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十五章墓前誓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杀人的刀法总是可怕的,因此,这种刀法的杀气往往太重,而太重的东西,总是会影响到速度。

所以卫三少爷的眼神清澈明亮,没有半分的惊诧与骇异,更没有避开的意思,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来人刀法中的破绽。

“呼…”雪在飞舞,气狂涌,当剑一出虚空之时,安九突然出现了一种幻觉,仿佛觉得自己的刀锋本无法触到那近在眼前的颈项。

他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幻觉,是因为他看到了那密布虚空中的重重剑气,层层叠叠,犹如一道道气墙,封锁住了他刀势的任何去路。

他惟有退!

他以为只有退才可以化去对方这势在必得的一剑。

这只是他这么认为,当真正开始退的时候,他才发现不退比退的处境要好。

至少,他若不退,对方如洪般飞泻的剑气绝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得他不过气来。连退了十来步后,他才终于站住了脚跟。

“哇…”一口鲜血从他的口中了出来,溅在雪白的地上,构成一幅凄美的图画。

卫三少爷只用一剑,不仅退了对方,而且还迫得对方吐血,这一剑之威,震惊全场。

李世九不得不用另一种眼光重新审视这个对手。此时的卫三少爷,已然回到了原地,双脚微分,略呈锐角站立,就仿佛他从来不曾动过一般,如磐石般稳定。而他的脸上,出的依然是那股淡淡的笑意。

这股恬静的笑意,并不能使人安宁。当李世九看到这股笑意时,他只到这笑意如一道凛冽的寒风,让整个倥间在一刹那变得肃杀起来,就如这荒凉的雪原。

“你是问天楼的人,你姓卫?”李世九的嗓音突然变得沙哑起来,目光中出一丝惊悸,同时也不乏杀意。

卫三少爷的笑意顿止,眼睛眯了起来,那绽而出的目光犹如两道被挤的薄刃,直劈在李世九的脸上道:“你很聪明,但是聪明的人大多都会短命。你既然知道了我的底细,那就别怪我无情了!”他已经动了杀心,因为他绝对不能让别人知道是问天楼在和匈奴人作对。

北风呼啸而来,雪雾不断地飞涌,卫三少爷的衣袂如裙裾飘飞,呼呼作响,那种强烈的动,正如他心中蠢蠢动的杀机。

李世九与同伙忍不住退了几步,兵器都已在手,每一个人的目光中都似有一分恐惧,无不关注着卫三少爷的一举一动。

卫三少爷依然如一杆标傲立,但他的手却缓缓地上抬,将手中的剑以一种奇缓的速度和优雅的曲线伸向虚空…

静,很静,这一刹那的虚空实在静寂,仿佛连寒风也无法吹进。

但这静只有一瞬的时间,便在这时,沿双旗店方向隐约传来了一阵马蹄声。

这显然是蒙尔赤的随从追了过来。

卫三少爷的眉锋一跳,正要出手时,却听得耳边风声疾掠,一条人影以电芒之速抢在他之前出剑了。

剑过处,积雪如推移。

此剑之烈,比及卫三少爷也毫不逊,能使出这样一剑的人,惟有龙赓!

大年三十,子夜时分的上庸城。

一年之际在于,世人之所以对节如此看重,是因为它辞旧新的寓意。无论老少,无论贫,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在这样的一个节里,总结过去,寄望未来,种下自己一年的愿望,期待着有一个好的收成。

所以到了这一天,人们总是兴高采烈地尽情娱,挂花灯,放爆竹,闹个通夜不眠。

上庸城当然也不例外,那种歌舞升平的繁华气象,让人无法相信自己此时正置身于世之中。

城所见,尽是数之不尽的花灯,林立的店铺摆了丰富的货物,大街小巷到处挤了看热闹的人,在挤得水不通的大街两旁,鞭炮声响不绝于耳,青烟弥漫,雾气腾腾,充着节的气氛。

就连佛家胜地大钟寺外,也不能免俗,人来人往,热闹一片。可是一入寺门,这寺中的戒备并未因节的到来而有半点松懈,反而更多了几分森严。

离主殿五十步内,已然没有人迹,惟有主殿内渗出的明晃晃的灯火,照出几个人影。

殿中有人,在铜钟之前,刘邦、纪空手、张良三人负手而立,正在观赏着这铜钟上的花纹图案,并没有一人开口说话。

他们之所以如此安静,其实是在等待子之时的到来,因为只有在那个时刻,一个秘密才会揭开。

登龙图宝藏就在忘情湖的湖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要如何从这百尺深的湖水之下取出宝藏来,这必定是一个难题。

幸好,这个难题终于就要解开了。此事成败关系到汉军东征之大计,令刘邦到几分动与紧张。

“昔始皇征兵百万,耗费了不知多少心血,才得以将这宝藏藏到湖底。可是如何取宝,也成了一个不解之谜。”刘邦的大手摸着铜钟上的每一道花纹,缓缓而道:“本王此时想来,也许这本就是始皇故意为之。他不想让自己的后人十分轻易地得到它,所以才会留下这么一个大悬念,希望自己的后人凭着自身的智慧得到它。”纪空手人在窗前,抬头望天,似乎在静候着子时的到来。在他的手中,拈了一未燃的香,在两指间旋动把握。听到刘邦说话,他这才回过头来。

“汉王所猜,的确一点不错。”纪空手闻了闻手中未点燃的檀香,淡淡而道:“嬴政十三岁时即登王位,在位之初,国事皆决于权相吕不韦,其间经历了长安君成侨之反,长信侯嫪毒之反。到他亲政之年,又赐鸩吕不韦,得以大权独揽,平息内,从而巩固了自己至尊无上的帝王之位。单从这一点来看,嬴政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之事,更能在无为之中显出其超越于常人之外的大智慧。像这样的一个人,又岂能以暴君之名定论?就说这登龙图宝藏吧,他能在自己灭掉六国、一统天下的最风光的时期就想到为后人打算,其目光可谓是独至而锐,非常人可以企及。他当然也会想到,在自己的子子孙孙当中,难免良莠不齐,万一登龙图落到平庸之辈的手中,不过是成了一笔挥霍的资本,本不能担负他所期望的复国大业,这样一来,岂非辜负了他当时的这片苦心?”

“所以他才会留下这样的一个大悬念,让后人以智慧去破题。”刘邦一听到纪空手提到始皇,整个人便肃然起敬。事实上在他少年之时,始皇嬴政便成了他心中一块永远不倒的丰碑。

“这只是他留下这个悬念的原因之一,他更知道人中的弱点,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就越不懂得珍惜,只有经历过磨难得到的东西,才会觉得它弥足珍贵。”纪空手似是随意地一句话,却引起了刘邦与张良的共鸣。他们在这一刹那间眼神变得有些离,仿佛触动了彼此匿藏于内心深处的往事。

其实对纪空手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他只不过是淮市井中的一个无赖,如果不是遇上了丁衡,他也许永远不会离开淮,更不会踏入这凶险无数的江湖。当他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面对这争霸天下的格局,又何曾想过自己也有这一统天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