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二十七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群生气的年轻人准备在景山上召开“中国大趋势与我们怎么办”讨论会,现在正站在市中心制高点的亭子里,俯瞰着北京城。

“咱们先观一观景吧,受一下历史与现实。”不知是谁这样提议道。

将近七点钟的夏傍晚,北京城披着一种说不出的神思悠悠的调。夕已沉入西山,西边天弥漫着黯红的、溶着黛的晚霞。整个京城被灰蒙蒙的雾霭和橘红的光亮笼罩着,融融的倦怠中含着繁闹。景山对面,在楼厦林立、街道纵横的现代化城市中央,是金碧辉煌的紫城。这是北京的中心。南北中轴线上,由南及北,由远及近,可以隐约看见前门——正门,然后是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一直下来,是紫城的北门,然后是他们站立的这座景山上的万亭。

城——这座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皇——凝固着红与金,雄伟方正、肃穆森严。上万间、殿组成的庞大建筑群浮着一种幽深莫测的雾岚,令人想到东方古国几千年的巨大历史。

他,李向南,俯瞰着这一切,能到此刻那种俯瞰天下时常有的开阔怀和宏大气魄。一瞬间,他用一种旁观的角度“观察”了一下自己与同伴们,突然又到:临空站在这高度上,离着地面,被高空的风吹着,他们是太渺小了。是悬在空中的一小撮沙粒。只有走下山去,沉入这广大社会中,他们才能延伸自己的手脚,放大自己的脑力。只有依靠社会本身的巨大杠杆,他们的力量才能撬动点历史…

此刻站在自己身边的小莉,咖啡连衣裙已经干了,周身又洋溢着动人的气息。然而,现在他完全能抑制自己的冲动,因为此时这个世界不仅是他和她,现在他立身于一群生气蓬的青年思想家之中,他准备在这场讨论中开展一个漂亮行动。面对京都全景,他有着一种要指点江山的豪迈。人是社会动物,毕竟要有点社会理想。他始终以改造社会、推动历史为己任。女人、情终归是其次的。要女人,要情,也要配合事业。他想到林虹。

“你怎么来了?”刚才看着林虹与十几个人一起说说笑笑上山来,他没有理睬小莉的脸,上前两步招呼着。

“是他硬拉我来的。”林虹指着身旁的范丹林说道“我也想听听你们的讨论。”她用力登完最后几步,吁吁地站在他面前。

此刻,她明朗大方,和昨晚车站上判若两人。

他和范丹林打了招呼。他认识范丹林。对于这号活跃人物,北京并不算大。他在相视中到了范丹林那男有力的目光。范丹林同林虹一起来的,对林虹便似乎有了一种类似保护者的责任和特殊权力。

到了内心受到的刺。林虹与范丹林的随意谈笑就让他受到刺。林虹顿时显得更漂亮了。一瞬间他明白了:自己在情上的抉择再也不能犹豫拖延了。同在政治上一样,既需要深思虑的慎重,也需要当机立断的胆魄。

是林虹还是小莉,这次在北京必须做出抉择。或者都不是,是其他某个女,也该有所决定。三十而立,成家立业,都不能再拖了。他既不该失去应该得到的,也没力去承受额外的情负担…

这时,有人招呼讨论会开始了。

他,商易,一个很怪的名字,常常让人开玩笑“商议(易)、商议(易)。”这时转过身来,向大家招呼道:“怎么着,咱们是不是开始?本人商易现在和你们大家商议商议。”大家全笑了,四下散开,在亭子四周围圈坐下。有人还掏出面包大嚼起来。

“谁先开始?咱们可就开一个小时会啊,抓紧时间。是自告奋勇呢,还是让我点名?”商易依然笑呵呵说道。他中等身材,宽肩,手长,腿有些偏短,额头很大,鹰钩鼻。目光鹰一样锐利。照理他的相貌会给人险的印象,但因为他永远在扮演大大咧咧的角,所以反而让人觉得可亲。他在农村过队,现在中央的一个政策研究机构任职,借工作之便“手伸四处”联络八方,北京没有他伸不到的触角。大家都戏谑地称他为“联络官”、“盟主”、“信息中枢”背后也有人称他为“思想二道贩子”、“说家”他并没有多少自己的思想,但他善于把所有人的思想都收罗来,变为己有,而且转手又“贩”出去。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生来就是为着不停地说话的,是为着从早到晚和各种人聚会的。上瘾。北京思想活跃的年轻人没有人不知道他。谁也不太尊敬他,谁也不轻视他。很多时候,大家都需要他。

譬如,今天这“景山讨论会”就是他牵头召集的。他绝非公认的思想领袖,但惟有他和各“思想集团”都有着直接联系。

现在,各“思想集团”都簇拥着他们各自的领袖坐在四面。

亭子东面的这六七个人,有男也有女,一股子学究气,这是现在很有名气的“百科全书派”;南面这一团,为首的是个神情严谨的中年人(这是讨论会中唯一的中年人),叫许哲生,垂着皱纹深刻的额头,似乎总在苦思苦想,这群人被称为“改革先锋派”许哲生及其同伴们是中国农业改革的先行者;西面这一群,以范丹林为首的,是一群年轻的经济学家,人们称他们为“经济智囊团”;北面,就是商易和李向南为核心的这群人了,差不多都当着“官”或经理,或厂长,或县委书记,或政策研究人员,他们被称为“改革稳健派”当然,人们是自然而然坐成这样的,也并不很分明。还有许多较小的“思想集团”和个人,或散落于大群中,或三两一伙地簇集在亭子四角,处于四大集团间的“接合部”、“边缘地带”人们纷纷点着了烟。商易也掏出烟点着,猛了一口:“怎么着,又是三十秒冷场,这惯例就破不了?”他嘻嘻哈哈地说道“关于大趋势,咱们讨论过,关于怎么办,诸位更是天天在研究,今天把大伙儿约到一块儿,是要正面接触一下。你们不讲,我可要开始了,我一张嘴,可就跑马收不住缰了。”众人笑了,他也笑了。他太明白这种冷场是因为什么了,人人都在认真地考虑发表一个像样的演讲,神经便都板住了。他才不会这样煞有介事呢。他是走到哪儿就说到哪儿。人们相互之间不很,恰恰给了他一个特殊地位:中心的地位,联络各方的地位,因而也是一个组织者、领导者的地位。他心中掠过一个思想:领导者,有时不过是因为处在一个中心的联络者的位置上而已。

他很意自己此刻所处的位置。为了这种位置,他可以热心地做很多事,白天黑夜地张罗,累死都不要紧。但为了抵御别人侵占这种位置,他也时常有些狭隘的考虑。

她,张抗美,很认真地开口了。

“我提个议…”她说。她长得不好看,脸雀斑,又矮又小,像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实际上她已经快三十岁了,而且在北京颇有知名度。她的几篇关于情婚姻的洋洋万言曾引起广泛反响。人们很难把她的相貌与她那笔锋犀利的论文统一起来。她与丈夫都是研究物理学的,丈夫已去美国留学,她也将出国。她明明知道那些初次见到她的人会因为她的相貌到失望,她经常遇到这种令人难堪的失望,噢,你就是张抗美?她知道,此刻有人正在头接耳地议论:“她就是张抗美?”她不在乎。她就是她。她是勇敢的,无所顾忌的,就像她的文章一样。要生活得幸福,首先要生活得勇敢。她坦然地笑了笑,接着说道:“咱们的讨论会最好采取走马灯和辩论相结合的方法。”

“什么?”人们都不懂了。

“走马灯,就是转着圈,每个人都简单扼要地发个两三分钟的言,这个言应该是你的思想宣言。但每人发布自己的思想纲领时,又不要互不相干,要和前面发言者的不同观点展开辩论。这就是和辩论相结合。概括起来就是:发表宣言的同时进行实质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一定要讲出自己的宣言。最后,人人都转圈讲过话了,我们就能在已经展开的思想面积上找到中心的争论,在那里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她的方案太卓越了。不愧为张抗美。她不是难看的小姑娘。她与她的方案都站立住了。

“我打头炮吧。”他,焦莽安,一个不足二百人的水泵厂厂长。胖而且壮,脖颈上一颗又圆又大的脑袋,已经开始秃顶,脸红润,浓眉大眼,一股子热乎乎的憨厚劲儿。

“你说完,我给你补充吧。”她,叶枫,焦莽安的子,是大学的经济系讲师,一个苗条干练的女人,紧挨他坐着。

夫妇俩坐在李向南身旁。他们曾和李向南在一个公社队,是李向南的崇拜者。李向南到左右簇拥着他的力量。他们讲话比自己讲话,更让他到自己的分量。

“我认为中国的大趋势,简单说,就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拨。这当然不是指我们的政策了,是指历史本身的趋势。反拨的政策是反拨的历史运动的反映而已。这也算我的宣言吧,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抓紧推进经济上的改革,脚踏实地地干,不要讲空话,拼命地往前拱,在二三十年内,造成民主政治的稳固的经济基础。”焦莽安说着,脸上渗出汗珠,他的嗓门很,口才不甚利,显得有些笨拙。他表述的思想显得很平常,谈不上彩,而且三言两语太简单,连一分钟时间也没用了。

叶枫远比丈夫聪,丈夫的话没有得到重视,甚至还引起了某些人的轻视,这些她都觉到了。丈夫不是思想家,他的长处是善于实践。他像台大马力的发动机,滚烫地、不知疲倦地突突突不停开动。只要有人为他规划出战略,他就能以其力旺盛的社会活动来实现它。而在思想上,她远比焦莽安更深刻、更有才华。

十几年前,在同一个县的队知青中,她也远比他引入瞩目得多。后来,他们共同在一个农村小学当老师。她也从未看起过他。然而,她渐渐地在他身上发现了一种蓬向上的行动力量——这正是她所缺少的,最后竟出人意料地嫁给了他。婚后,她不仅到了他那火热的、让她不过气来的拥抱是有征服力的,而且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丈夫都成了这个小家庭的顶梁柱。盖新房,挖菜窖,拉煤,种菜,担水,一切都靠他的忙碌。进县城过河时,他每次都背着她过。她成了被娇惯的“小子”虽然,她仍然比丈夫有思想,有口才,然而,她还是崇拜他。

现在,丈夫的话讲得很“柴”她并不以为。到底是他开的头一炮。讲的不深刻不要紧,有她“补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