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康定元年实在不是一个好年景,眼看这一年就要到底,忽然又从南国传来恶讯:腊月初二,南帝暴毙。关于暴毙的说法也是多种多样,摆在明面上的说法是南帝突生急病,药石无用。可从探子传来的消息,隐讳地指出别有内情。
北国君臣乍闻此讯还来不及做出深思,后续的事件又接踵而来。南帝骤然而崩,没有遗旨,那一夜急召众皇子入,其内中详情外人不得而知。第二,皇二子,四子,七子匆匆离京,太子当夜令军入城,把其余皇室重亲都留在了京都。逃离的三位皇子到了封地后很快就高举义旗,称太子弑君篡位。若在平,这样的传闻不会有人理会,可联想到两个月前曾有太子戏妃的传闻,后来南帝对太子态度冷淡,诸多不。在这的时期,南帝骤崩,太子的处境顿时微妙起来。三位皇子的举动,让南帝的兄弟都开始蠢蠢动。太子初坐帝位,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必须先要平叛。
腊月十四,南国的太平子在一夕之间崩离。
远在千里之外的**很快就影响到北国的朝政——南国二皇子派来了使臣。朝臣对于这位南国皇子的记忆,还停留在猎场刺杀那桩案子上,当时二皇子在重重包围中逃逸出去,让众臣都觉得不可思议。
使臣来到北国,先是秘密叩见皇帝,将猎场之事解释清楚,后来又拜见了欣妃。
大臣们都知道,这位皇子摆出如此的低姿态,目的只能是借兵。
为此,朝中因政见不同分为两派,其中主战呼声最高的就是延平郡王,皇后的亲兄:赵琛。
这些朝政在皇城涌起风lang,但东明寺中却一无所知。冬雪夹着雨水而至,几不见光,簌簌的落了几,院子里,楼阁上都换上玉屑琼衣。初晴的那,子虞披上黑狐裘衣,抛开众人,寻雪而去。
天清气朗,越发显得天地如初开一般颜,朱梁碧瓦都不见了,只见银装素裹,似白玉砌成一片。子虞深深呼,冷冽的气息让她为之一畅,摆连的沉郁。在院子里走了一圈,才发现地方狭小,无处可去,她腹心事,又不愿回去沉着脸面对人的哀戚,想了又想,推开院门走了出去。
北苑种着两株上好的梅花,花期中开得正盛,子虞赏了一会儿花,正出神间,院里传来拨弦的声音,须臾,悉的琵琶声从院内飘出来,曲折动人,婉转如诉。
子虞推门进去,一个妇人坐在梅花树下,怀抱琵琶,正专心弹奏。她面容普通,目光平静,对来人视而不见,灵巧的双手无一丝凝滞。她的举止气度都让子虞到一种悉,很快就判断出:这是一个人。
曲调最后以一阵玉珠落盘结尾。子虞赞道:“真是好曲。”旋即发现自己失言,她是一个哑妇。
谁知妇人颔首,微笑道:“只有失意的人,才能听出曲子的好。”子虞微讶,细细审视她一番,半晌过后,才问道:“你是谁?”
“我是谁无关紧要,”妇人淡然道“娘娘想知道的,只是我在这里的原因。”正如子虞判断出她的身份,她也一眼就猜测出子虞的来处。
子虞坦然点头,妇人道:“我得罪了贵人,所以被赶到这里,时间一久,就被别人忘记了。”她轻描淡写,子虞却觉得别有内情,看待她的目光越发慎重,正想找个告辞的理由,妇人说道:“娘娘害怕什么,莫非怕受我牵连。可娘娘如今的模样,与我有什么两样,还怕什么呢。”子虞蹙起眉,冷冷扫了她一眼:“言多必失的道理你应该明白,既是躲避贵人,就不该失言惹出祸患。”妇人轻轻摇头:“我知道娘娘失意到此的原因了——太过谨小慎微,反而失去了进取的魄力。”子虞心里咯噔一声,说不出的烦躁,又对妇人的眼力到吃惊,说道:“我也知道了你被赶的原因——人若是太过聪明不懂收敛,难免会受人排挤。”妇人拢了拢鬓发,叹息道:“说的不错。若是当年我能做得不痕迹,今未必到此地步。”子虞深深注视她:“你到底是谁?”这是她第二次问,妇人也不再故玄虚,起身一拜道:“妾姓吴,名元菲。原是宣郡王赵府的西席。”子虞想了又想,始终想不起宣郡王是何人,复又联想到赵姓,朝中赵姓官员不多,若是最显赫的…她骇然一惊:“宣郡王?难道是皇后的父亲宣王?”妇人一愣,眼中片刻离:“原来她已做了皇后,难怪能从郡王进为王了。”子虞已从惊诧中恢复平静:“既是西席,该受礼遇才是,你得罪了什么人?”妇人道:“妾得罪的就是赵府的千金,应该说是今的皇后——赵珏。”子虞瞠目看着她:“你教授她什么?”妇人从容不迫地一笑:“后之道。”在子虞不足二十年的人生中,见过形形的人,其中多的是天潢贵胄,簪缨之族,有的让她敬畏,有的让她厌恶,可是仅靠一句话,就让她产生浓浓好奇的,眼前却是第一个。
她没有立即开口,而是在考虑这番浅言深的后果。
吴元菲也在打量她,察觉到她的沉默后,仿佛顷刻就明白了其中的顾虑,说道:“妾已经在这个院子里住了二十年…娘娘大概不明白二十年的含义。再坚强的信念和意志,也会在漫长的枯寂中软弱。这个院子并无他人,如果再不说些有趣的话题,妾怕以后会忘记说话的能力。”这话题称不上有趣,却让子虞异常的好奇,她问道:“廷起起伏伏,从来不会固定属于一家,难道这其中还有学问?”吴元菲道:“娘娘一定听过能生巧的典故。一个没有学识的卖油郎,尚且能从最简单的劳作中悟出至理,一群才智过人,藏锦计的人汇聚在廷,其中相处之道,又怎么能不称之为学问呢?”子虞浅浅笑了笑,不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转而又问:“你既是皇后的老师,可知道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吴元菲眼睛一亮,目光中出一丝赞赏,可很快就敛去,低头沉思起来。
“妾教导了她八年,换来的是二十年的幽。”她道“到如今,都不敢自夸说能有多了解她,妾能说的,不过是所知的八年,她是什么样的人,娘娘不妨自己判断。”子虞点点头。
她低下头去,似乎开始了回忆:“妾初到赵府的时候,是受惠顺长公主的邀请,她的两个女儿,分别叫珏和瑶,都有入主廷的希望,从她们七岁时,妾就开始教导她们。凭心而论,两个女孩之中,瑶的容貌品,都胜出一筹,不仅是妾,府中其他人也都更偏她一些。等到她们两个都到了十三岁,事情几乎已成了定局。当年先帝多次用兵南下,都没有成功,导致国力衰竭,颇有悔意,随后就与南国议和,南帝提出要求,要皇室女子和亲出使。”她说到这里,皱了皱眉,喟叹道:“先帝的女儿都已出嫁,只能从宗亲中挑选。瑶是太子妃的预定人选,本以为相安无事,谁知宰相突然提议让瑶出使,让赵府上下不知所措。更奇的事还在后面,在南国使臣入的时候,恰巧有画师在他面前跌落了几幅画,其中就有瑶的。宰相的推荐,南国使臣的要求…内外两方面的力,让惠顺长公主也不得不服软。最后决定由瑶远嫁南国,与廷失之臂。”子虞听到这里,几乎要以为这不是皇后的故事。吴元菲抬起头,缓缓说道:“一年后,珏的兄长娶了宰相的女儿,而她,嫁给了当今的圣上…在她出嫁之时,惠顺长公主卧病不起,都未亲自送她,别人都道长公主女远嫁,所以心力瘁,不顾次女。你可知其中的原因?”子虞看她的表情,了一口冷气:“难道,宰相,画师都不是巧合?”
“这世上哪有这么多巧合呢?”吴元菲道“惠顺长公主不是傻子…可直到瑶远嫁一年,事情才出些微端倪。当年的赵珏不过十四岁,可她是什么时候联系上宰相和收买画师呢,也许更早。众人都只关注了瑶,却从未注意过她,在大家都还不在意的时候,她已经找到了最有力的盟友,在最恰当的时候,给了自己姐姐一击,所以最后踏入廷的是她。”子虞听了故事,久久不语,目光只落在院子的角落,那里青砖覆雪,一片寒凉。
“我在南国时曾有人教过我,”子虞缓缓道“她说,在里最需要警惕的,不是高估自己的能力,而是低估自己的对手。”吴元菲眉梢一抬,问道:“是谁说的呢?”
“南国昭仪瑶姬。”子虞道。
吴元菲“啊”地低呼一声,手指在弦上轻捻,蓦然长叹。
子虞突然有了午睡的习惯,且不喜人打扰,所以一过午时,人们都远远避开。谁也不知道,其实房中并没有人。子虞这时就到北苑和吴元菲聊天,并渐渐喜上这种觉。吴元菲从不议政,她孤居二十年,早已离时政很远,所以常常与子虞谈论的是史。
一来二去,子虞受益匪浅,有一次忍不住故意为难:“论史就是后之道?”吴元菲但笑不语。子虞又道:“那可是过去发生的事了,我想要知道的是现在。”吴元菲冷静道:“现在与过去有什么区别呢?娘娘到了我这个年纪就会知道,廷中发生的事,总是惊人的相似,甚至可以说,是不断的重复。”子虞笑道:“中的妃嫔难道没有读过历史,可她们依旧会犯错。”
“那只能说明她们没有读透,”吴元菲道“看别人的故事,无论悲喜,都觉得轻松。可放在自己的身上,就会考虑得失,举棋不定…人若失去冷静,总是容易犯错的。”子虞沉不语,半晌才道:“情用事。”吴元菲道:“人人都知廷难活,可依旧趋之若鹜,娘娘可知道其中的原因。”子虞道:“大概是为了权势吧。”吴元菲道:“从古至今,男人得到权势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科考投军,可以附庸富贵…女子却只能依附夫君,一世随人——若只能凭夫君获得权势,天下又有谁能比帝王更张显尊荣。廷是女子唯一能手国政,影响时势的途径。娘娘,你说,世上还有比这里更引人的地方吗?”她的目光熠熠生辉,子虞不受她的鼓动,淡淡说:“廷风波诡谲,谁又能保证一定得势。”吴元菲道:“若是连一搏的勇气都没有,那必定是不会成功了。”子虞哂笑道:“不是拿普通的东西去搏,而是拿命去搏,难道这也值得?”
“一个人的命同天下比起来,谁更贵更重?以命去博取天下,是以易贵,难道这还不值得?”吴元菲反问。
子虞叹息不止。当她对廷懵懂不知时,觉得其中神秘华丽,让人想一探究竟,可当她对廷开始了解悉,又觉得怅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