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情之所钟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至略史amp;#822;元宁卷》第一篇崇明五年十月,顺宗逆母,太后讳饰,以桐事处之,天下弗知。
陈观在这段史记的旁边批注“子以母贵,母以子贵,盖因也。崇明以嫡立,仁宣因子摄政居位,母子相依,其情不足道矣。”后世史家在研究元宁顺宗一朝的历史时,有一个疑问始终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那便是“谏之变”是否是顺宗皇帝第一次与母亲对立,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崇明五年仁宣太后那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实录》轻描淡写、太医院医案不详,《至略史》上“逆母”一事实在缺乏证据,可是,那些语焉不详的史实只会加重人们的怀疑。
也许更让史学家们怀疑的原因就在齐朗身上“谏之变”前,仁宣太后以南疆备战的名义,将齐朗调离京都,而在崇明五年的十月,仁宣病倒的当时,齐朗同样不京都,而在他回到京都前,政务已经在谢清的掌控之下了,按照元宁律令,只有三位议政大臣齐聚,议政厅方可代为裁决政务,齐朗抵京当,仁宣太后便可立刻让议政厅代决政务,可见之前那道“皇帝亲决”的旨意早已名存实亡,因此,可以说,齐朗是在一切平定后才回京的,这一点与“谏之变”如出一辙。
作为仁宣太后最为倚重的大臣,齐朗的缺席绝对是不正常的,而历史也证明,仁宣太后一直都竭力避免顺宗皇帝与齐朗的直接对立,因此“谏之变”时,她将齐朗调开。
无论如何,崇明五年在看似平静中结束了,崇明六年到来了。
后世史家将崇明六年作为文端皇后全面掌握权力的开始,同时,大多数人也认为,谏之变的火种正是在这年埋下的。
新年伊始,首先传来的是北伦与法尔对西格宣战的消息,对这场战争,元宁朝中的态度最初是隔岸观火,可是,紫苏冷冷一言“元宁在西南的战略优势有多少?难道诸位大人都很想尝尝得而复失的滋味吗?到手的东西自然就要花功夫保护!”之后,南疆大军就立刻调动,兵部、外政厅、户部协同一致,东江大营暂由平南大将军调遣。
兆闽与古曼同样没有放过这次机会,短短一个月后,西格王室便以军队驻防权为代价,换取了古曼的庇护,又两百万两白银的代价换得吉萨的调停,两个月后,战事结束,兆闽与至略的既得利益被承认,而北伦将马要还西格,法尔将苏利港移吉萨,其余则按双方实际占领区分配既得利益,以西格王室实际控制区为中立区。
齐朗在南疆军队调动的旨意颁下后,立刻返京,毕竟他身担吏部与兵部之责,协同之事,没有他会麻烦许多,但是,他的家眷并没有同行。
在平郡,夏茵过得很舒心,他们住的是齐家在那里的一个庄子,风景很好,最重要的是丈夫在身边,而且,在那里,没有际往来,很清静,也许正是那一段美好的子让她的心无法再安于以往的状况,因此,当齐朗接到邸报准备回京时,她不高兴了。
即使远离成越,齐朗仍通过朝廷发下的邸报关注着朝政,因为是议政大臣,齐朗无论身在何地,议政厅都会将邸报尽快送到他手上。
“朗儿,您不是告假了吗?怎么又急着回去?”看出媳妇不高兴,齐老夫人温和地笑着替她问齐朗。
齐朗正在整理一些文书,头也不抬地回答“我负责兵部,兹事体大,还是回去好,我也安心些。”
“朝中不是没有旨意来吗?”夏茵不悦地道了一句。
齐老夫人不由皱眉,正要说话,就是齐朗已经抬头看向子,只得噤声。
“夫人,这些事,你不需要管!”齐朗没有什么表示,只是淡淡地说道,换言之,也就是,他的事不需要她置喙。
“我是你的子!”夏茵情不自地提高了声音。
齐朗这次显出了不的神,齐老夫人不想两人闹僵,立刻就开口“茵儿!怎么能这样与丈夫说话?还有点规矩没有?”夏茵心神一凛,低下头,软语“夫人,妾身是怕大人错过孩子出生。”
“男儿志在四方!哪有整围着女人转的?”齐老夫人好笑地温言。
夏茵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只是低着头。
齐朗皱了皱眉,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说什么。
“茵儿,你也是大家出身,有些事不需要我再教你吧?”齐朗走后,齐老夫人就不客气,冷冷的话语隐着警告之意。
“我不明白母亲的意思…”夏茵低着头装糊涂。
齐老夫人转得也快,叹了口气,便淡淡地道“不明白就不明白吧!反正你是我的儿媳妇。”夏茵浑身一震,却是不敢再动,直到齐老夫人转身回屋,她才全身虚软地在圈椅上坐下。
良久,夏茵才收回怔忡茫然的目光,闭上眼睛,一滴清澈的泪滴从眼角滴落,即使闭上眼,脑海中丈夫沉默的身影也拂之不去。
她真的错了!不该将他的沉默当成温柔!
她早该明白,他的关怀是因何而来!
她应该早点领悟兄长那句“嫁给齐朗你要学会的第一件事便是不要期待!”不要期待!?可是,他是自己的丈夫,是自己的天啊!她要如何才能不期待他们间的情?
她不是期待深情似海,生在世族旁系的败落之家,见多了富易贵易的事情,她早已不信有什么情是永恒不变,她只求一份平淡真诚的夫之情,难道这也是奢求吗?
她同样是夏氏族人,怎会不知夏氏掌权人曾经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