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三十四章初具规模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这么贵!”马公子惊讶的说道。

“是啊,照我看,二十两就差不多了。”陈公子在一旁搭腔附和。

马公子看着陈公子,道:“二十两!十两就可以了。你没去做义工,不知道赚钱的辛苦。我累死累活干了十天,我老头子也不过给了我十二两辛苦费呢。”

“这么少?你老头子也太抠门了吧。”陈公子一脸同情地说道。

小石头无奈的摇了摇头,这马公子干一天就有一两多银子,这比他一个月的工钱还要多呢。就这样,他也觉得心意足了,除了一些必要的用度,他每月还能存下不少。他当然不希望一直当个小伙计,等存够了钱,自己也要尝尝当老板的滋味。不过人与人之间真的无法比。他们这样都还要叫苦,自己岂不是活不下去了。

—“二位公子如果真的要买,我可以再便宜一点,不过一二十两是绝对不行的。”时小顺商量的说道。

陈、马二却并未理会他,只顾着着这一个月来所受地委屈和不

“嘭!”看着二人在那里自顾的道着各自所谓的惨事。时小顺再按捺不住。一拳锤在桌上。当下不理二人惊愕的表情,收起自己的珍珠。怒冲冲的离去。

“哎。”小石头鄙夷的看了二人一眼,起身追了出去。一直跑到店门口,才追上一声不吭的时小顺:“你发什么火呀。雨还没停,你能去哪?”

“我就是送人,也比卖给这两个混蛋强!”呆立良久,时小顺忿忿的说道。这些珍珠是他们父子两这半年来拿命换来的,本想卖个好价钱,换艘好点地船,哪知道竟然卖不出去。想到这些,他心里哪里好受。

小石头搭着时小顺的肩膀,安道:“我劝你还是别急,你家又不急着用钱,东西在手里,总能卖得掉的。”时小顺却不答话,反而挣小石头的手,急步冲到街上,冒雨跑去。

“你去哪?”小石头焦急的问道。

“找杨大人理论去!”时小顺瓮声瓮气地声音传回之时,雨中已没有了他地踪影。

“启禀大人,叶锋在外求见?”一名卫兵恭敬的禀道。

杨诚正与黄南杰谈话,闻言脸一喜,急忙说道:“快请快请。”

“哈哈,杨大人一心为公,这样地天气也在忙公事,实在令叶某人佩服啊。”人未到,叶锋那豪的声音却已传来。

杨诚到门口,笑着说道:“州的财神回来了,怎么样这回比上一次如何?”收起油伞,叶锋向杨诚揖手说道:“大人和我们这些俗人混久了,也沾上铜臭味了。”

“黄白之物虽俗,不过却是州命脉,叶老板就别嫌我这身俗气了。”杨诚笑着说道,与叶锋把臂进入厅内。

二人相邻而坐后,叶锋从怀里掏出一个油布包,小心地打开之后,将一本厚厚的帐册递给杨诚。

“全在这里,大人请过目。”杨诚接过帐册,并不翻看,而是随手递给黄南杰。

“怎么样,这次一路还算顺利吧。”

“那当然。”叶锋声说道:“头一次封家父子将沿路的那些山贼强盗狠狠的教训了一遍,现在只要打着州的旗帜,那些个匪盗连一旁窥视的胆子也没有了。”商会成立以后,通过众人的商议,将州商队分成三组。叶锋由于生意极广,个人的信誉又好。所以负责了大部份地生意,他所带领的商队,也是三支中最大的。而所涉及的范围,包括荆州、徐州、扬州、豫州及司隶的广大地区。

荆州地靠州,大小郡县多少也要卖杨诚的面子;徐州剌史潘向明,正是潘家地核心人物之一。对于州自然不会多加为难;扬州剌吏现在已经换成了南乘风,虽然两人在暗中是竞争对手,不过倒底还是站在一条线的,州的商队自然可以通行无阻;至于豫州,那便是叶家的势力范围,凭杨诚和叶浩天的关系以及背后站着的潘家,叶家也没胆多作为难。是以商会在这些地方,均可以顺利的开展商贸,叶锋的商队理所当然的成了三个商队中获得最丰地一队。

另一队则是由崔刚领头。他的范围则是过荆州前往巴蜀地区,然后进入凉州,出玉门关直入西域。康铁生虽然不理政务,不过巴蜀地区倒还算太平,虽然远比不上州的安定,但比起其他州来,竟然还要好些。杨诚虽然和康铁生没什么较深的关系,不过或许因为逐弓的缘故,康铁生竟没半点为难州的商队。凉州是潘家的地盘,自不必说了。不过这一路路途最远。往返一次至少也要三四个月,虽然利润厚,不过却见效最慢。

另外一队的领头人是吴老六。与他们二人相比,他所负责的任务就要轻松多了,不过也是获利最少的商队。吴老六所负责地是将州多余的粮食销往各地。虽然不少地方粮价飞涨。但杨诚却让吴老六除去沿途所有的消耗和成本之后,只赚取极低的利润。而且要直接卖到百姓手中。不过这低价粮卖的却并不顺利,各地地粮商本就与地方官府有着千丝万偻地关系,他们虽然可以少收州商队的税。但却不能容忍自己地利益受到影响。

因为这个原因,是以这一个月来,吴老六也只将州的粮食卖到荆南的一些地方而已。售出地数量也是远远低于商会最初的预计,到后来,杨诚不得不改变一下初衷,让吴老六只将粮食卖到无力买粮的百姓手中,对于那些还能勉强保持温的百姓,则让他们仍旧去买当地的粮食。这样一来,与地方上的紧张关系才勉强缓和了一点,毕竟那些人本就无钱买粮,更榨不出什么油水来。不过这样一来,粮食虽然售出不少,但换来的却是一大堆的借据,也不知道那些百姓何时才能还吴老六还没来得及为自己手中的大把借据发愁之时,另一桩大的买卖却又到他的手上,不过这一次却连借据都没有。潘家所要的一万石粮食,从十前便开始装车运到徐州,再由潘向明转运到潘家的其他三州。这自然也是杨诚和潘泽林达成的协议,一方面杨诚还需要潘家的庇护,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州的商队可以在潘家的势力范围内畅通无阻。当然,这还远不是杨诚所要付出的全部,虽然明知潘家是一个无底,不过杨诚此时也是无奈,一天他的实力不能与其抗衡,一天他便要受其限制。不过这一万石粮食启运之后,潘家对于那三十多个官员,便再不闻不问了。相比与州强大的物资支持,几个奴才的遭遇便微不足道了。

“难为你这一个月差不多只在安平呆了几天,以后慢慢上路了,你也可以放些担子下来,坐阵指挥了。”杨诚欣的说道。

叶锋挥了挥手,不以为然的说道:“这点苦我还受得了,再说我这也是给自己赚钱,而且比以前还赚得多,跑跑路算得了什么?”对于杨诚,叶锋几乎有着盲目的信任,这一次商会的成立,他便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全部家财押了进来。所以在另外的五层份子里,他所占的最多,当然获利的分红也是最多。

“有你们在,我完全可以放心了。”杨诚点头说道:“过两天我可能要离开一段时间,你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尽管提。我不在这段时间,有什么事你可以自己做主,南杰也不错,若是决定不了,找他商量也可以。”获得新生的黄南杰,这一个月来几乎没没夜的帮杨诚处理州的事务。一方面他要忙着完善商会的条规,一方面还得筹备新设地州巡查司。另外还空陪杨诚跑了安平、南海、苍梧的十几个县。不过他们的努力也换来了可喜的成果,政务方面现在已经能渐渐的到地方上处理了,在州的大环境及巡查司地影响下,各地官员做事倒还基本令人意。对于官员杨诚听从了黄南杰的意思,并未进行大规模的撤换,只是在巡查各郡之时。召集全郡官员进行私下谈,许利的同时,也明言警告。对于现在的形势,众官员均是心知肚明,即使是逆的勇气,恐怕一时也只敢深深的藏在心底。

只有新官员的培训方面,杨诚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手,所以迟迟未能进行。说到底,他手里面能出谋划策地人还是太少。理政能力超卓的人更是一个也没有。黄南杰虽然可堪一用,不过现在他所承担的事务也不少,杨诚实在不忍将另一副重担到他身上。官员的培训对他今后的一些举措极为重要,他也不敢马虎行事,一切也只好等他从崖州回来再说了。

“大人是去崖州吧,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叶锋关切的问道。虽然崖州与州相距并不遥远,但毕竟在人们心中,那时完全是化外之地,连蛮夷也鲜有居住。杨诚现在是整个州的中心,稍有闪失。州现在大好形势便会因此而断。

“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个月就可以回来了吧。”杨诚轻松的答道。虽然那个巨蟒被小青说得如此可怕,不过对于逐神弓的威力,他却有着绝对的自信。更何况他现在手里还有碎月箭,虽然从未见识过它地威力。不过也绝对不会比铁箭差。是以对于这个任务。杨诚本就没放在心上。这一次,就只当出去游玩一番。略有遗憾的,只是不能带上左飞羽同行而已。

左飞羽这一个月来,也就回过安平一次。其他时间均呆在新城郡。虽然州的百姓纷纷前往相助,不过毕竟这是要在一块荒芜的土地上筑城安民,所需要处理的事情繁杂无比。所幸左飞羽心思本就慎密,新城郡地大小事务,倒还能进展顺利。不过唯一让她有些烦恼地是,随着州收纳难民的消息传开以后,越来越多地人想方设法的涌向州。原来他们所预计的一郡四县地设置,渐渐开始显得不够了。一下子安置数十万难民,若不是有无数义工的协助,那本就不是州所能承受的。饶是如此,州的财力也渐渐吃紧,物资的缺口也越来越大。商队毕竟才刚刚开始发展,所获得利润远远足不了州越来越大的需求。

另外让杨诚到高兴的是,张识文的来信中显示,西域的一切渐渐上了正轨,逐之城的城墙和护城河也在不到三月的时间完工,百姓的生活也渐渐恢复安定。逐之城虽然是族的大本营,不过城中更多的,却是没有什么劳动力的老弱残幼。这些人不是不想回到原来的部族,便是被部族所抛弃,无法独立存活下去。是以逐之城的人口虽然多达七万,但除开一万左右的族人,所能提供劳力的人,实在少得可怜。

这样的包袱杨诚却义无反顾的背了起来,因为他深知,若是逐之城也拒绝他们,那西域的荒漠上,将会再凭添数万孤魂。张识文和欧凌锋对杨诚的决定倒也没有任务的异议,凭着广阔的水草地和逐之城渐渐成为西域的中心,要养活他们,倒也并不是难事。不过对于叶浩天和元老会之间的种种,张识文却并未提及,想必是想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不让杨诚为些忧心。

“到崖州可得坐船才行,不知大人准备好没有?”叶锋问道。

“这个你倒不必担心,小青他们会有船接应的。你只要安心赚钱,州现在可是银紧缺啊。”杨诚笑着说道。

叶锋点了点头,拍口说道:“这个你放心,现在我们的钱都放在各地开设商号上去了,再过几个月,就该是收益的时候了。对了,我之前也曾跑过南海到治县的海路,正好有艘船停在南海。现在也没空跑那边的生意,大人若不嫌弃就坐我的船去好了。”见叶锋如此盛情,杨诚倒也不用再客气。长这么大,他还从未出过海,叶锋的商船惯跑海上,让他也可以心安一点。毕竟对于大海,他还是一无所知的。

二人正聊得融洽之时,卫兵跑来禀道:“启禀大人,外面有人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