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118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后来他又要求谭宗三作出明确保证,不减少经易门的经济收入,以此来减轻自己的愧疚。
“侬要我不减少他的收入。可是…我用啥的名义给他发这钞票?师出无名啊!”
“我不管侬师出有名还是无名,经易门过去拿多少,现在必须还替我发给他多少。侬想的就是不要他当总管。他现在已经不是总管了。侬还要把他哪能(怎么样)?为这桩事体,我伲已经死了忆萱…还要他…”
“喂喂喂喂…请侬把话讲讲清好啃。谁死了赵忆萱?!喂喂喂…”
“是我。是我死了忆萱。跟你们都没有关系。是我没有出息。是我的病连累了易门连累了亿营…我是元凶!我是祸首!这样总可以了啃?请侬高抬贵手,放易门一条生路,可以(口伐)?!我求求侬这位三爷叔了!”如此这般,大吵。
奇怪的是,吵到如此程度,谭雪俦就是不血。后来,谭雪俦特地派人到玉佛寺“直指轩”定了一桌素斋,想为经易门宽宽心。经易门托人捎话过来说,为了谭先生的身体,暂时还是不见面的好。只要谭先生保养好自己的身体,比吃啥素斋都要使经家人开心。至于经家这边,就请谭先生尽管放心好了。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经家人都只有一个心愿:希望谭先生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希望谭家的事业一天比一天发达。经家人决不在乎自己落个啥等样的下场。经易门这种态度,使谭雪俦愈加觉得过意不去,非要见经易门不可;便带上医生护士,亲自去经家看望。还专程到斜士路殡仪馆去看望暂厝在那里的赵忆萱,在她那个大红的棺木面前烧了一堆锡箔。经易门当然是一路陪同。恭敬小心。车到斜土路殡仪馆门口,他抢先一步下车,让家人用事先准备好的布慢封住所有的门和道口,以防穿堂风威胁到谭雪俦。暂厝用的大堂是个只有三面墙壁的厅,许多个砖砌的高台上陈放着别人家厝放在那里的棺木。有的,可以看出已是十好几年的“老客户”了。砖台下的枯草和棺木的朽败久的纸钱斑驳的香烛签台,自然显出老客户们的风采。经易门让人用一整幅拼接成的白帷幕把大堂敞口受风的一面统统封闭了起来。这种事只有经易门才能想得出,同时又切实地办得如此周细。而此时此刻,经易门系白布带,率领着麻衣麻鞋白帽穿戴的儿子经十六,跪叩在忆萱灵位一侧,准备替忆萱向谭先生还大礼了。
香烟缭绕。缭绕…法号顿起。顿起…钟磬齐鸣。齐鸣…苍生悲戚。悲戚…
谭雪俦呜咽了。在两位太太的搀扶下,他长久地弯不下膝头。嘶嘶泣。自从彻底病倒以后,这是他头一次硬撑头皮走出谭家花园门槛,又走这么多路,又这么劳神伤心,几至痛不生。奇怪的是竟然不血。为如此的不血,他真的非常痛恨自己,觉得这个样子…实在是对不起经易门,也对不起经家三代人啊…谭雪俦从卫生间回到房间里以后,筱秀官便忙收起药瓶,把窗帘布再往下放了半尺,避免移动中的西晒光直接照谭雪俦,并替谭雪俦手头那只热水袋重新换过热水,再次哀求般地看了谭宗三一眼,请求应承不提“经易门”这三个字的诺言,这才对在一边厢侍立的两个娘姨做了手势,打发了她俩,把房间完全让给了这位等待已久的“三爷叔”谭宗三匆匆赶来,是要询问有关洪兴泰的事。他觉得谭雪俦长期处在当家人位置上,肯定掌握大量为谭宗三所不掌握的家族机密。退一万步说,一向不许自己兴趣过于广泛、要求自己专心做事而不去旁骛另瞻的谭雪俦对此事所知了了,今天也一定会对谭宗三提供的情况发生极大的兴趣。它毕竟跟破悉“五十二岁”一谜有直接的关系啊。他一定会相帮着出些有用的点子,来进一步查实此事。
但是,实际发生的情况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谭雪俦今天待他特别的冷漠(这种冷漠,谭宗三在一个多星期前就已有所觉了)。这位卸职的当家人今天完全闭目不应。听而不闻。僵卧不动。过老半天,才突然坐起说,宗三,我伲两再商量一下经易门的去留问题…谭宗三忙说,今朝不是讲好不谈经易门的事嘛。谭雪俦却一把拉住谭宗三的手说道,宗三啊宗三,有句话我一直想对侬讲,又怕侬不相信怕侬笑话我不敢讲。但我今朝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要讲出来。不讲出来我心不安。不讲出来我死不瞑目。
啥话这么重要?
侬听我讲…谭家门里可以没有我谭雪俦,但的的确确离不开这个经易门。侬就让我血死,也一定留住经易门…几辈子人挣这份家当不容易…为了这个谭家…谭家…就算我求侬了…
侬的意思是讲,没有经易门,我谭宗三就管不好这个谭家?
话不能这么讲…
但意思是这个意思。对(口伐)?
宗三…
雪俦,我晓得谭家的人都看不大起我谭宗三。我也不是一定要死赖在这个当家人位置上。我现在只想搞清楚一桩事,侬能不能帮帮我的忙,就是那个洪兴泰…
不要讲这个洪兴泰。
为啥?
不讲就是不讲…
为啥?!
为啥?!
…
谭雪俦就是不肯讲。搞得谭宗三很恼火。恼火也没办法。不能发脾气。于是回到自己房间。于是一直门坐到傍晚时分。于是有人来敲门。居然是那位侄夫人筱秀官。传谭雪俦的话,请三叔过去坐坐。坐啥坐?他心里只有经易门。本没有这个谭家,更没有我这个“三叔”坐啥坐?!莫名其妙。完全莫名其妙嘛!他冲着秀官吼叫了一通,心里痛快点了;平平气,吃一口冷茶,缓和下一口气,这才再问秀官,雪俦叫我去有啥事体?秀官乖巧,只装不知道。谭宗三便说,假使没有啥大事体,明朝再讲吧。见谭宗三执意不肯起身,秀官才糯糯地垫了一句,事体大概总有一点的吧。谭宗三疑惑地打量了彼秀官一眼。这位彼秀官是常著名乡绅筱贵庵的独养女儿。这个筱贵庵尽走怪路子。四十岁前只做一桩事:把四乡八邻的青壮男女介绍到上海、南京做工。男的介绍去盖楼修房子。女的介绍去做妈。据说,建造二十四层楼国际饭店的那批青壮工,一大半是这位贵庵兄介绍过去的。而英租界公共租界里的妈也有一大半是通过这位“筱爷叔”的关系进入千家万户的。(法租界里的妈据说都捏在另一个人手里。)筱贵庵一过四十岁,就金盆洗手,老老实实回到乡下只做一桩事:养戏子。到处搜罗男旦。专门为这些他看中的男旦,成立剧社。戏班。这里甚至包括演文明戏的男旦。所谓“文明戏”也就是后来所讲的“话剧”男旦们在她老爹房中嗲声嗲气扭来扭去。筱秀官从小就在这些男旦丛中长大。耳濡目染,使她烦透了这些“嗲声嗲气”恨乌及屋,长大后又痛恨一切戏班舞台锣鼓箫笛以及粉底霜胭脂红白缎子水袖薄底靴。嫁到谭家来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不肯化妆。谭宗三一直蛮敬重这位“侄夫人”以为她有须眉气。但他哪里得知,这位侄夫人却并不怎么看得起他这位“三爷叔”认为他缺了一点(也许还不止一点。是二点?三点?或更多点)她所看重的那种“须眉气”真正的男人气。
几分钟后,谭宗三来到谭雪俦房里。
“我可以告诉侬关于那个‘洪兴泰’的事,但侬要答应我,重新起用经易门。侬那个‘豫丰’小班子已经不灵了…我伲必须起用经易门了!”
“侬消息倒蛮灵通的…”
“喂,请侬不要忘记,坐在侬面前的这个人,曾经在谭家独当一面做了一二十年当家人!”
“…”
“宗三,放弃成见,老老实实承认,我促谭家的的确确离不开经家人。侬要是答应做这个换,我就详详细细给侬讲那个‘洪兴泰’的事。其实,晓得一点洪兴泰的事,对侬也有好处。哪能(怎么样)?这笔易,侬不吃亏。现在是侬下决心撇开那一帮子‘豫丰’朋友的时候了!”
“…”谭宗三脸涨得通红,只是说不出话。怔怔地憋了一会儿,突然站起身,连句告辞的话都不说,就大步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