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210第十七章第六节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从冯太太的房中退出来之后,众人见那老太婆正抱着鬼胎坐在院子中晒着太,此时鬼胎确实停住了哭声,静静的卧在老太婆怀里,只是撇向刘萍等人的眼神却充了怨恨。

王长贵对此视而不见,走至老太婆跟前说道:“在你女儿恢复之前,万万不能把孩子抱进她的房中,另外这孩子身上有鬼作怪,今夜我会来设法收了它,只是在那之前,你需要准备一间向空房,落之后婴孩多半还会大哭,你不要理会,只管将其放在房中便可。”老太婆闻言后,虽多有不解,但却不敢违背,只得点头说道:“一切遵照大仙所说去做,只是这孩子若是饿了…”谁知她这话还未说完,便被王长贵打断道:“且莫再喂它吃食了!”老太婆怔怔的点了点头,随后又询问起女儿的病况来。

王长贵说道:“你女儿只需静养,少则半个月,多则两个月便可恢复如常,无需担心,只不过在此期间,朱郎中所开的方子不要间断,要不然以后保不准儿还会水不足。”老太婆一听,急忙说道:“这回可真是太谢你们了,先前老身多有得罪之处…”

“好啦,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刘萍开口打断她道:“接下来你只需按照大仙说的去做,其他事宜就不用多心了。既然我们答应出手相助,就定会有始有终。”听了刘萍的话后,老太婆接连道谢,一边还拿出些钱财相赠,徐云德二话不说,乐呵呵的收了下来。

出了冯家大门,与他们同来的许小六要去朱郎中那里给他报个信,寒暄了几句便当先离去了。事情发展至此,刘萍等人终于是一扫先前的抑,眉宇间也都舒展了不少,徐云德说道:“老道,那鬼胎为何一到太底下就不哭了?”王长贵道:“徐兄弟,此消彼长这般简单的道理你不会不懂吧?”徐云德听出了他的嘲讽之意,撇嘴笑道:“这个其实我早已想到了,只不过向你确认一下而已…”刘萍道:“大仙,我记得你之前曾答应过那女鬼,说是会让她与鬼婴再见上一面的。若今夜你当着她的面收了鬼婴,难道你就不怕她怨念再生,继而又化作厉鬼嘛?”不等王长贵开口,徐云德便抢先说道:“就算她当真又化成厉鬼了,有你那什么安魂曲在,也不足为惧呀。”刘萍笑道:“话虽如此,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到时候若真的像我所说那般,却也徒添麻烦。”王长贵道:“我自由分寸,另外我也并不打算当着她的面收了鬼婴。

徐云德一听,好奇的问道:“那你的意思是先让她们母女见上一面,然后再把女鬼打发走?这不太现实吧,女鬼见了自己的孩子,怎么会再舍得与其分离?”刘萍接过话头说道:“大仙,难不成你是想助那鬼婴轮回投胎?”王长贵摇头道:“鬼婴与寻常的鬼魂大有不同之处,它不属魂魄之列,却有魂魄之态,但即便如此,却也入不得轮回,若想渡它,就只有一个法子!”刘萍和徐云德一听,近乎异口同声的问道:“什么法子?”王长贵说道:“我问你们,投胎之魂灵是在何时方才与胎儿结合的?”徐云德想都不想的说道:“自然是在婴孩出娘胎的那一刻起了。”王长贵点头道:“不错,既然如此,那女鬼生前还未产子,腹中胎儿又哪来的魂魄呢?”刘萍和徐云德一听这话,顿时惊讶起来,刘萍说道:“是呀,之前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死于腹中的胎儿既然还没有魂魄,那鬼婴却又是从何而来呢?之前大仙你说鬼婴虽有魂魄之态却不属魂魄之列,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呀?”虽然刘萍如今已接受了白大仙的万年记忆,但对于这鬼魂之说却认知的不多。

王长贵答道:“对于鬼婴出现的契机,想必你们也都知道,怨念锁身的临产女子魂魄化作厉鬼之后,脑中定会有个极其强烈的念想,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生下腹中胎儿,正所谓人孕胎,魂孕灵,也就是说鬼婴的真身实则是一团具有了灵气,修道者将其通称为灵。但灵的含义却又远不止于此。一时半会儿跟你们也将说不清,你们只需记住,那鬼婴实则是女鬼身上孕育而出的一团成灵气,遵照女鬼脑中的残念,以及首其怨气的影响,从而化作鬼婴降生于世。”徐云德听了这话后,若有所思的说道:“照此看来,那鬼婴岂不就是因女鬼怨念而生,如今女鬼的怨念已经被妹子消除了,可为何那鬼婴还没消失呢?”王长贵无奈的摇了摇头,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对徐云德说道:“徐兄弟我问你,寻常女人怀胎十月产子,是不是也可以说那胎儿是其父母合之后的产物?”徐云德闻言,顿时脸挂起坏笑,说道:“老道,没想你不仅对鬼怪、道术有着极深的见解,对男女之事竟然也是如此的通透呀…”被徐云德这般一说,纵使是王长贵这种心境的人,也不由老脸一红,气的半晌说不出话来。

刘萍见状,急忙开口打圆场道:“徐大哥,你就别开大仙的玩笑了,他之所以研究男女之事,我想也是为了能够更为深入的钻研道术吧…”可这话没说完,便知自己也说走了嘴,急忙止了声,含歉意的看着王长贵。

徐云德则忍不住笑道:“好了好了,咱扯远了,言归正传吧。方才老道所说的意思我明白了,无论是寻常婴孩还是鬼婴,在腹中之时,生死皆又其生母控,但一旦生了下来,是死是活,那便由不得旁人了。”王长贵点头道:“不错,正因如此,所以那女鬼虽然怨气全无,但却对鬼婴并无任何影响。”本书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