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三章隋朝春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皿陈叔宝是南朝陈国的第二代皇帝,他在历史上被称为“陈后主”后主的意思是“王朝最后的君主”除他之外,《三国志)中蜀汉的刘禅也被称为“后主”后主在历史上往往多被批判为昏君。

陈叔宝这个人物是历史上典型的亡国型君主的代表。他于公元五八三年继承王位,此时北方的隋文帝已登上皇位,正在等待时机统一天下。陈叔宝的父亲,即陈国的先王去世时,文帝正率兵越过国境攻打陈国,但又把大军撤回来了。原因是,陈苏宝为父举行葬礼,身着丧服,当时大家都公认趁人追悼之际出兵乃违背道德轮理之事,不得人心,应该等到丧事完毕再出击。

暂时休战并非文帝的诈敌之策,仅表示文帝严守礼法,也表示了要消灭陈国是轻而易举的事,信心十足。

国难当头即位的陈叔宝,本来应该是心情悲痛,但人们所见到的情况,使人对这位后主的所做所为不能理解。他每沉醉在歌舞诗赋的乐之中,过着恋美酒贵妃的滢生活,把皇帝的公务置之一旁毫不考虑。

陈叔宝除了皇后之外,还有不少宠妃。其中最有名的一位美女叫张丽华,她不单容貌美,身材也苗条,特别是她六尺长的秀发更是无人能比。据说把秀发摊在地上光亮如镜,能反映物件,十分人。陈叔宝对她不离身,在朝廷执行公务时也把她抱在怀中。皇帝是一国之主,如此公私不分,国政混不堪乃当然之事。

大臣们都拼命讨好张丽华,她很聪明,记忆力也强,任何一点小事情都记得清清楚楚。倘若有什么芝麻大的小事得她不高兴,让她上告了皇帝,就有人会掉脑袋。

国家面临财政困难,陈叔宝却建造豪华的殿,天天花天酒地,美女歌宴席不绝,建筑殿使用香木和珍贵的宝石,花费大量资金。除此他还到处游山玩水,喜写诗墨,其中有一首名叫(玉树后廷花)的诗传至今。

一如此骄奢滢逸加重了陈国财政困难,陈叔宝为寻求安逸,只好增加税收。人民受此迫,早就瞻望隋军到来,把他们从苦海中解放出来。当时军费开支困难,皇帝还随意动用军费携带美女外游,军内对这个席君也起反。陈叔宝讨厌武官,害怕他们起来造反,他一出后宜,总觉得有人要对他下毒手。

“天下统一的时机就快到了。”文帝这样判断。

开皇九年(公元五八九年)一月一隋朝五十万大军开始对陈作战,历史上称这次战役为“平陈之战”行军元帅,即总司令,为文帝的次于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历帝,他当年二十一岁。风华正茂,英姿焕发,他帅领的战将有:杨素、高短、贺若迅、韩擒虎等开国宿将。大军巧渡长江,直捣陈国都城建康。

陈叔宝听到隋军攻到城下,不知所措,只知道抱着张丽华嚎哭。面对突袭的众多隋兵,昔善战的陈国军队无法长久抵抗,鲁广达。周罗喉等陈国勇将先后败阵,建康城终于失守。

狼狈不堪的陈叔宝,在殿东藏西躲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一个叫袁宪的大臣看见他那副样子,揪往了他的袖子破口大骂:“陛下乃一国之君,怎能如此失态?,隋军军纪严明,想必也无人会伤害陛下,请陛下堂堂正正地坐在宝座上,以礼接待防军!弃座而逃,成何体统!”但是,陈叔宝仍是挣了袁宪的手,跑去躲起来了。没过多久,隋军攻人大殿,元帅府长使(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参谋总长)高领问袁宪皇帝在何处。

一我不清楚广袁宪答道。高颀也不多问,派兵开始仔细搜查,找了半天还是找不到。这时有一士兵报告,说有人看见皇帝躲在井里,隋军把井围住,然后往井口扔石头试探,井里面发出求救的喊声:“救命呀!我投降,别杀朕!”一放绳子,拉上来。”高项命令部下。

绳子由井口逐渐放到井底,士兵用劲往上拉,却发现井下很重,怎么也拉不动,在场的人都大诧异,于是又增加了绳子,多叫了些人手来拉…。

结局让高短也哑然失笑:从并下拉上来的,不光是陈叔宝一个人,还有张丽华,以及另外一个宠妃共三个人。这三人一起被拉上来的滑稽情景成为中国南北朝灭亡,隋朝统一天下的历史场面。

被称为一代名臣,文武双全的高预也不在心中暗想:“简直不像话!亡国也不该亡得如此窝囊!”不过,基于礼法,高领仍对陈叔宝郑重相待。此时,大部队还没来得及进建康城,杨广就派来一名使者,使者是高顾之子。

“尊父大人,晋王殿下有旨,把张丽华带回它内。”杨广对张丽华的美貌、姿早有所闻,一心想等陈国灭掉之后,把她占为己有,高项闻之大怒,痛叱其子:“蠢东西!我以为你有什么重要使命,原来竟是为了这等无聊小事!快、快回报晋王,说张丽华已经死了。”高须把儿子赶回去之后,立刻命令部下处死张丽华。美女被处死,后人听了似乎觉得过于残酷无情,但高须知道她不但冶无匹,而且参与国事,不少事都坏在她的嘴上。陈叔宝就是恋于女才使国家灭亡,高须对这件事批判得非常烈。

杨广得知张丽华死的消息,大为震怒:“怎么用的,不过是长使的身份,没有我皇族的命令竟敢擅自行事,好大的胆子!我一定要他好看广“长使”是个职位名称,在中国历史书籍和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这个词,用现代话解释就是“首相秘书长”如称“丞相长使”则是现在的“内阁秘书长”

“将军长使”就是现在的“司令官的高级副官”隋朝时期,由皇族担当行军元帅时候,几乎都由高须担任“长使”这个职位。元帅仅仅是军队的象征,实际作战的指挥都是有高额来担任。他是这次战后的总参谋长,或者叫总司令代理官,不过高额职位很高,杨广一时也拿他没有办法。

不管怎么说,高项已经招致杨广的怨恨。高额是文帝亲自任命的重臣,不能因为这件事把他免职,杨广回到京城,把忌恨深深地.埋在心中。

陈叔宝被抓后,没有被处死。让他享受贵族的待遇,逍造自在,每天贪度,这样度过了十五年,直到他死去。死后隋朝授予他“杨公”的用号。这就是软弱无能的陈叔宝,另一个杨帝。

文帝之,独孤皇后也很高领,这当然也是有缘由的。

“独孤皇后”的意思是“独孤家皇后”在中国历史中,有很多女人都是只知其姓不知其名的。独孤这个姓让人到有些特别,原本为北朝一个名门的姓。独孤皇后才貌兼备,但个非常善妒。清朝的赵翼在著作中写道:“独狐皇后善妒,殃及臣于。”这个独孤皇后不单是不许自己的丈夫纳妾,也不准朝中大臣们娶小老婆,是一位标准的一夫一婚姻制度的崇尚者。

从以上来看,独孤皇后似乎是一个提倡妇女解放进步的皇后,可惜事实上并非如此。文帝曾一度上了后的一位女官,她是北周富贵人家尉迟回的女儿。这件事很快就传到皇后的耳中,当时还有身孕的皇后,下令把这女官抓来,叫人把她活活打死。文帝知道妃惨死的消息,既伤心又怒债。骂道:一你,好狠毒呀!”一般来讲,皇帝被皇后惹怒,皇帝不是废了她,就是粑她软起来,或是把她杀掉。文帝却不同,自己独自一人悄悄地离开皇出走了。官吏们到处都找不到,这下子天下大,而且消息还不能出去。此刻朝廷文武官员都把指望寄托在格刚毅、沉着多谋的高项身上。

还是高颔心里有数,在以前文帝打过猎的近郊区山里找到了他。文帝正坐在路旁一块大石头上,高额劝他口,文帝摇着头说:“我受也受够了,不要拿身为天子什么的来劝我,与其死守着那个女人到死,不如隐居在山中更快活。”

“您在说些什么呀?陛下是天子,要承担着国家重任,不过是个女人,怎么可以被她得弃国而逃?”高颀这里说的“不过是个女人”不是指被杀死的无辜女,而是指“独孤皇后”用今天的眼光分析高领,他或许是个蔑视女的男人,但他当时是在劝谏皇帝要“分清楚国家和家庭的区别”皇后仅仅是“皇帝的子”是皇帝个人的配偶。不应该是国家的共同统治者,皇后没有参与国政的资格。高额认为就算皇帝生子的气,也不该置国务于不顾。

文帝被高项的一席话说服而回到了皇。众大臣的心也平静下来了,唯独独孤皇后扬起怒眉,原因是高领说过的“不过是个女人”这句话有人来告给她。传臣无论怎么劝,皇后还是气得全身发抖。

虽然高颌是国家的梁柱,但在独孤皇后眼里,仅仅是杨家的一个佣人罢了。她对自己的孩子都可以任其情行事、变更皇太子,可以看出这个女人完全不具有区别公私的能力,在皇帝面前她老是说三道四的,也早已令高颀头大。

高项的夫人死后,独孤皇后通过丈夫文帝劝其再婚,高须没同意。但在这之后,高项的妾却生了孩子,皇后大怒,她气愤地对文帝说:“你劝高顾再婚她不听,却与妾生了孩子,他也太不把皇帝放在眼了,这样的人你怎么能相信他呢?”独孤皇后对什么事情都说三道四,连高顾的私生活也要干涉,一向公私分明的高颀心里厌烦透了,多次出对皇后不的情绪,开皇十八年(公元五九八年)高频被赶出了皇官。二年之后皇太子杨勇也被废除了。

高颌离开皇,杨素走马上任,隋朝的实权落到杨素的手中,他姓杨,但并不是皇室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