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期:2008-8-1019:33:20三、萧规曹随初秋,七月五。萧何薨。
此时,曹参正在齐国当丞相。当他闻听萧何薨,第一个反应就是对其舍人说道,赶快收拾行李,我要调回中央接班当相国了。
换成是别人说这话,肯定当即就有人骂他臭美。然而,曹参此话一出,无人置疑。果然不久,中央就派使者召回曹参,提他为汉朝新相国。
对于这一天,曹参等得太久了。项羽死后,萧何死前,他和萧何做的都是一样的工作,那就是当管家。级别相同,都是相国;待遇相同,都是二千石。略为不同的是,一个在中央,当的是刘邦的管家;一个在地方,当的是齐国刘肥的管家。当然了,中央听起来比地方丙个字还是有些重量的。
这就是曹参一直对萧何耿耿于怀的地方。初,俩人相相叛秦起义;再,俩人各任其职,一个当文官,一个当武将;后,天下平定,刘邦却将萧何定义为功人,曹参为功狗。于是俩人高低,泾渭分明。
须不知,刘邦这一划,犹如一条三八线,从此在曹参和萧何的心里都留下了影。于是,俩人的友谊从此破灭。各奉各的主,各干各的活,奇怪的是他们互不斗嘴干架,亦不往来问候,大有一架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式。
其实多年来,俩人在心底的深处还是互相认可和尊重的。萧何了解曹参,犹如曹参了解萧何一样。正因为如此,曹参调进中央之后,并没有对萧何的治国措施进行大刀阔斧修改,反而是全盘保留,原班不动。
难道曹参是因为偷懒而不想和萧何过不去?错矣。曹参这招就叫,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当然不是曹参一时心血来想出来的。要想探究他的这个治国理论,还得追溯至他任齐相期间。那时,刘肥正当年富力强,他从老爹那里接过齐国这片全国最肥的土地后,整天就想出招干出一翻事业来。于是,就把这个光荣的使命给了曹参。
治国就像盖楼一样,得先划好蓝图,才能动工。于是,曹参就把齐国的知识英召集起来,开了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研讨会。结果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邓小平同志说,解放思想是个好东西啊。不解放思想,说不定我们还在窝里斗呢。可是两千多年前的曹参却说,解放思想未必就是真好啊。一讨论解放思想,结果不但把大家搞糊涂了,连我这个掌舵的也失方向了。
那么,有没有一个既符合齐国国情,又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治国理念呢?
要回答曹参这个伟大的问题,还得请教高人。恰好,当时胶西就住着一位号称通黄老之术的老家伙,不防请来问问。于是,曹参派人担着厚礼前往贵地请高人。这个传说中的高人就叫盖公。盖公一见到曹参,首先提出了一套前卫的治国理论:治理国家贵在清静无为,让百姓自行定安。
**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不贵在动听漂亮和省事,而在于实用。老实说,盖公所言的黄老之术,还真的适合了当时齐国国情。不要说齐国,其推而广之,在整个汉朝初期都是实用的。
所谓黄老,是指黄帝和老子。黄帝,是传说中的人物。老子,则是先秦时期早于孔子出名的大哲家,俩人因及其他理论相似,于是被时人合称黄老。
在先秦时代,不管是老子,还是孔子,他们都深深地认为,真正的高人不是写书留世,而是述而不作。这正如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这也就是说,可以说出来的道,可以说出来的思想和理念,都将不是永恒的。
于是,他们为了追求思想境界的永恒,让我们差点读不到他们的经典著作了。幸好,孔子的弟子利用记忆,写了与孔子的对话,名曰《论语》;老子刚是因为想出关,被守关人迫易,才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源头,皆出于这两本书。
在治国方面,儒道两家提出了不同理论。孔子认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句话是针对当时混的秋时局提出来的。他的意思就是说,我知道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就是明明知道不可能办成功,也要努力坚持到最后。于是,后人把孔子这等执着的理想追求,称为积极入世。
老子则跟孔子唱反调道:无为,而无所不为。老他的本义是说,我什么都不做,等于我什么都做了。老子这话,如果不联系实践,肯定让人读来不知所云。秋世,弱强食。当时,每个所谓有为的霸主,都想做一翻利天下的大事。但是,天下要想得到太平,唯有以战止战。结果是,战争长年累月,百姓离失家。不论是霸主,还是谋士,他们本想有为,却换得天下不得安宁的局面。
于是,老子认为,如果大家都安守本分,回归自然,那么天下不是无事了吗?天下无事,这不等于我做了一件于天下有用的大事吗?
其实,无论是儒家,或是道家,他们的思想都不容于秋时世。任何思想和理论,唯有合宜的政治时机和土壤,才能培育出正果。秋时世,人心不古,没有一个君主相信孔子的仁政,亦没有老子的清静无为。在诸多先哲思想中,唯有几家被诸侯们看好。那就是兵家,纵横家及法家。最后,秦始皇靠着法家做为治国理念,完成了天下统一。
一代有一代治国理念。秦国靠法家思想发家,亦因法家而葬国。没有人不意识到,秦始皇的严刑苛法对天下苍生来说,那是一种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于是,陈胜的振臂呼声,代表了天下的呼声。他们受不了旧皇朝的迫,唯有推翻重建。好了,汉朝已经建立起来了,必须有新的治国理念支撑起来。
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国家意识形态,适应汉初经济条件的,不是什么别的思想,而是道家。因为,天下打打杀杀这么多年了,国家生产力严重衰退,首当任务就是振兴经济。然而对刘邦来说,儒家对祖先崇拜的法古思想是要不得的。道家倒是很适应他。道家所主张的不扰民,清静无为的理念不但合他疲惫及偷懒的心,更是符合了汉初基本国情。
于是,一片求清静无事的呼声中,黄老之术应运而生,被广泛认同。曹参就是在这么一个合适的时机,做了一件合适的事,实施无为治国理念。
接着,曹参为了巩固他的治国方针,向外公布了一条提拔官员的规矩:不善言辞的木讷者,情厚重者,来者不拒;言辞犀利者,文字苛刻及追求声名者,请通通滚蛋。
很快的,曹参这条提拔官员准则,立即引起了一片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