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从生活中和朋友那里所得到的要比我能给予的多得多,这就是我的命运。同理查德、伊丽莎白、纳尔迪尼太太和木匠相处时都是如此。如今我要经历的,是在成的年岁,在对自己有了充分估价的情况下,将成为一个不幸的驼背人的瞠目结舌、不尽的小学生。假如有朝一当真到了这样的地步,我早已着手的作品便完成了,可以卷了,至于书中有益的内容,很少不是我从博比那里学来的。如今,一个对我来说是美好而喜悦的时期开始了。它的内容之丰富,将使我一生享用不尽。我有幸能清楚而深入地观察一个人的了不起的心灵,疾病、孤独、贫困、待都只象轻飘飘的浮云在这心灵之下一掠而过。
我们用以糟蹋和败坏自己美好而短暂的生活的一切小小的恶习,狂怒、焦躁、猜疑、谎言,使我们变丑的一切令人恶心的龌龊的浓疮,在这个长期忍受深重苦难磨炼的人身上已经除了。他既非智者也非天使,但他是一个富有理解力和献身神的人,由于巨大的痛苦和匮乏,他学会了毫不羞愧地自软弱,并听从上帝的安排。
有一次我问他,他的身体完全无力,时时作痛,却始终能忍受,他究竟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这很简单,”他亲切地笑着说“在我同疾病之间同样进行着一场永久的战争。我时而打赢这一仗,时而打输另一仗,我们就这样继续较量下去,有时我们双方也歇手,签订停战协定,互相注视着对方,拭目以待,直到有一方又放肆起来,于是又重开战局。”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有判断力,是个优秀的观察家。在这方面,博比也成了我所钦佩的教师。他对自然,尤其对动物兴趣极大,我便经常带他去动物园。我们在那里度过十分美好的时光。没过多少子,博比就悉了每一头动物,又由于我们总带着面包和糖,有些动物也认识了我们,还结下了种种友谊。我们特别喜貘,它的优点是清洁,这种特点是与它同属的其余动物所不具备的。除此而外,我们觉得它自命不凡,缺少灵,不友好,不知足,极其贪食。其他动物,尤其是象、鹿、羚羊,甚而至于野的北美水牛,在得到了糖以后,总要表示某种谢,或者信任地望着我们,或者心甘情愿地任我摩抚。貘则毫无表示。我们刚来到它的近处,它就迅捷地出现在栅栏旁,慢慢地把从我们手里得到的东西吃个光,当它看到不会再扔东西给它时,便不声不响地退回去。我们认为这标志着它的高傲和格坚强,它既不乞讨准备给它的东西,得到后也不谢,而是当作一种理所当然的贡品,以一种对待下属的和气态度接受下来。我们因此把它叫作税吏。博比自己不能喂食,因此我们之间有时也会发生争执,究竟给够了貘呢,还是应该再给它一小块。我们考虑时非常实事求是,还仔细审核,仿佛是在决定国策。有一次,我们已经从貘的笼子前走过去了,可是博比却认为应当再给它一块糖。于是我们便回去。但是已经回到草窝里去的貘傲慢地对我们眨巴着眼睛,不再到栅栏边来。
“请您千万原谅,税吏先生!”博比冲着它嚷道“不过我相信,我们少给了一块糖。”我们接着到大象那里去,它早就等待着了,拖着脚步,摇摇摆摆地走来走去,把它的热乎乎的、一一动的长鼻子向我们伸过来。博比可以自己喂它,并且怀着孩子般的喜悦看着大象把柔软的长鼻子朝他弯下来,从他摊开的手里取走面包,两只快活的小眼睛机灵而友善地瞟着我们。
我同一个管理员商量好,如果我没有时间陪博比,也允许他乘着轮椅呆在动物园里,这样,当我不在的子里他也可以晒太,观看动物。他看到雄狮子如何彬彬有礼地对待它的夫人时尤为动。母狮刚一躺下,雄狮就不停地顺着一条路线走来走去,既不碰它,也不打扰它,更不从它身上跨过去。他多半在水獭池畔娱乐消遣。他不知疲倦地观察这种好动的动物灵巧的游泳和体技巧,看得津津有味,心花怒放,而他自己则不能动弹地呆在椅子里,每动一下脑袋或胳膊都十分费劲。有一天,我给博比讲我那两次恋,这是那年秋天最美好的子之一。我们两人已经亲密无间,这两次既不愉快又不光彩的经历我自然也不能再对他保密了。他诚恳而认真地听着,什么也没说。后来他对我讲,他想见一面伊丽莎白,那片白云,并请求我,假如哪天在街上和她邂逅时,我一定得想起这件事。
我们没有遇见她。天气又渐渐凉了,我便去找伊丽莎白,请她让那个可怜的驼背高兴这一回。她乐于助人,一口答应,让我到约定的子去接她,陪她去动物园,博比则坐着轮椅在那里等待。当这位衣着讲究、美丽文雅的太太向这个残废人伸过手去,微微朝他弯下身子时,当可怜的博比喜笑颜开,睁开善良的大眼睛,地、几乎是温柔多情地望着她时,我简直无从断定,在这一瞬间,这两个人之中究竟谁更美,更贴近我的心。这位太太讲了几句亲切友好的话,那位残废人炯炯的目光片刻也不离开她,我站在一旁,看到我最心的、被生活用鸿沟隔开的这两个人手拉手的这一瞬间,到惊异不已。那天下午,伊丽莎白是博比的唯一主题,他赞美她的美,她的高雅,她的善良,她的衣裙、黄手套、绿皮鞋,她的步态和目光,她的声音,她的美丽的帽子,我则相反,看到恋人向我的知心朋友布施,到痛苦而可笑。
在这一段子里,博比读了《绿衣亨利》和《尔德维拉的人们》①,并且悉了这些书里的世界;这样,我们就靠《施莫勒的潘克拉茨》、《阿尔贝图斯·茨维汉》和《三个正直的制梳匠》而得到了共同的挚友。我一度考虑该不该给他读点康拉德·费迪南德·迈耶尔②的书,但把握不定,因为我觉得,迈耶尔的语言过分简练,这种拉丁式的言简意赅博比是不会欣赏的,另外,我也生怕让这宁静中有快的眼睛看到历史的深渊。我于是打消此念,给他讲了圣方济格的事迹,让他读默里克③的短篇小说。他对我说,如果不是经常在水獭池边全神贯注地观赏种种如寓言里所描写的水中奇景的话,那末,默里克的关于美丽的劳的故事一多半他不能欣赏,对这番话我到很新奇——①《尔德维拉的人们》也是凯勒所作,中篇小说集,1856年初版,1874年增订版,共十篇(包括下文所述三篇)。
②康·费·迈耶尔(1825—1898),瑞士作家,以历史小说见长。
③埃杜阿尔德·默里克(1804—1875),德国作家。
我们如何渐渐地进入以“你”相称的兄弟般的关系,这个过程颇为有趣。我没有提出过,他更是无从接受,但是,我们越来越频繁地用“你”来称呼,完全出于自然。有一天,我们偶然察觉了。不哈哈大笑,于是就一直这样称呼下去了。
初冬来临,我们不能再外出,我又在博比姐夫的起居室里一呆便是一个晚上。我这时才发现,新友谊的获得可不是完全没有牺牲的。木匠一直愁眉苦脸,冷冰冰地理不理。久而久之,不仅博比这个无用而累赘的寄食者,甚至我同博比的关系都使他到讨厌。结果出现了这样的局面,我整个晚上愉快地同那个瘫痪病人说说笑笑,这位屋主人却气鼓鼓地坐在一旁读报。他同自己的子也意见不一了,她往常是百依百顺的,这一回也坚持己见,不答应把博比安置到别处去。我几次想劝他心平气和一些,或者向他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可是无从谈起。他甚至变得刻薄了,讥诮我同这个废人的友谊,这使博比子过得很不愉快。我每天同病人一起呆很长时间,但是房间本来就狭窄,我们两个自然非常碍事,不过我还始终希望木匠会和我们亲近,会慢慢地这个病人。最后,我落得个左右为难,任何事情,做也不成,不做也不成,不是得罪了木匠,便是侮慢了博比。我一向反对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匆忙做出决定,在苏黎世的时候,理查德就已经把我叫作犹豫者彼得,于是我一连几个星期地观望着,老是担心会失去其中一个或者他们两个的友谊,苦恼得很。这种莫名其妙的关系越来越令人不快,我又常去酒店解闷。一天晚上,这种讨厌的情况又惹得我非常生气,我就到一家卖沃州酒的小酒店里,灌了好几升来冲刷恶劣的心情。我好不容易撑着身子走回家去,这是两年以来的头一回。翌,如同以往狂饮后一样,我神清气,便鼓足勇气去木匠家,决心最终结束这出喜剧、我向他建议,他可以把博比给我来照管;他听了并无反的表示,考虑了几天以后也当真同意了。
我紧接着带着我可怜的驼背迁进新租的寓所。我觉得自己仿佛结了婚,结束了习以为常的单身汉生活,两个人有条有理地过起子来了。尽管一开始在经济开销上有过几次失败的试验,但还能行。请了一个女佣人天天来打扫、收拾、洗刷。饭食让人送到家来。不久,我们两人一起生活得十分温暖而舒适。我不得不放弃无忧无虑的或近或远的徒步旅行了,当时这并没有使我到有什么可怕。在工作的时候,我觉得有这位朋友静静地呆在身边,甚至使我安心,给我以促进。侍候病人,尤其是给他穿衣衣,我可从未做过,起初并不怎么乐意、但是,我的朋友是那么有耐,又那么不尽,使我到羞愧,便尽力心服侍他。
我很少再去那位教授家,但常去拜访伊丽莎,不管怎么说,她的家始终对我具有引力。我坐在那里,饮茶或者喝上一杯酒,瞧她如何扮演女主人的角,有时也会突然冒出种种多愁善的情绪,虽说我一直用嘲笑的态度来对付自己心中一切可能产生的维特式的情。不过。这种软弱无力的、少年人在情上的自私心最终被我击退了。我和她之间真正的关系,大概是一种微妙的、秘而不宜的战争状态,我们见了面很少不不伤和气地斗嘴的。这个聪明的女人,思想捷,又不了女的脾气,有点放纵了自己的才思,遇上我这样的子。既慕别人又待人暴,倒也还合得来。从本上说,我们两个都十分尊重对方,所以,在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反倒可以烈地争吵。我尤滑稽可笑的是在她面前为独身生活辩护,而不久以前,我还一心想同她结为终生伴侣。我甚至敢拿她丈夫来打趣她。她丈夫是个有为的青年,为有这样一个有才华的子而自豪。
旧的情之火暗暗地在我心中继续燃烧。但已下再是先前那种要噬一切的熊熊烈焰,而是安全持久的余烬,它使心灵保持青,有时在严冬的夜晚还能让无望的老单身汉温暖他的手指。自从博比和我的关系变得亲密无间,并使我真正懂得了一个人恒久地真诚地为人所时的心情以来,我可以毫无危险地让我的情作为青的一段时光,作为一篇诗章在我心中永葆其活力。
此外,伊丽莎白时时讲些真正女人气的尖酸刻毒的话,这也使我的情渐渐冷下来,并由衷地为自己的独身生活到高兴。
自从可怜的博比同我一起居住以来,我连伊丽莎白家也越来越懒得去了。我同博比一起读书,翻看旅行照片集和记,玩多米诺骨牌,为了开心,还养了一只卷狗,凭窗观看冬季的降临,天天要谈好几次,有时严肃有时玩笑。这位病人已经形成了一种明智的世界观,他带着善意的幽默实事求是地观察生活,使我每天都有所学和有所获。大雪纷飞,寒冬在窗外展现出它那洁净的美,我们怀着孩子般的快活心情,围炉而坐,陶然忘怀于这种小家陋室的离群生活之中。认识人的本领,我长年以来无处寻觅,这时却信手拈来。博比这位宁静而锐的观察者,心中深藏着无数他早年生活环境的图画,只要他讲开了头,便能叙述得栩栩如生。这个残废人一生中认识的人不超过三、四十个,也从未在生活地洪里沉浮过,尽管如此,他比我更了解生活,因为他已经有了一种习惯。哪怕是最细微、最不足道的,他也要去观察,并在每个人身上找到经历、乐和知识的泉源。
我们最喜的娱乐,一如既往,是兴致地谈论动物界。动物园我们眼下去不了,便虚构关于那些动物的种种故事和寓言。这多半不是由我们来叙述,而是以对话的形式即兴表演出来的。例如两只鹦鹉谈情说,北美水牛家族间的冲突,野猪的晚间叙谈。
“您好吗,貂先生?”
“多谢,狐狸先生,还凑合。我被捕获后,失去了我的,这您是知道的。她叫刷尾巴,我已经不胜荣幸地告诉过您了。一颗明珠,我向您担保,…”
“算了吧,这老掉牙的事情就别再提了,邻居先生,我要是没有记错的话,这颗明珠您已经给我讲过多次了。真是天晓得,相毕竟只有一次,所以还念念不忘这点乐趣。”
“听我说,狐狸先生,您要是见过我的,您就会更理解我的。”
“当然,当然。她名叫刷尾巴,对吗?多美的名字,可以用来摩抚罗!不过,我本来想说什么来着?哦,您一定也注意到了,那些讨厌的麻雀又越闹越了。我有那么一条妙计。”
“对付麻雀?”
“不错,对付麻雀。您听着,我的主意是这样的:咱们放一点面包在栅栏前,自己躺在地上,静等那些小子们下来。咱们要是连一只也抓不到,那真是活见鬼了。您看怎么样?”
“妙极了,邻居先生。”
“那就劳您驾,放点面包在那儿。…对,好!您不妨把面包再往右边挪一点,这样对咱俩都有利。可惜眼下我什么食物都没有了。行了,就这样。注意啦,咱们现在躺下来,闭上眼睛…嘘,一只麻雀飞来了!”(停顿。)“咦,狐狸先生,怎么一只还没来?”
“您真是没耐!您好象头一回打猎似的!一个猎手必须会等待。等待再等待。好,再来一次!”
“咦,面包哪儿去了?”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