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书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三十一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太子闻言淡淡一笑道:“父皇治下,有何动变?无非就是另立嗣君吧!我正求之不得呢。”独孤氏大惊失:“怎么?太子你、你莫非真想放弃重任,真的忍心太子妃和阐儿她们孤儿寡母的,却自己一人在这里独享清静?”太子怕独孤氏伤心,忙说:“夫人,我也不知以后的情形会是怎样的结果。只是一时半会儿的,我想我是不会就回去的。眼下,山上有个慧忍法师,每天要为我煎药调理、养气疗毒的,如今才刚刚开始恢复,恐怕还要等一段子才能好利索。”独孤氏说:“太子可以带上慧忍法师一起回,随时为太子疗伤,比待在山上岂不更方便?太子不知,自太子出后,太子妃因牵挂你,黑天白夜地泪挂念,人实在瘦了不少。更不用说还陛下,还有阐儿和两位小公主,三个孩子始终都在念叨他们的父王。太子不在中的这些子,兄妹三人读书习武样样都很知道用功。每次我进时,都要一起挤在我怀里,向我询问他们的父王眼下在哪里,什么时候回?还说父王答应要帮他们抓蝴蝶、教他们箭骑马的…”提起外孙子和外孙女时,独孤氏不觉潸然泪下,末了,竟致泣不成声起来。

太子的眼睛不觉也润起来,他颤着声说:“夫人…夫人先请回京吧。请夫人先代我照顾太子妃和孩子们。过一段子…嗯,待我的身子再恢复一些,或许就会下山回去了。”独孤氏见太子仍旧不肯立即就随自己下山的主意,下得山来,忙来到李妃寮房,和李妃细心商议并晓之以家国利害,恳请李妃和自己一起上山劝说太子回京。

李妃道:“妹妹,太子平素的情虽说温良怯懦,有时却也很执拗的。你我去劝,只怕行不大通。眼前有一个人的话,他兴许还肯听一些儿。”

“哦?有哪一个人竟有这般神通?竟比娘娘和陛下的话更能让太子听从的?”独孤氏疑惑地问。

“公主的哥哥,少林寺的慧忍法师。”李妃说。

独孤氏蓦然记起来了——很久以来,独孤氏虽说从未见过公主的这位哥哥,却也隐隐约约地听人说过一些有关他的事情:当年太子招兵纳将,这位哥哥凭着一身好武艺擂台夺魁后,跟随太子西征北伐,几番立下大功,成了太子最得意的左右辅将之一。后来不知何故,竟被陛下一道圣旨诏其去官归里,之后竟出家为僧了。

听人说,公主的哥哥的去官归里之事,似乎与公主的断发拒婚还有些什么牵连?只因事关皇家的尊严和隐情,陛下、李妃和太子对此事一直讳莫如深,外人自然也不敢问及。因而,诸多实情众人自然不得而知。

独孤氏决定见一见这个慧忍法师。一是好奇心的驱使,二是请他帮助自己劝说太子,请太子早下山回京,使朝廷和陛下早得安定。

在初祖庵侍卫的护卫下,独孤氏再次沿着陡峭的山路攀到了五峰半山

慧忍正在山中采药,师弟慧定找到山顶,言说隋公夫人来到山上求见时,便匆匆下山见客。

远远地,独孤氏见身背药篓的慧忍法师顺着一条山道逶迤而下。陡峭的山路在他脚下,竟像是踩在一条云带上一般,载着他一路飘下山似的。

待他走得近些时,独孤氏打量了一眼公主的这位哥哥:许是朝廷已下令断除佛教的缘故,他蓄发修行,头长发拿一条箍子横着额头勒了一道,一路走,一路随风飘逸着。身穿着一件羽白衲衣,间扎着板带,下面打着高高的绑腿,脚登一双葛草编的罗汉鞋。走得更近一些时,独孤氏看他一双英气人却深如碧潭的眸子,五官清秀,身段壮,神情超然而洒,透出一种遗世独立的风骨。

待走到独孤氏身边时,一面放下药篓,一面对着独孤氏微微颔首一笑算是招呼了。他衣袂之间挟着的几缕草木叶茎的清幽之气,随之淡淡飘来。

独孤氏一时呆住了!

那一瞬间,她几疑天人临凡。

她骤然明白了:为何堂堂的大周公主会为了一个中仆妇的儿子断然抗拒武帝的旨意,宁肯放弃荣华富贵,宁肯离开富丽堂皇的皇家殿来在这荒山野寺修行礼佛!

独孤氏心内叹,如此清雅的人品风骨,恁般过人的文经武纬,设若生在世族之家,何愁没有锦绣前程?何愁帝王不肯嫁女与他?

这般思量着,不觉竟替他到几分的惋惜来。

慧忍法师把独孤氏让在一处向背风、绿叶新萌的树下。

树下摆着的一方天然的青石案几。旁边有两三个树桩做的兀凳。昨晚刚下过一场细雨,山风携着润的草气和山泉声响隐隐送入耳畔。几只山鸟在附近的叶丛滴滴呖呖地叫着。山下的四五月天,山上也就是三月的气候。

慧忍法师令一个小沙弥端出几只致的小藤筐来放在青石案几上,里面盛着松籽、核桃等山果儿。又待一位叫慧定的小和尚烹泉煎水。水滚开后,慧忍亲自拿出几盏青竹制的小竹瓯来,泡上了几种新制的山茶,放在独孤氏面前:“夫人请用茶。”一路攀岩登石,独孤氏此时又渴又累。她端起竹瓯闻了一下,立马觉得一股幽香直沁心脾,轻轻啜了一口,一时便觉神清气口留香。

独孤氏又端起另一个竹瓯,微微品了一口,只觉口清醇、疲乏顿除,不口赞道:“呵!真是好茶。这茶是什么名字?”慧忍微微一笑:“夫人先喝的是少室小芽,这一杯是少室松萝。也有清除疲劳、解毒益脑的功效。相传茶种为二祖当年从南方携回。”独孤氏惊奇不已,发觉丰慧忍法师不仅人品清雅超逸,且博学多才,果然非凡俗世间之人。

品了会儿茶,独孤氏放下茶瓯道:“慧忍法师,我今天上山来,原有一事相求。”

“夫人请讲。”

“法师,我想请你帮我劝说太子下山回。太子身兼国家承前启后的万斤重任。虽有陛下遮拦,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独孤氏直言不讳地说。

“夫人不必着急。当初贫僧接太子上山,一是担心加害太子的人不会善罢甘休;二是贫僧在山上可以随时为太子排毒理气;三是离开廷也可使太子舒放心神。夫人请放心,太子不会皈依佛门的。太子遇毒之后虽有夫人为他求的还魂解毒散保住一命,然而毕竟也有些毒侵脉了。在山上,贫僧可随时替太子疗毒止痛,调理神智。”慧忍道。

“法师,太子乃一国储君,若隐形太久,恐怕会生不测之变。太子早一天下山,便可使陛下早一天龙体安泰,使朝廷诸臣早一天解惑,迦罗和东太子妃也终得心定。法师何不和太子一起进,既释了陛下和朝臣挂牵之心,又能随时为太子排毒,岂不两妥?”独孤氏道。

慧忍合十道:“阿弥陀佛!夫人,山林清静之地本身就是一种大自在,太子在此,既可忘却凡世五苦积郁下的沉涩,也有利于他元气的早归宁。贫僧请夫人勿以太子为念,也请从太子身心的长远着想,容再宽限些时,贫僧一定会送还夫人一个神清气的太子回京。”独孤氏见慧忍法师如此言说,因她自己也一向信佛,自然明白个中道理。只是仍有些忧虑地问:“可是,太子在山上也不能待得太久了啊。若有人继续加害太子,我实在担心,凭你们这几个人能不能抵挡得住?太子他究竟还要多久才能痊愈?”

“夫人放心,这里山高路险、林幽僻。即使有千军万马,太子随便藏在哪个岩中,凭他搜寻三五个月也难以找到踪迹。贫僧在山上尽力为太子疗理,统不过再有一个月时间,便可保无虞了。”独孤氏沉一会儿说:“如此,太子的事情就拜托法师了。”独孤氏下山后,太子因有慧忍每早晚排毒止痛,辅之以草药扶理,近几来更觉神清气了。因跟着慧忍学了些坐禅入定,得了些山林自然的真气,一天天觉得身上的元气开始复苏,腹内的灼痛几乎不再有发作了。于是开始跟着众人一起在山间打柴、采蔬,做些简单的体力活。旧苍白的脸,经风吹晒,竟开始显出几分红润来。

武帝因在中放心不下,隔三差五地派人来到山上问寒问暖并送些补品上来。听侍卫禀说太子在山间身子骨已经恢复,如今竟能砍柴提水、踢腿练拳时,武帝实在欣喜望外,加之朝中有人私议纷纷,武帝也觉得太子不能再久耽在外时,便决定微服出京,亲自接太子回