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二部第七节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二天对艾玛来说,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子。一切都似乎笼罩在郁的气氛中,外部弥漫着一片雾,痛苦沉入了心灵的深处,发出了低沉的呼啸,就像冬天的风吹过一片废墟。这是对一去不复返的时光魂牵梦萦、大功告成后到的心力瘁,习以为常的行动忽然被打断,或者经久不息的震突然中止带来的痛苦。

就像那年从沃比萨回来,合舞的形象还在头脑里旋转一样,她觉得闷闷不乐,灰心失望,甚至麻木不仁。莱昂又出现了,更高大,更漂亮,更温存,更模糊;他虽然走了,但并没有离开她,他还在这里,房屋的墙壁似乎把他的影子留了下来。她的眼睛舍不得离开他走过的地毯,他坐过的空椅子。河水一直在,后慢慢推着前,顺着滑溜的河堤过去。他们在这里散过多少次步,听着水波潺潺地过长了青苔的石子。他们享受过多么美好的光!多么美好的下午,单单两个人,在花园深处的树荫下!他不戴帽子,坐在一张木条长凳上,高声朗诵;草原上的清风吹得一页一页的书哗哗作响,棚架上的旱金莲簌簌摆动…啊,他走了,他是她生活中唯一的乐趣,是使幸福有可能实现的唯一希望!幸福出现的时候,她怎么不紧紧抓住!幸福就要消逝的时候,为什么不双膝跪下,双手拉住不放?她诅咒自己为什么不敢莱昂;她多么渴望吻莱昂的嘴。她甚至想跑去追他,扑进他的怀抱,对他说:“是我呀,我是你的了!”但是艾玛一想到重重的困难,心里先就起了一片混,而她的望却因为后悔反而变得越来越强烈了。

从这时起,对莱昂的回忆仿佛是她忧郁的中心;回忆在忧郁中闪闪发光,好像漂泊的游子在俄罗斯大草原的雪地里留下的一堆火。她赶快向这堆火跑去,蹲在火旁,轻巧地拨动快要熄灭的火堆,到处寻找能够把火烧旺的柴草;于是最遥远的回忆和最近发生的事情,觉到的和想象到的,烟消云散了的对的渴望,像风中枯枝一样摇摇坠的如意算盘,没有开花结果的道德观,已经落空了的希望,家庭里的蒜皮,她都集拢了,捡起来,加到火堆里去,使她的忧郁变得暖和一点。

然而火焰却越烧越低了,也许是燃料不够,或者是堆积太多。情人不在眼前,情也就渐渐熄灭,习惯的力太大,得她出不了气;火光映红过她灰的天空,后来笼罩在影中,变得越来越模糊了。她的头脑昏昏沉沉,误以为讨厌丈夫就是思念情人,怨恨的创伤就是柔情重温。但是狂风一直在吹,热情已经烧成灰烬,没有人来援助,没有太照耀。她到四面八方一片黑暗,自己失落在彻骨的寒冷中。

于是托特的坏子又重新开始了。她认为现在比那时还更不幸,因为她已经有了痛苦的经验,并且相信痛苦是没完没了的。

一个女人为了情勉强自己作出这样大的牺牲,只好在花哨的小玩艺中寻求足。她买了一个哥特式的跪凳,一个月买了十四个法郎的柠檬来洗指甲;她写信去卢昂买一件卡什米蓝袍;她在勒合店里挑了一条最漂亮的绸巾;她把绸巾当室内服的带用;她把窗板关上,手里拿一本书,穿着这身奇装异服,躺在一张长沙发上。

她常常改变头发的式样:她梳中国式的头发,有时云鬓蓬松,有时编成发辫;她把头发中间的分留在一边,像男人的头发一样在下边卷起。她心血来要学意大利文:她买了几本词典,一本文法,一些白纸。她试着认真读书,读历史和哲学。夜里,有时夏尔忽然惊醒,以为有人找他看病:“就来,”他含糊地说。其实只是艾玛擦火柴的声响,她要点灯看书。不过她读书也像刺绣一样,刚开个头,就到衣橱里去了;她读读停停,一本没完,又换一本。

她一赌气,就容易走极端。一天,她和丈夫打赌,硬说一大杯烧酒,她也能喝个半杯,夏尔笨得说了声不信,她就一口把酒喝完。

艾玛虽然看起来轻飘飘的(这是荣镇的女人议论她的话),但是并不显得快活,习惯使她嘴角上保留了一条固定不动的皱纹,就像失意的政客或老‮女处‬的脸一样。她的脸苍白,好像一块白布;鼻子上的皮朝着鼻孔的方向拉得更紧,眼睛看人显得心不在焉。她在鬓角上发现了三灰头发,就说自己老了。

她时常昏倒。有一天,她甚至吐了一口血,夏尔心里一急,外表也就显得不安。

“得了!”她回答道“这有什么关系?”夏尔跑到诊室里去;他坐在大扶手椅里,胳膊肘拄在桌子上,对着做成标本的人头哭了起来。

于是他给他的母亲写了一封信,求她来一趟,他们在一起谈艾玛的事,谈了很久。

能够作出什么决定呢?既然她拒绝治疗,那该怎么办呢?

“你知道应该怎样对付你的女人?”包利法回答说“那就是她去做事,用两只手干活!要是她像别人一样,不得不挣钱过子,她就不会无所事事,胡思想,晕头转向了。”

“不过,她并不是无所事事呀!”夏尔说。

“啊!她有事做!什么事呀?看小说,读坏书,读反对宗教的书,用伏尔泰的话讥笑神甫。还不止这些呢,我可怜的儿子,一个不信教的人总不会有好结果的。”于是他们决定不让艾玛看小说。这似乎不容易做到。好包下来了:等她路过卢昂的时候,她要亲自去找租书的人,说艾玛不再租阅了。万一书店硬要做这种毒害人心的勾当,难道他们不会告到警察局去?

婆婆和媳妇的告别是干巴巴的。她们在一起呆了三个星期,可没有说过几句话,只不过在餐桌上见面时,或者夜晚上以前问一声好,说一句客套话而已。

包法利星期三走,这是荣镇赶集的子。

广场从早晨起,就挤了大车,都是车头朝下,车辕朝天,从教堂到客店,顺着房屋,摆了长长的一排。对面是搭帆布棚的小摊子,出卖布,被褥,袜,还有马笼头和蓝丝带,丝带一头在布包外面,随风飞舞。地上摆着糙的铜器铁器,一边是金字塔形的蛋堆,一边是放着干酪的小柳条筐,垫底的草粘粘地伸出筐外;在打麦机旁边,咯咯叫的母从扁平的笼子里伸出头来。老乡挤进了药房的门就站着不动,有时简直要把铺面挤塌。每逢星期三,药房里总是人的,大家挤进去,与其说是买药,不如说是看病,奥默先生的大名在周围的村子里可响着呢。他胆大脸厚,哄得乡巴佬五体投地。他们把他当作比真医生还更伟大的医生。

艾玛靠着窗子(她时常靠着窗子看热闹:在外省,窗口可以取代剧院和散步场),望着糟糟的乡巴佬,消遣时光,忽然看见一个穿着绿丝绒外套的先生。他戴了一副黄的手套,虽然脚上罩着皮的鞋罩;他向着医生的住宅走来,后面跟着一个乡下人,低着脑袋,好像心里有事似的。

“医生在家吗?”他问在门口和费莉西谈天的朱斯坦。

他以为朱斯坦是医生的佣人,就说:“请通报一声:于谢堡的罗多夫·布朗瑞先生要见他。”新来的人并不是为了炫耀他有地产,才把地名放在他的姓名前面,其实只是为了说明他的身份。于谢堡的确是荣镇附近的一片地产,他不久前买下了城堡,还有两个农场,亲自耕种,但是并不太费工夫,他过的是单身生活,人家说他“一年起码有一万五千法郎的收入”夏尔走进了会客厅。布朗瑞先生指着他的佣人说:他要放血,因为他觉得“浑身有蚂蚁咬似的”

“放血就不了,”佣人什么意见也听不进去。

于是包法利要人拿来一捆绷带,一个脸盆,并且请朱斯坦端住盆子,然后,他对脸已经发白的乡下人说:“不要害怕,老乡。”

“我不怕,”乡下人答道“动手好了!”他假装好汉,伸出了胳膊。柳叶刀一刺,血就了出来,一直溅到镜子上。

“把盆子端过来!”夏尔喊道。

“瞧!”乡下人说“人家会说是一小道泉水在!我的血多红呵!这该是好兆头,对不对?”

“有时候,”医官接着说“开头不觉得怎么样,忽然一下就昏倒了,特别是身体结实的人,像他这样的。”乡下人一听这话,手指头转动的匣子拿不住了。肩膀突然往后一倒,把椅子背得嘎吱响,帽子也掉在地上。

“我早就说过了,”包法利用手指捺住血管说。

脸盆开始在朱斯坦手里摇晃;他的膝盖在打哆啸,脸也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