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章西行的路上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任凭科里安如何催促,杜邦依旧这样不紧不慢地走着,每天不会超过50公里的行程,出而行,落而宿,俨然就像游山玩水。
科里安见催促不动杜邦,也就懒得再催促,旅途无聊,他就花钱雇了个行游诗人,一路上给他说唱解闷。
五后中午,一行三人刚翻过一道山梁,就见前面的小镇黑烟腾腾,如同遭了大火,火势极其猛烈。那行游诗人叫道:“哎呀,不好了,这镇子怎么着火了?”科里安自有鹰眼术,杜邦也有超视距的知能力,镇子上发生的事自然瞒他们不过。科里安道:“倒不是镇子着火了,而是镇子里的教廷着火了!”那行游诗人几天来已经习惯了科里安的未卜先知,只见他惋惜地叹道:“可惜了,可惜了。这座教堂已经建起了50多年了,当初不知花了多少人力财力,最是富丽堂皇,附近几百里都没有比它更好的,怎么就着火了呢?”杜邦道:“去看看不就知道了!”进镇之后,只见宽阔的街市一个人也没有,店铺都开着门,也无人照管。镇子最西头的大教堂正烈火熊熊,烧得极是旺盛。而在教堂前的广场上,一波又一波的呼声山呼海啸似的,令杜邦也奇道:“这镇上的人都怎么了?教堂都烧成这样了还高兴呢?”赶到广场上一看,只见上千民众正围着一座临时搭建起来的高台,高台上绑着三个赤身体的人,他们正绝望地等待着审判。高台下堆了木柴,木柴上浇泼了火油,只需要一把火,这三人片刻间就会被烧成焦炭。
行游诗人拉住一个叫喊得正的人问道:“先生,这都是怎么了?这教堂怎么着火了也不救?那三人又是谁呢?是强盗吗?”那中年汉子正呼得起劲,乍一回过头来看见三个陌生人,先是一怔,随即喝斥道:“你们都是谁?是不是教廷派来的jian细?”行游诗人愕然而答道:“教廷?jian细?啊,不,您看,先生,我是一个行游诗人,kao卖唱为生的。这位老先生是我的主顾!”中年汉子打量了科里安一眼,却被科里安那银的眼瞳给吓了一跳,然后又看着头白发的杜邦,随即一呆,喃喃地说道:“怎么这人长得比姑娘都还水灵!”杜邦怒而笑道:“你是说我长得像女人?”对于普通人而言,他的眼神、他的气势就是无上的利器,动念之间就能至人死命的。中年汉子被他一盯,骇得一个哆嗦,连头也不敢抬了,答道“啊,不,少爷,我,我没这意思!”杜邦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中年汉子谦卑地答道:“回少爷,贝宁骑士团赶跑了教廷,咱们终于得到了解放。为了一出这些年所受的恶气,我们烧了这大教堂,正在对这三个万恶的神进行审判呢!”科里安笑问:“你们就这么不喜教廷?”中年汉子答道:“老爷,您不知道,教廷实在是太坏了。这些年来,他们随意强征税赋,强占我们的田地宅院和女,就像统治奴隶一样统治着我们。我们每天都提心掉胆,只要他们不高兴,就可以随便安个罪名把我们任何人都处死。老爷,这些年来,我们镇上有多少人死于教堂的刑室之内呀…”说着,中年汉子竟然号淘哭了“我的女儿,我那可怜的女儿,才13岁呀,就被他们,被他们给强占了去…”杜邦神一凛,看了看被绑在高台上的三人道:“他们就是这里的神官吗?”
“是的,少爷。几十年来,这里的神官换了一批又一批,原本就好几十人的,可咱们就只抓住这三个!”吐了一下后,中年汉子又才说“原本我们也不敢拿他们怎么样。听说就在两天前,十字军骑士团的大骑士科斯塔维奇大人在珊瑚堡不但烧死了300多名神官,还当场烧了光明神的木雕圣像。既然骑士团的大人们都这样干了,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报仇血恨?”杜邦意外地嗯了一声,问道:“科斯塔维奇大人吗?他真的烧死了300多名神官?还烧了光明神的木雕圣像?”中年汉子答道:“是的,少爷。这个消息昨天中午才传到镇上。昨天晚上,我们花了整整一个晚上从山里把这三个家伙给抓了出来。少爷,我们绝不会滥杀无辜的,我们只是为了报仇!”听见呼声越来越高涨,杜邦知道要开始点火了。掏出一个金第尔扔给中年汉子道:“说得对,报仇是可以的,绝不能滥杀好人!”然后对科里安道“走吧!”指着行游诗人道“不用他再跟着了!”科里安道:“为什么?跟你赶路太无聊了,带着他我多少能解点闷!”行游诗人也道:“是呀,少爷…”杜邦掏出五个金第尔扔给行游诗人道:“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科里安,咱们得赶路了!”科里安道:“你再不当蜗牛了?”
“用不着了!”科里安高兴得一拍手道:“无聊苦闷的子终于结束了!”也掏出五个金第尔扔给行游诗人道“好了,这是奖赏给你的。没想到吧,一下子就赚到了10个金第尔,可是你以往一年的收入呢!”行游诗人也喜得晕了头,只是连连说着谢谢,也不再提跟下去的事了。
刚出镇子,就见广场上又腾起了熊熊的火苗。杜邦叹了口气,神复杂之至。
科里安回头望了一眼,说道:“怎么,心生怜悯了?”杜邦答道:“是,又不是!”
“这又是什么讲究?”
“作为普通人,我的确是怜悯他们的下场。但作为教廷派来的神官,我又觉得这样做极其解气和痛快。矛盾呀…”科里安哧地笑道:“这表示经过五年的静修,你的思想境界又得到了升华。只有真正摈弃了个人情的人才能公正地看待世间的事情!”杜邦一笑,未于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