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30章为情丝所困皈依入佛门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小乔呼了一声,忙伸指搭救,蛾虽救出,无奈身沾灯脂,早已燃成焦炭。

明光小和尚双手合十连连道:“罪过,罪过,阿弥陀佛!”麦小乔一时只管看着那烧焦了的蛾尸发呆,不自觉地涌出了一滴热泪,直到她陡然觉出时,两粒晶莹泪珠,已籁籁跌落,相继落在老和尚书就的字纸之上。

“唉,我这是怎么啦?”抬起了腕子,了一下眼睛,只觉得最近自己像是变得很是脆弱,动不动就是想哭。

明光小和尚显然有所惊,直着眼道:“姑…姑娘你哭了?”

“你又看见了?”说了这句话,她就把头转向一边,向后窗外眺望出去,却为了小小一只飞蛾的死,憧憬着人生的苦短,由此而触发了所谓的“慈悲”

“呀…”禅房的门被推开来,胖嘟嘟的明法和尚,手上端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

“姑娘原来在这里,我还当是师兄跟我闹着玩儿呢,吃饭了。”他一面说,随即把一盘素餐搁在几上,合十而退。

麦小乔看着明光道:“小师父你不吃么?”明光说:“小僧早已用过了…姑娘请吧!”说完合十指自退出。

麦小乔倒真是有点饿了。

今天的饭菜一如往常,并无特别,只是看过去却像是特别的香…一碟黄芽白菜,一碟山笋素菇,一大碗黄米饭,香的直冒着热气。

麦小乔便不客气地全数都送进肚子里,须臾明法进来收抬碗筷,见饭菜吃得如此干净,颇为惊喜地看了她一眼,原来小乔才来山上最初两天,心事重重,无心茶饭,送来饭菜,不过略略沾而已,怎么端来怎么端回去,明法小和尚看在眼里,心中甚觉痛惜,只当她女孩子家食量天生的小,却没有想到今天她竟然胃口大开,大碗饭菜吃得涓粒不剩,心中自是高兴,当下喜喜收起碗筷道:“姑娘吃了没有?还要不要?”麦小乔不大好意思地道:“够多了,已经撑得慌了。”说着便微微一笑,低下了头去,不再去接触对方那双眼睛,一个大姑娘家吃这么多,怪不好意思的。

明法小和尚嘻嘻地笑道:“我们住持帅父很关心姑娘的身子…他说姑娘练过武,有一身好本事,练武的人一定得多吃,可是连天来,姑娘你却吃得这么少…还当是你有病了呢!”麦小乔微微一笑,没有说什么。

小和尚把碗筷收起到托盘里,又去一旁冲茶侍候,麦小乔过意不去地阻止道:“喂!你可别这样,我可不是朝山进香的客人,我还打算在这这里一直住下去呢!”明法端着一碗茶进退不得,一脸的憨态道:“这…”麦小乔一叹道:“既然已经泡了,就放下来吧…记住下回别再拿我当客人就是了。”明法应了一声“是”搁下茶,又要双手合十,十指头对了半天,才算整齐了,这才合十一拜,告辞出去。

麦小乔忍不住“噗”地一笑,又绷住了脸,心里由不住忖着,为什么这些小沙弥个个看来都是傻里傻气的,简直是不经事故嘛!

转念一想,心里顿时明白过来,如其说这些小和尚憨态可掬,倒不如说他们一个个不失赤子之心,浑金璞玉,一片纯真朴实,就好比是一块未经雕磨的美玉,约过无上佛法点化之后,来必将大放光明。人不可貌相,海水岂能斗量,却是不能小看了他们哩!

经此一悟,麦小乔顿时收起了先时对他们的玩笑之心,改以无比虔诚。

禅房里,隐隐透着一缕淡淡的藏香气味,耳边上却又闻得笃笃木鱼声音,敢情和尚们的晚课时间又到了。

麦小乔站起来在佛堂里踱了几步,偏偏老和尚此刻仍未见转回,她显得有些迫不及待,用手指无聊地在桌面轻轻叩着。

夜风轻启,哗啦一声,揭开案上经卷,她的眼睛也就无意地看见了卷上文字。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汝今从无上菩提,真发明,应当直心酬我所闻。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妙矣!好像专为说给她听的,便不由自主地再看下去。

“文殊,吾今问汝,知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如是,世尊。”

“文殊答言,‘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佛言,‘此言妙明,与诸空尘,亦复中是…’”这几段经文对小乔的启发很大,她便坐下来,以手支颐,细细思索起来,一时似悟非悟,心里想着:“嗯!我只当出家是再容易也不过的事了,谁知道佛学敢情竟是如此博大深,看来就是舍身从佛,作一个四大皆空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啊!”由是心里着实恐慌起来。

她忖道,怪不得老和尚一直不肯给我说“三皈依”也不要我剃落头上这“三千烦恼丝”看来我确是顽愚不堪,连几行简短的经文偈语也是看它不懂,这便怎么是好呢?

心里这个愁呀…

翻过正面,见棉纸标签,书写着“大佛顶首楞严经”其实这部经典,在佛法中并非必修正经,被认为是佛经中一部富于戏剧的著作,但是它的结构却极严谨,由于这部经乃出自荒唐的武则天女帝时代一个和尚的口述,因此千百年来,为人屡屡挑剔,这就犯了“依人不依理”的从学大忌,那便是“人说正法,正法也成,正人说法,法也成正”大错特错的观念了。

其实综观起来,印度的佛经,又有几部不是出诸于口述呢!就连孔老夫子的《论语》,又何尝不是出之口述?至于道教中的必修经典《老子》一书,更是秦汉时代的集体创作,话似乎扯得太远了。

麦小乔看了看封面,记下了经名,便又翻回来琢磨着先前的那几段文字。

她原本冰雪聪明,悟又高,几经推敲,果然便为她悟出了其中的哲理,于是自个儿深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