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派哲学家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他在埃及旅游时,必定看过尼罗河三角洲上的洪水退去后,陆地上的作物立刻开始生长的现象。他可能也注意到凡是刚下雨的地方一定会出现青蛙与虫子。
更可能的是,泰利斯想到了水结成冰或化为蒸气后又变回水的现象。
此外,据说泰利斯曾宣称:“万物中皆有神在”此话含义为何,我们同样只能猜测。也许他在看到花朵、作物、昆虫乃至蟑螂全都来自黑的泥土后,他便想象泥土中必定充了许多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菌”但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他所谓的“神”并非指荷马神话中的天神。
我们所知的第二个哲学家是安纳克西曼德(anaximander)。
他也住在米雷特斯。他认为我们的世界只是他所谓的“无限定者”(注:世界由无限定者元素所构成)中无数个生生灭灭的世界之一。
要解释他所谓“无限”的意思并不容易,但很明显的他并不像泰利斯一样认为世界是由一种物质造成的。
也许他的意思是形成万物的物质不一定不是这些已经被创造出来的事物。因此这种基本物质不可能是像水这样平常的东西,而是某种无以名之的物质。
第三位来自米雷特斯的哲学家是安那西梅尼斯(anaximenes,约公元前57o年~公元前526年)。他认为万物之源必定是“空气”或“气体”毫无疑问,安那西梅尼斯必定知泰利斯有关水的理论。然而水从何来?安那西梅尼斯认为水是空气凝结后形成的。我们也可看到下雨时,水是从空气中挤出来的。安那西梅尼斯认为当水再进一步受到挤时,就会变成泥土。他可能曾经注意到冰雪融解时,会有泥土、沙石出现。他并认为火是比较纯的空气。
因此他主张空气是泥土、水、火的源头。
这与“水是万物生长之源”的理论相去不远。也许安那西梅尼斯认为泥土、空气与火都是创造生命的必要条件,但“空气”或“气体”才是万物之源。因此,他和泰利斯一样,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必定是由一种基本物质造成的。
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这三位米雷特斯的哲学家都相信,宇宙间有一种基本物质是所有事物的源头。
然而一种物质又如何会突然变成另外一种东西?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称为“变化的问题”约莫从公元前5oo年开始,位于意大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地伊利亚(elea)有一群哲学家也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是帕梅尼德斯(parmenites,约公元前54o~公元前48o年)。
帕梅尼德斯认为现有的万物是一直都存在的。这个观念对希腊人并不陌生,他们多少认为世上的万物是亘古长存的。在帕梅尼德斯的想法中,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而已经存在的事物中也不会消失于无形。
不过,帕梅尼德斯的思想比其他大多数人更加深入。他认为世上本没有真正的变化,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变成另外一种事物。
当然,帕梅尼德斯也体认到大自然恒常变迁的事实。透过官,他察觉到事物的确会发生变化,不过他无法将这个现象与他的理智思考画上等号。当他不得不在依赖官和依赖理智之间做一个选择时,他选择了理智。
你听过“眼见为信”这句话。不过帕梅尼德斯甚至在亲眼见到后仍不相信。他认为我们的官使我们对世界有不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与我们的理智不符。身为一个哲学家,他认为他的使命就是要揭穿各种形式的“官幻象”这里坚决相信人的理智的态度被称为理主义。所谓理主义者就是百分之百相信人类的理智是世间所有知识泉源的人。
所有事物都是动的帕梅尼德斯的时代另有一位哲学家叫做赫拉克里特斯(heraclitus,约公元前54o~公元前48o)。当时他从以弗所(ephesus)来到小亚细亚。他认为恒常变化(或动)事实上正是大自然的最基本特征。我们也许可以说,赫拉克里特斯对于自己眼见的事物要比帕梅尼德斯更有信心。
赫拉克里特斯说:“所有事物都是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停变化、移动,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条河中涉水两次”当我第二次涉水时,无论是我还是河都已经与从前不同了。
赫拉克里特斯指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从未生病,就不会知道健康的滋味。如果我们从未尝过饥饿的痛苦,我们在足时就不会到愉悦。如果世上从未有过战争,我们就不会珍惜和平。如果没有冬天,天也不会来临。
赫拉克里特斯相信,在事物的秩序中,好与坏、善与恶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好坏善恶两极之间没有不停的互作用,则世界将不再存在。
他说:“神是白天也是黑夜,是冬天也是夏天,是战争也是和平,是饥饿也是足。”这里他提到的“神”所指的显然不是神话中的神。对于赫拉克里特斯而言,神是涵盖整个世界的事物。的确,在大自然不停的变化与对比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见神的存在。
赫拉克里特斯经常用logos(意为“理”)这个希腊字来替代“神”一词。他相信,人类虽然思想不见得永远一致,理也不一定同样发达,但世上一定有一种“普遍的理”指导大自然所发生的每一件事。
“普遍的理”或“普遍法则”是所有人都具备,而且以之做为行事准则的。不过,赫拉克里特斯认为,大多数人还是依照个人的理来生活。总而言之,他瞧不起其他的人。他说;“大多数人的意见就像儿戏一般。”所以,赫拉克里特斯在大自然不断地变迁与对比的现象中看出了一个“一致”他认为这就是万物之源,他称之为“上帝”或“理”四种基本元素从某方面来看,帕梅尼德斯和赫拉克里特斯两人的看法正好相反。帕梅尼德斯从理的角度认为没有一件事物会改变。赫拉克里特斯则从官认知的观点认为大自然不断在改变。究竟谁对谁错?我们应该听从理还是依循官?帕梅尼德斯和赫拉克里特斯各自主张两点。
帕梅尼德斯说:1.没有任何事物会改变。
2.因此我们的官认知是不可靠的。
赫拉克里特斯则说:1.万物都会改变(“一切事物都是动的”)2.我们的官认知是可靠的。
两人的意见可说是南辕北辙。但究竟谁是谁非?这样各执一词、相持不下的局面最后由西西里的哲学家恩培窦可里斯(empe—docles)解决了。
他认为他们两人各有一点是对的,也各有一点是错的。
他指出,他们两人之所以有这个本的差异是因为他们都认定世间只有一种元素存在。他说,果真如此,则由理引导的事物与“眼睛可见到的”事物之间将永远有无法跨越的鸿沟。
他说,水显然不会变成鱼或蝴蝶。事实上,水永远不会改变。纯粹的水将一直都是纯粹的水。帕梅尼德斯主张“没有任何事物会改变”并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