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列强干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之后,李鸿章一面在辽东组织抵抗,一面积极与本议和。
虽然本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但是国力有限,而且战争产生的巨大消耗已经使本国内经济严重倒退,甚至连食品供应都极为紧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本首相伊藤博文决定见好就收,不然等到列强出面干预,本连到手的胜利果实都得不到,于二月二答应了大清提出的和谈要求。
此时,本已稳胜券,提出让李鸿章为全权代表,必须以割地、赔款为进行和谈的前提条件,否则无须派代表赴。
大清有选择的余地吗?
三月,李鸿章以全权大臣,与美国前国务卿科士达一同前往本马关。
虽然此时北洋舰队已全军覆没,但是辽东战火并没熄灭,李鸿章提出在进行议和之前先行停战。因为担心列强出面干预,且李鸿章在二十四遭本人行刺,所以本当局不得不做出让步,在三十签订了休战条约,规定休战期为二十一天,休战范围限于奉天、直隶与山东各地。
此时,军已经趁机南下,占领了澎湖列岛,把手伸向台湾,目的昭然若揭。
谈判进行得极为艰难。
“弱国无外”这句话的含义,在这场谈判中体现得极为明确。
四月底,在拿到大清政府电令之后,李鸿章代表大清政府与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极为有名的《马关条约》。
这一天是四月二十一,而非冯承乾知道的四月十七。
历史出现了偏差,但是偏差并不大。
《马关条约》主要有六款:一、大清承认朝鲜为完全独立的国家,承认本对朝鲜的实际控制;二、大清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附属各岛、澎湖列岛割让给本;三、大清赔偿本军费白银三亿两;四、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与南昌五地为通商口岸,本派遣领事官,本船只在以上口岸有自由通航权;五、本臣民在通商口岸有外赦免权,进出口货物享受贸易最惠待遇;六、本军队暂时占领威海卫,由大清政府每年支付占领费白银五十万两,在清占领费之后本才撤出占领军。
此外,还附有“另约”与“议订专条”等数款。
消息一经传出,不但大清国内一片哗然,有志之士群起反对,连一直冷眼旁观的列强也坐不住了。
本从大庆掠夺的好处,超过了之前列强所得好处的总和。
要知道,五十多年前,英国在《南京条约》中要求获得的赔款才二千一百万银元,割地也仅香港。
当时,唯一没有到震惊的,恐怕只有冯承乾。
这份《马关条约》与他记得的只有一点差别,即本把赔款提高到了三亿两白银,这也在冯承乾的预料之中,因为本在这场战争中的损失非常大,所以本当局会在赔款上狮子大开口。
到此,终于轮到冯承乾登场了。
四月二十五,冯承乾见到了专程来访的俄国驻大清公使。
即便俄国公使没有来,冯承乾也知道,俄国绝对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辽东半岛落入本手中,因为辽东半岛是大清东北地区的一部分,而俄国一直在谋求霸占东北地区,哪能容本染指。
俄国公使把话说得很明白,法国已经答应出面干预。
冯承乾没有立即表态,只是暗示俄国公使,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大清有很大的利益,不会容忍本过分嚣张。
拖了两天,冯承乾才正式照会俄国公使,德意志第二帝国愿意出面干预。
只是,俄国并没急于采取行动,而是在设法拉拢英国与美国,想借此增强干预力量,让本知难而退。
有必要让英国与美国加入进来吗?
英国与本的关系还算不错,贸易往来非常密切,即便在大清有很大的利益,也不大可能出面干预。
至于美国,更不会积极出头。
四月二十九,在英国表示不会干预远东事务,美国也表示保持中立之后,俄国首先采取行动,照会本,让本把割让辽东半岛的条款删除,不然俄国将出兵辽东,协助大清守卫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