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战争继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全文字无广告第一百零七章战争继续十月十五,中国外长周仁康通过驻美大使,向美国国务卿递
了一份外
信函,提出由美国出面,在中
间进行调解。
在这份措词极为谨慎的外信函中,周仁康没有提到“停战”两个字。
说白了,打到这个地步,中国与本已经不存在停战的可能
,只有某一方投降,战争才会结束。
显然,投降的肯定不会是中国。
这一天,中国的各大报纸与电台都做了相关宣传,即中**队已经在反击本侵略的战争中取得了决定
的胜利,为中
之间的长久和平打下了坚实基础,如果
本肯投降,战争就会立即结束。
一天之后,绝大部分中立国的新闻媒体也做了相关报道。
因为美国还没有参战,依然保持中立,所以没有对国内新闻媒体进行管制,美国的报纸与电台也做了相关报道。
中国主动向本伸出橄榄枝,绝对不是小事。
十六夜间,德意志第二帝国驻华大使就紧急会见了周仁康,向中国外长提出质疑,甚至提到了中德关系。
说白了,如果中国打算单方面与本媾和,那么中德关系肯定会出现裂痕。
在会晤中,帝国大使甚至暗示周仁康,如果中国打算单独与本媾和,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将考虑与英国媾和。
可以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举动很难让人理解。
要知道,本只是中国的敌人,暂时还没有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构成威胁,而且
本投降之后,中国才会按照承诺向红俄宣战,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有益无害。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德意志第二帝国最担心的,还是中国与本媾和之后,不会向红俄宣战。
说白了,中国向红俄宣战得到的好处并不明显。
真要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得孤军奋战了。
所幸的是,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在会见帝国大使的时候,周仁康明确无误的提出,中国不会单独与本媾和,即便
本打算投降,也必须接受中国开出的全部条件,因此
本别想在谈判中获得在战场上无法取得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周仁康明确表示,中国不会因为
本战败而与红俄保持和平,依然会按照承诺,在
本投降之后向红俄宣战。为此,周仁康甚至把一份中国陆军的兵力部署文件
给了帝国大使,让帝国大使相信,中国这么做,就是为了尽快向红俄宣战,因为只有
本尽快投降,中国陆军才能把兵力
调出来,如果
本顽抗到底,那么中国还得在
本本土战场还是投入大量兵力,也就不可能在对俄战场上投入多少兵力,甚至不大可能在彻底打败
本之前向红俄宣战。
为了表明立场,刘伯恩随后还给德皇发了一封电报。
当然,冯承乾也没闲在,在随后几天分别跟鲁登道夫与希佩尔发了电报,表示中国绝对不会做任何违背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事情。当时,冯承乾甚至向鲁登道夫提到,如果美国没有在一九四一年上半年参战,中国就会在一九四一年六月底、最迟七月初向红俄宣战,并且在大陆战场上的投入不低于四百万。
这下,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明白了中国向本伸出橄榄枝的意图。
十月二十二,德皇威廉二世公开表示,如果
本肯投降,将为所有人造福,帝国将免除
本所有战争惩罚。
德皇表态,把美国推上了风口尖。
要知道,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都为争取和平表达了诚意,而美国一直把自己塑造成自由与民主的典范国家,如果不做出适当的表示,而是鼓舞本继续打下去,显然会遭到国内外的质疑。
事实上,当时对中停战最为积极的就是美国人。
虽然美国早就宣布中立,但是联邦政府的很多作为都于中立相悖。比如,美国一直在为英国提供粮食、化工原料、石油、钢铁、矿石、铝材等物资,甚至向英国出口了大批用于作战飞机上的发动机。即便对本,美国也非常“慷慨”这让美国民众不得不相信,联邦政府并没打算长期保持中立,而是一直在为参战做准备,或者说一直在偏袒某一方。显然,美国民众不得不担心,在某种情况下,以罗斯福为首的联邦政府会把美国拖入战争,让美国人去为英国与
本卖命。
别忘了,不久之前,美国众议员才发起了针对总统的弹劾案。
虽然弹劾行动随着联合舰队覆灭而不了了之,罗斯福也在“第二次硫黄岛海战”之后公开表示,他从来没有批准向本海军开放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更没有做出任何违背中立的事情。但是对美国民众而言,此时最需要担心的就是美国联邦政府宣布参战,随后国会授予总统战时特权。
要知道,在进入战争状态之后,美国民众就没有什么权力了。
显然,本向中国投降,美国就能避免参战,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也就不需要背上步
踏上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