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无人问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人生在世,谁都难免被寂寞所困,我们也只能不在寂寞中消亡,就在寂寞中爆发。若能够学会走出寂寞,把生活调节得有滋有味,那你一定会是个幸福的人。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是用来形容古代读书人为了考上进士、获得一官半职所付出的辛苦的。不知有多少读书人为了能考上进士,昼夜挑灯苦读,但也只有极少的几个人能够考上并获得官职,从此,他们便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但是,那些落第书生,本不会有人去看他们一眼,当然,更不会有人去关心,为了博取功名,这些人到底付出了多少岁月年华。
尽管如此,那些在科举试考中失败的读书人仍在一如既往地追逐着他们的为学之梦,即使只有一盏孤灯相伴,即使不被理解,甚至遭到嘲笑,他们也依然从来不曾放弃。
清代杰出文学家蒲松龄出身于一个当时正在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以后便屡试不第了。就这样,尽管多次名落孙山,蒲松龄还是不曾放弃,直至71岁时终于成为岁贡生。
他还力排众议,倾尽毕生力完成了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聊斋志异》。蒲松龄是成功的,即使他的科举之路蜿蜒崎岖,但他从未退缩,从未放弃。若不是因为他对文学梦想一如既往的坚持,若不是因为他耐得住创作时那份寂寞的恒心,若不是因为他锲而不舍的神,又怎么会有“鬼狐有格,笑骂成文章”的蒲松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治学要“勤”字当头。面对知识的海洋,只有以“苦”为舟,最终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所谓的“苦”不正是一种寂寞吗?做到一的勤奋很容易,可是,要做到一生的勤奋,确实艰苦卓绝。
疏风细雨里,一灯如豆,照映无眠。曹雪芹先生拥衾以覆,枕畔书简散,随手一本,率而读,或一目十行,或细细品啜,或奋笔疾书,或字斟句酌,真乃“瘦尽灯花又一宵”!如此为学,真可谓人生至境也!如果没有这份耐得住寂寞的毅力,又怎会有这“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的伟大作品!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寂寞意味着转机,意味着重生,意味着希望。不仅治学如此,人生更是亦然。
诸葛亮躬耕于南,等待“伯乐”正是源于他的成竹在和耐得住寂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才终于获得了“三千越甲终吴”的胜利;德国总理默克尔惨败对手,她耐住子,蓄势待发,几年之后,终于来了胜利的垂青。
佛说:“魔由心生。”无论是治学还是人生,只有沉下心来,做到六清静、处变不惊,心如止水——方能大彻大悟,提升人生的品质,从而到达至高无上的境界。
人生悟:耐得住寂寞是人生的一种自我超越,可以利用寂寞做一次短暂的小憩,抖落身的尘埃,把整个心沉浸在轻松悠闲的宁静中去,给自己一份清纯和潇洒,待到暖花开了再作新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