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不大便六七,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伤寒发汗,解半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主之。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津自和者,必自愈。

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下之后,复发汗,昼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附子汤方干姜一两(味辛热)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味辛热)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麻黄四两(去节,味甘温)杏仁五十个(去皮尖,味甘温)甘草二两(炙,味甘平)石膏半斤(碎,绵裹,味甘寒)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黄耳杠。

发汗过多,其叉手自冒心,心下悸,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甘草汤方桂枝四两(去皮,味辛热)甘草二两(炙,味甘平)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茯苓半斤(味甘平)甘草二两(炙,味甘平)大枣十五枚(掰,味甘平)桂枝四两(去皮)右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三服。作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发汗后,腹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厚朴半斤(去皮,炙,味苦温)生姜半斤(切,味辛温)半夏半斤(洗,味辛平)人参一两(味温)甘草二两(炙,味甘平)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三服。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气上冲,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茯苓四两(味甘平)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白术二两(昧苦甘温)甘草二两(炙,味甘平)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芍药三两(味酸,微寒)甘草三两(炙,味甘平)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味辛热)以上三味,以水伍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服。(疑非仲景意)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茯苓六两(味甘平)人参一两(味甘温)甘草二两(炙,味甘平)干姜一两半(味辛热)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味辛热)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三服。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猪苓十八铢(去皮,味甘平)泽泻一两六铢半(味酸咸)茯苓十八铢(味甘平)桂半两(去皮,味辛热)白术十八铢(味甘平)右五味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匕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甘草汤方茯苓二两(味甘平)桂枝二两(去皮,味辛热)生姜三两(切,味辛温)甘草一两(炙,味甘平)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中风发热,六七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