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五十二章计划总没变化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陈易也惊呆了,他实在不明白,为何他说了一大通关于如何征集更多兵员去镇守安北大都护府,直接将那处广袤之地直接置于大唐的治下,李显会第一时间表示了对他的支持,这实在很怪异。

如果是贺兰之或者岑长倩等人这样站出来支持,那他会乐呵呵地接受,但李显直接表示了支持他的意见,他非常没觉得高兴,还有点担心的觉起来,真的不知道武则天会怎么觉。

武则天自然也很奇怪,惊异地看看李显,又看看陈易,不过最终还是没说什么。

“娘娘,陛下,臣也认可陈尚书所说!”岑长倩在冷场了一会后站出来,支持陈易。接着又有其他几位大臣表示了支持,不过贺兰之却没表态。

静听了一会众臣的意见,没听到李显再发表什么意见后,武则天也说话了:“本也认为陈尚书所言有理,即使众卿都觉得有理,陛下也认可,那就如此决定吧:令裴大总管暂时镇兵北边,待明年暖这际再班师!工部刘尚书在单于都护府任职多年,那里的情况他悉,想必经此几战巨大胜利手后,各部落都不敢再轻举妄动,叛我大唐的,朝廷应该趁此机会,加强对北边的治理,以免再生!”武则天的话,给了这次御前会议以一个最终的讨论结果,接下来的朝议自然也没太多大臣反对此议,朝廷也很快下令,加大征召青海及西宁都护府境内的青壮年入伍从军的力度,这批军士将发往北边,镇守北疆。在征召令下达的十天后,朝廷再发诏令,同意兵部尚书陈易所请,重建安北大都护府。

重建的安北大都护府治所设在云中城,以裴行俭暂摄安北大都护之职,待裴行俭将安北事务安顿好,朝廷将另派官员到任。安北大都护府包括瀚海都护府和单于都护府全部所管之地,瀚海都护府掌管大漠以北的那片地域,其下设八个都督府,九州府,以莽布支为瀚海都护,各都督府和州府朝廷将委派汉人或者归降的胡人官员担任;单于都护府管理大漠以南的那片土地,下辖六个都督府,十州府,以萧嗣业为都护,各都督及州府主官也全由朝廷任命。

挟定襄道大军的兵威,朝廷以强硬姿态对大漠南北进行了直接的治理,这与以往羁縻相治的方式是完全不同,各部落头领自然不服。不过我十数万大军盘居在大漠之南,只要天气适合,可以随时出大漠清除叛。阿史那奉职和阿史德温傅两部近三十万叛军在几天之内就灰飞烟灭,如今情况下,大漠南北的任何一个部落力量能不能与阿史那奉职和阿史德温傅部相比,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这是至理名言,十万余唐军锐镇守在山以南,没打算归去,声名显赫的裴行俭、刘审礼等战将也未归朝,那些有异心的部落头领,即使想做点什么,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做。

朝廷的诏令下达后,各部落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接受了朝廷的命令。

或许他们不愿意看到汉人官员直接治理一直属于他们的土地和牧场,但反抗不是现在,不是十万唐军锐虎视耽耽地驻守在边上时候,或许这个时候唐军将领就是希望有什么不服朝廷命令的部落跳出来,成为他们试试手中战刀锋利程度的靶子。

没什么人愿意去当这样的倒霉蛋。

而裴行俭这位暂摄安北军政事务大权的当朝尚书左仆,在朝廷诏令下达的同时,也发布了他的军令,要是有什么部落头领不愿意听服于大唐,想离大唐的统治,那邻近部落不需要定襄道行军部的命令,就可以起兵剿,他会将军功上报朝廷的。这无异于给了部落间相互争斗找到了借口,在随后一两年时间内,各部落为了争夺牧场及牲畜,时不时起争斗,而镇守在这片土地上的唐军,趁机坐收了渔翁之利,当然这是后话。

很快冬天就来临,年关也快到。

因为武则天的强势表现及李显的退让,朝堂上的局势几乎复制了李治当皇帝时候的模样,大部朝务都是被武则天重新接手,而李显只是处理那些相对不太要紧的事务,大部事务都是由武则天做最后的决断。这当然是不正常的事态,皇帝已经成年,理当自己处理政事了,只不过李治躺在病榻上多年,武则天代为处理朝务已经让许多大臣们适应了,再加上李显表现的懦弱,许多大事上没能力做出强势的决定,甚至连决定都下不了,让不少大臣失望,而一直表现强势的武则天总给以最好的方式将事儿解决好,就如这次重建安北大都护的事。

李显的观点是待裴行俭回京后,问询他意见后再做决定,但被武则天否定了,武则天的意见是裴行俭和刘审礼这两位在突厥人中很有威望的战将在安北时候,将事儿搞定。

武则天的决定自然比李显的意见更得群臣的认可,可以说,在李显当皇帝后,武则天虽然不像李治为皇时候那样理所当然在干涉朝政,但李显表现的无能,却让武则天没办法不出来理政。六位顾命大臣,裴行俭率军远征,刘仁轨年事已高,不愿意理事,贺兰之时不是对李显质询,陈易又想在武则天和李显面前表现的平衡,不会有过的表现,而李敬玄又是武则天一手提拔上来的,可以说,能给李显以实质建议的只有薛元超了。

而薛元超地朝事的见解明显不如裴行俭等人那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许多他给的建议,都是不得武则天认可,也被其他大臣们反对的。

如此情况下,李显的子并不好过,连这一个年,他都过得很不开心,元大朝会上,诸蕃的来贺规模远超以往任何一年,但如此盛大的场面只是让李显到了暂时的荣耀,在元大朝会结束,他被武则天冷脸说了两句后,所有好心情都不见了,整个年他都过的郁郁闷闷的。

朝中局势虽然很微妙,但李显并未气馁,他也在偷偷积蓄自己的力量,而最能给他出谋划策的人物就是皇后韦氏。

许多建议都是韦氏给他的,事实也证明了韦氏所给的大多主意都是很不错的,李显对自己这位“老婆大人”也越加的刮目相看,有点言听计从的味道。韦氏的许多意见自然是听从陈易的,陈易所给的建议当然不可能鼓动李显与什么人针锋相对,他只是劝李显隐忍,待时机成了再动。

这些话自然是经韦氏加工后再说给李显听,李显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也在武则天的威下,自己不痕迹地拉拢朝中人物,想将更多的人为自己所用。陈易自然是李显最想拉拢的人之一,只不过怀有更深目的的陈易,除了通过韦氏给李显一点甜头外,没有其他任何的表示,他依然是武则天面前的红人,因为成功地替武则天暂时恢复了气,又私下提议了一系列非常有成效的朝政政策,得宠程度再次盖过了这段时间对武则天的话都有点不听的贺兰之。

陈易在武则天面前不会提什么要求,即使不同意武则天所说的,也只是委婉地表示,除非涉及自己本的利益,不然不会死命相争。而贺兰之不同,他一再地在武则天面前提自己的要求,期望武则天再升他的官职,并一再建议武则天,进一步攫取权力,争取当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为武家人争光。

因为一次说起这事,贺兰之的想在武则天自己当皇帝后能被立为皇嗣的心思被武则天觉察,武则天对贺兰之也起了戒心,虽然事后贺兰之一再解释,表示他只是希望武则天能荣登九王之尊,光耀武家的荣誉,惠泽武家的子子孙孙,但武则天对其已经起了厌恶之心。虽然厌恶之并不严重,但这种觉起来,也让她和贺兰之间有了隔阂,就如前段时间武则天和陈易一样。

年后贺兰之所做的,就是尽心候补与武则天之间的关系,他深知自己所有的荣耀都是因为武则天的宠信,此前自己表现的太心急了,因此他也收起了咄咄人的样子,学着夹尾巴做人,事事以武则天的意见为尊。

天气转暖的三月,韦氏终于生产了,没有让陈易及其他许多人失望,韦氏成功地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足在八斤多重。

在知道自己生下儿子后,韦氏幸福的几乎死过去,第一时间喜极而泣了,她知道自己太多的想法可以因为这个儿子的出生而实现。不知其中缘由的李显自然也非常高兴,乐的几天都合不拢嘴,颠颠跑过去,向武则天讨要赏赐,并期望自己的母后为刚出生的儿子取个名。有了自己的孙儿,武则天当然也非常高兴,赐名这个孙儿叫李重润,并在小孩子月时候,大赦了天下以示庆贺。

陈易也高兴,在初看到那小孩子的眉眼时,他就完全确信了一件事,也知道接下来几年他要怎么做了。一件非常大的事,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陈易自然信心怀,也越加为后事计划起来。

不过计划总是没变化快的,接着发生了一件他始料未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