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八章决战洛阳·十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州安平刺史府后堂的小园子里,一株需要四五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拔地而去,浓密的枝叶遮盖了数亩大小的地面。一身便服的张识文在树下舒展着筋骨,借以消除疲劳的同时,也享受着难得的凉。此时已近五月中旬,刚刚进入初夏的州却已经炎热无比。张识文每天几乎都要花上近四个时辰来处理州和荆州的紧要公文,身体的状况趋恶劣。杨诚再三劝告并派两名侍卫提醒督促下,这才在每天出半个时辰活动活动,以保持足够的力。

自从随杨诚到了州后,张识文几乎便没有轻闲过。特别是在荆州也被划归杨诚管辖后,两州政务几乎全在他一个人的肩上。虽然经过数年的发展,州的官员体系已经渐变得有效而廉洁,但需要心的地方仍然不少。特别荆州方面,几乎分去了张识文大半的力,官员的安排、地方的安抚、百姓民生…各方面也只能算得上初上正轨,要想真正放手,恐怕还需要数年之功。再加上杨诚此时已升至招讨大将军,一待朝廷局势稳定后,他的荆州刺史必然就不能再兼任了,到时荆州会有谁来主持,还是个未知之数。为了赶在朝廷新任命刺史之前,替荆州打下牢固的基础,以便能让荆州保持目前的势头不断发展,张识文这段时间可没少花功夫。

“大人,你几天没休息了,今天就不会客了吧。”一名侍卫端来水盆。将巾递给刚刚活动完的张识文,看到他略显苍白地脸,一脸关切地劝道。当初在凉州为官时,张识文便经常与百姓接触、沟通。来到州后,更成了定例。除非实在太忙,否则他每天都要出半个时辰,用来专门会见百姓,听取意见、了解民生。

张识文擦了擦汗,微有些气地说道:“没事,会客对我来说就和休息差不多了。再说别人等了一天了,就这么说取消就取消,总归不大好。对了,今天有多少人登记求见了?”现在州百姓来见他的已经不多了。大家都知道张识文是个大忙人,若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便也不忍来打扰。倒是这段时间迁入州的百姓,虽然有着各级官员地宣传,不过到底是见过州最高官员才能踏实一点。尤其是一些举族迁来的大族,更是必然会来拜见。

“只有七个,其中五个是从荆北和关中迁来的大户,已经等了好一会儿了,备了些礼物,不过已经被我们挡在了外面;一个自称是关中来的商人。领头的居然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子,说是久慕大人风采,特来一见。另外军械营主管程大人刚才派人来了一趟。说是等大人有空了,传个话,他要亲自来拜会您。大人处理完公务时属下便派人去通知了,恐怕一会就会来。”一名亲随递上记录薄,恭敬地回道。

“老程找我干什么?”张识文自语道,看了看详细的记录。迈步向会客的偏厅走去。他最兴趣的便是这些外地迁来的大户。虽然这些人来地目的无非是为了套套情。而他却可以借此收集各地信息。这些大户在原住地也算得上有名望和实力的,举家迁来的少。多是派部份族人前来,最近中原兵荒马州算得上是最稳定的地方他,自然就成了他们转移家产的最佳去处。这样一来,即使是遭遇战火,也还能保住一定的元气,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这些大户既然要在州置办产业,当然得和州的官府搞好关系。张识文本来就主张多纳这样的大户,一来可以增加州地人口,二来也可以引来更多的财富。当然,更重要的是借此将这些大户在原住地地影响,进一步扩大州在各地的商贸易和情报收信。数月之间,张识文便借这些大户的力量,将商会与谍探的势力延伸到十几个郡县之中,虽然现在还并不能见到多大的效益,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也势必会越来越大。

倒是老程这人一向只窝在军械营中,少有面,现在居然会主动来见,让他颇有些意外。这段时间为了集中力处理好政务,他把军需供给的绝大部份事务都给了商会和军械营,只是偶尔过问一下。老程此番主动来找自己,莫不是军需供给上出了什么问题?想到这里,他地步履不由有些急促起来。毫无疑问,现在荆两州地头等大事便是全力支持杨诚地平叛之战,即使是再艰难,也得保证好后勤补给。

一到偏厅时,老程并没有来。张识文无奈之下便只得先会见了五个大户。只不过心中一直猜测着军需供应是否出了问题,便有些心不在焉了。勉强保持耐心的将各项政策讲明后,他便端茶送客了。

“老程还没来吗?派人去催催。”等待总是最令人觉得漫长地,虽然只是等了一会,张识文却有些等不及了。

“是,。

“哦,那就让他进来吧。”若不是自己的亲随提醒,张识文差点忘了这码事了。这也难怪,州商会已经渐完善,在商人中的影响极大,再加上其本身便有着官府的背景,商贸上的事情几乎都给商会打理了。除了最初那段时间,张识文几乎再没会见过前来拜访的商人。

“嗯,这个…”亲随并没有立即出去,反而有些言又止的望着张识文。

“有什么事快说,难道你是第一天跟我吗?”张识文皱眉责道,老程给他带来的心结越来越大,他几乎都想亲自去军械营问个究竟了,平时的耐心自然就少了不少。

—“刚才我听前院一个兄弟说,那个少年商人的护卫之中。有一个好像是黑甲雄兵地头头,叫裴什么来着。他之前见过他一面,也不是很确定,不过我觉得还是得告诉大人一声。”亲随犹犹豫豫地说道。显然对于这个消息连他自己也没多少把握。裴成奇在州呆的时间并不长,但他那张狂的格却是人所周知,若说裴成奇会安安份份地做一个商人的护卫,还真没多少人能相信。

张识文微微一愣,眉头不由皱得更紧了。

“你说是谁呢?”听到亲随再度回答之后,张识文出思索地神情,隔了好一会儿才叹气说道:“请进来吧,嗯,我就见那少年商人,其他人安排个地方等着。客气点。”亲随略有些狐疑的看了张识文一眼,应声下去了。要知道张识文虽然身为一州刺史,但却如杨诚一般平易近人,这些前来求见的人,刺史府的侍卫、府吏们向来都是客客气气的,张识文对这也是极为清楚的。可是专门强调要客气一点,这还是第一次呢。不过一想到其中一人可能是那个裴什么的,他也就释然了。黑甲雄兵与州也算有点情,连杨诚都不敢怠慢,张识文当然也不能慢待了人家。

张识文端起茶碗递在嘴边。手竟然有些微微发抖,轻轻的喝了一口茶水,却好一会儿都没有咽下。虽然那名侍卫也不敢肯定。但他却有八成的把握断定那人就是裴成奇,裴成奇与外表普通的杨诚不同,他属于那种鹤立群,任何人只要看上一眼都会留下深刻印象地人。从他收到的消息里,只知道裴成奇在凉州出现过,而且还护着圣驾进入巴蜀。现在他竟然出现在这里。而且并没有支会他一声。不用多少,他也意识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巴郡巨舟云集。皇帝“巡幸”巴蜀后又将巡幸荆州的消息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不过不论是从官方还是私下的消息,那都将是数后的事情,张识文也谨慎的做了些应对的布置,毕竟荆二州有些东西是难以说清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朝廷和皇帝看到。可是千算万算,他却没有算到小皇帝竟然会撇开大队,玩起微服私访来,而且一访就已经访到了州!

之前他便与张晋因荆二州会引朝廷非议而忧心,毕竟很多事情都与瞒着朝廷干的,甚至有一些看起来与大逆无异。只不过事已做下,他们也知道隐瞒不了,改变地话又会影响官府好不容易建立的信誉,甚至危及百姓民生,是以只希望在朝堂上以言驳之,拖得了一天算一天。做梦他也想不到皇帝会以这样的形式来州,现在还找到刺史府来,也不知道他到底来了多久,都知道了些什么。想到可能引发地一系列后果,当初以一小县对抗匈奴都未曾变的他,竟然惊出了一身冷汗。

不一会儿,一个衣着华贵、相貌不凡的少年昂首阔步的走了进来。张识文的眼光何其锐利,对观人之术更是有着独到之处,想到处连杨诚心的伪装也被他轻易识破。从这少年一进门那瞬间,他心底里仅存着地那丝侥幸便顿告消亡,对方举手投足间均显示一副高贵地气质,绝非一般富家子弟可相比拟。更重要地是,对方看着自己的眼神竟然让有些不敢直视,这样地情况对于张识文来说极是罕见。年纪、气势,再加上有裴成奇伴随,用不着费什么脑筋,对方的身份已经昭然若揭了。

“草民石甫寸,见过刺史大人。”少年行至中堂才从容停下脚步,微微一揖,不卑不亢地说道。

张识文当然不会立即揭穿对方身份,当也装做什么都不知道,一如平常地受其一礼。

“原来是石公子,请坐。”张识文略微回礼,接着例行公事地问道:“听说石公子是关中人氏,不各此番来州是想做什么生意啊?”石甫寸,真是奇怪的名字,转念一想,石甫寸,十甫寸,这不正好是博字吗?看来真的是他,得小心应对了。

“草民早就听说州物富民丰,百姓安居乐业,繁华不逊长安、洛等中原大城。正值关中便有心前来游历。至于生意嘛,只要有利可图,都做。”陈博一副富家子弟的口气。只不过他昨晚临时下地一番功夫,本无法掩盖住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帝王气质。

之至!”张识文欣然道:“州地处偏远,若无各地商旅支持,恐怕仍是闭落后之地。不过州这几年略有些进步。却也不敢与中原大城相比,石公子真是谬赞了。”

“刺史大人太过谦虚了。”陈博摇了摇头,颇有些敬佩地说道:“别的不说,单是这安平城便极尽繁盛,商旅如织,各类货物应有尽有。比起太平时节的长安,也不遑多让。久闻刺史大人之贤名,今一见果然民不虚传。”张识文谦虚地笑了笑,虚应了两句,暗自揣测着皇帝此行的目的。要说安平的繁华。他当然有着足以自傲的资本,以安平这偏远的地理位置来说,能达到今天这样的局面已经可以称作是奇迹了。只是皇帝此番微服来访,想必是来了解州的情况的,本就用不着来见他,他到底想做什么呢?

“草民虽然生在京畿这地,却很是羡慕州,是以斗胆来见。说实话,关中虽是京畿,在草民眼中却远不如州。不知刺史大人是如何令州有着今天的繁荣呢?”陈博不无慨地问道,这倒是他地心里话。这一路来,州的各方面情况都让他叹不已:四通八达而又宽阔平坦的大道。居然大部份都是百姓自发而建;天下各州都无法幸免的盗匪之祸,在本就没有任何立足之地;整个州只在安平设有一座监牢,据他打听得来的消息,竟然大多数时候都空无一人…如此种种,简直不胜枚举,之前的荆州便已经让他大开眼界。而到了州后。荆州本就算不了什么了。

张识文意味深长的看了陈博一眼。淡然回道:“无他,凡政皆是民利为先罢了。”他心里想着陈博可能本不知道自己身份已经暴。正好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为这诸多难以解释的事情留下伏笔。

“凡政皆是民利为先。”陈博喃喃说道,脸上微微地动容,沉了好一会儿才又问道:“听说为了支援忠勇侯平叛之用,州百姓几乎尽起家中存粮,不知是真是假呢?”这个消息给陈博留下了极是深刻的印象,百姓与官府之前冷漠甚至对立的情况他屡见不鲜,但仅从这一点来看,若是真是百姓自愿,那么其他州县比此更有天渊之别了。

“这倒属实。”张识文毫不迟疑地肯定道:“州虽然地处偏远,但百姓却深明大义,值此国难之际,为国出力自是不遗途力。”其实百姓倒也没他说得这么高尚,造成这一局面地,主要还是杨诚在百姓中崇高的威望,以及数年来所积下的官府良好口碑。他当然不会据此实说,那简直就是在自找麻烦。

陈博点了点头,似乎在消化张识文话中给他带来地震憾,沉默了好一会才又问道:“刺史大人治理州算得上是英明,不过私铸钱币却有些不智吧,这可是叛逆之举。此番叛平息之后,不知刺史大人准备如何处理呢?”看到陈博关注的眼神,张识文心中微微一宽。最让他头疼的便是这荆通宝了,而且这还是当初由他亲口提出并主持实施的。私铸钱币形同谋反,更不要说他这还是私铸新币,若是真要追究起来,任是什么理由也无法辩解。不过既然陈博现在问起,那么事情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若是自己回答得当,则大有可能免除这一大祸。

“石公子莫不是忘了我之前那句话了?”张识文微笑道:“为解百姓之苦,虽知其中利害,却也无可奈何。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后自然会废止。当今皇上年少而圣明,又体恤百姓,想必也能体会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苦衷。万一因此获罪,我也毫不怨悔。”

“刺史大人倒真是民如子呀。”陈博淡淡地说道,也不知道是赞赏还是另有深意。

“若是关中能有刺史大人这样地官员主政,那就好了。草民还有些事,也就不打挠大人了。”

“本官岂敢奢求。石公子慢走,不送了。若是还有何疑问,随时。”张识文站起说道,心里因陈博最后那句话而生出一丝忧虑。看样子皇帝应该对州地情况有所释怀,但却似乎有意将他调离州。州若是没了他,也不知道会换何人前来,说不定他和杨诚此前地心血,便要付之东了。这到底是预示着朝廷会在秋后算帐,还是真的认可了州地种种呢?

“张大人,还债了还债了!”陈博刚走了门口,衣着破旧而又不修边幅的老程扯着嗓子冲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