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此后,我每晚吃完伙房打来的饭,就夹着《资本论》到她那里去读——“营业部主任”总该意了吧。她把油灯从墙上取下来,放在土台子的罐头筒上。
“高灯远照。”她说。房里果然显得明亮了许多。尔舍是个很乖的女孩子,除了有时着她,要她唱个歌,一点也不吵闹。她从没有问过我看的是本什么书,为什么要念书,也没有跟我说那天晚上从我手臂中挣出来时,劝我“好好地念你的书吧”的道理。她似乎只觉得念书是好事,是男人应该做的事,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但脑子里却没有什么目的。这方面,和那哲学讲师给我的教导就不完全相同了。
“我爷爷也是念书人。”她说“我记里,我小时候老见他念书,跟你一样,这么捧着,也是这么老厚老厚的一本。”过了一会儿,她又说“喜喜子这个没起的货,放着书不念,倒喜世里跑。我就不希待他!
…
”这里,我仿佛窥见到她不“希待”海喜喜而“希待”我的秘密。从她比画她爷爷念的书本的版式,我猜测是一部宗教经典。可是在她的思想里,却没有一点宗教的观念;一个乐观的、开朗的、活泼的、热情的人被生活磨练了以后,就不会对生活本身再有什么神秘的看法了。
在灯光下,我抱着头读书。她和尔舍唧唧哝哝地在炕上说话。灯光把我头颅的影子投到她们身上。尔舍好像也受到一种庄重的气氛的染,嬉笑的声音也是悄悄的。我有时停下来,谛听着她们的笑声,完全能体味到她们给我的亲切的温暖。这间奇妙的小屋,几乎盛不下我们之间的绵绵的温情。它常常使我联想到航行在静静的海面上的一条致的小船,联想到一个童话。尔舍睡觉以后,她就跪在炕上剪裁我那条“跟城里人一样”的绒。剪子沙沙地在绒毯上剪着。那沙沙声也是奇妙的、轻柔的,像一阵阵温暖的细雨飘洒在绿的灌木丛里。她纫的时候,也不跟我说话。我偶尔侧过头去,她会抬起美丽的眼睛给我一个会意的、娇媚的微笑。那容光焕发的脸,表明了她在这种气氛里得到了一种神上的享受;她享受着一个女人的权利。后来,我才渐渐觉到,她把有一个男人在她旁边正正经经地念书,当作由童年时的印象形成的一个憧憬,一个美丽的梦,也是中国妇女的一个古老的传统的幻想。
一天工夫,绒就好了。这条灰的棉绒毯,两头有三条红道。现在,那一头的三条红道正横在我两条大腿上。穿着这种“跟城里人一样”的绒,活像马戏团里的小丑。尔舍见了我这副模样,拍着小手笑起来:“布娃娃!布娃娃!
…
”
“不许这么叫!叫‘爸爸’!”她在尔舍头上轻轻地拍了一下,又蹲下去,给我抻展腿,捋平针脚。我看不见她的脸。她这一句使我怦然心动的话,在她匆匆忙忙的动作中,像一阵轻风,嗖地就飘忽过去了,我捉摸不定她的含义。
“好,好!正合适!”随后她站起来,捂着嘴笑着说,”我还给你了顶帽子哩!”她告诉我,这是她照着跟我睡在一起的老汉——老会计的帽子,用剩下的棉绒毯的。我一看,原来是一顶上海人冬天戴的那种“罗宋帽”帽顶上,还剪下一块红道团成球,栽了一个大红缨子。
“也难为你想得出来。”我笑着戴在头上“我小时候就戴这种帽子上学的。”晚上,我就穿着这条“布娃娃”式的绒——她把我的棉拆洗了,戴着她手的“罗宋帽”开始读《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我从头到脚都是暖和的,肚子也很。我依稀记起恩格斯这样说过,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马克思就是从这一简单的事实发现了历史的发展规律的。这话的确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具有不可颠扑的真理。现在,我真正地觉到有一种渴求探索奥秘的神力量,在我脑海里跃跃试了。当我读到马克思这段话时,我更无比地兴奋起来,因为我此刻的神状态,使我的思想如闪电一般快地从这段似乎与我的现实无关的话中,理解了我应该怎样来看待目前的生活以及怎么确立今后的生活目标。
马克思是这样说的:人以一种自然力的资格,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他因为要在一种对于他自己的生活有用的形态上占有自然物质,才推动各种属于人身体的自然力,推动臂膀和腿,头和手。但当他由这种运动,加作用于他以外的自然,并且变化它时,他也就变化了他自己的自然。他会展开各种睡眠在他本内的潜能,使它们的力的作用,受他自己统制。那么,所谓人的改造,首先倒是这个人要改造自然,改造他的外在存在;人的改造不过是在人对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改造过程中,自然与社会环境对于人的反作用。人只有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同时,自身才能受到改造;人不发出对外界的行动,不先改造自然和社会环境,自身便不能受到改造。过去的四年多里,因为我在不断地改造着自然,所以我也在被改造着。但那是不自觉的,甚至可以说是荒唐的改造;强制着我用原始的、蛮的方法来改造自然,因而我也几乎被改造成原始的、蛮的人。只有自觉地、用合乎规律的方法来改造自然和社会环境,自身的改造才能达到具有自觉的目的。要自觉,要能够使用合乎规律的方法,只有通过学习“和人类的智慧联系起来”一个人改造得完美的程度,就取决于他对自然与社会环境改造的深度与广度。从这里,我联想到浮士德“智慧的最后结论”:要每天每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够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这样,我大可不必为自己的命运悲叹了,不必叹“我怎么会落到这步田地”了。因为生活中的痛苦和乐,竟然到处可以随时转换。我记得但丁说过:“一件事物愈是完整,它所到的乐和痛苦也愈多。”如果具有自觉,人越是在艰苦的环境,释放出来的能力也越大。我的经验已经证明,人的潜力是惊人的,只有死才是它的极限。遗憾的是,在我没有自觉的时候,释放出来的只是一种求生的本能。而一旦具有了自觉,我相信,当人为了应付各种各样艰苦的条件“展开各种睡眠在他本内的潜能”时,他就会发展了自己“超越自己”!乐也从此而来,自己的人生也就“完整”了!
我的神思飞快地运转着。我还不能明确地说出我在这一刹那间的想法,但思想上像电击一般受到了一道灵光。我相信“顿悟”说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它指的是思维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我因为受到了这道灵光而颤栗起来。我的眼眶里又允溢着泪水。我几乎要像浮士德临终认识到“智慧的最后结论”时一样喊道: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
这时,她悄悄地走过来,伏在我背后,一只手放在我头上,目光越过我的肩膀,仿佛要探究一下是什么神奇的文字使我如此动。可是,我不愿意她从书本上意识到我与她之间有一种她很难拉齐的差距。不知怎么,我觉得那会破坏她,也会破坏我此时这种令人微醉的快。我蓦地觉到我这时正处在一个一生中难得的如幻觉般奇妙的境界:经济学概念和人生,理与,智慧的结晶和情的冲动,严酷的现实和超时空的梦境,赤贫的生活和华丽的想象,一连串象的范畴和一个活生生的美丽的女友…统统搅和在一起,因而一切都变得模模糊糊,朦胧不清,闪烁不定,飘忽无形。但一切又都是实实在在的,如同一块水下的卵石,一轮游云中的圆月,一座晨雾里的小桥。
我把她的手从我头上慢慢拿下来。她的手刚在碱水里浸过,手掌通红,茧子发白,与其说劳动使她的手变得糙,不如说是厚实、有力、温暖而有光泽。掌中的纹路清晰简单,和她的人一样展示了一种乐观主义者的明朗。我一一地谛视她的指纹,果然,她的中指是一个“罗”!我心头一颤,理的情即刻化成了一股的柔情,脑海里蓦然响起了拜伦这样的诗句:我要凭那松开的鬈发,每阵琴海的风都追逐它,我要凭那长睫的眼睛,睫直吻着你桃红的面颊,我要凭那野鹿似的眼睛誓语,你是我的生命,我你。
这种柔情是超了动不宁的情的。像喧闹奔腾的溪汇入了大河,我超越了自己一步,中就有更大的容积来盛青的情。这时的情是平静的,然而更为深刻,宛如河湾中的回。我怀着轻柔如水、飘忽如梦的悦之情,把她的手贴在我的嘴上。我一一地轻吻着她的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尖。然后,握着她的手捂住我的脸。当我把她的手放开时,一颗泪珠也滚落下来。我心中充溢着一种静默的动:为她动,为情动,为“超越”了的“自己”动。我情不自地说:“亲的,我你!”她一直立在我的身后,丰腴的、富有弹的腹部靠在我的背脊上。她的手始终温情脉脉地、顺从地让我把握着,另一只手不停地摩抚着我的肩膀。在我吻她指尖的时候,她两手的手指都突然变得怯生生的、迟迟疑疑的、小心翼翼的。那种颤抖,既表现了惊愕不已,又不胜娇羞。我觉到她同样也以一种静默的然而又觉得十分陌生的心情,在享受情的幸福。我说了那句话后,她忽然出了她的手,整个上身扑在我的肩膀上,脸贴着我的脸,不胜惊喜地问:“你刚才叫我啥?”
“叫你…叫你‘亲的’呀。”
“不,不好听!”她搂着我的头,嘻嘻地痴笑着。
“那叫你什么呢?”我诧异地问。
“你要叫我‘’!”她用手指戳着我的太教导我。
我想起了海喜喜唱的民歌,不微笑了。
“那你叫我什么呢?”我用戏谑的口吻又问道。
“我叫你‘狗狗’!”
“狗狗”这个表示疼的称谓,虽然也令我叹服,使我叫绝,但立刻也使我到与我一贯所向往的那种“优雅的柔情”迥然相异。我既然已经成为正常人,既然已经续接上了过去的回忆,她这种情的方式和情的语言,就隐隐地令我觉得别扭,觉得可笑。我虽然不愿意她发现我与她之间,有着她不可能拉齐的差距,但我却开始清醒地意识到了这种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