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军人离开了战场还是军人吗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就要看书网】:91KS.ONLINE
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一天深夜,李佩其、王晓伟、邵一波、栗一森、陈一莲等大学生接到清华地下联络处的紧急通知,让他们马上到圆明园一个秘密的地下联络点开会,负责人柳少林有重要的指示。
这一夜的气氛不同于平常,显得异样地紧张、抑。
"同学们,你们常聚会的那家茶馆老板当了汉,你们的身份已经暴
了,并且上了
本特务的黑名单。为此,北平地下
组织决定,你们必须马上转移,越快越好!"柳少林的神情显得特别严肃。
李佩其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决定,疑惑地问:"柳老师,我们去哪里…"
"你们大部分同学将奔赴抗前线,个别同学到地方执行特殊任务!"柳少林简短地说了大家的去向,望着大家。
英俊干练的王晓伟一下站起来,动地说:"让我去抗
前线吧!"陈一莲也站起来
昂地挥着手说:"柳老师,我也要上前线!"李佩其在后面轻轻地拉了拉陈一莲的衣服,低声说:"急什么,上级自有安排。"柳少林特能理解大家此时此刻的心情和踊跃报名参战的决心,他点点头:"对,佩其同学说得对!现在,你们只有两个小时的准备时间,要快!不要惊动其他同学!不准暴
我们的意图!两个小时后在指定地点集合!大家一定要小心!"大家随即各自分散。
做了简单的准备后,李佩其、王晓伟和陈一莲十分默契地一起来到了校园的一棵大柳树下。借着星辰的光亮,在暗夜里他们彼此默默地对望着,都对未来的去向充了忧虑。他们并不担心上战场杀敌、报效国家,而是怕从此天各一方。
陈一莲郑重地把抄好的一首古诗分别递给了李佩其和王晓伟:"这是一个七岁的女孩送别哥哥时写的《送兄》,表达了她的真情实,留给二位做个纪念吧!"
"啊,《送兄》,我记得。"王哓伟急迫地背诵起来,"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一莲,太沉重了吧?我们虽然-不作一行飞-,但都是去打本鬼子啊!"李佩其听了有些伤
,望望校园里夏夜的沉静,虽没有诗中的秋云初起、落叶飘零,却也有夜深沉的肃杀气氛。不忍离别的心情是一样的。他伸出手:"一莲,为了抗击
寇,在此一别,到胜利的那一天,我们再见面吧!"陈一莲握紧他的手,泪水浸出了眼眶:"保重,多保重!"王晓伟却轻松地笑着说:"何必如此伤
,我们虽是生离,却不是死别啊!"他说着把自己的手也握了上去,三人的手连成了一体…
遥想多灾多难的青年华,是一种凝重的情愫。它像诗、像梦,在不经意间常会漂浮、萦绕在心际,如同秋
饮了醇酒,似醉又醒,让思绪重游清华园的曲径、芳草地的柳树、绿
下的图书馆…心里有苦涩的滋味,又溢
了芳香。
"真的是你吗?佩其。"陈一莲终于忍不住,疾走了过来…见有这么多人在注视她,又稍稍放慢了步履,但脸颊上却飘起了一团红霞。
李佩其"嚯"地了上去,清华园里的依依不舍、不忍离别的送诗情景,一股脑儿涌上心头。他的泪花也模糊了双眸,轻声说道:"一莲,是我…没有错!"
"这是…"马明义不是时候的惊叹,让他们伸出的手兀自停在了那里。马明义不好意思地起衣袖,忙招呼李佩其、陈一莲坐下。
彭德怀含着微笑,点点头望着马明义风趣地说:"怎么,你这个政委难道没有看出来,他俩不仅是认识,我看还有段不平常的往呢!"听了彭德怀的话,陈一莲和李佩其相视一笑,脸庞的红云更浓了。两个人坐下后,李佩其对彭德怀说:"还真让司令员说准了,上大学时一莲同志是地下
的积极分子,我们早就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了!"
"啊…还是一个战壕里的恋人吧?"马明义又口而出。
大家不约而同地笑了。
"政委同志…"李佩其一下子哽住了,望着马明义不知说什么好。
陈一莲羞涩地低下头,幸福地抚了一下耳边的头发。
"可喜可贺呀!为了大西北的工业建设,你们又要在一起战斗了!祝贺你们!"彭德怀请大家一起向陈一莲举杯,"你来甘肃,一莲同志。"陈一莲起身和大家一一碰杯,望着彭德怀:"谢谢首长。"
"这位是我们师的马政委。"李佩其这时才向她介绍马明义。
"一莲同志来我们师工作。"马明义起身和陈一莲握手。
"佩其、明义,陈一莲同志从今天起,就是你们中的一员了!现在,我就把她给你们了!让她负责组建新川峡有
金属工业基地指挥部职工医院。"彭德怀道。
4在兰州雁滩一处水草丰美、鸟语花香的天然泽国旁边,曾是国民马家军的兵营,现在成了"英雄第一师"的师部指挥所,全师官兵都驻扎在这里。
大院门口摆着一张桌子,上面的牌子上写着,"新川峡有金属工业基地建设指挥部报名处"。
部队就要离开战场到新川峡搞地方工业建设了,这种突变对于干部战士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考验。看见这样的牌子,战士们觉得格外新奇而又不解,不过他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桌子前围了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猜测着。干部战士们都不理解,军人的岗位应该在战场上,离开了战场他们还是军人吗?要知道他们的"英雄第一师"可是西北野战军的王牌师啊!这样一支英雄的部队不去上前线打仗、解放全中国,而要去开矿,这开矿能开出全中国的解放吗?
不仅如此,报名须知上还写着报名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这下有人释然了,他们点着头对有文化的战友说:"你是我们连最有文化的,你去报名吧。"这个战友摇着头:"有文化咋了?我喜打仗!"一句"喜
打仗",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他们都赞同这样的说法:"就是,谁想去谁去,反正我们要去打仗。"在师部大门口不远处的角落里,李佩其和马明义观察着干部战士们的反应。李佩其早就料到干部战士们会反对,可如此强烈的反响、如此焦躁的情绪,是他没有想到的。他回头望了一眼马明义:"政委啊,大家的情绪需要调整啊。"
"我早就知道会这样。"马明义皱着眉头,看着大院门口的人群,心想,岂止是战士们想不通啊,他们的反应也正是我自己的心声啊。
"我们得适当地加以引导,让大家把顾虑消除掉。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你我是这支部队的最高统帅,要让同志们知道,作为军人,我们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李佩其潇洒地对马明义做了个手势。
马明义没有接这个话茬,将目光移向了别处,仿佛没有听见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