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番外魏郯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浔大饥,浔太守刘殊急报,请朝廷拨粮赈济。”匡政殿上,大司农朱悯禀道,说罢,将文书与侍中。

皇帝坐在御座上,接过那文书。

“浔。”他看过之后,沉道“我记得今水患,浔最重。”

“正是。”朱悯道“今水患,浔三十万顷颗粒无收,以致饥荒,若赈灾不及,将有民怨。”皇帝不语,却拿起另外一份奏章。

“扬州亦饥荒,御史弹劾扬州太守公羊刿罔顾民生,大兴土木。”说罢,他让侍中将奏章拿给朱悯,道“卿以为如何?”朱悯接过奏章,看了看,明白过来。

公羊刿,在皇帝登基前一年去了扬州做刺史,三年之中,政绩斐然。皇帝遂命其为扬州太守,治理一方。此番饥荒,并非浔一处,其害蔓延江东大半,扬州亦不例外。御史弹劾公羊刿的事,朱悯也听说过,不过他留了个心眼,让人去打探扬州民人因灾徙之数,奇怪的是,与其他州郡比起来,竟是少之又少。

朱悯心思通透,即刻道:“臣听闻,所谓大兴土木,乃是扬州太守鼓励州中富室兴修屋舍,又以朝廷赈济及私家募集之资造桥开渠,每服力者数万,民人以工受食,是以扬州安然。”皇帝颔首,道:“正是,朕以为此策得法。江东水道,失修多年,运河不畅,水旱不调。朕仿扬州之法,在江东募集百姓,疏浚河道,兴修水利,可为百惠之举。只是不知如今仓廪如何?”朱悯思索片刻,道:“前年及去年,各地仓廪丰实,征调钱粮不足虑。只是长安城墙、室还在营建,亦耗资甚巨,若在加上江东如此大兴人力,只怕国库难捱。”

“长安且停工。”皇帝道“待江东事毕,再继续营建。”朱悯心中安定下来,向皇帝一礼:“敬诺。”皇帝又与众臣将诸多关节分派妥当,命尚书拟诏。

才散了,皇帝正要起身,宗正却来了。

宗正是皇帝族中的长辈,皇帝对他也多有礼让。不过朝政之事,宗正甚少参与,皇帝见得他,知道今当有不寻常之事。

“近闻知伯父身体抱恙,朕正往府中问。”命内侍赐席之后,皇帝微笑道“不想伯父亲自临门,未知身体痊愈否?”

“陛下恩德,臣已无恙。”宗正在席上一揖,道“今前来,乃是有要事禀报。”

“哦?”皇帝问“何事?”宗正却不语,目视堂上。

皇帝会意,将左右摒退。

“陛下。”宗正微笑,道“自古以来,为人君者,储嗣乃是首要。如今陛下登基已有五年,天下安定,正是充盈后之时。臣闻皇后近来有意将中年长人放出,陛下不若在新纳人之时兼以选妃,以顺天和。”皇帝看着宗正,笑意不改。

“此事,是宗正之意?”他问。

宗正忙道:“并非臣一人之意。前番臣卧病在家,曾与来访朝臣谈论,皆以为可行。陛下正当年富力强,而后唯皇后一人,为子嗣计,还请陛下广纳后。”皇帝倚在凭几上,缓缓道“朕已有二子一女,子嗣足矣。”宗正道:“陛下此言差矣。前朝高皇帝有子十四人,其后三百年,宗室繁盛。皇嗣关乎国运,望陛下三思。”

“高皇帝身故之后,四子相争,国祚几乎不保;往近了说,灵皇帝亦是多子,世之源亦是嗣子争位。”皇帝神不改“国运兴衰,乃在施政。宗正之意,朕已知晓,此事不必再议。”这话说出来虽语气温和,却不容拒绝。

宗正还想再劝,可看着皇帝脸,终是不敢再多言语。他只得寒暄几句,悻悻离去。

殿上终于安静下来,左右无人,皇帝望着殿外,轻轻叹了口气。

“出来吧。”他说。

无人答应。

“阿谧,要父亲逮你?”他拿起茶盏抿一口。

窸窣的声音响起,未几,御座后面的屏风边上探出一个小脑袋。当那双清亮的眼睛与皇帝的目光相对,女童粉的脸上是讨好之:“父亲…”皇帝一脸无奈,放下茶盏,朝她伸出一只手。

女童登时出笑容,朝他奔过去,皇帝抱了个怀。

“在殿上偷听了多久?”皇帝摸摸女儿汗的头发“去玩了?苑中?”阿谧却不答,抬头望着他:“父亲,什么叫广纳后?”皇帝哂然。

“你说呢?”他不答,温声道“不是学到礼记了么?”阿谧想了想,道:“就是像仲茂叔父那样,给表兄找了好几位庶母?”皇帝心中觉得好笑,面上却忍住,看着她:“算是,阿谧觉得好么?”阿谧撅起嘴,斩钉截铁:“不好!阿谧就要一个母亲!”皇帝忍俊不

“今苑中有什么?”他岔开话题“你表兄他们不曾入,谁同你玩耍?”

“圉中送来了好些兽物!”说到苑中,阿谧脸上的不快立刻烟消云散,兴奋地说“有鹿,有鹤,还有那种小鸭子!”

“鸭子?”皇帝失笑“那是鸳鸯。你何时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