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167章天下乱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至于像德国在一战调一百七十万匹马力,在二战调一百二十万匹马力,居然还可以保证农业生产所需,这真是很疯狂的农业养马储备水平,俄国在这方面就更厉害了。

美国在一战征召的战马数量也很多,不会低于三十万匹,但已经开始大规模运用汽车,二战就更厉害了。

东北新军因为没有海军,教制不了海路运输,一条铁路是不够的,承德方向还有关内新军驻军,所以在初期就只能纯粹拼马力了,除了新军和巡防军本身的配备,以及军垦系统征召的数量外,加上从各地和漠南征调、购买马力,全军要保证六十万匹马力用于骑兵、运输和物资补给。

这个数量是同时也要考虑整个北方大作战,前期在一个星期内要紧急征集二十万匹,一个月内要完成四十万匹,两个月内征召六十万匹,在没有铁路和足够的马力之前,宋彪是无法解决陕西方面的问题,一号作战规划也只能先不考虑陕西,部队的作战范围到山西截止。

因为宋彪另外还要储备一定的马力征召能力,防止外蒙分裂和外国乘机介入东三省。

马力之余,人力也要上,就地征召民兵、民夫,薪水工资都要开出去,加上粮食消耗,这些全部计算在内,不能打到一半没有粮食和军饷,那是要出大事的。

所以说,经济决定战争,没有东三省在过去五年的高速发展,宋彪在今天也不能按照这样的规划和清决战。

五年的时间很短,市场经济之下的五年几乎没有太大的风,计划经济就不一样了,煤炭铁矿疯狂开采,大豆、甜菜疯狂种,田地疯狂开垦,马耕大推广,马匹大购入,银行拼命发钞,粮食拼命生产,军工厂拼命扩大。

这么一算,所有的经济数据都是假的,宋彪就是在积极备战。

东北新军是在1910年7月占临彪点正式全军戒严,东三省巡防军则是在7月15的中午12点开始戒严,两军几乎同时进入一级备战,全面向着战争奔腾而去,就像是几万匹战马在大草原上狂奔而去,大漠腾腾,狼烟滚滚,气势惊人。

那种觉就像是几十万名士兵同时在你面前配上刺刀。

死神已经笼罩大地。

一直在高速发展中的东北军终于开始启动了战斗状态,最疯狂的时代即将到来。

清朝廷对此还一如所知,派了武昌新军第八镇前往镇长沙起义军,而在两天后的7月貮,萧星恒也终于决定完全投靠宋彪,在杭州宣布起义。

如果此前的长沙起义是在一种清政府的理解中,必定当地是有大规模民,杭州起义则纯属无法理解之事,随即苏州的新军第二十三混成协内部因为起义纷争发生内部的战,最后以部分军官放弃抵抗为结束,第二十三混成协宣布起义。

配合这种起义,光复会在全国各地的组织纷纷发动起义,原先私藏的武装也突然暴出来,将这场起义扩大到全国。

长沙起义。

这将是法定要写入历史史册的一天。

在北洋新军不能调的情况下,清政府将四川新军和武昌新军都派了出去,留守在武昌的第二十一混成协的新军革命人立刻在武昌发动起义,结果导致武昌新军在岳城外放弃作战,双方开始在岳城之外对峙而不发一炮一弹。

各地督抚到处镇,到处联络,各种好处不断许诺,要求各统制、协统、管带积极镇革命。

事情发展成这个样子,实在超出了宋彪的预料。

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即便东北新军未表态,清朝廷已经陷入了一种风雨飘摇之势,和辛亥革命时期不同,现在有东北新军牵制着北洋军,清政府本不会派出北洋军镇各地,这就出现了一个极其可怕的问题,也就是只要地方新军一起义,清政府就本没有兵力去镇

清政府只能到处许诺各种好处,因为各地总督都是人,表面上控制着全国各省和新军,实际上各省新军都已经和人总督隔阂极深,革命起义背后的光复会到处联络,鼓动各地新军起义。

就在这短短的一周时间里,即便不起义的新军统制们也尽可能选择中立,哪怕收到调令前去镇起义军,也纷纷选择消极怠工,私下商量是否起义之类的问题,或者是联系其他各省已经起义的新军商讨官位,谋求自己的事。

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只剩下最后一口气。

全国各省新军的目光都在东北军的身上,大家都清楚,只要东北军一起义,清就完了,甚至连仗都不用打,因为光靠北洋军是打不过东北军的,大家都清楚这里面差别甚大,良弼那饭桶怎么也不可能是宋彪的对手。

别说良弼不是对手,就算是袁世凯回来也不可能打得过宋彪,何况两军差距太大。

北洋军和清宗社们一样害怕,真要是东北军也起义了,他们就要和东北军对打,这事情真是很离谱,生死难料啊。

虽然在平里,北洋军出身天津武备学堂的各级将官们都不将东北新军放在眼里,一说起来都是我们如何,他们也不过如此,真要到拼死拼活的时候,那真正的底气就无遗。

拼其他省的新军,北洋军是真不怕,拼东北新军,这事情实在有点离谱。

世界就是这么可怕,你怕什么,他就来什么。

清政府已经完全没有对策了,战沣只能想到了立藩,想要借宋彪的东北军镇全国各路起义军,亲自发电承诺封宋彪为平东王,世代承袭,只要宋彪愿意出兵。

截沣甚至说了,宋彪不用出兵太多,两镇之兵即可扫平各路反贼,朝廷另派两镇之兵相援。

只要派两个师入关镇各地起义军,宋彪就能称王,这是多么划算的买卖。

可惜,宋彪的计划是称帝。

他已经为此准备了五年之久,事情至此早已不容更改,绝非一个平东王的筹码就能更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