜入寓齐,窃得一枚金钱,与尸身所得,合若符契,案乃刃而解,而君等危矣…”杨展看到这儿,背脊冒着冷汗,暗喊:“坏了!坏了!”原来这种金钱镖,和市上通用的制钱不同,有大有小,按照各人所练功夫和腕力取准的尺寸份量,叫巧匠加工打造出来的,当然可以作为案犯的有力证物,有了这样证物,杨展已落入法网之中,一人落网,牵及全局,像三姑娘曹勋仇儿等,便难置身事外,连并未知情的廖侍郎,都有隐藏凶手的处分了,杨展如何不急?一看下面还有许多话,忙又看下去:“然虞二非老悖,彼等遇棘手之案,固有明破暗不破,暗破明不破之神通。所谓明破暗不破者,大抵张冠李戴,以假冒真,以大化小,甚至元凶自购顶替,与彼等勾结,蒙蔽有司,借以责,所谓暗破明不破者,明知案犯,而犯非常人,株连者众,一经彰明,即彼等之身家命,亦难安全,此等案件,彼等亦有闪展腾挪,假作痴聋之手段,香巢之案,迹类于是。

盖君系新贵,本领非常,居停又系显宦,而死者一为比匪为,因众痛恨之恶僧,一为祸国权监之妖妾,遭池鱼之殃者,亦均非正人,且审度案情,迹近复仇,下手非一人,元凶谁属,尚成疑问,京城非外省州县可比,稍一鲁莽,立兴大狱,利害相权,不如缄口。然曹监既恸宠姬,又失心腹,追比责限,颇为凶横,事难顶替,策无两全,竟使七十退役之老翁,傍徨斗室,自悔多事,无异居炉上矣…”他瞧到这儿,长长的吁了口气,似乎还有转机,难得这位老退役虞二麻子,居然识得大体,不过虞二为了难,事情还在两可,再说这封信是谁写的呢?谁有这样好心,特地暗暗送封信来通知我,还把案内唯一证物送还呢?心里一转,急急的再看下去:“虞二系余旧,适余卷游东,悄然来京,下榻虞处,虞二密谈此事,且求决策。余不惊喜并,且复失笑,即告以君之品德及出处,并代划策,谋寝其事,而老朽亦施故技,夜入曹邸,示惊权监,铩其骄炎。另由虞二暗施手段,以类似金钱,掉换原证,痕迹既泯,即换他人,亦难探索。用将尊镖四枚,随函附缴,从此当可高枕无忧。此即香巢一案,暗破明成,先张后弛之内幕…”杨展不由得惊喊着:“这是谁?这是谁?对我这份恩情太大了!”嘴上喊着,两眼跟着信内的字,一字都不敢放松,叨叨不绝念下去了:“然余颇有所疑,虞二亦暗究真相,君千里应试,竟轻身涉险,为人复仇,于冠盖云集之地,似非智者所宜出?且彼姝之子,亦具身手,薄游香巢,形同挟,此女又属何人?

种种疑窦,未便面质,遂使龙钟二朽,鸣狗盗,作无事之忙,伺隙潜踪,多方侦索,始明底蕴,于此益佩君之侠肝义胆,非常人所能企及。然国势危矣,道远多梗,君其速返,以倚闾,蜀险可守,君宜与川南三侠,速起图之,余亦骋其朽骨,潜入晋陕,一觇揭竿而起者,究系如何人物?或亦有助于君等也。虞二亦有心人,业已暗识英姿,自谓老眼无花,君必鹰扬虎食,建立非常之业。

然君知虞二麻子究为何如人乎?盖即老朽义女锦雯之伯父行也。锦雯幼孤,虞二挈以付余,余近又挈以付君之萱帏,人生聚合,洵有前缘,尚冀成全终始,使孤寄者,得追随贤伉俪,以收同济之美。此函入君手,余芒鞋竹杖,已先君等出京,将越太行而登华岳矣。”信尾并没具名,但杨展看完了这封长信,便知是一去无踪的鹿杖翁所写,不又惊又喜。

惊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见天下事百密难免一疏。喜的是幸亏机缘凑巧,鹿杖翁赶来弥其事,此老对我真可算得知己之,恩情如许,叫我如何报答?他信尾提到雯姊,音在弦外,“追随”

“同济”之语,更形骨,又叫我这样安排才好呢!

第二天清早,杨展仇儿主仆,刘道贞三姑娘夫妇和曹勋五人,结伴登程,离京返川,五人都骑着马,除杨展一匹追风乌云骢以外,其余四匹马,都是化重价选好的长行脚程,因为路途不靖,各人在马鞍上,只捎着一点简单行李。刘道贞虽然是个文人,平时却也喜驰骋,骑术并没外行。三姑娘做了一个蓝布套,把铁琵琶套上背在身后,脸上却蒙着挡风沙的黑纱,一半还顾忌着香窟凶案那档事,总得谨慎一点。杨展肚里有数,有虞二麻子从中维持,不致再出病,不过鹿老前辈,神龙见首不见尾,自己又匆匆出京,没法和虞二麻子周旋一下,似乎礼教稍差。但鹿老前辈信内,说他恩养某监门下,大约也是八指禅师一人物,这种人不见也罢。不过回家去,在虞锦雯面上,有点欠缺,路上想起来,总有点不安似的。这档事,他没在刘道贞面前说出来,三姑娘更是蒙在鼓里。

杨展进京,是在仲时节,这时出京,已到了仲夏,而且转眼就要进入伏暑了。北地虽然不比南方,在白天当头火伞似的太在长途奔驰的旅客们身上,也是汗夹背,人马都不好受,所以杨展一行人,都赶着早晚凉当口,多赶几程,近中时,便找地方打尖,没有打尖处所,寻个树林或山脚凉处所,避避当午的毒头。上路时,每人都顶着蒲编宽沿的遮凉帽,随身兵刃,都捎在鞍后,杨展除一口莹雪剑,一袋金钱镖以外,却多了一张心的弓,两壶箭,弓是铁胎蛟筋的六石硬弓,箭是真真的雕翎三脊狼牙箭,这弓箭是他预备考武闱,在京花了重价,从一个破落户的武职世家物到的,四川不易得到这样好弓箭,才一齐挂在鞍后。他下追风乌云骢,是他到京第一得意事,比中武进士还得意。说也奇怪,名马灵,毕竟不同,天生的和杨展有缘,凶狞得像野龙一般的马,一到杨展手上,不到一个月功夫,居然被他调理得非常服贴,骑上去徐疾由心,绝不再发狞。一路和别马同槽,也极少蹶子发野了。可是生人休想近它的身,连仇儿每天替它喂料溜蹄,还得不断拍着它鬃,敷衍它一阵子。

他们一女四男,离了京城,晓行夜宿,过了清苑正定,渐渐走近河北河南两省边界上。

便觉得道上情形,有点和来时不同。这条邯郸古道上,来往商旅,和运载货物的车辆骡驮,越来越少,以前沿途的几处热闹市镇,也显着有点荒凉之,路上走的,年青妇女,更是难得碰到。一路只见荷披甲,杂无章的军士,和不三不四,横眉竖目的无赖少年,强赊强买,结群逞凶。沿途所见所闻,尽是这种蛮不讲理的事。细一打听,才知这几月内,孙督师起初在潼关打了一次胜仗,杀了大股敌军的头儿闯王高祥,献首京师,全军志骄气盈,闹得乌烟瘴气。不料被小闯王李自成这支兵马,迸力猛攻,官军立时吃了几次败仗,忙不及紧紧守住潼关。孙督师的大营,也从潼关退到了洛

偏在这当口,官军粮饷接不上,好几万兵马,军心立时不稳起来,有许多军营,便向商民们无理罗叱,做出许多暗无天的事来,吓得这一带有声家的老百姓们,纷纷逃窜。

万一潼关不守,孙督师的大营溃散,还不知闹得如何的天翻地复哩。杨展这一行人,幸而带着兵部凭照,曹勋外表又长得威武,倒像是位奉令公干的军官,这种地方,倒可唬一气,杨展的英俊,刘道贞的倜傥,在沿途游兵散勇的眼内,倒显不出什么来。但是一路过去,大家谨慎一点,还不致生出什么枝节。

这天过了内邱邢台,到了沙河镇,已经平西。杨展一般人,心想到进京时寄宿的鸿升老店,不意进入镇内,走近鸿升老店门口,一看店门口,戳着一对气死风的六号官衔灯笼,店门口两旁站着带刀执鞭的一群衣甲鲜明的卫军,正在呼喝着驱逐闲人。镇上那位巡检,身大汗,衣衫俱透,在店门口脚不点地的跑进跑出,不知巴结什么差事。刘道贞一眼瞧见店门口左边墙上,新贴着长长的一张大红纸,上面写着:“奉旨督运饷银,兼督练卫武健营司礼监掌印太监王行辕。”便向杨展笑着说:“瞧这情形,这座鸿升老店,已被这位内大臣整个占住,饷银重地,我们也犯不着惹火烧身,只好另找宿处的了。”三姑娘在马上悄悄说:“跟我来,南头还有一家三义店。”说罢,一拎缰绳,一马当先走下去了,大家跟着她向南走去。

杨展留神两旁店铺,只疏疏落落开着几家酒饭铺,一派的惨淡景象,和来时路过情形,大不相同。

大家到了镇南尽头处,三姑娘在一家破墙口的木栅门外,勒住马,翩然跳下鞍来,大家跟着一齐下马。一瞧两面白灰墙上,刷着沙河三义店几个大字。大家牵了马,进了木栅门,里面是一片空场,对面一排十几间灰顶平房,中间空的,大约是个过道,过道后身,似乎还有一层院落,可是内外静静的没有人影,只空场上几株高柳,深绿马尾似的柳丝,被晚风吹得飘来飘去,簌簌作响。三姑娘嘴上咦了一声,指着空地说道:“这家也是老字号,专接南北来往客商,兼营堆栈生意的,现在一片空地,毫无堆货,连鬼影儿都不见一个,难道这样老店,也歇业了?”正说着,过道后身,脚步声响,有两个汉子,从过道暗处走了出来。到了空地上,瞧见了杨展等几个人,忽然脚步放慢,四只贼溜溜的眼珠,瞧了又瞧,尤其在三姑娘面上,不错眼珠地盯着。因为这当口,三姑娘遮脸的黑纱,已经去掉了。杨展瞧这两人,凶眉凶目,一身紫花布的短打扮,包头绑腿,身透着骄横之气,看不出是干什么的。这两人刚一出现,过道上又踅出一个店伙模样的小老头儿,一见三姑娘,直眨眼,忽地指着她,惊喊道:“你…不是三姑娘么?几个月不面,你发福了,今天那阵风把你吹来的?三姑娘!现在沙河镇,可不是从前沙河镇了,但是你来得正好,鸿升客栈内,北京下来的钦差们,正在四处找弹弹唱唱的,你…”他说到此处,忽然吃惊似的缩住了口,先向杨展等人打量了几眼,又向那两个汉子溜了一眼。三姑娘笑着说:“快嘴老王!你倒还认得我,三姑娘现在不干这营生了,废话少说,我们刚从北京到此,替我们几间干净的屋子是正经,再说,这么大热天,我们的牲口,也受不了委屈!”老王没口的应示道:“有…有…别的不像从前了,客房有的是,前面这一排房子,被来往的将爷们,闹得一塌胡涂,不像屋子,拦牲口倒合适,诸位跟我来,后院有的是屋子,当真,我先去招呼柜上一声…”嘴上说着,人已翻身向过道奔进去了,那两个汉子,本来往外走的,此刻竟站在一旁听快嘴老王的话,一面不断向三姑娘打量。老王一转身,两人竟也翻身进了过道,拉着老王,不知打听什么。

仇儿悄悄说:“这两人路道不正,半是吃横梁子的,我们当心一点。”曹勋两服一鼓,冷笑道:“老子拳头正在发,不捶他一个半死才怪。”半晌,快嘴老王向着柜上的先生,和另外一个伙计了出来,那两个汉子却不见了影子。

柜上先生摇着一柄破蒲扇,立在过道口,脸堆的向三姑娘点点头,又向杨展拱拱手说:“诸位从京城下来,这么大热天,定然乏了,快往里请。”快嘴老王和另一个伙计,便来牵牲口。仇儿忙拉着追风乌云骢说:“这匹马近它不得,我自己牵着,看情形前面没住人,牲口搁在外面,也不放心。”快嘴老王说:“正是,后面有拦牲口的地方,槽头草料都有。”于是人和马一齐进了过道,到了后面一层院落。后院也是一排十几间平屋,比较前面整齐一点,各屋子都挂着席帘子,左右两面搭着拦牲口的棚子,中间一片空地,比前面小得多,左首几间屋子,似乎住着人,苇帘幌动,有人在那儿探头,靠左马棚内,也拴着几匹长行牲口。

柜上先生把杨展一行人,让在右首几间屋子内。杨展定了三间屋子,一间让刘道贞三姑娘合住,两间是通间,由杨展曹勋仇儿三人合住。仇儿把五匹牲口,拦在右边马棚内,指挥伙计把马上东西,送进屋内,然后自己替那乌云骢卸鞍、溜缰、上水、喂料,其余几匹,店伙计服伺去。

大家在屋子里擦了脸,快嘴老王替众人沏了一大壶茶,悄悄地向大家说:“这样兵荒马的年头,规矩良善的老百姓,算遭了劫,远的不说说近的,这沙河镇上便关闭了十几家店铺,年轻一点的堂客,逃得一个不剩,诸位大约是往南方去的,依我说,诸位悄悄地在这儿住一宿,明天一早奔前程,比什么都强,当真,时候不早,也该用晚饭时候了,诸位吃什么?我到镇上饭铺里叫去,迟一忽儿,饭铺关了门,便没有可吃的了。本店大厨房的司务们因为住店的客人,越来越少,都歇了业,躲回老家去,我们掌柜也吓得脚底揩了油,前面的柜房,挪在后院来了,柜上只剩了一位管帐先生,和我们几个没脚蟹,对付支持着这座三义店,我这一说,诸位当然明白了。”这位伙计,不愧得个快嘴的外号,一进门,尽听他一个人说的,嘴上鞭炮一般,说得没了没结。正说着,三姑娘从隔壁房里,洗完了脸,袅袅婷婷走了过来,向伙计问道:“左首几间屋内,住着什么人?我一人在屋内洗脖子,几个混帐东西.竟趴在我窗外偷瞧,我没好气骂他们,便踅过来了。”曹勋一听,便要往外蹦,刘道贞忙把他拉住了。快嘴老王双手摇,一转身,推开一点门口苇帘子,探出头去瞧了一瞧,才转身向三姑娘扮了个鬼脸,着声说:“说也可怜,这么一座老字号的三义店,诸位不来,便只那左面两间屋的客人,那两屋的客人,看着好像是一事,他们自己楞说不一事,瞧不透是干什么的。刚才我在前进过道外,多说了一句话,那两人赶着直打听,被我用话堵回去了。

这种人八成是魔外道,诸位贵客,好鞋不沾臭泥,三姑娘!你眼界是宽的,大约也瞧出一点来,出门人将就点,图个平安,现在这一带,什么路道都有,诸位吃喝完了,早点安息,明天早点赶路是正经。”说罢,便踅了出去,替他们张罗饭菜去了。

掌灯时,大家吃喝刚毕,睡觉还早一点,天气又热,屋内闷不过,大家掇个杌子,坐在房门口院子里乘凉。那头紧靠马棚,也有几个不三不四的汉子,围着一张破矮桌,一面喝茶,一面犷声犷气在那儿聊天。因为长长的一排平屋,乘凉的院地,也是狭长形,两面相隔,也有五六丈距离,说话声音高一点,可以听个大概,听出那边几个汉子,嘴夹杂着江湖切口,有时向这边鬼头鬼脑望望,便头接耳,嘁嘁喳喳,说个不停,情形颇为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