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八章:传国玉玺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松自从见了额璘臣之后,一路平静的的进入东哈喇慎收到了其首领苏布地和一干部落首领们的热情招待。

苏布地曾经在大明和后金两者之间徘徊了许久,如今这才算死心塌地的上了大明的船,当然这也与大明高明的政策有关,后金对蒙古的政策一项是联姻,这项政策的好处就是用亲情血缘来维系,但这种关系既是世界上最牢靠的又是最脆弱的,而朱影龙却知道,对于这些还处于半奴隶制度的民族,他们重视血缘,但又最忽视血缘,而利益才是永恒的,大明对蒙古施行的是经济和文化的渗透,除了宗教之外几乎全方面的合作,这样苏布地不知不觉的就被大明拐上了自己的战车,其他蒙古各部也有不少因为大明的做出巨大牺牲表现出来的善意从而对大明的态度改变不少。

军事改革也并非一帆风顺,反对的声音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文官集团,本来军政分开就引起这些人不,带兵打仗,指挥千军万马的机会一下子被掐断了,尤其是“文官指挥武将”的政策的完全被废除,这一点让自认为“诸葛孔明再世”的文官们心生嫌隙,但这也没有办法,朝廷这一次可不是说着玩玩的,皇帝主导的军事改革可不是那么容易推翻的,而且皇上上头也没什么人,能够影响到皇帝想法的人几乎都是支持军改的人,因此文官集团也只能徒呼奈何!

军改之中一条关系到从军官到士兵所有人利益的就是军衔制度了,军衔制度的设立最大的获益人是军队中最基层的军官是士兵,军人是最富有热血的一个称呼,他们虽然大多是社会最低沉地农民和工人构成,目不识丁。他们为朝廷、国家、民族在沙场之上拼杀,除了为了混一口饭之外,也渴望得到朝廷的认可,军衔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认可,一种荣誉。

所以军衔制度一经公开并大力宣传之后,立刻引起了全军的共鸣,许多郁郁不得志的军官甚至喜极而泣,因为这个军衔制度将会改变他们的命运,可以让他们能够一展抱负而报效朝廷。

军衔跟军功有着莫大的关系,同时军衔跟军职又有着直接的关联。而军衔的高低又与军人的福利和饷银挂钩,所以说军衔制度也可以说是文官的“九品等级制度”相仿地制度。

由于暂时不设元帅,目前军衔最高等级是大将,朱影龙的意思现在不想把现在的军官的军衔定的太高,免得以后没有上升的余地,而大将的人数则被朱影龙限制在十人之内,宁缺毋滥。

这样武将的军衔与文官的爵位就成为大明两大荣誉等级制度,除了皇家直系子弟,今后所有爵位和军衔都将变成终身制度,人死。一切都消失。

本来军衔的评定是要设定一定地年龄限制的,但朱影龙仔细考虑之后,这在和平时代或许是最稳的做法,但在战争期间。年龄限制就是一种束缚了,况且大明在今后一段子里并不会太平静,战争随时都可能爆发,因此军衔与年龄就没有挂钩。

现在规定的军衔最高地为大将。因此大将的评选就成了所有人最关注的热点之一。

关于这一点,从军机阁送过来的十名大将人选朱影龙一下子划掉了八人,还包括他地老岳父熊廷弼在内。大将名单上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军机阁首辅大臣孙承宗。他是军中第一人,因此授予大将军衔没有人有异议。第二个就是西南军区的司令员秦良玉,虽然秦良玉在大明的将星中不是最闪耀地,尤其是现在风头最劲地洪承畴,平叛一战中立下巨大功勋,风光则是一时无二,七大军区除了武汉军区地左良玉之外,几乎在军机阁送上来的大将人选上都榜上有名,但这些人几乎都被否决掉了。

但这是皇上地决定,没有人会傻到去跑到皇上面前问原因。

因此,大将一下子从十人缩减成了两人,不过这也让接下来评选上将的人选争夺更加烈,谁都知道大将还有八个名额,一旦评选上上将,就有机会升到大将,因此上将的名额似乎更牵动着所有高级武将们的心。

上将的名额自然也有限制,最高不超过十五人,在职和赋闲都算在内。

第一上将的名额没有人跟熊廷弼抢,他既是国丈,又是名将,军中第二人,实至名归。

第二上将是张国维,身为英国公的他代表的是传统军中贵戚的势力,能量不可小视。

第三就轮到辽东军区司令官袁崇焕,这个也没有意义,人家守城的功绩,再说辽东军现在除了皇帝就服他。

第四是梁廷栋,第五是常炎林,第六是洪承畴,第七是沐天波,第八是陆浩天,第九是徐允祯,剩余六位空缺。

中将将官可就多了,辽东军区就有六位之多,桂、赵率教、祖大寿、尤世禄等,北京军区两位,一位是黄得功,另外一位就是马祥麟,南京军区四人名,分别是宋献策、郑南生、熊兆和周郁,广州军区三人,西南军区四人,秦家兄弟和刘泽请,西北军区两人,卢象升和吴襄,武汉军区的左良玉和军统领周淮安,一共二十三人。

少将军官就更加多了,吴三桂、颜佩伟、贺人龙、李瑶、张凤仪等五十六位将官入选在列,少将中最为耀眼的自然要数吴三桂,他是大明施行军衔制度后授予将军军衔的最年轻的一位将官,才二十岁出头,前途不可限量,就连他父亲不过才是中将军衔,与他不过相差了一级,当然最令百姓津津乐道的却是李瑶和张凤仪两位女将军,这是开天慌的头一遭。

秦良玉已经迈入古稀之年,功勋卓著,即便是授予大将军衔也没有多少人敢异议,而这两位女将一位是名门之后,而且还是秦良玉的儿媳妇,细算起来,加上秦家兄弟,一门六将,这在今后的大明历史上也是无人超越的,可谓是空前绝后,而李瑶更富有传奇彩了,原本是叛将,后归顺大明,却沾着姐妹入做了皇妃的光,一下子身登龙门,成了执掌皇家军的第一位女将军,虽算不上空前绝后,但也算的上是后无来者,而且执掌军之后,随即入住养心殿,享受的可皇妃一样待遇,这不能不让人产生了一丝丝联想,因为有李的先例,因此李瑶入住养心殿也没有遭到太大的反对意见,但是李后来的遭遇却不让更多的人臆测,这位成美丽的女将军会不会步入李的后尘,变成皇上后中的一员。

由于李瑶并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因此大多数人也只能暗中猜测一下,并不敢随意说。

由于先前朱影龙以开设所谓的军事学习班为理由,将一些可能会反对军改和军中的刺儿头都关到通州军校里面是回炉再造了,因此军改虽然有些动,还杀了好几个煽动反对军改,妖言惑众的高级军官,军改这才顺利的推行下去。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没有鲜血,这一点来之未来时空的朱影龙早已有所认知,他能做的就是将这种血降到最低罢了。

当然,朱影龙更知道国内其实矛盾非常尖锐,但是一直相安无事,这与他个人威望以及用一连串的胜利堆积起来的,只要他能一直这么胜利下去,自然这种矛盾就会慢慢的找到机会化解,时间能改变一切。

这其实也是朱影龙轻易的不动刀兵的原因,一次挫败就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导致自己几年来的心血覆之东,只有在不得已的份上,被人欺负到头上,才不得不狠下心来痛击来敌,中、荷台湾一战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爆发的。

朱影龙对现在的欧洲各国都是持谨慎太多,大明周边环境还非常恶劣,没有必要把这些海上强国的太紧,这些殖民国家一项以利益为重,大明与荷兰虽然仇恨依旧存在,但并非是那种切国之痛,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换了一个新的巴达维亚总督之后,和谈就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为此,朱影龙亲自召见了外部荷兰通译何斌,并且亲自面授机宜,授予他全权与荷兰人谈判的权力,战争得不到的,要在谈判桌上拿到,大明现在差不多控制了南中国海和东海、黄海海域,荷兰人想要抱住自己在东亚的利益,只能跟大明合作!

泰松这一次回蒙古可是带了一份令所有蒙古部落首领不得不接受的一份厚礼,那就是种痘技术,蒙古新生儿极易夭折,而导致新生儿夭折的最大的祸首就是出天花,蒙古新生儿出生率本身就很低,又极易出天花导致死亡,因此存活率非常低,泰松带去了李历时三年研制出来的种痘技术能让新生儿存活率上升五层,这样一份大礼,没有那个蒙古部落不心动,因此泰松一路走来,便成了蒙古百姓们心中的“女活佛”这也是朱影龙利用泰松大收蒙古民心的举措之一,反正这种技术掌握在大明的手里,也就等于掌握了蒙古新生儿的生死,这才是朱影龙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