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019章他是张大专家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山料是从翡翠矿山里直接开采出来的,没有外皮,形状不规则,有很多棱角和裂纹,结构糙疏松,质量不怎么好,不属赌石。
仔料,即翡翠的砾石。这是翡翠这种岩石在风化破碎后滚下山坡,被洪水或河水带入山沟或小河形成的。在仔料之,据翡翠质量,表皮的细程度而分为水仔、土仔和水仔返沙三种。在滚动搬运过程,翡翠矿石碎块的棱角被磨圆,原来裂纹多或疏松的部位被磨掉或崩落。同时,表面被风化成一层厚薄不等的外皮,这样,翡翠碎块就变成由外皮包裹的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的砾石了。砾石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千吨,甚至几万吨的,小的如拇指大小。
仔料都有一层细厚薄不同的外皮,而且这外皮具有不同深浅颜,这是由于在地表经风化侵蚀而形成外皮时,各自内部所含的杂质不同,外部的地质环境不同,所以外皮的颜也多样化。翡翠外皮的基本颜有白、黄、红、棕、褐、灰和黑。一般泽淡,颜的界线也并不明显,而常常表现出为:淡白、灰白、黄白、浅黄、土黄、米黄、暗黄、黄红等等。
在翡翠原料易市场上大多为仔料,即翡翠砾石。由于砾石表面有一层风化皮壳的遮挡,看不到内部的情况,人们只有据皮壳的特征和在局部上开的“门子”凭自己的经验来推断赌石内部翡翠的优劣。这就使得翡翠原料易,对翡翠原料品质的鉴别成为一件颇为困难的事。这样的易颇似赌博,所以人们将带皮的翡翠原料称为赌石、赌料或赌货,把这种商业行为也称为赌石。既然是赌,那就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就是经验老到的行家,也难免有看走眼的时候,颇具风险。然而赌的刺,赌的神秘和一赌为快的乐趣驱使众多的人去从事赌石业。因此,有人一夜暴富,从街头的混混可以转眼变成百万富翁;有人顷刻间可以倾家产,由百万富翁变成穷光蛋。这种事倒是屡见不鲜。…一块未经开窗的翡翠,除了形状和重量,外表外,谁也说不清里面是什么,唯有切割剖开,才能有真实的结论。赌石的人,凭着自己的经验,依据皮壳上的表现,反复进行猜测和判断,当有两个以上的人提出不同看法时,便产生了赌,切割石头,行里称为“解石”或“切石”切割后出现了好了种水绿,称为“涨”反之便是“垮”赌石是赌财力,智慧,胆量和人格的具体表现。
为赌石的类别,在我看来,也就那么几点。
第一,赌雾雾是外皮与底章之间的一层厚薄不等的膜状体,雾要薄,还要透,主要赌白雾和黄雾等,雾赌错了就输。
第二,赌种主要赌的是场口,因为每一个场口的石头都不一样,赌错了场口就可能输。
第三,赌裂主要赌的是石头是否有裂,有裂就会赌输。
第四,赌底底意为底章,术语叫做头,主要赌底的净度,细程度,如果底、黑、就算赌输。
第五,赌翡翠玉里面的颜,没有就输,主要赌正绿,绿要翠,要多,要活。
至于说赌的方法,也就三个方面吧。
首先是擦石。擦石是一条古老的法则,效果好又安全,因为部位没有找准,就下道切割,盲动的,会把绿‘解’跑很容易赌输。擦石主要的看雾,底和。因为有了擦口就可以打光往里看,来判断绿的深度,宽度浓淡度,擦石的顺序:一擦颟,二擦枯,三擦癣,四擦松花。擦石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找到真正的绿颜。
第二就是切石。切石行话说:擦涨不算涨,切涨才算涨,切石是赌石最关键的步骤,输或赢的结论是把石头剖开之后才能认定。有些赌石商人,只要擦石见涨,他就转手出让,让别人往下去赌。因为继续擦或是动刀切割,风险将会更大,涨与垮只在丝毫之间。可见切石是非同小可的,一种是原始的切割方法,是用弓锯沙,缓慢的把石头锯开。若发现不能继续切割时,便于采取挽救措施。还有一种是用玉石切割机切割刀片上镀有金刚沙层,切割准确迅捷,但是夹具夹着石头泡在油里或水里不容易看到切割过程,完全剖开才能知道输赢。下刀切石首先是部位要找准,一般是从擦口处下刀或是从颟上下刀,还可以从松花或是顺裂纹下刀,当切第一刀不见颜时,还可以切第二刀,第三刀,行话说:一刀穷,一刀富,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是磨石。磨石是为了抛光,把透明度完全的表现出来,这样能使人看到它的好或水好。磨石有两赌法,一种是暗赌,石头一点都没有擦切的痕迹,也没有自然的断口。二是半明半赌,就是在石头上有敲口,与擦口,或是有小缺口,已经能够看到一部分石种的颜或底水,但是还有其他部分仍是未知数有较大可赌。…”
“那这个具体查看是怎么皮料的结晶情况呢?”孙蓉蓉好奇的问道。
“一般来说,翡翠砾石皮料结晶就大,结构就松软、硬度就低、透明度就差,为翡翠之下品;细皮料结晶细小、结构紧密、质地细腻、硬度高、透明度好,其,尤以皮黑或黑红有光泽者为好。这种仔料行话称‘狗屎蛋子’,多为翡翠的上品;砂皮料的状介于前两者之间,品质变化较大,但其也不乏好料,因而‘赌’最强。
查看皮料的结晶大小,除用眼直观外,还可用水进行查验。方法是将翡翠砾石在水沾后拿出来,查看表皮上所沾水分干的快慢。干得快者,说明其结晶大、结构松散、或裂纹孔隙多、质地差,反之,则说明其结晶细小、结构致密、质地好。
另外的就是查看绿了。
绿的多少和质的好坏决定着翡翠的品质和价值,因此,要注意通过观察砾石内部绿部分在表皮上显的种种迹象,推断其内部绿的状况。绿的多少,与绿部分的形态和分布特点有关。
翡翠的绿部分以呈团状和条带状集分布者较有价值。这样的绿显于表皮时往往也呈团状或线状,也有时会呈片状。当绿在表皮上以大面积片状出现时多为表皮绿,其内部往往无绿;而当绿在表皮上呈线状或团状出现时,特别是当表皮上出的绿线呈对称分布时,其绿会向内部延伸,甚至贯穿整块砾石。后者的价值自然比前者高,因此,有行话说‘宁买一线,不买一片’。绿的质与呈现绿的矿物成分有关。一般来说,翡翠的质比透辉石、钙铁辉石和霓石等所呈现的绿的质要好。翡翠的硬度高,抗风化能力强。因此,表现在外皮上,大多相对突起,其他矿物则相对凹下。前者的价值比后者高,因此行话又有‘宁买一鼓,不买一瘠’的说法。‘鼓’即绿出现在鼓起的部位,‘瘠’即绿出现在凹下的部位者。
再就是查看裂纹。除了观皮辨里、辨外,在评估翡翠原料时,还要注意查看裂纹(俗称绺裂)的发育情况。裂纹当然越少越好。在翡翠原料市场上,玉商为了显示翡翠的质地和颜,常常把外皮切去一小部分,并把切口磨平磨光。这种被切开的口行话叫‘门子’。为了赚更多的钱,玉商都尽力把门子开在最能展示赌石的质地和颜的地方,因此,在评估门子时,一定要仔细查看门子及周围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切记不要对门子显示的绿估价过高。
这其,也就千万要注意谨防仿冒做假现象了。由于翡翠具有明显的不均匀,颜和质地都有很大的变化和差异,其真伪和优劣一般人难以掌握,而优劣之间其价值有天地之别,加上原料易上较强的‘赌’,一些不法商人为牟取暴利,往往不择手段在翡翠原料上做假。比如,如果切开门子后显示的质地和绿不理想,他们会用一片好的翡翠贴在门子里,蒙骗购买者,等等。”
“那无风,怎么来区别这个真假赌石呢?”苏茹忍不住问道。
张无风夹起一块牛送到苏茹嘴里,随后拿起啤酒喝了一口,这才笑道:“很多老坑种表面往往有一层皮壳,由于氧化作用,皮壳已成褐红、褐黑或其他各种杂,一般仅从外表,并不能一眼看出其‘庐山’真面目,即使到了科学昌明,今天,也没有一种仪器能通过这层外壳很快判出其内是‘宝玉’还是‘败絮’。买玉者必须从包有皮壳的原石(有时也在皮上开一‘窗口’,指擦掉小块皮壳出玉质),来判断这块玉的价值。这种买卖的过程就是买家与卖家对一块有皮玉石眼光较量的过程。
缅甸玉石商人赌石后,当真正切开加工时,一般不敢亲自在场,而是在附近烧香、求神保佑。如果切开的赌石内有许多水灵剔透的翠绿,一夜之间便可成为富翁行,话称之为‘赌涨’;如果切开赌石后其本质是一块外绿内白的灰沙头,一夜之间就会倾家产,行话称之为‘赌垮’。
从清代起,翡翠就成了国人钟的高档玉种,也是从清代起各种翡翠的赝品,炝、染、焗等以劣充好的玉石就已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因而,‘玉石无行家’这句话除了说明翡翠品种的复杂多样外,更道出了各种作伪手法的高明和变化多端,特别是现代科学的发达更使一些赝品达到以假真的地步,即使是行家有时也会有跌‘眼睛’的时候。
说到造假,首先是原石造假。因原料往往是赌货买卖,刺、风险大,而且原石有皮壳,因而造假的方法常常隐蔽难辨,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第一是造皮!翡翠的赌石往往是从皮窗看质地的,一些不法之徒就利用这一特点,将一些翡翠料磨成砂粉,混和在特制的‘胶’,胶合到一些质地较糙,甚至是被切开过证明是低档石的玉石上去,重新伪装成天然的仔料黑乌沙、黄盐沙等,谋取暴利。
第二是染和注。染和注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一是将整块原料进行化学处理,染入绿染料,使其皮变绿,以提高玉石档次。有的石头染过后还经局部褪处理,以造成颜不均一或并不是特别的好的表象,但实际上这样也已把档次提高许多。其二是在一些水头较好、但较差的玉石斜打孔注入绿染料,然后封口,并在上面开‘门子’,让买家从窗口见到该玉内部很绿,潜在价值大,从而提高卖价。
第三是移花接木。手法一是将一些高档翡翠料切开后,取出华,然后填入低劣碎料,再重新胶合,并植上假皮。手法二是将一些劣质料从间或任意位置切开,放入或夹上小块绿翡翠或绿玻璃,然后再重新胶合。并植上假皮,再在其附近开窗口,以造成该料有高的假象。
第四是以假充真。利用其他低档玉如马来玉、独山玉、青海玉甚至大理岩等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充作特级翡翠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