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218章王朴的软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南京皇城,奉天殿。

太子朱慈正式登基称帝,并改元隆武,以明年为隆武元年,从现在开始他就不再是太子朱慈,而是大明隆武帝朱慈了。

隆武帝登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诏令群臣会推内阁辅臣。

所谓会推就是让大臣们互相推举贤能之士入阁辅政,这其实就是民主选举,而且是真正的民主选举,当然,并不是说民主选举就一定是公正、公平的,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公正、公平的民主选举,所谓的民主选举也是存在黑幕的。

比如崇祯初年的会推,原本东林人钱谦益入主内阁的呼声很高,简直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但温体仁和周延儒却愣是以“君子不”为由头把钱谦益拉下了马,结果钱谦益丢官弃职贬回常,温体仁和周延儒却先后登上了内阁首辅的位置。

题外话:大明朝的会推制度其实就是“民主选举”的萌芽,如果大明朝能够继续发展下去,最终演化为君主立宪是完全有可能的,可惜的是大明没能顶住游牧民族的最后一次侵袭,清进关了!

刚刚进入奴隶社会制度的清让华夏政治体制演变的进程足足倒退了一千多年,直接回到了秦始皇时代,被某教授誉为千古一帝的奴酋康熙,以每年两次的频率进行更甚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运动,大量珍贵的文献典籍被焚毁,大量有风骨的儒生被杀害。

有位儒生因风吹了他的书页,随口颂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以翻书”结果就被清砍下了脑袋!

最终,积攒了一千多年的华夏文明还没来得及化茧成蛹,就被无情地扼杀了。

奴酋康熙的“焚书坑儒”还给华夏文明带来了更大的伤害。儒家心学被扼杀在摇蓝里,原本就没什么风骨地儒家理学最终演化为“犬儒”大量受到“犬儒”思想熏陶的“奴才”成了华夏民族的“英”纵观有清一代,就没几个因忠言直谏而被处死的名臣。敢和皇帝抗争的大臣更是一个没有!

这就是“犬儒”地功劳!

军侵华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地汉?时至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崇洋媚外?系车为什么会在中国卖得这么火?这就是清留给中华文明地文化毒馏。直到今天还在祸害我们地思想领域。

张子安把手时地拂尘一挥。尖声唱道:“今廷议。由诸位大臣会推内阁辅臣。”话音方落。钱谦益就出班跪倒丹墀之下。朗声道:“臣以为孙大人德才兼备。且定策有功。可为内阁首辅。”钱谦益话音方落。东林人吕大器、张溥、吴应箕等人也纷纷出班附议。

上次史可法提议补充南京官员时。大量地东林人被补进了南京六部、都察院和科道衙门。这些东林人虽然大多官职卑微。官衔最高地是钱谦益。也不过是个礼部侍郎。可是人多啊。常言道人多势众。这一下子呼喇喇地跪倒了一大片。无疑是很有影响力地。

马士英、高弘图、姜曰广等大臣面愕然之。他们没想到东林复社地人居然会推举孙传**入主内阁!因为史可法和东林复社地关系一向亲近。他们原以为东林复社地人一定会推举史可法入主内阁。以东林复社在南京****地强大势力。他们甚至认定史可法将是当然地内阁首辅。

站在文官班首的史可法心里也难免有些失望。他到自己被东林复社的人出卖了。

倒是孙传**还在谦让,急忙出班跪倒丹墀,奏道:“老臣才疏学浅,不足以入阁主政。”孙传**是谦让了,却没人响应。

见半晌没人提出不同意见,隆武帝便以略显稚的声音说道:“先帝曾对朕说,他给朕留下了一文一武两位能臣,可为倚仗,孙卿就是先帝口中的文臣!既然诸位大臣都认为孙卿可为内阁首辅。这也算是众望所归了,孙卿你就别再推辞了。”孙传**高举牙芴,朗声道:“老臣惶恐。”孙传**嘴里虽然说着惶恐,可谁都知道他话里的意思是答应了,隆武帝欣然道:“内阁首辅就是孙卿了,诸位大臣可以再推举几位贤臣,与孙卿共同主理内阁。

隆武帝话音方落,孙传**便高举牙芴禀道:“老臣以为,钱大人、吕大人誉江南。德才兼备。可为内阁辅臣。”孙传**话音方落,马士英、史可法的脸就变了。

对于内阁辅臣的人选。内阁首辅的话无疑是很有分量地,就算是先帝,对于内阁首辅提出的人选也得谨慎考虑,今上年岁尚幼,那就更要重视孙传**这个内阁首辅的意见了,这事基本上就是孙传**说了算。

孙传**说让钱谦益和吕大器进内阁,那差不多就是这两人了,基本上没史可法、马士英什么事了,两人虽然心下不,可又不好公然提出反对意见,因为他们也是入阁呼声很高的官员,得避嫌。

斑弘图更是气得脸铁青,当初拥立新君时,他可是和孙传**处在同一阵营的,原以为孙传**当了内阁首辅,怎么着也会让他入阁才是,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孙传**居然举荐了钱谦益和吕大器!

事实上,让钱谦益和吕大器入阁是王朴和孙传**事先商定好了的,因为钱谦益和吕大器有把柄落在王朴手里,他们得听王朴的,在内阁就只能当孙传**的传声筒,这一来就确保了内阁步调地统一,不会在大政方略上出现意见分歧。

内阁班子就这样定了下来。

马士英、史可法和高弘图虽然心下不,甚至是愤怒,可他们毫无办法,因为孙传**已经是内阁首辅,而朝中的官员绝大部分又都是东林人。就靠他们几个人反对又能有什么用呢?就算把自己的意见提出来,也没人附和,不过是自讨没趣罢了。

新组建的内阁展现了少有的效率,当天下午就把六部堂官和都察院都御史地名单拟定出来了:礼部尚书:孙传**礼部侍郎:钱谦益、吕大器(按惯例,内阁辅臣必须是礼部尚书或者礼部侍郎)史部尚书:孙传**兵部尚书:史可法户部尚书:高弘图刑部尚书:高倬堡部尚书:马士英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宗周都察院右都御史:王铎除了拟定六部堂官和都察院都御史的人选。内阁还起草了武将晋升名录。

左良玉为宁南伯斑杰为兴平伯刘良佐为广昌伯刘泽清为东平伯王朴为靖南侯,提督南直、浙江、福建、湖广、江西五省军务,左良玉、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皆受其节制。

左良玉部将金声垣、卢光祖、李国勇、徐勇、郝效忠为总兵斑杰部将李本深、高进库、李成栋、吴胜兆为总兵刘良佐部将马得功、田雄为总兵刘泽清部将刘孔和、刘洪基、李化鲸为总兵王朴部将刀疤脸、赵信、唐胜、张和尚、黄得功为总兵天津卫,义军大营。

义军将士全部披麻戴孝,缟素一片,所有的旌旗全部换成了白,长矛也系上了白布条,远远望去,校场上就像覆盖了一层冰雪。

红娘子身披孝衣。头裹白布,已成白娘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