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战势不过奇正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漆万脑袋一片麻木。∑,只有到了真正的战场上,才知道这儿真是什么声音都有,惨叫,哭爹喊娘,兵刃摩擦,盾橹相撞…
“噗噗噗噗”这是箭矢入皮甲的声音,力小的只能破其一扎,力大的则能透入皮中,钻心的疼。
漆万也挨了几下,但他顾不了那么多了,在对方出现巨大的缺口后,卒长穆夏便大喝一声抢先飞奔过去,漆万等人便只知道闷头跟着卒长冲!
他听卒长说过,旅帅对戈矛手们的定义是“战场路机”虽然从没听过这个词,但大致的含义无非是结成密集的横阵推攮和前进。
而剑盾手的定位,则是刺穿对方薄弱部位的剑,他们形成了密集的纵队,五列十排,前排死了后排顶上,他们在战场上存在的意义,就是与敌人短兵相接,集中兵力突破一点!
大纵深的剑盾手们像是划开油膏的滚烫锋刃,很轻易地便破开了薄薄的两列齐人甲士,冲进了阵列中央,将濒临崩溃的齐人徒卒序列搅翻了天。
和训练时一样,剑盾手们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各自为战,没有戈矛手对整齐划一那么高的要求。漆万虽然头脑发麻,动作也没受影响。他灵巧地闪躲到一个高大的持矛敌人臂下,然后屈身蹲伏,举起盾牌撞击他的腿部,随后将剑斜向上刺出,刺入敌人的腹股沟,刺穿肋部,或是刺穿部直达要害。
杀戮在进行。如果剑盾手发现某些敌人将自己身体的这些部位都保护起来了,他们就会像训练时一样。砍断敌人膝盖或脚踝部位的筋腱,将他们掀翻在地。然后吼叫着刺穿他们的盾牌。使敌人发出像野兽临死前嘶鸣一样的凄厉惨叫。
战线的两翼在剑盾手冲入后陷入了混战,至于中央位置,情况则有所不同。
在加强了两翼后,赵无恤和面前的四排二十五列戈矛手面对的,是人数多达五倍,阵型也更为严整的齐人,而且还有十辆战车率先奔驰而来,想要惊吓冲散他们!
在乌亚旅下达集中兵力攻击敌人中央的命令后,廪丘邑司马领命而去。亲自蹬车驰骋,十辆笨重的战车轱辘飞转,开始朝敌方薄弱的中央奔去!
然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在注意到战车开动后,武卒中央矛手却渐渐放慢了脚步,在双方距离四十步时猛地停了下来,只剩下左翼右翼在继续深入。
战车上的邑司马以为是对方怕了,大喜之下更是挥鞭加速冲锋。
但位于后方,能够纵观全局的乌亚旅却惊惧不已。这是有意为之还是左右指挥不灵,他们要做什么?
“二三子,架矛!”乌亚旅还来不及想,却听对面那位披甲戴胄的主帅大喊了一声。随后戈矛手后排补上了因为中箭死伤而造成的两三个空隙。他们单膝跪在地上,左腿前伸,盾牌靠在肩头。手中的长矛重重在地上、矛尖向前斜指,左翼和中央的阵线就像是耸立起了一道防护的荆棘篱笆。
十辆戎车卷起烟尘冲到了矛阵跟前。飞奔的驷马看着那锋利的矛尖目光惊恐,本能地刹住脚步停了下来。因为惯。一名御者和一名戎左惨叫着被猛地甩了出去,两人直接到了斜朝上的矛上,透穿了身体,死相凄惨。
马儿不愿意走,任由鞭子打也不再挪动,十辆戎车就这么尴尬地停在了两军之中,进退维谷。
中央的齐人阵列不得不绕过挡道的十辆戎车,他们原本整齐的队形也散了。
待他们冲到武卒跟前时,对方已经收回了架矛,摆出了和左翼右翼戈矛手一样的密集阵型:武卒们紧紧靠在一起,盾牌紧紧贴着盾牌,高高举起保护身后旅帅所在的战车,箭矢钉在上面发出了咚咚的响声,也无法使他们挪动半步。
这不动如山的架势挡住了齐人甲士的第一次冲击,盾牌和盾牌撞到了一起,戈矛分别刺入对方阵中。阵线上开始粘稠的血浆被搅动,不断有人倒下,武卒不断减员,却奇迹般地没有崩溃,只因为他们的旅帅,他们的君子依然站在后方!
但五百人碾面前这点武卒只是时间问题,或许会付出些伤亡,但最终的胜利是属于齐人的。
“快冲杀过去!”乌亚旅喜出望外,不过他一偏头时,却发觉到了己方左右两翼正在溃散。两翼各有五百人,面对人数少一倍的敌人败的如此之快,实在是让人不可思议。
站在甄邑城垣上的众人能纵观整个战场,他们看清了整个过程:排成两列的持大盾甲士遭到三次弩矢齐,又承受了纵深5列的戈矛方阵推攮,接着是纵深10列的剑盾手高速攻击,已经彻底被摧垮了。
在齐人甲士的后面是既无甲胄也无盾牌的徒卒和弓箭手,在剑盾手冲入后被搅得一团混,加上弩兵包抄移动,一边分批着弩矢,右翼的轻骑兵菱形阵从他们身后横扫而过。
在四面夹击下,齐人的队列被彻底打了,毫不出人意料,齐人的左翼率先崩溃,前方的倒地而死,后面的几百人则炸了窝。右翼紧随其后,他们没命地朝来路逃窜,连带着对方统帅,廪丘大夫乌亚旅也被迫驱赶着戎车撤离,旗帜倒了都来不及扶。
“败了,败了!”所有齐人都在绝望地呼喊。
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是计划好的还是自然发生的,墙垣上的众人并不清楚,只见两翼的武卒放弃了对敌军的追击,而是斜斜开始转向,同时从侧方夹击正在猛攻武卒薄弱中央位置的齐人侧翼和后部。
当武卒两翼合而为一后,战斗也接近了尾声,赵无恤在田贲持盾保护下。毫发无伤地看着数百齐人在团团近的各武器包围下跪地投降。
武卒赢了,他们获得了这场“甄之战”的最终胜利。
从双方遥遥相遇开始。战斗持续了仅仅两刻就宣告结束。
追击由剑盾手和轻骑士进行,一百人撵着七八百人跑。带着齐人溃卒逃窜的乌亚旅觉窝囊不已,却早已没了收拢残军调头反击的胆气。
他心中突然很好奇,对面那个比自己年轻了许多的年轻旅帅,是如何训练出这么一支强兵的,简直是司马穰苴再世!
而齐人中央剩下的四百余人则统统做了俘虏,被戈矛手和弩兵押送下站到了甄邑墙垣之外,列队等待赵无恤的检视。
这也是给甄邑里首鼠两端的卫国人一个威慑。
甄邑内部在张孟谈带兵威慑下无任何异动,目睹了整场战役的甄氏全族族长、长老吓得面苍白,那数里外的血腥味被风一吹飘到了这里。使得他们不少人呕了一地的朝食。
当赵无恤扶着车栏,拖着齐人丢弃的旗帜重新进入甄邑中时,甄仲勋和邑内的氏族、商贾、卫吏统统在门边匍匐在地!膝行向无恤祝贺。
“旅帅击溃齐寇侵犯,保我城邑宗族平安,全邑国人在此谢过!”和数前无法让人心服口服的投机者形象不同,赵无恤今天真正地征服了这座城邑!
张孟谈也带着众人接归来的赵无恤,在汇报了邑内情形后,对作战不太懂的成抟问出了这样的问题:“齐人众多,而我众少;齐人多久战老卒。而我多招募新兵;齐人处于盟邦地域之上,而我在敌国境内,民众不亲不附,如履薄冰。虽然料敌于先。但临战时优势并不大,子泰缘何能轻松击溃了三倍之敌?”方才,赵无恤面对五倍于己的齐人中军近。任由箭矢撞到了他的青铜胄上发出叮叮声响而半步不退,但现如今回想起来还是出了一身冷汗。
任何战争都是在用命赌博。如今听到成抟这么问,他心里想到的原因很多。
在中原。中行穆子和魏献子,还有司马穰苴几乎同时发明了步兵密集方阵,使战斗成为集体的战斗,南方的孙武更是将这种方式发挥到了时代的极致。
被团结在一起的步兵不再是散与无序的个体,而是相互配合与支持的集体作战。这样的方阵在大原之战、柏举之战中体现了价值。同样数量,甚至是处于劣势的晋军、吴军,在密集方阵的组织下被证明了比起散漫战斗的戎族和楚军能发挥更大的力量。
这种扼杀士兵们的个,而强调协调作战的改革是军事上的一大进步,同等人数下的短兵相接,秩序井然的密集方阵必然战胜散而斗的兵卒。
赵无恤十天前在城濮古战场上回望,登时灵机一动,将先轸的战术学了来。他把原本均分的左中右三阵,变成削弱中央,加强两翼尤其是右翼方阵,从而力求以中央引敌方主力,而两翼完成率先突破,从而一举击败敌人!
说到底,今天的这场仗,他们胜于战术的运用,也就是时人所谓的“战势”湍急的水所以能漂动大石,是因为使它产生巨大冲击力的势能;猛禽搏击雀鸟,一举可致对手于死地,是因为它掌握了最有利于爆发冲击力的时空位置,节奏迅猛。
正是因为在战争中使用了战术,战争才成为了一门艺术,从而使军队人数多寡,装备强弱不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条件。战争的胜负将由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同时来决定。
作为一个新鲜出炉的指挥官,赵无恤的这些想法也是在经历实战后才清晰起来的,还有待总结才能说个明白。所以,他回答成抟的话就有点简单:“此战胜于战势,说到底,不过是以正合,以奇胜罢了。”
…
遥远的南方,姑苏城外的演武场,彪悍的吴国方阵正在屋外演练战阵之道,他们吼声震天,剑盾敲击得砰砰直响。
邻水的干栏式建筑内,一位中等身材,相貌平平的中年人正坐于上首,他头戴鹖冠,身穿布葛衣,双臂健壮,两只铁掌上是老茧,看得出是位长期舞剑开弓的老卒。
这位其貌不扬的“老军吏”此时却在给面前跪地而坐的吴人子弟们上课,他目光犀利,上留了犄角形八字胡,嘴微薄,口中说着带齐地口音的吴语。
“今吾等讲战势,战势不过奇正,以正合,以奇胜,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太子,你可懂了?”位于下席前排的,是一位留了吴人典型短发的俊朗青年,他眼睛里是野和骄傲,鼻梁拔,上留了矢状胡须,身穿漆成黑的犀皮短甲。在朝那统帅重重地拱手一拜时,青年出了臂膀上青黑的蟠龙纹身。
“孙子所言,夫差知晓!”
…
ps:关于吴人越人形象,和中原人有所不同夫翦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大吴之国也。
--《史记。赵世家》吴王(夫差)曰:“我文身,不足责礼。”--《史记。鲁周公世家》人寻约,吴发短--《左传。哀公十一年》(未完待续。。)ps:谢书友小岛001,九天炎羽,d闲云野鹤f的打赏!谢诸位的月票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月票,明天后天都是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