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三个办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贺穆兰揣着那张写着人名的纸离开时,心中其实大致已经猜测出发生了什么事情。
虽然记忆不是很深刻,但花木兰时代的时候,拓跋焘曾经西征北凉,也像此时一样带走了平城附近大量兵马,导致京城防卫空虚,结果那时候还活着的吴提举全国仅剩的兵马,不知怎么就破了北方的武川镇一路南下,直接杀向平城。
那一战,窦太后指挥得当,用虎符号令京中将领率兵在平城以北的吐颓山抵抗,柔然三无法攻克吐颓山,最终造成内讧,被魏军反过来追杀。
溃散的柔然人一路逃到山,魏兵杀的山脚下一片殷红,率兵南下的柔然大将乞列归战死,斩首柔然的首级万余,吴提吓的遁走,也是那一战,原本降了魏国没多久的柔然又反了,导致后来柔然又苟延残了许多年。
花木兰当年征完北凉就可以论功行赏退役返家的,正因为柔然入国,民吏震惊,黑山大营一直在增兵,等第三年柔然渐渐衰败的不成气候,才开始大规模退兵还乡,所以对这一场变故,花木兰印象很深,也让贺穆兰渐渐想了起来。
到了这一世,由于贺穆兰蝴蝶翅膀煽的太厉害,许多事情都和前世对不上号了,诸如伐燕的时间、北凉出使的时间,还有拓跋晃当上太子的时间等等,都和花木兰时代不同。
曾经死了的人,很多都活着。
曾经活着的人,很多都死了。
原本应该发生在五年后的事情,现在就发生了。
还是说,历史的轨迹有着自己的必然,她做的事情不是被改变了,而是因为她加快了历史前进的速度,所以随着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必然条件足后,一些大的事件也会提前?
就像北凉动之于柔然人的机会,就像窦太后总是会力挽狂澜?
那她呢?
这次的事件里,她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示警?
她一点证据都没有,凭着闾毗这三言两语的“线索”能得到的结论很有限。闾毗被人监视着,连光明正大的离开府宅都困难,也很难入劝说窦太后和太子重视起来。
她就这么七八糟地想着,在东西两市胡逛了一会儿,还是回了自己的府上。
“主人回来了!”门子立刻出来牵过马,边牵马边说道:“有位姓寇的道长等了主人很久了!”
“咦?”贺穆兰顿了下脚步,有些莫名地去了前厅。
前厅里,寇谦之带着自己的孙子寇逸之正在欣赏字画,一旁袁放作陪,眼圈通红,似是大哭了一场。
见到贺穆兰进来,袁放低下头去,不自在地看向别处。
“两位道长安好。”贺穆兰给寇谦之和寇逸之见过礼,好奇地看向袁放:“他怎么了?”寇逸之面羞愧地开口:“小道无能,这位袁兄的兄长,原本已经快要治好了,结果入秋时染上了一场风寒,还是去了。”其实是下元节前,他做梦梦到赫连郡主来找他,结果下元节时还坚持拖着病弱的身体去祭祀她,结果着了风又大悲大号,最终病情加重,药石罔救。
这话说给袁放听可以,说给贺穆兰听就有些别人家家丑的意思,尤其袁放之兄的儿都还活着,他这般重情,对于赫连郡主来说情深意重,对于自己的儿就有些薄情了。
袁放一直跟随贺穆兰想要博取晋僧资,甚至希望后在魏国通商,就是为了得到资本救出所有袁家的人,至少袁家还有这么一位有价值的家主活着,被贬为奴役的袁家人也不会得到待。
可他最亲的一位亲人,还是死了。
贺穆兰看着整个人都憋的直的袁放,很怕他就这么憋晕过去,连忙让他先下去“休息休息”至少找个地方哭出来。
袁放是戴罪之身,不能离开贺穆兰,和陈节、蛮古不同,所以他的兄长死在陈郡,也注定不能回去奔丧。
袁放得了贺穆兰的体贴,抖着身子下去了,留下寇谦之和寇逸之、贺穆兰三人,气氛略微有些沉重。
“袁放兄长的后事…”贺穆兰小声询问。
“殷氏带着袁家大郎的儿子来办了。殷家人其实很厚道…”寇逸之摇了摇头“造化人,瘟疫虽然没在陈郡蔓延开,可还是传出许多风声,现在袁家人在陈郡声誉极差,哪怕沾亲带故都不敢声张。这个情况殷氏还带着儿子来扶灵,真是贤良的妇人。”贺穆兰听了之后更加惆怅了。
那位赫连郡主她曾经问过赫连明珠,可赫连明珠却想不起是谁,如果不是假冒,那就只是一位落魄宗室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