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光复之殇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宋彪皇帝让内廷安排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在宣政园接见宋教仁,并且安排了晚宴招待宋教仁一家。
帝国有两个宣政园,一个是zhōngnánhai的宣政园,那里已经成为帝国国家博物馆的一部分。另一个就是zhōngyāng的宣政园,同慈政园不同,宣政园大部分情况就专门用来接见国会议员和各派人士。
这天上午,宋彪还在处理zhōngyāng军部的事务,下午回到zhōngyāng就安排宋教仁到宣政园觐见。
9月之京都依然炎热。
宣政园是1935年之后新建的皇殿,设有水暖系统,通过地板、墙壁、铜柱之间的铜管内的水调节温度,夏天降温,冬天升温。
比起zhōngyāng办公厅所采用的zhōngyāng空调,宣政园更为舒适一些,宋彪皇帝这两年也更多的喜在宣政园里处理国事,甚至是接见外宾。
到了下午两点,宋彪皇帝午睡了一个小时后洗漱一番,这才前往宣政园喝下午茶,此时秋热烦燥,下午喝杯凉茶总是不错的选择。
宋教仁谨慎的在此等候了将近十多分钟的时间,这才见到皇帝陛下。
见到宋教仁后,宋彪皇帝显得很平常,在宋教仁鞠躬敬礼之后,他就招揽宋教仁坐下来,陪他一起喝茶。
岁月不饶人。
宋教仁一晃也是年过六旬的头发花白之人,昔的风采倒是依旧在,这些年间,他已经不在内阁任职,一直积极推进nzhu内部的改革,1930年至1935年曾经竞选过的浙江省长,凭借极高的个人声望轻易当选,也拉开了浙江省成为nzhu和光复替执政的大幕。
在宋教仁的改革之下,nzhu一改过去和光复争锋相对的局面,调整政策偏向于中产阶层,这使得nzhu在沿海大城市的支持率节节攀升,但在内陆地区,nzhu还是未能有牢固的民众支持基础。
两竞争总是难免要打嘴炮,汪兆铭又是非常喜在纸面上做文章的人,他攻击nzhu只有民粹主义,没有真正的nzhu主义,真正的nzhu主义应当是全民享受福祉的国民之主义,而宋教仁则批评光复鱼龙混杂,沆瀣一气,cāo控地方机构等等非法事宜,以及轻视中产阶层、忽视社会福利体系改革等等问题。
有批评才能有进步,问题只是光复生蒂固,竞选总能大获全胜,已经缺乏内部改革动力,这倒不是顾维钧一个人就能扭转的局面。
要说派扶持,如果没有宋彪皇帝和皇室的支持,宋教仁的nzhu也决计很难支撑到今天,但是两人今的见面却有点尴尬。
宋彪沉默无声的喝茶,咀嚼着核桃仁,仿佛身边的宋教仁并不在场。
宋教仁今天还是穿了一身黑的西装礼服,配着蓝的领带,而皇帝还是一如既往的身穿着他的便服,白底琉璃红纹的龙袍便服,显得很肃静。
红白、黄和蓝黑是皇帝龙袍中最受宋彪皇帝所偏的,但是红白确实穿的更多一些。
nzhu。
宋彪皇帝一直在思考着这件事。
他仔细研究了nzhu和资本主义这件事。对于帝国这种特殊的国家,他以为nzhu和资本主义所能带来的最棘手的问题有两点,一是地区的民粹分裂主义;二是贫富差距的扩大。
帝国直至今依然严土地兼并。在《农民保护法案》中严格的对所有农户提供最基础的保障只要是农户,原则上都至少要拥有15亩的田地。
如果对比21世纪的共和国和印度,那么你会发现共和国唯一的好处是同样的人口和耕地条件下,共和国可以保障所有农民拥有十几亩的田地。而在印度,即便是在21世纪,绝大多数的土地也都掌握在地主手中。极少有普通的印度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在田租和税收的力下,印度农民以几十户的方式集体自杀的情况屡见不鲜。
不管世界如何吹嘘印度的体制,宋彪皇帝一贯认为这种体制如果是以几亿农民生不如死为代价,那就没有任何意义,反过来,即便另外一种体制存在各种弊端。但如果能在基础层面强制保证所有农民至少拥有维持生存所需的农田,那就绝对有存在的价值,而且这个“所有”是十亿人口之多。
这真的不容易。
这很重要。
宋彪皇帝对光复的支持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光复强有力的实现了他的这个要求,以税收、国家补贴和国家法律的形式保证所有农户都拥有最低的土地。
光复所采取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由zhèngfu直接持有一大部分的土地低价租给农户,而且,这些土地是绝对不允许转让的,农户可以一次签署超过60年的农业经营权。
在地方的农村合作社和农业合作协会都会参与乡村内部的协调工作,切实保障每个农户都有土地可种,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农户实际上能够拥有更多的田地,但也确实存在很多农户将自己的土地出售掉,然后低价租借县zhèngfu的公田。
这种公田政策是nzhu攻击的重点,这一点很正常,因为nzhu所代表的中产阶层对此有着特殊的利益需求,要求取缔公田,允许土地更为ziyóu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