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124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231]虽然事情不容易办,鬼子还是办了,而且一直在办,后来抗战争里的台儿庄战役,军矶谷师团(编制相当于一个军)被打成了残废,死伤一万多人,几乎丧失战斗力,本战报却说就损失两千人,脸不红心不跳,由此可见,其不认账和记账,那是有悠久传统的。
说到底,碧蹄馆之战,不过是一场微不足道的小规模战斗而已。
但微不足道,并不代表不重要。事实上,这确实是一场改变了战争进程的战斗。
通过此战,死里逃生的李如松明白了两点:首先,敌人是很难打垮的。
虽然军被击败,但战斗力尚存,以明军目前的兵力,如要硬攻,很难奏效。
其次,朋友是很难指望的。
在碧蹄馆之役发生前,李如松曾嘱托朝军随后跟进,人家确实也跟着来了,但仗一打起来,不是脚底抹油就是袖手旁观,仗打完才及时出现,真可谓是反应捷。
而更让李如松气愤的,是某些混人。
此时正逢朝鲜雨连绵,火器难于使用,军伏击失败后,全部缩于王京,打死不出来,还拼命修筑坚固堡垒,准备死守。但凡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明白,如果现在进攻,那就是寻死。
可柳成龙偏偏装糊涂,他多次上书,并公开表示李如松应尽早进攻王京,不得拖延。
出征之前泼凉水,不出头,现在却又跳出来指手划脚,反正打仗的都是明军,不死白不死,人混账到这个份上,真能把死人气活了。
李如松没有理会柳成龙,他停下了进攻的脚步。
但停下来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作为朝鲜的都城,王京是必须攻克的。
于是在经过缜密的思索后,李如松做出了如下部署:总兵杨元率军镇守平壤,控制大同江;李如柏率军镇守宝山,查大受镇守临津,互为声援;李宁、祖承训镇守开城。
这是一个让人莫名其妙的安排,因为明军本就兵力不足,现在竟然分兵四路,要想打下王京,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李如松已经放弃了进攻计划。
事实证明,他们都错了。
因为要攻克一座城池,并不一定要靠武力。
命令下达了,进攻停止了,战场恢复了平静,军也借此机会加强防守,整肃军队,等待着李如松的下一次进攻。因为在被忽悠多次后,他们已经确定,眼前的这个对手,是绝对不会消停的。
这个判断十分正确,很快,他们就等到了李如松的问候,但并非攻城的炮,而是一把大火。
明朝那些事儿6[1232]李如松很清楚,凭借自己手中的兵力,是绝对无法攻下王京的,于是他索分兵各处防守,加固后方,因为他已经找到了一个更好的进攻目标——龙山。
龙山是军的粮仓所在地,积粮数十万石,王京、釜山的军伙食,大都要靠此处供应。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李如松密令查大受,率敢死队(死士)连夜跑到龙山,放了一把火,彻底解决了鬼子们的粮食问题。
这么一来,事情就算是结了,因为武士道再怎么牛,也不能当饭吃,在这一点上,鬼子们的意识是清楚的,认识是明确的。
万历二十一年(1593)四月十八,军全军撤出王京,退往釜山。十九,李如松入城,王京光复。
自万历二十年(1592)十二月明军入朝起,短短半年时间,军全线溃败,死失合计三万五千余人,其军队主力,第一军小西行长部几乎全军覆灭,军的战斗力遭到致命打击,疲惫加,斗志全无。
到了这份上,已经打不下去了。
四月下旬,军继续撤退至蔚山、东莱等沿海地域,回到了一年前的登陆地点,全军八万余人渡海回国,仅留四万人防守。
至此,抗倭援朝战争第一阶段结束,军惨败而归。
军退却了,但李如松并没有痛打落水狗,不是不想,而是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